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HK$
108.9

《
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何俊著作集)
》
售價:HK$
129.8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
》
售價:HK$
107.8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HK$
68.2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HK$
63.8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HK$
74.8

《
应期而生 利奥梅拉梅德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
售價:HK$
86.9

《
女性私密健康全书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内容涉及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本书为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材,其内容经过适当选择与调整,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大学音乐必修课及师范院校的教学。
|
目錄:
|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绪论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上篇民间音乐
章民间歌曲
节概述
一、民间歌曲界定
二、民间歌曲历史沿革
(一)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民间歌曲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曲
(三)唐、宋时期的民间歌曲
(四)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
三、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节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一、汉族民歌
(一)号子
(二)山歌
(三)小调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一)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
(二)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歌曲
(三)维吾尔族的情歌
(四)朝鲜族的抒情谣
(五)藏族的山歌和酒歌
(六)彝族“四大腔”
(七)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思考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群与分析曲目
第二章舞蹈音乐
节概述
一、舞蹈音乐界定
二、舞蹈音乐历史沿革
(一)远古时期的原始乐舞
(二)夏、商、周三代的民间舞蹈音乐
(三)汉、魏至唐、宋时期的民间舞蹈音乐
(四)元、明、清时期的民间舞蹈音乐
三、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民间舞蹈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
(二)民间舞蹈的体裁分类特征
第二节舞蹈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一、声乐类歌舞音乐
(一)采茶舞歌
(二)花鼓调
(三)二人台
(四)佤族玩调
(五)舞歌的一般音乐特征
二、器乐类舞蹈音乐
(一)花鼓灯
(二)秧歌
(三)芦笙舞
(四)舞乐的一般音乐特征
……
第三章说唱音乐
第四章戏曲音乐
第五章器乐与乐种
下篇宗教、祭祀音乐
第六章佛教音乐
第七章道教音乐
第八章祭祀音乐
图片目录
本著作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据《乐书》记载:“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汉兴虽罢,至武帝复用之。”汉时的“百戏”(角抵戏)不仅广泛传于民间,而且还作为能代表古代汉族表演艺术水平的技艺节目,频繁出现在皇室与官方的各种筵宴,以及接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首领的仪典之中,当时上演的小型百戏节目有《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高跷》、《龙舞》,以及可扮演特定人物和简单故事情节的《总会仙倡》、《东海黄公》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央王朝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先民之间在歌舞百戏上也有交流,例如据史载,在公元1世纪时,我国西南和东南亚掸傣先民建立的掸国政权,曾经遣使向东汉朝廷进贡乐舞及幻术艺人①。此外,在汉、魏、南北朝时期,还流行着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由艺术歌曲相和歌衍变而成,可具体分为“艳”(序曲或引子)、“曲”(多段唱曲)、“解”(唱段间的舞曲)和“趋”(结尾)几个组成部分。其中,“解”是用器乐演奏或伴奏的舞蹈音乐,速度较快,可插入多次反复的歌曲或器乐曲后面演奏,插入次数多少不拘。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歌舞情况,可见于少量出土文物及汉文文献记载。例如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纹饰和以铜鼓改制的贮贝器铜雕图形,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大约在公元1世纪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古滇人的一幅幅文化风俗场景。其中一个铜鼓形贮贝器上,镌刻有分内外二圈的舞蹈图,外圈14个徒手女舞人,应内圈鼓声而舞;内圈平置大铜鼓一面,9个舞人环绕而舞,其中两人一手拊鼓,并翘掌边舞边唱:另一人怀抱小铜鼓,左手拍敲与前者应和;还有一人随着鼓的节奏,双腿半蹲,右手曲肘翘掌,左手翘掌于胸前,似为领舞。汉文古籍记载的《巴渝舞》,也是一种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集体舞。在公元前206年的一场战争中,一支被称为“板榍蛮”的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助汉王刘邦作战有功,刘邦从他们的民间舞蹈联想到武王伐纣的古代战争故事,故命自己的宫廷乐师、舞师学习此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