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HK$
107.8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HK$
107.8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HK$
63.8

《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售價:HK$
272.8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HK$
107.8

《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售價:HK$
104.5
|
內容簡介: |
《电视摄像技术》系“现代传媒书系·影视技术”教材中的一个品种,从技术技巧层次、造型表现层次和创作实践层次介绍了电视摄像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电视摄像的基本方法。《电视摄像技术》内容选择以电视摄像师的专职和专业要求为核心,侧重于电视摄录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画面获取的规范操作,主要培养摄像师在技术技巧层次必须掌握的几种基本能力,特别是设备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设备的整备和检测能力、设备的配置和选购能力等,可供高等学校影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和影视爱好者学习参考。
|
關於作者: |
向卫东,男,汉族,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1年6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获电影学硕士学位;数字电影《清香米兰》灯光指导,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等理事。
|
目錄:
|
绪论 001
第一章 电视摄像机 003
一、电视摄像机概述 003
二、电视摄像机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004
三、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009
四、电视摄像机的分类 012
第二章 磁带录像机 017
一、 从实况直播到录像剪辑 017
二、磁性录放像原理 018
三、磁带录像机 023
四、模拟记录格式 026
五、数字记录格式 029
第三章 摄像辅助设备 034
一、摄像支撑设备 034
二、影像质量控制设备 041
三、其他辅助设备 047
第四章 电视摄像技术技巧
一、电视摄像的曝光调节 053
二、电视摄像的白平衡调节 063
三、电视摄像的光学镜头调节 069
第五章 电视摄像造型基础 079
一、光学镜头与影像结构 079
二、 光线处理 082
三、 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 086
四、电视摄像机的持机方式和拍摄要求 092
第六章 电视录音 095
一、电视中的声音 095
二、传声器的选择和使用 098
第七章 摄像器材的整备和维护 112
一、电视摄像机的整备 112
二、电视摄像机的维护 115
第八章 影像质量控制 121
一、数字摄像机清晰度的控制 121
二、数字摄像机的动态范围控制 125
三、数字摄像机的曝光控制 127
第九章 摄像设备的验收检测 130
一、摄像机基本功能检测 130
二、使用测试卡对摄像机进行检测 134
参考文献 150
后记 152
|
內容試閱:
|
当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期,就开始了原始涂鸦和图腾摹画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释放。在科学和技术日趋进步和完善的今天,这种天性正被无限地放大,人类交流和传播的渴求也随着影视技术的日新月异被大大延展。著名传播学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有个经典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而今,影视技术则延伸了媒介。摄影术的发明昭示着人类进入了“机器复制时代”(瓦尔特·本雅明),经过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当初简单的摄影而今已成为以电影、电视、广告动画等多媒体为主导的庞大而又综合的传媒系统,以此应运而生的影像文化正全面渗透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冷静思考和应对这种潜在的力量。
传媒技术的更新使得影视传播理论不断被刷新,定位各异的影视专业也相继建立,现代影视传媒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汇理论与技术多媒体与多学科并存的综合学科,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对文化建设和传播的日益重视,更多懂理论和实务的影视专门人才正大量地为社会所需,这也为高校影视方面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
本套书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为了打造影视专门人才,集合了众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编写而成的。本套书的编写针对多数同类教材在系统性和连贯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打破常规,注重基,关注新媒体中影像技术的发展,吸收最新的影视理论和技术成果,以注重基础、促进教学关注前沿、强化实践、精益求精为宗旨,特别强调了学术性与实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经典性和当代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的提高。
本套书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基本理论序列,主要包括《中外电视史纲要》、《中国电影史纲要》、《外国电影史纲要》、《纪录片创作论》、《影视传媒文案》《影视理论纲要》、《影视传播概论》《经典影像解读》、《视听语言》、《影视导演艺术》、《动画艺术概论》等;二是基本技能序列,主要包括《影视技术概论》《影视图像处理》《影视照明技术》、《影视录音艺术》、《影视编辑技术》《影视后期合成技术》《电视摄像技术》、《平面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摄影技艺》等。如此编排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与技能的结合,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将复杂的影视理论与技能,以一书一重点的形式,介绍给有志于从事影视工作和研究的学生,以冀能全面提高影视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适合影视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本套的作者既有业界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在注重教学实际的同时又构建出独特的结构体系,他们力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使表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他们严谨的编写态度更是渗透在每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敬的编者们更是在心中树立着精品意识,着力构建教材特色,本着“注重教学实践,建构独特结构;渗透前沿理念,吸纳最新成果;理论阐述精要,举例鲜活典型;案例分析具体,设计练习丰富;呈现方式亮丽,共性个性突出;文字表述规范;引文出处准确”的编纂要求,力求为广大读者打造出精品教材。
为使广大师生更加直观地领略现代传媒影像的独特魅力,我们在本书系的创作过程中,借用了部分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并加以说明。它们象征着传媒科学发展过程的一个个里程碑。我们衷心地感谢这些宝贵资料的提供者。
感谢那些为此书系出版而辛苦忙碌的人们,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让我们有机会在阅读的时候,领略到现代传媒所带来的独特影像魅力。
编者
2008年1月
绪论
1839年发明的摄影、1895年发明的电影和20世纪50年代渐成规模的电视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获取影像的三种主要方式,并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影像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摄影、电影和电视不仅日臻完美,而且空前普及。如果我们把摄影电影和电视理解为广义范畴的摄影,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不断发展,摄影目前已成为制作工艺传播媒介和艺术样式三者统一的综合体同时,庞大的用户群体也使摄影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手机获取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高度综合,以及计算机互联网和影像博客等的迅速发展,我们几乎无法设想摄影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摄影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世界因摄影而精彩,人类因摄影而进步。
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文化,摄影、电影和电视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对技术的强烈依赖性,贯穿于影像制作全过程的始终学习摄影、电影和电视都离不开对技术的掌握。对于电视来说,电视摄像不仅是电视制作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其专职性和专业性的知识体系也决定了学习电视摄像的三个层次,即技术技巧层次造型表现层次和创作实践层次。技术技巧主要是指影像的获取和质量的控制,这是视觉传播的前提造型表现主要是指画面形式的营造和电视语言的语法,这是视觉传播的要求;创作实践主要是指形式和内容统一的作品生产,这也是当今作为视觉文化的摄影、电影和电视的根本目的。本书作为教材首先针对电视摄像的学习,主要侧重于电视摄像的技术技巧层次。
毫无疑问,电视摄像技术与电视摄像电视摄像与电视均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但一直以来,电视摄像技术和电视摄像的教学始终呈现出整体强调过甚而局部突出不足,在教材内容上主要表现一是电视摄像的内容大都纳入电视制作的体系中从而缺乏影像特色,二是电视摄像内容中的技术技巧造型表现和创作实践三部分知识过于综合而层次性较弱,三是电视摄像内容中的技术技巧部分多为繁杂的功能介绍和设备资料的罗列,从而导致摄像本身强调不够。种种因素使许多人误认为电视摄像工作就是扛摄像机,严重损害了电视摄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电视学科和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本书借西部地区现代传媒影视书系建设之际针对目前摄影电影和电视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动静同源”、“电视电影化”和“电影电视化”等趋向,在内容编排上提出了“三个强调”。
第一,以电视摄像师的专职和专业要求为核心,强调摄像师在技术技巧层次必须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即设备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设备的整备和检测能力以及设备的配置和选购能力,前者是电视摄像的特性要求后两者则是电视摄像完整性的保障。
第二,以局部和整体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电视摄像技术与电视摄像、电视摄像机、电视制作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技术技巧与造型表现创作实践的区别与联系以,更好地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第三,以修学储能为宗旨,强调电视摄像技术的教与学务必做到与实践环节结合,与前期同期和后期相关课程结合,与参考资料查阅和影视作品观摩结合,充分认识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书在使用中应配合较为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设计,书中未涉及详细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各院校专业有各自具体的情况,但DV的日渐普及和个人电脑性能的不断提高也为电视摄像的实践性教学设计带来了更为充分的可行性。
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建设能为当今如火如荼的电视摄像专业构建添砖加瓦,也希望本书的编写不仅是抛砖引玉更是锦上添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