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HK$
63.8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雪
》
售價:HK$
75.9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HK$
140.8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HK$
162.8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HK$
96.8

《
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
售價:HK$
305.8
|
編輯推薦: |
金人只用十余年征战,就俘虏天祚帝,歼灭立国二百年的辽朝。与宋结成海上之盟,但是在战争中发现宋军实力不济,军纪不整,指挥失灵,逐渐起了觊觎之心。正好宋方投机取巧,多次违反盟约,给了金军借口。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而徽宗应对失当,一味想逃跑避敌,匆忙传位给太子,是为钦宗。金军一路向南,直抵开封城下。一年多时光里,在后方局势占优的情况下,北宋君臣采取种种匪夷所思应对策略,终致败局,二帝被俘,北宋灭亡。自起兵到灭辽灭宋,十余年而已,所谓“金之初兴,天下莫强”的局面得以一气呵成。《吞辽灭宋:金朝建立初期的“壮举”》,详细解说金军军事路线,进攻谋略,征战经过,足为鉴戒,探讨女真人缘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辽与北宋的御边政策出现哪些失误?再现辽、宋、金彼此角力的精彩斗法。
|
內容簡介: |
金人只用十余年征战,就俘虏天祚帝,歼灭立国二百年的辽朝。与宋结成海上之盟,但是在战争中发现宋军实力不济,军纪不整,指挥失灵,逐渐起了觊觎之心。正好宋方投机取巧,多次违反盟约,给了金军借口。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下,长驱直入,直奔开封,兵临城下。东京城内,举措失当,最终二帝北狩,北宋灭亡。本书详细解说金军军事路线、进攻谋略、征战经过,足为鉴戒,探讨女真人缘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辽与北宋的御边政策出现哪些失误?
|
關於作者: |
耿元骊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现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曾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从事唐宋史研究,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新华文摘》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至韩国首尔大学(2009—2010)、美国哈佛大学(2016—2017)访学,曾任辽宁特聘教授(2016—2018)。 陈俊达,江苏徐州人,1991年生。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201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杨军教授。现为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副教授、吉林大学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史学集刊》《古代文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辽朝节镇体制研究》《从“交邻”到“封贡”:高丽与辽朝交聘研究》等5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各级项目10余项。
|
目錄:
|
目录
总 序 金朝:自树唐宋之间 001
引 言 001
第一章 “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 006
一、辽末统治腐朽与女真起兵 007
二、辽朝外强中干的东北边防 018
三、金朝建国,女真横扫千军 033
四、自大短视的天祚帝与册封闹剧 047
第二章 “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 065
一、海上来客与金宋联合灭辽动议的提出 066
二、燕云交涉与“海上之盟” 083
三、宋军孱弱,金人始有轻宋之意 101
第三章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119
一、辽朝灭亡,金朝对宋政策的改变 120
二、“东朝廷”与“西朝廷”:金军第一次攻宋 131
三、徽宗内禅,城下之盟 141
第四章 “圣贤文字初何罪,群小盈庭事可悲” 156
一、疮好忘痛的宋朝君臣 157
二、喋血太原城 168
三、金军第二次攻宋 184
四、徽钦北狩,北宋灭亡 196
第五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08
一、伪楚张邦昌与宋高宗赵构 209
二、追击赵构,入海三百里 220
三、“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 234
四、激战川陕,临安偏安 247
第六章 “靖康耻,犹未雪” 257
一、绍兴四年,攻守易势 259
二、太宗去世,熙宗调整对宋政策 267
三、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278
四、“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 291
余 话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和”与“战” 310
后 记 319
|
內容試閱:
|
总 序
金朝:自树唐宋之间
9—13世纪的欧亚大陆东端,在大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消亡的同时,北方各族群勃兴未艾,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与中原汉人族群形成了广泛而激烈的对抗。辽、宋、西夏、金几大势力反复争夺,最终形成了对峙之局,开启了第二次南北朝时期。群雄争霸之时,生长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由完颜阿骨打带领,成为其中极耀眼的一支,并最终成为东北亚霸主,建立“金朝”。征战中金朝维持近一百二十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置身唐宋之间,自有独特地位。
全盛之时的金朝,北达外兴安岭-库页岛,南到淮河-大散关,东到日本海,西至今呼和浩特-延安-兰州一线更西,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与此对照,南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南宋人口高峰期约6000万,金朝人口也有4800万。虽然在文化创造、经济开发上略输一筹,但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当时周边威望,在南北多方对峙当中,金朝都更占上风。“辽主见获,宋主被执”,是它的高光时刻;“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是它的全盛之际;“跨辽宋而比迹于汉唐”是后世史官的高调褒扬。
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也就是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兴兵宁江州,开启了反辽征程,随后在出河店赢得第一次大捷,第二年就开启自立之途,定国号大金。辽天祚帝亲率70万大军,想在黄龙府一举剿灭只有2万人的女真军。不想女真军勇猛剽悍,以少胜多,大败辽军,战绩辉煌,由此开启了兵锋威震天下之势。随后一路南下,攻占了辽上京、中京、西京、南京,天祚帝出逃被俘,被封为海滨王,居于长白山东。而宋徽宗不知己方军事实力,更对天下局势没有准确判断,妄想恢复燕云,建立超迈祖宗的不世功业。在马植等人建议下,派人过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但宋军战力不强,独自面对失势且无后援的辽军,仍不能取胜,两次攻打燕京均告失败,最终还是由金军攻占燕京。面对军事无能的局面,宋方还要招纳降将,贻人口实,被指责为“渝盟”。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而徽宗应对失当,一味想逃跑避敌,匆忙传位给太子,是为钦宗。金军一路向南,直抵开封城下。一年多时光里,在后方局势占优的情况下,北宋君臣采取种种匪夷所思应对策略,终致败局,二帝被俘,被封为昏德公、重昏侯,迁居东北,北宋灭亡。自起兵到灭辽灭宋,十余年而已,所谓“金之初兴,天下莫强”的局面得以一气呵成。
金朝近一百二十年历程当中,“海内用兵,宁岁无几”,但是就在年年征战,高层矛盾持续不断,纷争无日无之的局面下,却出现了世章之治的国泰民安光景。耶律楚材说,“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也算和杜甫名句“忆昔开元全盛日”一样的追忆名句了。金世宗熟悉中原文化,提倡以史为鉴,认为历史很重要,特别是认真通读过《资治通鉴》《汉书》等汉文典籍,还能评论一二,足见其吸收能力。世宗下令翻译“五经”,完善科举制度,专门开设女真进士科,多管齐下,金朝出现了“国朝文派”。儒学事业在金朝达到了鼎盛状态,“声明文物出中天”。世宗也被《金史》称赞为“小尧舜”,“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世宗之后,由皇太孙章宗继位,赓续以文治国道路,继续扩大推广儒家文化,完善礼乐制度,推动国家礼制形成体系,编成《大金集礼》。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制定了《泰和律》。史家褒奖说章宗统治时期,“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之治规”。章宗在位之时,南宋主动进攻,发动了“开禧北伐”,金朝实力仍在,最终在大幅度消耗国力的前提下,取得了“嘉定和议”的胜利。金朝声望在泰和年间的东北亚达到了顶峰状态,大定明昌,成为金朝历史上的一段绝唱。
金史学界将金朝主体文化归纳为“金源文化”,称其是以女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其他北方文化,最终形成的一种新北方文化。也有学者认为,金源文化吸纳和融汇多民族文化,成为一种东北区域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当中,最终成为中华文化支脉。女真早期完颜部,基本没有什么典籍,没有文字,无官府,大体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在辽统治下,逐渐学习到了契丹人的文化知识,掌握了建立统治体系的办法。完颜阿骨打建政不久,就由完颜希尹创设了所谓女真大字,然后又创设了女真小字。有了文字,就有了记录、交流的精密工具,说明女真文化水平在逐步提高。不过,从现存金代高水平作品来看,大多数还是汉文作品。攻破开封之时,金军大量索取医人、艺人、工匠迁往北方,也说明北方能工巧匠还不多,水平还不是足够高。但是以此为基础,金朝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建筑、纺织、艺术等方面都呈现了自己的特点。金熙宗这样狂暴的君主也亲自到孔庙祭拜,以后各代也都重视尊孔,提倡儒家教育。金朝在太宗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原王朝,编纂国史、实录,建立了修史制度,甚至还修成了一部《辽史》,成为元修《辽史》的基础。金人在几番争论之后,还采用了五德终始之说,主动纳入中国历史谱系,自称是“中华”正统继承者。元代郝经就说,“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近及汉唐”,史称其“跨辽宋而比迹于汉唐”。
到金代末期三帝,面对来自蒙古高原的强敌,虽然自身决策并无较大失误,但是“形势比人强”,局部可抵抗蒙军势力,全局上还是节节败退。宣宗畏敌如虎,蒙古大军兵临中都城下,竟然如徽、钦二帝一样相信术士可作法取胜,幸而蒙古大军议和妥协暂退。在重重压力之下,宣宗决定将首都从中都(今北京)迁南京(今河南开封)。哀宗继位后,被迫迁归德(今河南商丘),再迁蔡州(今河南汝南),最终在蔡州亡国。但是败亡之际,金哀宗还算是有英雄气概,自杀殉国,所谓“图存于亡,力尽乃毙”。
金朝历史一路走来,波澜壮阔,悲壮沉浮。在金、西夏、南宋的对峙当中,金朝基本占据上风,但是面对蒙古大军,也难逃溃败命运,自然让人更加唏嘘。如果想了解女真人百年历程,观察辽、宋、西夏、金四方五政权彼此角力的精彩斗法,自然要读“金朝往事”。与往事系列其他朝代撰写思路相同,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最能代表我们的心声。没有人,没有事,也就没有历史。见人,见事,方见历史。考虑到史料局限性,我们选择了五事来进行描绘,各书仍然是尽力做到文字流畅,线索清晰,分析准确精当,且可快速读完。希望读者朋友能和我们一起思考金朝,思考第二次南北朝的对峙之局,回首“金朝往事”。
女真初起,完颜部源于按出虎水,即今黑龙江哈尔滨东阿什河,女真语“金”即“按出虎”,传说由此得大金之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是军事装备技术,甚至是后勤财政支援,辽的实力都是远远高于女真。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没有财政支援,没有后勤力量,只凭一个杰出头领,由不世出的英雄豪杰完颜阿骨打带领,一群白山黑水之间的精兵猛将,运筹帷幄,十余年间,吞辽灭宋,功勋卓著,伟业足以震古烁今。女真人如何兴起,不由得让人长思。故有《女真崛起:辽朝后方的强大部族》一部,探析辽朝后方如何生成了如此强大的部族且如何成长为辽之大患。
金人只用十余年征战,就俘虏天祚帝,歼灭立国二百年的辽朝。先与宋结成海上之盟,但是在战争中发现宋军实力不济,军纪不整,指挥失灵,逐渐起了觊觎之心。正好宋方投机取巧,多次违反盟约,给了金军借口。1125年,金军西路军由云中(今山西大同)攻太原,东路军由平州(今河北卢龙)攻燕京(今北京)。东路军长驱直入,宋军将领郭药师投降,转而带领东路军绕过保州(今河北保定)等有重兵把守的军事关隘,直奔开封而来,兵临城下。东京城内,举措失当,最终二帝北狩,北宋灭亡。故有《吞辽灭宋:金朝建立初期的“壮举”》一部,详细解说金军军事路线、进攻谋略、征战经过,足为鉴戒。
金朝与南宋之间,常有征战,也常有议和,每一次金朝都能得到超额利益。自绍兴和议之后,双方息兵20余年。到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征集60万大军,号称百万雄师,兵分四路,企图饮马长江,一统天下。这一年是正隆六年,史称“正隆南伐”。南宋朝廷上下,再次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宋高宗仍然想先行逃跑,令人不齿。恰在此时,一位智勇双全的文官虞允文视察前线,主动承担了防务指挥工作,虽然仓促迎敌,但是组织得法,赢得大胜。完颜亮败退扬州,仍想一鼓作气,攻克临安,再回师消灭发动政变的完颜雍。不过军情骚动,完颜亮被杀,大军北返。故有《正隆南伐:图治之君的“疯狂”选择》一部,梳理海陵王南征败亡历程,介绍完颜雍东京政变经历,双线索理解世宗上台的全过程。
完颜雍政变上台,开启了金朝全盛之时,消除了熙宗造成的混乱局面,金朝国力得到全面恢复。世宗将治国重点转入文治,与民休息,整顿吏治,提出各种文教措施,制定礼法,推动文学发展。“不折腾”在任何时代,都是发展民生的好办法,于是出现了社会稳定,百姓基本能安居乐业的新状态。世宗推崇孝道,模仿汉地治国办法,减少对外征伐,保境安民,和安邻国。章宗继位,继续推广以文治国,扩大科举,制定国家礼乐制度。而且取得了反击开禧北伐的成功,重开和议,宣告金朝是天下共主,威望在东北亚达到了顶峰。故有《世章之治:盛世下的危机》一部,详细介绍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如何追求文治并取得成功的过程。
盛世之后,就是败亡,此为恒久不变的历史规律。到卫绍王和金宣宗时期,虽然帝王昏庸无能,统治腐败,但也看不出有什么重大的过格之举。但是两位帝王如宋钦宗一样倒霉,无论怎么做,都难逃失败命运。全新外部力量,蒙古势力已然在草原崛起。面对再次新兴的北方势力,曾经雄霸北方的女真人在衰落。对蒙古铁骑,女真人几无还手之力。内忧外患加剧了金朝衰败,哀宗虽然积极抵抗蒙古进攻,却无力回天,金朝在蒙古和南宋联合夹击下灭亡。故有《金朝覆灭:北宋悲剧的重演》一部,详细介绍金朝灭亡历史,思考金朝灭亡原因。
以上就是“金朝往事”总体设计。与其他往事系列一样,再抄写我们的基本设想:希望以明晰框架,建设具有整体感的书系。既有主线,又可分立;既有清晰流畅的语言,足够的事实信息,也有核心脉络可以掌握。提供给读者既不烧脑,又不低俗的“讲史”,以学术为基础,但又不是满满脚注的学究文。专业学者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记录和阐释,提供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这个目标做到与否还很难说,但是我们正在向此努力。我们6人用一年多时光,共同打造的5部小书,请读者诸君阅后评判!
感谢陈俊达(吉林大学)、刘晓飞(辽宁师范大学)、齐伟(辽宁大学)、武文君(吉林大学)、张宝珅(内蒙古大学)等辽金史学界青年翘楚(以上按姓名音序)接受我的邀请,参与撰写“金朝往事”。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蔡伟编辑及其所带领编辑团队,细致加以审校,使本书能与“唐朝往事”“宋朝往事”以同样优美状态呈现出来。
现在,亲爱的读者,请您展卷领略金朝往事,我们一起思考金源文化与中华文化,探索女真人融入中华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走向!
耿元骊
2025年5月18日于金之南京开封府
第一章
“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
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真。
一首无名氏的《国人谚》(《契丹国志》中称作《翁翁歌》),道出辽末君臣的昏庸无能。此民谣创作于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是时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不仅辽朝数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甚至天祚帝率军亲征亦以惨败收场。面对辽朝的内忧外患,天祚帝召集耶律大悲奴、萧查剌、马人望、柴谊、吴庸等重臣参议军国大事。然而辽朝此时早已行将就木,皇帝耽溺声色犬马,统治集团尸位素餐、误国误民,军国大事无人问津,辽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一、辽末统治腐朽与女真起兵
辽朝自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即可汗位,916年称帝建国,历经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诸帝,在辽道宗耶律洪基继位后,迅速走向腐朽衰落。道宗朝,先后出现萧阿剌与萧革之政争、重元之乱、耶律乙辛专权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伴随着辽朝政治走向黑暗,甚至出现耶律乙辛为扫清专擅朝政障碍,诬告道宗懿德皇后与伶官赵惟一私通、太子耶律濬谋反,并最终导致二人被诬赐死的辽朝历史上最大冤案。辽朝自道宗朝开始,吏治败坏,官员贪污成风,对百姓的盘剥不断加重,贫富差距日渐分化。为反抗辽朝的横征暴敛,道宗朝先后爆发了州县地区的杨从起义、游牧地区的阻卜反辽运动,虽然最终被辽朝平定,但在镇压反抗的过程中辽朝损失惨重,极大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元气大伤,统治基础被动摇,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寿昌七年(1101)正月,辽道宗病逝于混同江行宫,其孙耶律延禧奉遗诏继承皇位,群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
天祚帝即位之初,摆出一副要有所作为的样子。一方面,“净化”官员队伍(“净化”二字缘何要打上引号,详见后文分解)。例如:以北府宰相萧兀纳为辽兴军节度使,加守太傅;以南府宰相耶律斡特剌兼南院枢密使;以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加于越;以宋国王耶律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称皇太叔;以北平郡王耶律淳封郑王,又进封越国王,为东京留守等。另一方面,沉冤昭雪。天祚帝诏告天下:“道宗朝被耶律乙辛一党所诬陷者,皆官复原职;籍没为奴隶者,立即恢复自由;流放边疆者,立即送还原籍。”同时下诏将耶律乙辛剖棺戮尸,尽诛其子孙。其党羽及后人徙流边疆,家属、奴婢皆赐予遭到耶律乙辛一党陷害者家属,以示补偿。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昭雪祖母及父亲耶律濬之冤案。追谥祖母懿德皇后为宣懿皇后,追谥耶律濬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
看似匡正乾坤、昭雪冤狱的背后,仍逃不出辽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天祚帝命耶律阿思和同知北院枢密使萧德里底等审理耶律乙辛余党一案,然而耶律乙辛党羽中的耶律塔不也、萧达古之等骨干却通过向耶律阿思、萧得里底等人行贿,成功逃脱法律制裁。由此可见,所谓天祚帝“净化”官员队伍,在辽末贪污成风的背景下,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不仅官员队伍的腐败相较道宗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天祚帝本身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天祚帝而言,昭雪冤狱更多只是为了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而严惩耶律乙辛及其党羽,更多是为了报复其曾试图谋害自己。于是天祚帝在稳定统治后,立即卸下伪装,重用奸佞小人,拒绝臣下谏言,赏罚无章,文过饰非。生活上穷奢极侈,沉迷游猎;朝政上不理政事,纲纪废弛,或通过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反抗,或通过佛教活动来麻痹群众,使其安于现状。
至此,辽朝政治黑暗已日臻极点,内部向心力、凝聚力趋于瓦解,辽朝统治已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而女真人作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起兵反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