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HK$
410.6

《
老年
》
售價:HK$
115.6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HK$
107.8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HK$
64.9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
內容簡介: |
本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技论文写作、发表和专利申请的相关内容。本书共分为11章,各章内容为:第1章科技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第2章科技论文组织架构;第3章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第4章引言的写法;第5章研究对象与方法;第6章结果、讨论与结论;第7章学术规范;第8章论文投稿和发表;第9章图表使用;第10章论文撰写环境搭建;第11章专利的撰写和申请。本书还注重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给出了各部分内容的实例解析,并通过二维码链接网络资源,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理工农医等类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 科技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 1
1.1 写作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
1.1.1 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手段 3
1.1.2 科研人员表述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作 4
1.1.3 科技论文写作的实用性 4
1.2 科技论文概述 5
1.2.1 科技论文的定义 5
1.2.2 科技论文的特点 5
1.2.3 科技论文的分类 8
1.3 科技期刊概述 9
1.3.1 科技期刊的索引和分类 10
1.3.2 影响因子和期刊分区 12
1.3.3 科技论文出版机构 14
1.4 科研选题概述 16
1.4.1 科研工作的一般流程 16
1.4.2 科研选题的原则 16
1.4.3 科研选题的方法 17
1.4.4 科研选题的常见问题 20
第2章 科技论文组织架构 23
2.1 科技论文写作基本原则 25
2.2 科技论文结构 26
2.3 层次标题与编号 28
2.4 论文篇幅与比重分配 29
第3章 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31
3.1 标题 33
3.1.1 标题写作要求 33
3.1.2 标题写作技巧 34
3.2 署名 35
3.3 摘要 36
3.3.1 摘要的内容和结构 37
3.3.2 摘要的写作技巧 37
3.3.3 摘要写作过程中的常用词汇 38
3.3.4 摘要写作示例 40
3.4 关键词 40
第4章 引言的写法 43
4.1 引言部分的结构 45
4.1.1 研究问题和背景 46
4.1.2 当前研究成果和不足 46
4.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49
4.1.4 研究价值和意义 50
4.1.5 写作安排 51
4.2 写作要求 51
4.3 写作要点 52
4.3.1 时态语态 52
4.3.2 常用词汇 53
4.4 常见问题 55
4.5 示例 57
第5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61
5.1 主要内容 63
5.2 写作要求 63
5.3 写作要点 67
5.3.1 时态语态 67
5.3.2 常用词汇 68
5.3.3 小标题的使用 70
5.4 常见问题 71
5.5 示例 72
第6章 结果、讨论与结论 75
6.1 结果 77
6.1.1 结果部分的意义 77
6.1.2 结果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77
6.1.3 撰写结果部分的注意事项 78
6.1.4 结果部分的常用词汇 80
6.2 讨论 81
6.2.1 讨论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81
6.2.2 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82
6.2.3 撰写讨论部分的注意事项 84
6.2.4 讨论部分的常见问题 86
6.2.5 讨论部分的常用词汇 87
6.3 结论 89
6.3.1 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89
6.3.2 撰写结论部分的注意事项 91
第7章 学术规范 95
7.1 图、表、公式、量、单位、参考文献的使用规范及英文表达规范 97
7.1.1 图、表使用规范 97
7.1.2 公式使用规范 98
7.1.3 量和单位使用规范 99
7.1.4 参考文献使用规范 102
7.1.5 英文科技论文表达规范 105
7.2 学术道德规范 107
7.2.1 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07
7.2.2 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和应对 109
7.2.3 学术不端典型案例 112
第8章 论文投稿和发表 117
8.1 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119
8.2 论文投稿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119
8.3 期刊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122
8.3.1 期刊查询工具 122
8.3.2 期刊选择的注意事项 124
8.4 投稿前的准备工作 125
8.4.1 按期刊要求整理稿件 125
8.4.2 投稿所需材料 127
8.4.3 准确使用英语进行表达 132
8.4.4 查重和降重 133
8.5 论文投稿 138
8.5.1 投稿方式 138
8.5.2 投稿注意事项 140
8.5.3 投稿状态 142
8.6 意见回复和修改的技巧和策略 144
8.6.1 初审阶段退稿回复 144
8.6.2 外审阶段返修回复 145
8.6.3 审稿意见针对性回复 148
8.6.4 审稿意见回复示例 150
8.7 论文发表过程 152
8.7.1 校稿 152
8.7.2 版权转让 153
8.8 论文润色 155
8.8.1 论文润色目的和方法 155
8.8.2 论文润色工具 156
第9章 图表使用 159
9.1 图表使用原则 161
9.1.1 图表的作用 161
9.1.2 图表设计原则 162
9.1.3 图表使用注意事项 163
9.2 图 164
9.2.1 图的主要类型 165
9.2.2 线形图设计 171
9.3 表 173
9.3.1 表的主要类型 173
9.3.2 三线表设计 177
9.4 图片制作的注意事项 179
9.5 图片编辑操作 180
9.5.1 Excel图片编辑工具 180
9.5.2 Visio图片编辑工具 181
9.5.3 Origin图片编辑工具 183
9.5.4 Python图片编辑工具 185
9.5.5 Matlab图片编辑工具 186
第10章 论文撰写环境搭建 191
10.1 基于Microsoft Word的工具链 193
10.1.1 搭建工具链 193
10.1.2 文档编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94
10.1.3 公式编辑 196
10.1.4 引文归档 196
10.2 基于LaTeX的工具链 198
10.2.1 LaTeX简介 198
10.2.2 搭建工具链 200
10.2.3 文档编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01
10.2.4 公式编辑 203
10.2.5 引文归档 204
10.3 其他公式编辑工具 206
第11章 专利的撰写和申请 209
11.1 专利概述 211
11.1.1 专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211
11.1.2 专利的本质和特点 214
11.1.3 专利保护的主体 215
11.1.4 专利保护的客体 215
11.1.5 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 215
11.1.6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217
11.2 专利的利用 218
11.2.1 专利文献的价值 218
11.2.2 专利文献的构成 219
11.2.3 国内外常见的专利检索系统和数据库 220
11.3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方法 228
11.3.1 权利要求书 229
11.3.2 说明书 236
11.3.3 说明书附图 240
11.3.4 摘要附图 241
11.3.5 说明书摘要 241
11.4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241
|
內容試閱:
|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是我国长期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这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指出了明确方向与战略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当代大学生、研究生除了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应用者之外,也应承担知识的创新者、输出者的角色。科学技术无疑是历史上和当代最具变革性的力量。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知识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引入SCI量化指标作为衡量科研人员水平的评价机制,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往往是不可割裂的,尽管强调论文的撰写、发表对我国科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异化作用,但毫无疑问,当前科技论文的写作、发表和引用等规范是科学共同体长期实践的结果,是科研人员构建学术表达能力、输出知识、交流知识的重要手段,其对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巨大促进作用是不可以弱化乃至忽视的。在当前“破五唯”的形势下,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更应该回到其初心上来。在我国,早期的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主要靠科研人员自己的摸索和课题组自身经验的积累,大规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相关课程还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新工科建设”等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了需提高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为此,很多高校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专业写作能力培养课程甚至下沉到本科教育阶段。本书编写的目的就在于为理工农医类学生提供一本科技论文写作的实用教材,本书也可作为青年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根据一些学者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国内的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存在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对科技论文写作的结构和规范理解不到位,如综述部分只是文献堆砌而缺乏清晰的脉络梳理、研究方法部分笼统而缺乏细节、结构和讨论部分不知如何剖析数据等;二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写作质量难以提升,如实验数据欠缺、缺乏对比导致论证部分写作困难;三是因非英语母语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论文中夹杂着大量生硬的中译英语句等。关于这些写作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本书从思维方法上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也提供了一些具体案例用以阐述实操方法。注意到科技论文从写作到发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核心的写作部分,前期的选题、引文和数据等材料的准备、发表过程(选刊、投稿、改稿和回复等)、非文字部分(图表公式等)的设计,乃至常用工具软件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本书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论述,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指导。编者也注意到,对于理工农医类专业而言,专利撰写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术写作,故而本书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案例。本书共分为11章,内容分别是:第1章为写作的准备工作,以及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概述;第2章至第6章按照论文顺序探讨了组织架构、标题、摘要、引言、研究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写作方法,以及英文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7章为学术规范;第8章为论文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9章介绍了科技论文中的图表使用;第10章为写作中常用的软件推荐;第11章则介绍了专利撰写和申请的相关知识。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内容上的取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在制定2020版培养方案时,在本硕博阶段均设置了专业写作能力培养课程,本书的编者均是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助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科技论文和专利的写作与发表》教材建设”“机械工程专业应用数学类课程体系规划和案例库建设”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编者想强调,尽管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科技论文或专利只不过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但并非不重要。好的表象能更好地反映本质,牛顿和莱布尼茨二者微积分符号的差异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例。本书内容只是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一个初步基础和编者的主观认识,读者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发挥能动性。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乃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5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