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HK$
6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HK$
64.9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HK$
61.6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HK$
87.9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HK$
107.8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HK$
163.9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HK$
86.9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HK$
98.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出版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泺源新刊》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山东济南地区的出版与传播过程。本书详细分析了《泺源新刊》的出版背景、创办宗旨及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传播路径,重点考察了该刊物在五四运动背景下的出版学意义及其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刊物版面、栏目设置等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揭示了《泺源新刊》如何利用当时的出版资源和传播手段,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实现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本书不仅为出版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出版学视角和实践经验。
|
關於作者: |
杨中举,文学博士,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临沂市首届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十大教学名师、十大师德标兵、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单位理事,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外国文学、跨文化传播、传播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部人文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全国优秀声像作品优秀编剧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
目錄:
|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泺源新刊》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历史风云的激荡与交锋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第二章 世纪初济南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明清时期初具规模的出版业
第二节 时代土壤
第三章 《泺源新刊》创立的直接原因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山东
第二节 大批进步刊物的创立
第三节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山东发展的特色
第四章 《泺源新刊》的创立
第一节 《泺源新刊》的出版概况
第二节 《泺源新刊》的创办意义及特色
第三节 《泺源新刊》的栏目设置与风格
第四节 《泺源新刊》:新文化运动的地方回响
第五章 《泺源新刊》版面与内容详析
第一节 版面及开本
第二节 办刊宗旨、投稿要求与出版周期
第三节 《泺源新刊》的专栏设置
第六章 从视觉设计与印刷工艺的角度评价《泺源新刊》
第一节 视觉设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第二节 印刷工艺:技术与时代的体现
第三节 与同时期其他刊物的对比
第四节 视觉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社会意义
第七章 “微光”与“洪流”:《泺源新刊》的启蒙实践
第一节 《泺源新刊》在济南人文历史中的影响
第二节 基于两步流理论的视角分析《泺源新刊》的传播
第三节 《泺源新刊》的传播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对抗
第八章 《泺源新刊》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
第一节 《泺源新刊》对山东文化和教育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泺源新刊》的传播影响分析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本书立足于出版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深入研究了《泺源新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出版过程及其传播影响。通过对该刊物的出版背景、创刊机制、出版形式和传播策略的分析,本书全面探讨了《泺源新刊》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其独特的出版手段成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平台。书中详细研究了刊物的创办与出版过程、具体的内容与栏目设置,揭示了地方出版物如何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借助有限的出版资源有效地推广现代思想,推动社会文化变革。
本书在出版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它不仅关注《泺源新刊》的内容和社会作用,还深入分析了该刊物的出版与传播形式与当时出版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手段的关系,探讨了地方性出版物如何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克服时代和地域限制,扩大其思想影响力。通过对《泺源新刊》在出版学和传播学层面的细致剖析,本书为研究新文化运动中的地方出版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中国现代出版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案例和实践经验。全书共分为八章,涵盖了从创刊背景到传播效果的全
面分析。
绪论部分概述了相关研究,并指出了本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绪论通过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阐述,强调了《泺源新刊》在推动社会现代化、促进思想解放中的独特地位。此外,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方法也在绪论中进行了充分说明。作者通过文献分析、历史考察,结合传播学理论,全面呈现了该刊物的出版与传播路径。
第一章深入分析了近代济南的社会政治环境。通过对济南城市化进程、旧有势力的崩塌及外部帝国主义压力的描述,本章展现了《泺源新刊》诞生的历史背景。此外,本章还探讨了新文化运动对山东地区的影响,揭示了这一思想浪潮如何在济南得到了积极响应,为刊物的创立提供了文化土壤。
第二章聚焦20世纪初济南出版业的发展状况,详细阐述了济南出版机构的背景、发展条件及其特点,并对当时济南报刊业的繁荣与变革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济南出版业在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方面的迅猛发展。
第三章探讨了《泺源新刊》创立的直接原因,特别是五四运动在山东的爆发及其对济南学界的影响。本章分析了山东知识分子如何响应五四运动及济南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讨论了大批进步刊物的创立对《泺源新刊》的启发与推动,揭示了济南学界在刊物创立中的贡献与作用。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泺源新刊》的创立过程,分析了其出版概况、办刊方向、特色和栏目设置。通过对刊物内容的细致分析,本章全面呈现了《泺源新刊》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栏目与内容、传播新文化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第五章通过对《泺源新刊》版面与内容的详细解析,揭示了刊物的版面设计、办刊宗旨、投稿要求及出版周期等方面内容。本章重点分析了《泺源新刊》第二期的专栏设置,包括“焦点报道”“政论教育”“文学创作”等栏目,展示了刊物在思想传播和文化推广上的多样性与深度。
第六章从视觉设计与印刷工艺的角度,评析了《泺源新刊》在出版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本章探讨了该刊物如何在视觉设计上平衡形式与功能,创新地运用了艺术化文字设计、简洁的版式及装帧艺术,为其传播新文化、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七章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了《泺源新刊》的出版与传播路径。通过应用两步流理论,本章揭示了刊物如何在济南及周边地区传播新文化思想,以及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
第八章总结了《泺源新刊》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通过分析其对山东文化和教育的历史贡献,本章指出了刊物在思想启蒙、社会关怀及推动社会行动中的重要作用。本章还讨论了刊物的局限性及其发展空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对《泺源新刊》传播内容、传播手段和社会影响的详细分析,书中揭示了刊物在地方化与大众化结合的传播模式下,如何有效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并且在社会文化的进步中发挥关键作用。
全书对《泺源新刊》出版与传播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不仅停留在其表面的出版内容和形式,还注重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将出版学与文化学、历史学、传播学的理论视角结合,本书系统地呈现了《泺源新刊》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利用刊物这一媒介,推动济南乃至山东地区的社会思想解放。
本书共18万字。绪论部分及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杨中举撰写,约11万字。第二章、第四章和第六章由卢媛媛撰写,约7万字。由于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