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97.9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 編輯推薦: |   
          | ※精神剖析入史:以心理为刃,解构命运浮沉;探其本性,还原人格轨迹; ※图文并举呈现:甄选200余幅珍贵照片,复现历史真貌,勾勒帝国全貌;
 ※视角独特拓维:延展至预言信仰、女性角色等文化隐线,打破传统叙事;
 ※精装典藏品质:彩印精工,纸墨俱佳;图文并茂,兼具阅读与收藏意义;
 ※史料翔实鲜活:专家执笔,语言通俗,叙述生动,图片稀见,种类丰富。
 |  
         
          | 內容簡介: |   
          | 20世纪20至40年代,德国纳粹集团犹如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毒瘤。它起步、壮大直至覆灭的背后,永远值得人们探究与反思。作者以独特的批判视角,讲述了希特勒的人生浮沉命运,及其领导的纳粹运动的演变轨迹。全书主要包括: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 家庭出身:慈母严父,血统之谜,生理缺陷;
 ★ 成长经历:童年创伤,学校时光,艺术梦想;
 ★ 性格心理:生性多疑,畸形自恋,拒绝失败;
 ★ 变态哲学:种族偏见,虚无主义,民粹思想;
 ★ 恶魔奋斗:一战经历,拉帮结派,政变入狱;
 ★ 攫取权力:自我改造,耍弄权术,走向独裁;
 ★ 千年帝国:城市改造,思想控制,言论钳制;
 ★ 战争机器:生存空间,闪电出击,东西作战;
 ★ 恶有恶报:战局逆转,帝国崩溃,地堡自尽。
 作者巧妙结合心理学分析与帝国秘密档案,揭示了独裁者性格的精神病态,深刻解析了纳粹政权起伏的历史原因。
 |  
         
          | 關於作者: |   
          | 保罗·罗兰(Paul Roland),英国作家,纳粹史研究专家。出版的四十余种书籍中,有十数部涉及第三帝国历史,作品被译成俄、中、日等15种语言。 |  
         
          | 目錄: |   
          | 前 言 邪恶之问 /001
 希特勒的精神世界 /002
 “正确先生” /004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 /005
 第一章 幼年希特勒
 不纯正的血统 /010
 希特勒的母亲 /013
 母爱 /015
 成长环境 /017
 童年创伤 /018
 学校时光 /021
 身体异常 /024
 阉割情结 /025
 第二章 青年艺术家
 危急时刻 /032
 命运召唤 /034
 煽动力 /036
 单相思 /037
 维也纳 /040
 幻想破灭 /040
 母亲去世 /041
 第三章 无声的影响
 希特勒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046
 变态的哲学 /049
 偏见与剽窃 /052
 雅利安人和亚特兰蒂斯 /053
 瓦格纳 /056
 不安分的天性 /058
 逃兵 /059
 第四章 动荡年代
 宣战 /064
 “白乌鸦” /066
 背后一刀 /067
 凡尔赛条约 /071
 共和国诞生 /073
 极端主义盛行 /076
 荒唐的小组织 /077
 把握时机 /079
 “希特勒帮” /084
 幕后的激进分子 /091
 内斗 /095
 消息传开 /099
 啤酒馆政变 /102
 恫吓与错误 /103
 最后的虚张声势 /109
 希特勒受审 /111
 《我的奋斗》 /112
 改造希特勒 /117
 暂别政坛 /118
 致命诱惑 /118
 可耻的秘密 /120
 第五章 迅速掌权
 拉拢平民 /132
 希特勒总理 /139
 从民主走向独裁 /144
 国会纵火案 /145
 “长刀之夜” /148
 秋后算账 /153
 第六章 千年帝国
 御用建筑师 /160
 日耳曼尼亚 /162
 “光之大教堂” /163
 帝国中心 /165
 “褐衫大人” /168
 第七章 不为人知的希特勒
 与暴君饮茶 /174
 私下里的希特勒 /175
 疯狂“救世主” /180
 面具背后 /182
 一贯正确 /185
 顽固不化 /188
 第八章 帝国内幕
 元首的春天 /194
 青年运动 /198
 欢乐创造力量 /201
 帝国女性的角色 /201
 “安乐死” /204
 公众的质疑 /207
 反对之声 /209
 种族灭绝与犹太人 /212
 迫害合法化 /214
 “水晶之夜” /216
 对邪恶装聋作瞎 /219
 “犹太人会毁灭我们” /221
 第九章 教化与意识形态
 纳粹化 /228
 宣传 /229
 雅利安艺术和纳粹科学 /234
 著名流亡者 /235
 希特勒统治下的成长 /240
 受迫害者之谜 /245
 第十章 战争之路
 生存空间 /252
 战争需要 /253
 不可靠的盟友 /255
 “欧洲疯狗” /258
 四年计划 /261
 收复莱茵兰 /262
 吞并奥地利 /266
 将捷克一军 /269
 和平的代价 /273
 传言四起 /274
 出卖捷克 /278
 “我们时代的和平” /280
 为时已晚 /284
 战争前夜 /289
 第十一章 全面战争
 “死人”的突袭 /296
 征服波兰 /297
 西线战争 /304
 全掌军权 /306
 闪电战 /309
 饱受质疑 /311
 战斗精神 /316
 “鹰日计划” /317
 最光辉的时刻 /319
 巴尔干之争 /321
 目 录“沙漠之狐” /322
 克里特岛战役 /325
 “巴巴罗萨行动” /328
 毁灭战 /330
 第十二章 恶有恶报
 势如破竹 /338
 “俄国人已战败” /344
 兵败斯大林格勒 /348
 战局逆转 /354
 暗杀希特勒 /355
 “瓦尔基里行动” /356
 余波未尽 /363
 柏林战役 /367
 帝国崩溃 /369
 地堡末日 /371
 诸神的黄昏 /373
 恶魔自杀 /374
 希特勒的遗产 /380
 结 语 /383
 大事年表 /387
 参考文献 /391
 词语对照表 /393
 |  
         
          | 內容試閱: |   
          | 邪恶之问 与大多数记录第三帝国(Third Reich)的一般性历史书籍不同,本书认为纳粹德国不仅是一个社会政治现象,还表明了希特勒的人格存在致命的缺陷。
 虐待狂式的罪犯、连环杀手和凶残的独裁者,一般都被看作邪恶的代表,而希特勒常被看作人性至恶的集大成者。但是,邪恶究竟从何而来?人们普遍认为,邪恶完全是人为的,
 是一些人蓄意、故意的行为,他们出于纯粹的怨恨和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在破坏中寻求满足。
 现如今,我们或许已不再相信仍有魔鬼存在,但我们仍在对独裁者进行妖魔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戳破一个事实:独裁者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他们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最黑暗的
 恐惧;如果我们抛弃传统的行为准则,放纵我们最卑劣的本能,我们就会成为他们。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之所以反常,是因为他身处一战余波之中,而整个欧洲当时正处于一个崇尚暴力、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极力安慰我们:一战导致的集体性战争创伤,造就了希特勒所处的社会环境,而那种集体创伤再无可能出现。他们还断言,以后还会出现一些不值一提的独裁者,他们也会四处施虐、欺压人民、威胁邻国,但希特勒已经是最后的征服者了。
 这些历史学家努力让我们相信,像成吉思汗、希特勒这样的征服者绝对不可能在21 世纪出现,因为这不符合时代潮流。这些历史学家还表明,纳粹党的得势完完全全是由社会历史因素导致的。然而,本书旨在阐明,希特勒之所以发动战争,不仅仅是为德国1918 年的屈辱战败一雪前耻。本书还将揭示:希特勒贪得无厌的征服欲,不仅源于扩张领土的野心,还源于想要重现德国昔日辉煌的妄想。这位前奥地利下士一直坚信,是上天委托他履行一项神圣的使命,即征服所有的劣等民族,并把犹太人从地球上赶尽杀绝。
 希特勒营造了一种充满怀疑、恐惧和欺骗的氛围,他的心腹权臣们因此互相猜忌和提防。他希望亲信们忙于内斗,而无暇图谋暗算他。德国闪电般攻克了法国和低地国家[2] 后,德国人民曾一度欣喜若狂。但好景不长,苏德战争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德国人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一直身处一个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任何心存怨恨的人都可以匿名告发自己的家人、朋友或邻居。他们很清楚,一旦他们将自己的怀疑对象上报,盖世太保(Gestapo)就会无情地对后者实施抓捕、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这种情形比比皆是,司空见惯。彼时的纳粹德国,堪比人间炼狱。
 第三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在1945 年最后的日子里,在德国城市纷纷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德国人民为什么仍将希特勒奉为“救世主”?如果想找到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得好好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头脑创造了纳粹德国?
 希特勒的精神世界
 希特勒是一个神经兮兮、反复无常、生性多疑的人。他臭名昭著的坏脾气反映了他的自恋与自大。由于自恋和自大,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其权威。病态自恋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心理障碍,暴力罪犯和暴君常常表现出更严重的精神失常,他们歪曲现实、道德沦丧。病态自恋狂的核心症状包括极度自恋、反社会行为、被迫害妄想症和不受约束的攻击性。
 病态自恋狂的特点之一是对他人缺乏同理心。他们没有真正的情感,只能模仿旁人的面部表情和语言。他们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因为他们患有“身份认同弥散”,归根结底就是他们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他们表现出的方方面面,都只是在进行角色扮演。他们没有与他人和社会完成融合,而这个融合过程正是正常人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
 病态自恋狂拥有变色龙似的性格,这暴露出一个事实,即他们只是在扮演适合他们所处情景的角色而已。他们的典型表现是过度自信和固执己见,正因如此,他们不能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由于缺乏同理心,他们能毫无愧疚地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病态自恋狂毫无良知,只受个人利益驱动。他们不讲道德,所以他们会利用他人的信仰或信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由于他们能承受各种形式的责难或谴责,任何惩罚或报复都不能阻止他们,所以暴君毫不在意经济制裁。只有武力威胁才能阻止他们,因为武力能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至高无上的霸权。
 美国著名政治心理学家奥布里· 伊梅尔曼(Aubrey Immelman)认为,在不可一世的外表下,病态自恋狂极力隐藏着一种受困心态(Siege Mentality)。“他们思想狭隘,把敌意投射到他人身上,却丝毫意识不到是自己在四处树敌。这些或真或假的敌人,都被用来粉饰他们欺压他人的原因。病态自恋狂是冷酷无情的虐待狂、斤斤计较的自私鬼,他们会戴上道貌岸然的面具来隐藏自己的攻击性。”
 “正确先生”
 希特勒是临床心理学中所描述的“正确先生”。这类人固执地认为自己一直都是正确的;他们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会有什么偏差,更不能想象其他人可能也会有些像样的想法。据说,这类人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他人。在希特勒政治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这种一根筋似的思维方式,加上一股子倔劲儿,确实是他的过人之处,因为他能狂热地专注于一个目标。然而,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加上顽固不化,只能导致内心矛盾,直至心理崩溃和自我毁灭。
 希特勒不能接受任何挫败。当第三帝国即将毁灭之际,他大发雷霆,叫嚣着要毁掉德国,因为德国人民显然配不上他做出的所有牺牲。他用威胁和暴力解决一切问题。他毫无良知,也没有道德概念。他曾经说过:“良知是犹太人的发明,德国人有义务不相信它,有义务把自己从肮脏、退化的良知与道德中解放出来!”
 希特勒从年轻时就一直否定一切,而他对现实的理解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
 全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一直在激烈地争论:一个人的性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养成的?作恶者是出于天性和某种生理冲动,才在反社会行为中寻求快感吗?又或者,是后天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这种行为模式?
 有研究证实:反社会者和精神病患者的大脑确实存在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而这种反常导致了他们的变态行为,也解释了他们缺乏同理心的原因。然而,并没有任何研究能够证明,犯罪倾向是由基因缺陷或其他基因异常直接导致的。
 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表明:幼年时期受过虐待的人,在十几岁和成年以后,更有可能对他人施暴;在施暴时,尽管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做得并不对,却丝毫不在意后果。
 许多传记作家曾记录希特勒在幼年时期遭受过严重虐待,但这是事实吗?或者,他只是所处动荡时代的产物?这一切还没有定论,但能肯定的是,他的性格和意志并不坚强,所以他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幼年经历,也不能驱除甚至不能克制自己的心魔。他的成长环境和一意孤行的天性,困扰了他一辈子。他的怨恨与日俱增,最终将他自己吞噬。当然,全世界先领教了他深深的怨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