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年面相
》
售價:HK$
63.8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HK$
76.8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售價:HK$
152.9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HK$
165.0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HK$
151.8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62.8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HK$
6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系统性文献普查的突破性成果
①首次实现广西全区113家县级以上图书馆的全覆盖调研
②突破以往仅限重点馆藏的局限,收录13家机构的3000余条古籍信息
③首次公开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书目
④采用标准化的13类分类体系,建立完整的文献数据库
2.创新性的民族医药保护模式
①首创“古籍复制件交换原件”的广西特色保护方案
②将保护范围从传统古籍拓展至民间抄本、石刻、口传文献等
③系统整理89种民间医药文献,包括46种抄本、6种石刻、37种口传资料
④突破时间限制,将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录时限延至1949年
3.多维度的学术研究价值
①通过地方志文献梳理中医药在广西的本土化历程
②整理民国医药期刊文献,厘清近现代传承脉络
③整合7种目录学专著的800余条书目信息
④从时空维度呈现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融合发展
⑤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医药创新提供多维度支撑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范围为广西各级各类图书馆藏书和私人藏书,产生于1912 年以前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对于涉及壮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内容的文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其文献写订时间延至1949年;对保存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的口碑式史料(如传统史诗唱词)也一并收录。每种古籍文献为一条单独的条目,根据来源不同、信息著录翔实程度不同,采取保存目录信息、提要、存目等形式。
|
關於作者: |
黄国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广西岐黄学者,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三批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培养人选,名老中医黄英儒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人,全国名中医黄汉儒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传承发展推广中心负责人。曾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及教材,担任主编11部、副主编6部。
潘明甫,主任医师。民族医临床研究所所长,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民族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名中医黄瑾明教授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传承弟子,广西首批中(壮)医优秀临床人才,广西壮瑶医精英人才,《中医外治》杂志审稿专家。
赖克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
目錄:
|
第一编 广西馆藏医药古籍书
一、医经
二、基础理论
三、伤寒金匮
四、诊法
五、针灸推拿
六、本草
七、方书
八、临证各科
九、养生
十、医案医话医论
十一、医史
十二、综合性著作
十三、其他类
第二编 广西民间医药抄本提要
一、民间抄本及藏书
二、石刻文献
三、口传文献
第三编 广西古代地方志医药文献目录
一、南宁
二、柳州
三、桂林
四、梧州
五、贵港
六、百色
七、贺州
八、来宾
九、崇左
第四编 目录学专著所载广西医药古籍目录
一、中国分省医籍考
二、广西文献名录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五、广西地方志联合目录
六、中医文献辞典
七、民国医学期刊总目图录
附录一 广西民国医学期刊目录
一、广西省立梧州区医药研究所汇刊
二、复兴医药杂志
三、中医学校期刊
四、现代中医
附录二 广西馆藏医药古籍图书馆一览表
|
內容試閱:
|
序一
古籍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保护和整理古代典籍是文化传承的直接途径。广西各民族在历史上都创造了独特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据统计,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古籍,其中壮族、京族、彝族、水族4个民族有民族文字古籍,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有土俗字抄写的古籍。这些古代典籍记载着广西丰富生动的历史文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
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古籍文献、传承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07年,国家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正式进入国家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首创“古籍复制件交换原件”的古籍抢救保护工作新模式,这一模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广西经验”,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0 年底,共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1.2 万多册(件),翻译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800 多种,共计9000 多万字,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肯定。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代表性经典文化作品走向全国,成为广西民族的文化精品。
医药古籍是广西古籍普查与保护的重要领域,1988年以来持续开展了多批次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古籍普查,先后完成了对广西方志史料的医药文献整理,搜集一批民族民间医药抄本,整理20000 余条以口传文献为形式的验方秘方,出版一批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献研究专著的工作,结束壮瑶医药无专著记载的历史,为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2020 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陆续启动了“广西中医药学术传承暨古籍、秘方、验方挖掘研究项目”“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古籍保护项目”等研究项目,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继承其前身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古籍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在项目的支持下对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开展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包括系统性的馆藏医药古籍调研、全覆盖式的历代方志古籍文献梳理、多层级的民间医药文献搜集、回顾性的目录学成果存目、首创性的广西民国期刊文献目录整理等,编撰完成了《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总目(第一辑)》,在医药古籍文献的来源、类型、数量等方面都有新突破,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广西医药古籍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广西古籍文献研究的一件大事,值得祝贺!
古籍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利用,我相信《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总目(第一辑)》
的出版,是新时期广西医药古籍文献研究的新起点,不仅有助于厘清广西本地区医药经验的传承脉络,夯实壮瑶医药等民族医药的学术根基,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临床内涵,为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
是为序。
黄瑾明
202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