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生活世界的重新发现与美好的生活建构

書城自編碼: 41291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兰宇新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7547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地图中的战争史.陆战篇(一本书看透军事地图对500余年来近现代世界的塑造)
《 地图中的战争史.陆战篇(一本书看透军事地图对500余年来近现代世界的塑造) 》

售價:HK$ 184.8
我们的箱根驿传
《 我们的箱根驿传 》

售價:HK$ 71.5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售價:HK$ 85.8
图说新质生产力2:智能制造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图说新质生产力2:智能制造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HK$ 196.9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售價:HK$ 86.9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HK$ 74.8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HK$ 184.8

內容簡介:
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基于生活世界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基础。本书将美好生活的生成演进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从美好生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美好生活内涵、所遇到的现代性挑战及如何超越西方现代性局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美好生活的建构内容和途径等五方面进行研究阐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从实践“自发”层面到理论“自觉”层面都“重新发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活世界,从中国式现代化视野把握整体框架,历史地、辩证地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理念的整体研究,以进一步阐述其重要地位和价值。
關於作者:
兰宇新,女,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讲师。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海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荣获多项奖项。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上海市“晨光学者”。
目錄
总 序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3
一、选题缘由:美好生活——21世纪马克思生活
世界理论的时代命题和全新表达 3
二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7
第二节 主要文献与研究综述 8
一、理论生成溯源:关于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研究 8
二、生活世界理论在西方:关于现象学中的生活
世界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 12
三、生活世界理论的中国化:关于新型现代性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理论研究 18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2
一、概念界定: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与美好生活的逻辑关系 22
二、研究范围界定 24
三、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活世界理论图式 26
四、研究方法 27
第四节 创新之处及研究难点 28
一、创新之处 28
二、研究难点 29
第二章 回归生活世界:马克思实现哲学观变革的突破口
第一节 马克思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渊源 34
一、黑格尔“精神历史”的抽象根基及对现实世界的遮蔽 34
二、从神圣到世俗——对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继承和扬弃 37
第二节 早期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与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阐释 39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现实世界是人的本质回归 41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生活 42
三、《神圣家族》:走进尘寰“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47
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云霄中的王国”与世俗基础 53
五、《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 55
第三节 马克思回归生活世界的社会历史批判与现实启示 56
一 、形而上学批判: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革命 56
二 、资本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于建构美好生活的现实启示 58
第三章 植根生活世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美好生活理解和追求的时代化转换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66
一 、对工人阶级生活境况的关注和改善 69
二 、对农民生活的调查和提高 73
三 、对其他阶级、阶层生活的分析 75
四 、重视劳动与生活的联系 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求 77
一 、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和平生活 77
二 、文化生活的政治化同构 78
三 、工业化与生活需要的平衡 79
四 、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统筹 82
五 、指明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 8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 85
一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改善生活 85
二 、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87
三 、调整比例关系,切实在发展生产基础上改善生活 88
四 、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90
第四节 新时代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统筹布局 91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92
二 、共享发展理念下走出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94
三 、绿色生活生产方式转型 97
四 、从主体性强调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99
五、与人类实践对接全人类的美好生活 102
第四章 美好生活的内涵: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定位生活新标准 107
一 、实践的内在动力:生活的基本矛盾 108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解决方略和归旨 110
第二节 以矛盾分析方法看待美好生活内涵 116
一、美好生活的主体形式: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116
二 、美好生活的内容结构: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118
三、美好生活的价值属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19
四、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122
五、美好生活的空间延伸: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125
第五章 现代性语境下美好生活建构面临的挑战及其超越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美好生活建构的启示 132
一 、贡献:揭示西方现代性的当代困境 133
二 、局限:调和式思辨演绎无法跳出西方现代性 149
第二节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展开与新型现代性的生成发展交互演进 150
一 、新型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关联之处 152
二 、新型现代性构成不同于资本主义生活样式的图景 153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美好生活建构内涵和路径
第一节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变革 164
一、对传统僵化禁锢的日常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164
二 、超越资本逻辑对生活的宰制 166
第二节 以美好生活为旨归的日常生活构建内涵 169
一、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维度:低碳生活与绿色消费 169
二 、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维度: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 172
三、人与自身的关系维度:日常观念活动与生活审美化 176
第三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生活品质提升 180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物质维度生活需求演进新特征 181
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政治维度生活需求演进新方向 183
三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精神维度生活需求演进新指向 186
四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社会维度生活需求演进新方面 188
五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生态维度生活需求演进新特点 189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好生活建构途径 191
一 、美好生活的主体:“现实的人”的现代化 192
二 、美好生活的精神性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 194
三 、美好生活的制度性保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
四 、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从维生劳动到体面劳动及至自由自觉的劳动 207
第七章 主要结论
一 、以唯物史观把握“生活世界”的变革 216
二 、现代化内生动力取决于生产发展与生活需求的有效契合 217
三 、美好生活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实践命题 218
参考文献 220
內容試閱
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论,党的二十大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为基于生活世界来关注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下的美好生活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现实基础。

生活世界领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维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表达这个世界概念的措辞和提法有“现实世界”、“现存世界”、“现实的现存世界”、“周围的感性世界”、“现存的感性世界”等,从这个维度马克思突破了“云霄中的王国”即神学、理性思辨领域的牢笼,发现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发现”或者说“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使理性世界得以可能的前概念、前逻辑、前反思的本真感性世界。对此进行展开的,是现代哲学由抽象世界、超感性领域、理念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转向,这种普遍性的哲学转向,晚近则来自现代西方学者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解释学、分析哲学的兴起就是明证。但是,在时代剧烈变迁、历史条件变化,经济模式转换、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特别是不同形态的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作用下,中西对现代化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标准是有差异的,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新时代美好生活命题可以说“重新发现”了生活世界。

“重新发现”意指相较于西方传统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之上,“重新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活世界,进而建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范畴,不同历史境遇不同时代思想家对其价值指向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本文将美好生活的生成演进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进行研究和阐释:

论文首先对美好生活的理论逻辑进行了马克思主义视角的溯源,梳理了马克思“发现”生活世界的思想渊源,通过经典文本解读,分析早期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与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阐释,表明现实生活世界即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美好生活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视角以其“形而上学之后”生活是与实践内在统一的哲学思想流变,为今日中国式现代化生活的实践进程构建了逻辑通路,其理论启示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现实的人”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展开实践是解决生活需要与现实矛盾、建构美好生活的基础。第二,建构美好生活要处理好生活世界的交往实践关系,包含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第三,美好生活的终极旨归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植根生活世界引领和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历史生活变迁中,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有着时代化的转换和发展,由此论文阐述了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把观照当下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理想始终未改,引领人民生活的价值追求;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在远大理想和国情现实之间确立不同的最低纲领,根据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兼顾,制定实事求是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和阐释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和时代发展结合的实践,同时在这宏大的实践经验中孕育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活世界理论形态。

本书重点探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美好生活的内涵,进而明晰了美好生活命题是当代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建构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样式是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了中国现代生活的理想图式和实践方式,中国道路要实现的美好生活,在主体形式层面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在内容结构维度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在价值属性方面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空间延伸维度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新时代美好生活创建首先面临的历史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认知,但也必须看到中国道路表征的新型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关联之处,西方现代性问题在不由个人意志决定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已跨越了民族国家界限,中国现代生活形态无法回避西方现代性的弥漫和渗透。论文分析了美好生活建构过程中所遇到的现代性挑战以及如何超越西方现代性局限。率先遭遇现代性问题的是西方世界,本文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现代日常生活异化问题是如何分析和给出生活救赎路径的,并指出他们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秩序”之中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展开与新型现代性的生成发展交互演进,中国新型现代性构成不同于资本主义生活样式的图景,有效规避了西方现代性的内生困境。

最后呼应文章开篇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为美好生活样式创设的逻辑通路,通过超越传统僵化生活模式和西方现代性渗透下日常生活深层异化,从建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日常交往关系、人自身的日常观念活动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生活世界的生活主体、内生动力、制度保障和实现路径,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美好生活的建构内容和途径。

美好生活的建构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生活方式、生活实践的时代言说,是对生活世界的中国化构想和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是对生活世界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完型”,是当代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新发展。生活世界的重新发现与美好生活构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走入生活、把握时代的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走出生活、超越生活的方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