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HK$
108.7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HK$
52.8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HK$
107.8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HK$
63.8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內容簡介: |
《声乐教程(三)》是一部声乐教程,主要内容包括: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1. 第一章为基础理论,涵盖合唱特点、西方与中国的合唱历史、合唱形式、训练方法以及合唱指挥的职责、姿势、技巧等内容。
2. 第二章为发声练习与练声曲,包括跳音练习、连音练习、带词练习、二声部练习及练声曲。
3. 第三章为歌曲,包含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幼儿歌曲、儿童歌曲及合唱歌曲,涉及多种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
目錄:
|
编写说明 1
第一章 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合唱的特点 3
一、合唱是群体性的歌唱艺术 3
二、合唱是团队合作的歌唱艺术 3
三、合唱是多声部的歌唱艺术 4
第二节 西方的合唱 4
第三节 中国的合唱 5
一、中国古代的合唱 6
二、中国传统的民歌合唱 6
三、中国近现代的合唱 7
第四节 合唱的形式 8
一、合唱的分类 8
二、合唱的队形 9
第五节 合唱的训练 10
一、合唱的听辨训练 10
二、合唱的声音训练 11
三、合唱的统一训练 14
第六节 合唱指挥的职责与修养 15
一、合唱指挥的职责 15
二、合唱指挥的素质与修养 16
第七节 合唱指挥的姿势与图式 17
一、合唱指挥的姿势 17
二、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 18
第八节 合唱指挥的方法与技巧 24
一、合唱指挥的点与线 24
二、合唱指挥的起拍 25
三、合唱指挥的收拍 25
四、合唱指挥的力度变化 26
五、合唱指挥的双手分工 26
第二章 发声练习与练声曲 29
一、跳音练习 31
二、连音练习 31
三、带词练习(可移调) 33
四、二声部练习 34
五、练声曲 36
第三章 歌曲 41
第一节 中国歌曲 43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43
曲蔓地 新疆民歌 西彤词 44
燕子 新疆哈萨克族民歌 艾图瓦尔夫译词 45
长城永在我心上 高泽顺词 陆祖龙、王晓君曲 48
长鼓敲起来 李洁思词 金凤浩曲 49
祖国,慈祥的母亲 张鸿西词 陆在易曲 50
儿行千里 车行词 戚建波曲 55
红豆词 [清]曹雪芹词 刘雪庵曲 56
岁月悠悠 黄嘉谟词 江定仙曲 56
玫瑰三愿 龙七词 黄自曲 57
清晰的记忆 田农词 践耳曲 61
春思曲 韦瀚章词 黄自曲 62
玛依拉 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词曲 63
赶圩归来啊哩哩 古笛词 黄有异曲 64
追寻 许建吾词 刘雪庵曲 65
北大荒人的歌 王德词 刘锡津曲 66
一抹夕阳 王泉、韩伟词 施光南曲 6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宋青松词 王佑贵曲 69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刘合庄词 李正曲 70
流吧,美丽的托玛尔河 陈克正词 刘虹曲 71
情深谊长 王印泉词 臧东升曲 72
彝家小阿妹 郑南词 喻中弘曲 73
红梅赞 阎肃词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74
枫桥夜泊 [唐]张继诗 黎英海曲 75
跟你走 张海词 左翼建曲 76
一杯美酒 维吾尔族民歌77
拾彩贝 樊帆、镇江词 樊帆曲 82
三峡情 湛明明、湛泉中词 马骏英曲 83
高天上流云 凯传词 刘青曲 84
报答 石顺义词 羊鸣曲 85
父老乡亲 石顺义词 王锡仁曲 86
中国大舞台 韩伟词 刘青曲 88
那片海 韩红词曲89
妈妈教我一支歌 杨涌词 刘虹曲 90
在希望的田野上 晓光词 施光南曲 91
在银色的月光下 塔塔尔族民歌 黎英海改编 92
乌苏里船歌 赫哲族民歌 郭颂、胡小石词 郭颂、汪云才曲 93
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词 刘锡津曲 94
中华美德 张枚同词 雷维模曲 95
第二节 外国歌曲 97
小夜曲 [意]F.P.托斯蒂曲 97
小夜曲 列露斯塔甫词 [奥]舒伯特曲 98
绿树成荫 [德]G.F.亨德尔曲 99
野玫瑰 [德]歌德诗 [奥]舒伯特曲 103
桑塔·露齐亚 [意]V.科特劳曲 103
你们可知道 [奥]莫扎特曲 104
西班牙女郎 [意]V.奇阿拉词曲 106
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 [奥]格鲁克曲 107
母亲教我的歌 海杜克词 [捷克]德沃夏克曲 108
故乡的骄傲 [朝鲜]崔京善词 [朝鲜]李赫仙曲 109
紫罗兰 [意]A.斯卡拉蒂曲 110
夏季里 [美]海华德词 [美]格什温曲 111
玛丽诺之歌 [前苏联]巴拉塔什维里词 [前苏联]秦差泽曲 115
亲切的平静 莫扎特曲 117
听!听!云雀 [英]莎士比亚词 [奥]舒伯特曲 123
第三节 幼儿歌曲 124
这是什么 儿音词 朱德诚曲 124
好孩子要诚实 园丁词 嘉评曲 124
泼水歌 童谣 125
大家一起跳起来 德国民间舞曲 江阳填词 125
不再麻烦好妈妈 颂今、千红词 颂今曲 126
你的名字叫什么 [日]上板茂之词 126
春天来了 德国儿童歌曲 127
数蛤蟆 四川民歌 128
数鸭子 王嘉祯词 胡小环曲 128
蓝精灵之歌 瞿琮词 郑秋枫曲 129
时间像小马车 晚笛词 夏志岐曲 130
小雨沙沙沙 童谣 金月苓曲 130
牧羊童 黄淑子词 晓丹曲 131
一分钱 潘振声词曲132
好奇的小蜜蜂 虞文琴词 张卓娅曲 132
世上只有妈妈好 蔡振南词 林国雄曲 133
读书郎 宋扬词曲 134
蜗牛与黄鹂鸟 陈弘文词 林建昌曲 134
捉泥鳅 词曲 135
第四节 儿童歌曲 136
爷爷为我打月饼 徐庆东、刘青词 梁寒光曲 136
共产儿童团团歌 革命历史歌曲136
秋天多么美 曾泉星词 卫燕玲曲 137
赶海的小姑娘 马金星词 刘诗召曲 139
我们的田野 管桦词 张文纲曲 142
海鸥 金波词 宋军曲 145
小螺号 傅林词曲145
童心是小鸟 韩景连词 平安俊曲 146
我是草原小骑手 刘雅华词 汪景仁曲 147
小背篓 欧阳常林词 白诚仁曲 148
我爱妈妈的眼睛 平洋词 施光南曲 148
妈妈格桑拉 张东辉词 敖昌群曲 150
森林水车 [日]清水实词 [日]米山正夫曲 151
第五节 合唱歌曲 152
小纸船的梦 金波词 徐思贤曲 152
榕树爷爷 曾宪瑞词 刘磬声曲 153
菱角弯弯 罗晓航词 雷维模曲 156
摇篮曲 [德]勃拉姆斯曲 160
飞来的花瓣 望安词 瞿希贤曲 161
我驾飞船上蓝天 李幼容词 黄虎威曲 163
大海啊,故乡 王立平词曲 吴国钧编合唱 164
小溪,我们谢谢你 张继征词 徐荣坤曲 166
春之歌 李曙乡词 李冕相曲 168
彩色的小雨 孝斌词 良镇曲 169
邮递马车 [日]丘灯志夫词 [日]古关裕而曲吕道义改编合唱 172
孤独的牧羊少年 奥斯卡·汉默斯坦词 理恰德·罗杰斯曲 174
一声鸟鸣 匡天龙、匡金火词 雷维模曲 179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基础理论
古往今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音乐艺术,但没有哪一种音乐艺术比合唱更能贴近人心,更能雅俗共赏。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合唱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共鸣。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无论是军队、学校,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能够,而且都需要开展合唱活动。因为合唱不仅易于普及,而且是一种团队合作的集体艺术,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艺术,因此,合唱不仅是一门歌唱艺术,更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艺术载体。
第一节 合唱的特点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形式,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体现出错综复杂的声部关系,各声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有着群体组织、协调,声部均衡和谐等综合性的艺术要求。合唱包括同声或混声的齐唱、轮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复调的等演唱形式,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歌唱艺术。
一、合唱是群体性的歌唱艺术
首先,合唱的音域宽独唱的音域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八度,而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歌唱活动,其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和,因此从男低音声部的最低音到女高音声部的最高音可达到四个八度,甚至更宽。其次,合唱的气息长,可以通过循环呼吸和各声部的交替进入使气息无限延长。其三,合唱的力度大,可以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f。其四,在合唱中所包含的男女高、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抒情等音色类型,以及个体音色的差异,还有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合唱的音色非常之丰富,同时可以利用群体的不同声部所具备的各自特长提高合唱的表现力。由于合唱的这些群体性优势使其无论在音色的表现力上,还是音乐的感染力等方面,都是独唱形式无法比拟的。
二、合唱是团队合作的歌唱艺术
合唱是“我们”的艺术,而不是“我”的艺术,它不是突出个人,而是凸显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这是合唱最富有魅力的特点。在合唱中,只有每个成员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让个体完全融入到团队合唱中,才能表达出美妙的艺术效果。每个合唱队员都要充分明确自己的声音在合唱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是运用独唱的个性化状态去唱合唱,那样只会破坏合唱的整体声音效果。因此,每个合唱队员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倾听,控制好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团队音色的统一与和谐。同时合唱中除了队员个体之间的配合,还要注重声部之间的合作。声部是由同类型声音组成的,每个声部都是合唱整体中的一部分。每个声部在保持各自声部特点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与其他声部密切的合作和融合,并依照合唱作品的艺术要求进行声部的动态调整,从而表现出更和谐、更饱满的合唱效果。
三、合唱是多声部的歌唱艺术4
合唱一般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声部,声部之间不仅具有和声的纵向关系,也有复调的横向关系,这种声部结合的经纬形式构成了合唱的立体音响空间。因此,这就需要合唱队员具有多声部的声音听辨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其他声部进行的变化,在多声部的声音环境中清晰地定位音响参照,从而准确地演唱自己本声部的旋律。正是由于合唱是多声部的歌唱艺术,不同声部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相互烘托,在不同的和弦与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音色变化中,共同描绘出合唱的丰富层次和千变万化的音响效果。
第二节,西方的合唱
在西方,合唱主要源于宗教音乐。由于基督教为了营造一种神圣的音响空间,以提升其传播宗教思想的能力,宗教合唱便成了基督教的最佳选择。因此,合唱在西方音乐艺术上的地位显得格外突出,是最系统化的合唱艺术,也成为了世界合唱艺术的重要艺术参照和学习的宝库。
合唱艺术在西方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古希腊时期,合唱主要是单声部的齐唱,当时也不是独立的声乐体裁,而只是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声乐形式,仅是戏剧史诗文学的陪衬。大约公元4-13世纪,西方开启了基督教音乐的序幕确立了合唱艺术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显赫地位。中世纪的合唱有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在公元6世纪诞生了一本歌集,它以其朴实无华的旋律恒久地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创作,为后世作曲家们提供着永不枯竭的乐思。这便是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经典——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因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l,约公元540-604年)而得名,其精髓渗透到整个西方音乐史的脉络里。在音乐理论的研究、复调音乐的兴起与发展、音乐创作的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及“圣咏”,近现代的调式音乐也是以“圣林”的调式发展而来的,它的伟大业绩可与罗马式建筑相比肩,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公元14-16世纪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活动格外活跃旺盛,复调技巧日趋精妙,多声部的变化极富创造力,音乐家们创造出大量杰出的合唱作品。如德国众赞歌、英国赞美诗、法国诗篇歌调等,使多声部合唱进入到一个空前的发展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