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內容簡介: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彰显大国气派、增加国际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国领导力的基本来源。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期,国际社会期待大国基于道义性权威彰显国际领导力。本书提出的“差序性权威”逻辑认为,大国为吸引国际支持与战略追随会竞相推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公共产品,形成差等化的权威认同。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依靠制度化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塑造出所谓的“美式领导力”。但如今随着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倾向趋强,大国领导力光环逐渐开始褪色。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印度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立足生态位优势,差异化地采取错位供给、替代供给、协作供给与嵌入供给等权威竞争策略,提供了诸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机制与三大“全球倡议”有力反驳了“金德尔伯格陷阱”叙事谬误,为全球治理的包容共享模式探索了新路径。
           
         
      
      
      
      
         
          關於作者:  
         
           
            曹德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博雅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外交与南亚区域政治。出版《国际政治的信号理论分析》《全球政治的时间维度:理论与历史》《理解战略叙事: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武器与修辞策略》、Re-globalisation:When China Meets the World Again等著作,翻译著作《洞悉对手:领导人、情报部门与国际关系中的意图评估》,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奖”、 “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等。
           
         
      
      
      
      
      
         
          目錄  
         
           
            第一章 导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