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智能产品概念设计

書城自編碼: 412497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谢淑丽、祁娜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78412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这里!)
《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这里!) 》

售價:HK$ 86.9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售價:HK$ 75.9
经典译林:罗生门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42.9
现场:细读《史记》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HK$ 53.9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85.8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售價:HK$ 130.9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HK$ 93.5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HK$ 10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7.5
《工业设计史(第三版)》
+

HK$ 107.8
《天佑之色:六十甲子时令色》
+

HK$ 87.8
《AI视觉艺术 Midjourney创作从入门到应用 第2版》
+

HK$ 107.8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
+

HK$ 79.2
《包装设计与品牌策划》
+

HK$ 193.2
《中国纹样(典藏版)》
內容簡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理论与实践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智能产品设计的基本认知、创新思维、设计流程及设计原则等。全书共五章,内容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首先,从设计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入手,为智能产品概念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概述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背景等,使读者对其基本框架有清晰认知。其次,重点讲解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设计流程,包括创意思维训练、用户需求分析、功能定义、形式探索等,帮助读者构建系统化的设计思维。再次,围绕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探讨如何在产品功能、美学、交互体验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价值。最后,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具体的设计思路、方法运用及创新策略,结合实践增强读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智能产品研发人员、设计师及对智能产品设计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關於作者:
谢淑丽,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教学与研究,主讲产品概念设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理论及应用。发表论文15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多项省厅级及横向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在各类设计大赛中获奖50余项。主讲的产品概念设计课程获评省级示范课及校级一流课程。祁娜,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支部书记,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业设计工程师,高级3D打印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在库专家,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信息平台评审专家。持续从事产品设计专业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18年。
目錄
第1章 设计的认识
1.1 关于设计002
1.2 设计的本质003
1.3 产品设计的意义004
1.4 概念设计的产生和发展006
1.4.1 概念设计的起源006
1.4.2 概念设计的演变007
1.4.3 概念设计的发展趋势008
1.5 概念设计的含义010
小结016
思考与习题017
第2章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概述
2.1 智能产品设计020
2.2 智能产品的技术020
2.2.1 物联网技术021
2.2.2 大数据和云计算023
2.2.3 人工智能024
2.3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026
2.3.1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背景026
2.3.2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重要性027
2.4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含义028
2.5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特征031
2.6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准则032
小结039
思考与习题039
第3章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和设计流程
3.1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042
3.1.1 设计概念思维模式衍生方法042
3.1.2 联想设计法051
3.1.3 定点设计法053
3.1.4 头脑风暴法058
3.1.5 情境导引法061
3.2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设计流程065
小结066
思考与习题067
第4章 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概念设计构思方向
4.1 安全性原则070
4.1.1 产品使用过程安全性原则070
4.1.2 产品设计过程安全性原则071
4.2 智能化原则072
4.3 易用性原则073
4.3.1 智能产品设计的易用性073
4.3.2 智能产品App的易用性074
4.4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构思方向077
4.4.1 创造更智能便捷的产品使用体验078
4.4.2 创造智能化的产品情感体验096
小结111
思考与习题111
第5章智能产品概念设计案例分析
5.1 生活类智能产品概念设计114
5.1.1 基于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多功能AR眼镜设计114
5.1.2 仿生向日葵智能晴雨伞设计116
5.2 医疗健康类智能产品概念设计122
5.2.1 概念救护车设计122
5.2.2 微水·自动洗澡床概念设计130
5.3 装备类智能产品概念设计137
5.3.1 森林火灾救援设备——无人侦察车设计137
5.3.2 基于四川地区的智能果园农药喷洒无人机设计142
5.4 针对特殊群体的智能产品概念设计149
5.4.1 视障女性卫生巾设计149
5.4.2 针对井下工作者的智能多功能面罩设计153
小结159
思考与习题159
参考文献160
內容試閱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产品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设计思维的深刻转型。如今的智能产品设计不再局限于形态和功能的单一优化,而是更加注重人机交互、用户体验、情感共鸣和系统整合的整体提升。智能产品概念设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设计领域中最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智能产品设计不仅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书的编写旨在引导读者全面理解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理念、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为培养新一代设计师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我们力求打破传统设计与新兴技术的界限,将人机交互、数据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多种学科知识融入设计思维中,探索如何通过智能产品为用户创造更便捷、高效且富有情感联结的体验。书中内容围绕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关键环节展开,涵盖了从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思维、技术整合到方案优化的全过程。讨论智能产品在满足人类需求和提升生活品质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讨创新思维方法,帮助设计师打破思维定式,创造出具有颠覆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概念。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自然交互方式和打造沉浸式体验,提升产品的用户参与感和情感价值。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设计实战演练,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路径,激发其对智能产品设计的热情和创新潜力。
智能产品概念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哲学。希望通过学习本书的内容,读者能够掌握智能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方法,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在智能化时代成为引领创新的设计力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