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

書城自編碼: 41247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李开元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8042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售價:HK$ 107.8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售價:HK$ 99.0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售價:HK$ 83.6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HK$ 108.9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精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精 》

售價:HK$ 107.8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HK$ 68.2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HK$ 63.8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HK$ 74.8

內容簡介:
如果太史公司马迁穿越到高校历史系求职,递交著述《太史公书》,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历史叙事与历史理论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新史料不断被发现的今天,历史应由谁如何书写?这些都是作者贯穿本书的思考。须知,历史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一切历史都是推想。
本书为历史学家李开元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师法司马迁,打通文史哲”为“终身之志”,在书中忆恩师与往昔,谈读书和历史实践,分享自己的文学作品,还讲述了他尝试跨界影视和创作《秦崩》《楚亡》《汉兴》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的心路历程……全书共五辑,每一辑都是李开元先生学术生涯和书写历史的坚实脚印。
目錄
自序

辑一 师·书·路
恢复历史学的叙事传统——纪念邓广铭先生
精致而美:学术的高远境地——怀念田余庆先生
先立后破忆中华
告别就实
我喜欢读的书
大家风范——《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书评
后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
往还在艺术的美和历史的真之间

辑二 思考历史学
自我认识之路:说历史学的多重镜像
考证安定思想:说历史学的五大要素
开源巴赫猜想:说历史学时间
千禧年在何年:说历史学时间的虚拟起点
一切历史都是推想:说史真、史料和史著
No-Fiction:说非虚构历史写作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说叙事和研究

辑三 实践与回响
《汉兴》的遗憾和看点
我在历史现场
英雄时代
历史侦探
秦楚汉之争
用叙事为历史学拓展空间
《秦崩》《楚亡》《汉兴》:三部可信可读的新型史书

辑四 历史与艺术
谁是鸿门宴的真英雄?——捎给陆川导演的短信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事理和人情
为韩信选妻:女巫,如此美丽迷人
韩信为什么被杀?——从“共天下”到“家天下”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
塑造战神项羽:评电视专题片《西楚霸王》
乐府钟与秦国乐舞:对话音乐家谭盾

辑五 文学碎片
诗三首
圆明园问:七根残柱
去西藏的女人
法华寺之夜:历史转折时刻的袁世凯
阿房宫(舞台剧剧本大纲)
內容試閱
开源巴赫猜想:说历史学时间

脑筋急转弯:世界上有没有从现在到过去,从过去到将来的时间?
想一想再回答,答不出来不着急,先请看下面这张不同系统的时间表,再听开源截流先生接着说。
过去-现在-未来=日常时间序列=自然时间观
现在-过去…未来=历史学时间序列=开源巴赫猜想
现在-现在=现在向认识 路易十四
现在-未来=未来向认识 忧天杞人
现在-过去=过去向认识 林黛玉和历史学家
常言道,只顾眼前;又常听说,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这些日常大白话,听惯了也说得多了,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
然而,你细细想来,其间是很有些一言难尽的道理的。
顾,观望也,也是看;眼前,就是现在。向前看向后看,前后皆表示方向,只是此处的方向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指的是过去和未来,加上表示现在的眼前一语,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的表述。
只顾眼前,说的是有人只考虑现在的事情,而不考虑过去和将来的事情,路易十四的那句千古名言“身后,洪水任他来”,就很有点这种即时的味道。世上既然有只考虑眼前的人,当然不会没有只考虑将来和过去的人了。中国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古代杞国有人一心忧虑天地将会崩塌,闹得眼前寝食不安,活脱脱一个只考虑未来的典型。
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说的是人应当多考虑将来的事情,不要只考虑过去的事情。此话是有针对性的,是冲着那种只考虑过去的事情的人说的。林妹妹焚诗葬花,正是深陷过去不能自拔之极致。专注过去而又不至于如此痴迷失常的人,大概当数“信而好古,窃比于‘马班’”的历史学家。
于是,笔者稍作概括,将只考虑现在的人称为“现在认识取向”的人,只考虑过去的人称为“过去认识取向”的人,只考虑未来的人称为“未来认识取向”的人,又将这三种人所具有的不同取向的认识分别称为现在向认识、过去向认识和未来向认识。
时间是一种主观意识,可以做不同方向的排列。日常时间序列是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方向排列的。就现在向认识而言,其认识从现在出发而终于现在,只在日常时间序列上截取了现在一段。就未来向认识而言,其认识从现在出发而终于未来,在日常时间序列上截取了两段:现在—未来。就过去向认识而言,其认识从现在出发而终于过去,在日常时间序列上也是截取了两段:现在—过去。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现在向认识和未来向认识所截取的时间段,并不影响日常时间序列的方向,而过去向认识所截取的时间段和日常时间序列的方向是相反的,是按照“现在—过去”的方向排列的;换言之,这里出现了“现在—过去”和“过去—现在”两种时间方向的对立。
已如前言,只顾现在者有路易十四,只想将来者有忧天杞人,至于一门心思都在过去,已是职业成癖,不可救药者,普天之下,除林妹妹外,则非历史学家莫属了。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班彪在通论历代史家编撰史书得失时说:“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班彪是《汉书》之构想者和初作者,是中国断代史传统的立案者和设计师。班彪在批判继承前代史家史学的思考过程和自己编撰史书的工作的过程中,天才地察觉到历史学家的工作过程是一种从今到古,从后向前的过程,这种工作过程非同寻常,乃一种超常的感官,即所谓“圣人之耳目”也。
分析起来,“今”“古”,乃指称时间也,今是现在,古是过去。“后”“前”,乃 指称方向也。在这里,“后”“前”与“今”“古”对文,其指称的方向,乃时间的方向。今在后,古在前,以今观古,就是从后面向前面看,逆着从古到今的时间方向回看。在这个向后看的过程中,看者所使用的时间及其时间方向同自然时间的“过去—现在”之方向相反,乃“现在—过去”。
所谓历史学家者,研究且表现历史之人也。历史之“历”者,时间之经过也;历史之“史”者,事情也。“历史”一词,最基本的语义,乃时间上过去了的事情,即往事。历史学家基于现在的时点,倒回去看,利用往事留下的信息构筑历史的镜像,欲将现在的事情反映得真切。由此看来,历史学家从现在出发认识过去。历史学家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然时间序列的时间观,这个新的时间观的时间序列,不同于自然时间的“过去—现在”方向,而是“现在—过去”方向的,这种新的时间观,可以称为历史学时间观,基于这种时间观所得到的认识,就是过去方向的历史认识。
如此立论的话,圈子里的人难免要问:如果历史学中真有如你老兄所谓的新时间观,史家的人天天使用而又不自明的话,请拿点儿具体的来,点拨几句,至少须明了此种历史学时间观对历史学有何种干系影响。空想家的虚言,论客的妄语,危害深矣,吾辈不想再钻进活套子里,被教条理论所贻害。
疑者好见识,且再听我从容道来。开源截流先生久在中国史圈子里沉浮,浑身尘土黄泥,绝无离开经验实践而筑空中楼阁之道骨玄气。以眼下所能认识到的经验而言,历史学时间观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了历史学的工作,至少有两种历史学的基本工作方法是由历史学时间观所规范的,概括言之,其一曰:果因律;其二曰:残成律。
先说果因律。因果关系,即由原因而至结果,乃世间物事的普遍逻辑。该规律的存在,是以自然时间序列为前提的,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此点,在作为存在的历史,也就是史真中尤然。
举例而言,历史上先有秦始皇的急政,秦二世的荒政之因,才有秦帝国的崩溃之果。然而,在历史学中,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已经完结的往事。历史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由这种已经完结的往事出发,倒过来追究其过程和原因。也就是说,历史学家首先面对了秦帝国崩溃的结果,再倒回去考察其兴亡之过程,追究其二世而亡的原因。可以说,历史学的基本工作原理之一是先有结果,再由结果追究其过程和原因,这种工作的程序关系和自然时间序列中的因果关系相反,是由历史学时间观的“现在—过去”方向决定的。在历史学中,所有的因果关系皆是虚拟的,从历史学的工作程序上讲,是果因关系的。笔者为简洁起见,将此种关系称为果因律。
次说残成律。人类之产品,皆由原料开始,经过加工,制出成品,至于完成;然后,磨损解体,散乱残断,归于尘土。此种由原料到成品再到残断的关系,不仅遍行物质世界,也通用于历史世界。人类之历史,由人类自身演出,一件件具体的历史事件,皆是人类自身的作品,都有其源起、发展、完成、衰落,终至残败解体的过程。其演化的程序,同物质产品一样,皆在自然时间序列的统一规范当中,源起在先,完成居次,然后才是残败。笔者为论述之便,将人间物事的这种由源起到完成再到残败的演化顺序关系,称为“成残关系”。
然而,做过史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历史学最基本的工作是依据史料解读历史。何谓史料?史料有种种,大别有口述、文献和实物。抽象而言,史料乃往事之遗留信息的载体;具象而言,史料乃在时间中风化了的历史所留下的残迹。历史学家首先收集之,然后用考证的方法对其加以鉴定修复,成型可用后,解读其中的信息以推想往事,构筑起一种叫作历史学的镜像,力求通过如此镜像反映出风化前的历史原貌。
这种还原的经验,在史料整理中最为明显,一片汉代竹简,一张敦煌卷子,一枚死海文书,具象地看,是古代书简成品的残断;抽象地讲,是历史这本大书风化后的残页。历史学家找到它,修复它,千辛万苦,首先恢复其成品的物理原貌。然后殚精竭虑,考证释读,再根据其中的信息去构筑逼近历史原貌的镜像。这种体验,不仅是方法理念的,也是物质物理的,既是实在的具相,又属推想的意相。然而,意相也好,具相也好,其工作程序逆反于成残关系之顺序则是无疑的。
也就是说,在历史学中,历史学家的工作程序是由残断到成品再到原料,由残败到完成再到源起,为了明确这种不同于“成残关系”的特点,笔者称其为历史学中的“残成关系”,简称“残成律”。毋庸赘言,历史学中的残成律是由历史学时间观的现在—过去方向所决定的。
历史学这玩意儿,最不成规矩方圆。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话来说,历史学也许是结构程度最低的一门人文科学。开源截流先生误入此门多年,闻言深感心酸,反省之余,欲来自我规范。岂知侯门深似海,跨过门槛,才作镜子一照,就掉进“现在—过去”的时间怪圈里,跌跌撞撞,好容易探出头来,又扑通一声栽了下去,为的是未来。
开场表中写得明白,历史学时间序列为“现在—过去—未来”这种逆向的三项排列,费了半天喉舌,才说到“现在—过去”两项。未来当然是少不得的,若是问起历史学中的未来何在,只得又扯出一句常在耳边的套话,叫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此话两句四言,处处击中要害,说的是鉴往知来,通过研究过去的历史可以察知未知的将来。此事牵涉到历史学的又一看家本领,其中道理幽深难测,只有留待将来。如果仅仅将此话语的时间关系做一清理的话,可以得到一种“过去—未来”的序列。时间由过去直接通向未来,又是一种荒唐。
荒唐是荒唐,因为有些话一时不好说,只好先做个猜想:
历史学时间有全项,一种可能是“现在—过去”加上“过去—未来”?过去加过去等于过去,约简下来就是“现在—过去…未来=历史学时间”。由于过去和未来间尚未做论述,先以虚点连接。至于名分,毕竟是猜想,又不敢“哥德巴赫”,为避免连累他人,戏言称为开源巴赫猜想。猜想也可能是陷阱,说不定能圈套几位仁人哲士跳进来。
烦大家听我一阵殆说。收场还是那句话,有没有道理,像不像个说法,大家想一想,我再接着说。

(摘自《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7月出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