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42.9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HK$
53.9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85.8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HK$
93.5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HK$
107.8

《
汉字东渡:日本汉字趣味谈
》
售價:HK$
85.8

《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售價:HK$
108.9

《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所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
內容簡介: |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撰写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折射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地揭露社会人心之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的悲惨境遇,纪昀表达出了深刻的同情与悲悯。
|
關於作者: |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春帆,号正云、观弈道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阅微草堂笔记》是其晚年心境沉闭之作。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
|
目錄:
|
目 录
原?序/001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003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018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029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044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060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073
卷七 如是我闻一/082
卷八 如是我闻二/097
卷九 如是我闻三/112
卷十 如是我闻四/127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142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156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169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184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195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208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219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230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238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246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253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262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267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274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之一,以神异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最早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其集大成者。志怪小说对后代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唐传奇便是在志怪基础上加以繁衍扩展,形成的着意虚构而又怪诞离奇的长篇。至于明代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莫不与志怪小说一脉相承。
到了清代,志怪小说再次盛行,最著名的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之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又横空出世,与之分庭抗礼。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前后历时近十年。这五部书皆曾各自刊印,嘉庆五年(1800),纪昀的学生盛时彦将其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全书共二十四卷,约四十万字。
纪昀一生居官清要,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他不可能像蒲松龄那样,以平民的眼光来看世界,怀着孤愤去揭露种种时弊,或带着仇恨去抨击封建统治。他创作的目的首先在于劝世,正如盛时彦在序文中说:“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纪昀自己说:“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滦阳消夏录·序》)因此,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他总会来几句短评,以衡平的语气评断其事,这些评语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其内容却超脱了作者本人的局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书中记述若真若假,不仅借由志怪描写折射出当时官场的腐朽昏暗,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并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而且,对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的悲惨境遇,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
《阅微草堂笔记》虽然辨析事理精妙入微,但有时议论说教过多,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不免使其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对原书进行了删减,保留其最精华的部分进行校注,以飨读者。不过,编选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广大读者惠予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