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42.9

《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售價:HK$
75.9

《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
》
售價:HK$
86.9

《
超智能与未来:宇宙进化、科技趋势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85.8

《
情绪脑科学 :解锁大脑密码,重获情绪自由
》
售價:HK$
53.9

《
晚清高官在民国
》
售價:HK$
75.9

《
拉贝日记(全新版本。)
》
售價:HK$
96.8

《
房地产的逻辑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书是作者经过西洋美学思想洗礼之后,用新的视角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流传海内,在学术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
內容簡介: |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改为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他为近代博学通儒,治学功力深厚,治学对象宽广,在学术界影响非常之大。其生平著作颇多,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
|
目錄:
|
目 录
卷上《人间词话》手定稿/001
卷下《人间词话》删稿/091
《人间词话》附录/163
附录一 文学小言/189
附录二 屈子文学之精神/196
附录三 宋元戏曲考(节选)/20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世纪初,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政权摇摇欲坠,外族入侵。在这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王国维也经历着思想观念的剧烈震荡。他于1902年因病从日本回国,觉得“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虽然走进了康德、叔本华的哲学世界,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于是王国维将学术上的注意力由哲学转向了文学领域,期望能在这非功利的美的享受中得到慰藉。《人间词话》就在这一人生阶段写就。这本薄薄的小书完成于1906年至1908年,最初发表在《国粹学报》上。
《人间词话》没有严谨的学术体系,而是以一条条品评文字来呈现思想。形式看似散漫,但王国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即它的神是聚着的,这就是主张的“境界说”。这是全书的脉络。王国维认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国维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根据这一标准,王国维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他着力推举苏轼、欧阳修、柳永、辛弃疾等人的词,同时又表达出对史达祖、吴文英、张炎、周密、陈允平等南宋词人的贬抑倾向。
其实,在清朝词坛上,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前者竭力纠正明末词流于迂缓的毛病,因此主要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其缺点在于主张清空,却流于浮薄;主张柔婉,却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又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从而提倡深美闳约、醇厚沉着,强调词以立意为本,应有寄托,从而推崇周邦彦的词。王国维力图破此二派的弊端,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自我纠偏。
当然,正如陈寅恪在给王国维所写的纪念碑铭文中所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再有影响的书,也是一家之言,或有可商的余地,但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因此,《人间词话》问世以来,随着王国维的名声一直流传海内,在学术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对于很多不读古代文学批评专业书籍的人,也会随手准备这小小一个册子,做平时品诗评词的参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人间词话》的手定稿、删稿,以及其他散见于各处的王国维论词的文字,注释时借鉴了各位前辈学者的观点,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另外,王国维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而编者才学如微尘之末,文字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朋友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