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編輯推薦: |
智者适度,庸者失度,愚者过度。
是关键节点知进退的智慧,更是纷繁复杂中懂收放的哲学。
从职场晋升到财富管理,从人际交往到自我精进,过犹不及的时代,“刚刚好”才是精准突围的人生算法。打开本书,教你游刃有余地拿捏分寸,识局破局知深浅,做事成事懂权衡。
本书适合:
√ 职场中渴望突破瓶颈的进取者
√ 需要平衡多方资源的掌创业者
√ 追求家庭事业双优的新中生代
√ 所有不愿被极端主义裹挟的清醒者
|
內容簡介: |
想要从平凡跃迁到卓越,每个人都需要拿捏好十种“度”。这些“度”教会我们如何精准地达到“刚刚好”的状态——既不欠缺,也不过度。这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需要掌握的“平衡艺术”,也是令成功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关键技能。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之下,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做人有尺,做事有度,才能保持合乎中道的平衡。
|
關於作者: |
凌志,跨领域专栏作家,深耕职场管理领域20年,拥有深厚的职场管理经验。他的文章涵盖了管理智慧、职业发展策略以及人际沟通艺术等多个层面,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指导。
|
目錄:
|
第一章 藏露之度——或露或藏看时机
把握好露与藏的分寸╱002
不试,你怎么知道╱006
别给自己加上限╱009
孤独是屠龙者的宝剑╱012
站好人生的位置╱016
第二章 名利之度——名利可求切勿贪
不做自卑又自负的“拧巴人”╱020
名利可求别太过╱022
擅于归零╱025
摆脱“好面子”问题╱027
人上人的感受难以持久╱030
金钱与快乐的关系╱032
第三章 取舍之度——要想得到先付出
世界上什么最宝贵╱036
先给予,后获得╱038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失与得╱042
失去也许意味着收获更多╱044
少想憋屈事,肚量大才幸福╱048
学会与人分享╱051
第四章 说话之度——开口之前先动脑
站在对方立场上说话╱054
央求不如婉求╱057
该说不字就说不╱059
该说软话时别硬说╱062
真心赞美,诚心恭维╱065
会批评,别人就更爱你╱068
第五章 交友之度——远离损友近益朋
生命中的三种人╱074
一个半朋友╱077
“势利之友”要提防╱079
离“长舌朋友”远一点╱081
跟不懂感恩的人断交╱084
在亲密无间中保持距离╱087
第六章 行善之度——积德行善不过善
你不必是个完美的好人╱092
当好人做了错事后╱095
不必怜惜狼一样的恶人╱098
你就是太好欺负了╱101
行善的尺度╱104
距离产生威严╱107
第七章 轻重之度——善分主次抓重点
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110
“简单”才能“减担”╱113
手表定律的启示╱116
宁要一样精,不要样样沾╱118
成功者的时间观念╱120
创造性地使用时间╱124
第八章 守变之度——变与不变看趋势
天下武功,唯变不破╱128
坚持该坚持的╱132
敢于突破常规╱135
理想有时也需要暂时搁置╱138
看家本领也可能毁掉你╱141
生活不止一扇门╱143
用合作来适应社会╱146
把成功的感觉再放大些╱148
第九章 虚实之度——思考行动两结合
只会幻想的人没有真正的机会╱152
思考,而不盲从╱156
迅如雷霆地做出决定╱159
条件是可以努力创造的╱162
少壮才需更努力╱165
每天做好一件事╱167
第十章 刚柔之度——刚柔并济解厄困
刚柔并济╱172
宽严适度╱176
留点余地╱178
人生如水╱181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万物修炼以“度”为首
做饭讲火候,是用急火炒、中火烧还是慢火炖,要因“食”制宜。火太大或太小,要么烧焦煮糊,面目全非;要么不熟不烂,出不来应有的色香味。眼科医生给病人做白内障手术,下刀深浅要适度。下刀过浅割不透白内障,下刀过深就可能损坏眼球。同样,我们干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度”,达不到这个“度”不行,超过这个“度”也不行,过与不及,都是偏差。因此,我们倡导“适度”,做到为人处世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偏不倚。
人生修炼唯求适度。
“适度”者,“适中”也。亦即:上下左右取适中,东西南北取适中,雅俗美丑取适中。不可只求某一种极致而厚此薄彼、枉废其余。
如今世人都很注重生活品质、生命品位和人生品格的修炼,而“适度”正是这一揽子修炼中必须把握的一把标尺、一只秤砣。
但凡讲人生修炼都离不开道德的养成、情感的淳化、品格的淬砺、性格的磨炼,但人生修炼的精粹、要义、关键是什么?我认为讲究“适度”才是人生修炼的第一大学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发展,无论是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都有个“度”。“量变到质变”是辩证法告诉人们的最重要的自然法则。人生修炼也必然要遵循这一法则,必然要恪守“中庸”。“中庸”即“适度”,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是朴素的辩证法的精彩表述。
放眼世界,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讲适度的!
自然界如此——水果要熟,熟了才甜美可口,但不能过熟,过熟则烂,不堪入口;鱼生活的水要清,水清了鱼才不会被污染,才能生长,但水不能过清,过清了鱼则死。
人文领域也如此——人是必须自爱的,不自爱就会变得自轻,但如自爱得过火,只知自爱,而不知爱别人,那就成了自私。
人是必须自重的,不自重就会妄自菲薄,但如自重得过度,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那就成了自大。
人是应该有情的,也可以多情,但不能滥情;人应该有朋友,也可以多交朋友,但不能滥交朋友。
人不应该放纵,而应善于节制。节制欲念,则能修身;节制情绪,则能养气;节制饮食,则能长寿;节制花销,则能致富。人间一切快乐大致都与节制相关。但是,节制也需有度,如果欲念节制过度会如清教徒,情绪节制过度会心如死水,饮食节制过度会得营养不良,金钱节制过度会近乎吝啬。
在我们的生活中,劳碌久了能够休息一下,喧嚣久了能够安宁片刻,都是难得的享受。但是如果我们永远休息、安宁下去,那岂不是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又有何享受可言?体育锻炼、健身运动、有氧活动,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强健体魄,因此为人们青睐、热衷。但不顾自身条件,不自量力地硬拼蛮干,弄得抽筋、呕吐、咯血、昏迷,甚至在跑步机旁、爬山路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岂不是好事变成了坏事。
人生不讲“度”,难有良好的修为,或事倍功半,或南辕北辙,或舍本逐末,甚至越炼越没了人形,岂能修得人生正果?所谓物极必反,盈后有亏,乐极生悲,花盛极而谢……归结如上,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优点发挥到极端就成了缺点。可见把握住合适的“度”正是我们穷尽一生都要深钻苦修的一门大学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