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抗战旗帜毛泽东 杨冬权著 (2023年8月“中国好书”、2023年苏版好书读懂伟人抗战思想、斗争哲学,用对战略武装自己,洞察时局,政治军事)

書城自編碼: 41243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杨冬权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30602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

售價:HK$ 83.6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海权论的开山之作,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海权论的开山之作,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

售價:HK$ 108.9
与世界各国并立:世界史中的明治维新(从全球化视角解读区域性变革)
《 与世界各国并立:世界史中的明治维新(从全球化视角解读区域性变革) 》

售價:HK$ 103.8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 》

售價:HK$ 152.8
大学问·生命的尺度:从海德格尔到阿甘本的技术和生命政治
《 大学问·生命的尺度:从海德格尔到阿甘本的技术和生命政治 》

售價:HK$ 92.0
壹卷YeBook 清代宗族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壹卷YeBook 清代宗族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105.0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纪念版)
《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纪念版) 》

售價:HK$ 151.0
番茄工作法成功励志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书籍
《 番茄工作法成功励志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书籍 》

售價:HK$ 41.8

編輯推薦:
1荣誉:2023年8月“中国好书”、2023年苏版好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2内容稀缺:作者是著名党史专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有多部毛泽东研究著作,稔熟党史,发掘了过去被人忽略的或者被误解的,或者没有被重视或者没有被深刻理解的史料,这些史料有自带证据链。
3论证科学:提出论点,立即给论证过程,从不拖泥带水不掉书袋,让人一口气就能读完,并深深折服。
4现实意义:结合时局看,结合国际形势来印证,毛泽东抗战思想永不过时,有广泛的指导价值。
內容簡介:
毛泽东是中国抗战的一面旗帜,是战斗的标志,是胜利的象征。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杨冬权详细梳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从毛泽东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失地、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凸显了毛泽东抗战思想的全国性、世界性和历史性影响。
關於作者:
杨冬权,研究馆员。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著有《毛泽东在1949年》《抗战史上的今天》《五星出东方》《遇见:毛泽东预见的历史验证》等。撰稿的文献电视片《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新四军》《开天辟地九十年》等,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
目錄
序 章 何谓“抗战旗帜”——称得上“抗战旗帜”的12个条件/ 001
第一章 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
第一节 对战争发生的预见/ 009
第二节 对战争持久性的预见/ 020
第三节 对战争前途的预见/ 022
第四节 对战争规律的预见/ 027
第五节 对战争制胜条件的预见/ 031
第六节 对战争形态和战争形式的预见/ 035
第七节 对战争中国际形势与主要国家对中日态度的预见/ 041
第八节 对战争中国共两方面情况的预见/ 066
第九节 对战争具体进程的预见/ 076
第十节 对战争胜利时间的预见/ 082
第十一节 关于战争其他方面的预见/ 085
第十二节 “领导就是预见”——预见对中国抗战的引领作用/ 090
第二章 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
第一节 在全中国和全世界率先对日宣战/ 094
第二节 提出、坚持并最终实现红军“北上抗日”/ 103
第三节 为实现“直接对日作战”而东征/ 108
第四节 始终坚定抗日的决心/ 119
第五节 始终坚信中国抗日必胜/ 132
第六节 始终坚持抗日必须全胜/ 142
第七节 始终坚决反对对日投降与妥协/ 145
第八节 揭示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 155
第九节 抗战决心与必胜信心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作用/ 157
第三章 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上):与时俱进地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思想
主张
第一节 提出建立面向全国民众和军队的抗日统一战线/ 161
第二节 提出建立包括国内上层的抗日统一战线/ 165
第三节 提出建立包含蒋介石的抗日统一战线/ 170
第四节 提出建立反日国际统一战线/ 173
第五节 提出以停战抗日为中心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75
第六节 西安事变前后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 179
第七节 准备全国抗战阶段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 194
第八节 提出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思想/ 199
第九节 提出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的思想/ 206
第十节 提出统一战线中统一与斗争的思想/ 208
第十一节 提出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的思想/ 213
第十二节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三三制”的思想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 215
第十三节 提出“左”倾错误是当前主要危险/ 221
第十四节 皖南事变前后的统一战线策略/ 223
第十五节 第二次反共高潮结束后的统一战线政策/ 231
第十六节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238
第四章 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中):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第一节 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 242
第二节 对国民党其他军政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 263
第三节 对其他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 309
第五章 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下):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第一节 对外国的统一战线工作/ 320
第二节 对华侨的统一战线工作/ 342
第三节 对日本的统一战线工作/ 344
第四节 抗日统一战线对中国抗战的决定性作用/ 346
第六章 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
第一节 较早提出持久战的思想/ 350
第二节 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 361
第三节 长期坚持并实行持久战略/ 373
第四节 毛泽东持久战思想对中国抗战的作用/ 383
第七章 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
第一节 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 390
第二节 在抗战中重视游击战争并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 400
第三节 坚持在敌后实行游击战争/ 409
第四节 人民战争和游击战对中国抗战的制胜作用/ 417
第五节 人民战争和游击战思想对当代国际战争理论的启示/ 421
第八章 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一节 部署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424
第二节 指导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439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作用/ 456
第九章 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片失地
第一节 指挥八路军的抗战/ 462
第二节 指挥新四军的抗战/ 477
第三节 指挥敌后军民的对日反攻/ 481
第四节 争取敌后军民的对日受降/ 484
第五节 高度评价敌后军民的抗战/ 485
第六节 指挥敌后军民对日作战取得的成果/ 488
第七节 敌后战场对中国抗战的砥柱作用/ 490
第十章 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
第一节 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建议/ 496
第二节 对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支持/ 502
第三节 对正面战场消极避战的批评/ 509
第四节 正面战场对中国抗战的御敌作用/ 515
第十一章 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第一节 重视抗战中的民主精神/ 518
第二节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527
第三节 指导建立抗日文艺、振奋抗战精神/ 531
第四节 重视发挥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35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国内外人士对毛泽东的印象和传播
第一节 外国人士对毛泽东的印象/ 542
第二节 华侨对毛泽东的印象/ 562
第三节 中国党外人士对毛泽东的印象/ 564
第十三章 毛泽东抗战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第一节 抗战时期代表性著作的传播/ 572
第二节 抗战时期著作各种合集本的传播/ 578
第三节 毛泽东抗战思想在国内外的应用/ 580
第十四章 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评价
第一节 高度评价中国抗战的伟大作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588
第二节 明确提出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 595
第三节 明确划分了中国抗战的两个阶段/ 597
第四节 明确指出中国抗战有两个战场/ 599
第五节 指出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也有“帮助”/ 602
尾 章 重读的新发现,重读有时也是新读/ 605
参考文献/ 612
內容試閱
写下本书这个题目之前,我翻来覆去考虑过多少次。
最初题目想叫“毛泽东与中国抗战”,或叫“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但觉得那都太普通,突出不了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的独特作用,没有鲜明性、个性和特点,也没有冲击力。因为写任何一个参加过抗日的人,题目都可以叫“某某某与中国抗战”或“某某某在中国抗战中”。
后来想起叫现在这个题目,虽然觉得有特点、有个性、有冲击力,但也犹豫过很多次。每天晚上散步时,自己都要问自己: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不是中国执政党的领导人,不是中国名义上的领导人,不是世界各国承认的中国领导人,而只是中国敌后战场的领导人,少部分地区、少部分军队与少部分人民的领导人,说他是抗战旗帜,证据充不充分、理由充不充足呢?能不能让人信服呢?甚至会不会让人反感呢?
当我看完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所有档案后,我说服了我自己,我对本书的题目坚信不疑,我不怕任何人质疑这个题目和这个观点。不错,毛泽东虽然名义上并不是抗战时期的中国领导人或“抗战领袖”,但毛泽东事实上完全当得起“抗战旗帜”这个称号,毛泽东确实是中国抗日的一面旗帜,一面在十四年抗战中始终飘扬的旗帜,一面在抗日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军民心中都让人仰望的旗帜,一面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正义人士宣传过的旗帜,一面让日本侵略者始终扎眼、始终痛恨、始终想拔掉的旗帜!我要通过这个题目和这本书,说服更多人,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认可这面旗帜。
还在中国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初期,毛泽东曾在他最著名的中国抗战指导著作《论持久战》中,说明了作为“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的作用和本领。他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 这段话,不但说出了“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的重要性,而且说出了作为“抗日战争的指挥员”所应具有的几个条件:(1)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威力,提挈全军,打倒敌人;(2)不是乱碰乱撞的鲁莽家,而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3)既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又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4)能在客观条件的舞台上,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5)能掌握战争的指导规律、战略战术,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到胜利的彼岸。用毛泽东提出的这几个条件来衡量,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是完全做到了,是完全符合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条件,就像是为他本人量身定制的一样。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一个“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抗日戏剧的大导演,一位不鲁莽、不乱撞、不乱碰、不做蚀本生意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一位“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而不沉没且到达彼岸的游泳高手。难道这样的人,还不能称为“抗战旗帜”吗?
旗帜是什么?旗帜的本义是指各种作为某种标志的旌旗,其关键词是“具有标志性”。旗帜的引申义则为人们愿意信奉并以之作为指南的思想理论和具有感召力的能够为人们指引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或事物。其关键词是“指南”“感召力”“指引前进方向”“精神力量”“先锋模范”。
根据我的理解,旗帜是标志,旗帜是指南,旗帜是方向;旗帜是指路的灯,旗帜是领航的船;旗帜是领头的雁,旗帜是带路的羊;旗帜是众望所归,旗帜是万民所向;旗帜是人心的所想所往,旗帜是意志的集中体现;旗帜是黑夜中的曙光,旗帜是困难中的希望。旗帜不应该时有时无,旗帜不应该时倒时斜;旗帜不仅在当时不倒,而且在以后也长期飘扬;旗帜不仅能指引一国人民,而且也能指引其他国家的人民。
抗战的旗帜是什么?就是抗日的标志性人物、代表性人物、象征性人物、引领性人物、领导性人物、领袖级人物,是抗日人士自愿跟随、心中向往、自发传扬的人物。
在我看来,作为抗战旗帜,最关键的至少有两点,或者至少要做到两个字:
第一是要能“抗”。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抵抗的标志。不抗日,或者抗日不坚决、不自始至终,绝不能称为抗战旗帜。他必须在从日军开始进攻中国国土的时候起,就是抗日的倡导者,就是坚定的抗日者,就必须举起抗日的大旗,组织有效的抵抗,发动正义的抗日战争。不但他本人对日始终不妥协、不投降,而且他的部下也要不妥协、不投降。他应该是抵抗的象征、抗争的标志、抗日的代名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日寇血战直至把他们逐出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他绝不应该对日本侵略者寄予幻想、态度犹疑、一忍再忍、百般纵容,绝不能在鬼子打进国门、炮轰自己的士兵和人民时还坚持不抵抗,听任国土沦丧,也不能在起而抵抗后还不断寻找机会对日妥协、与敌人眉来眼去,抵而不抗、抗而不胜、抵抗不住,成为世人的笑柄和诟骂对象。战争中,能“抗”者方能言胜,能“抗住”者才是大英雄、真豪杰。
第二是要能“胜”。也就是说,他应该是胜利的象征。抗日的目的和宗旨在于求胜。屡抗屡败的战争领导者也绝不应称为抗战旗帜。他应该始终具有中国必胜的信心和号召,应该掌握克敌制胜的法宝,应该是在抗战期间指挥所部常打胜仗、挫敌锐气、鼓舞国人的“常胜将军”,是收复失地、恢复河山、让更多人民免陷魔掌的克敌高手。他不但自己对日不投降,而且部下也对日不投降。他应该是胜利的希望、胜利的符号、胜利的化身。他指挥的部下不应该在日军面前望风而逃、一触即溃,降兵如潮,屡战屡败,将大片国土拱手送敌,不应该是失败的标志、失地的象征、投降者的掌门人。
如果我们要为“抗战旗帜”设立一些条件或标准,我看至少要同时符合以下12条:
第一,要对中国抗战作出过一系列正确的预见,对抗战起到引领性的认识作用。
第二,要始终揭示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给抗日军民和中国抗战以正义地位。
第三,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具有抗日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成为抵抗侵略的代表。
第四,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具有抗日必胜的坚强信念和充分信心,始终给人们以胜利的希望。
第五,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抗日必须取得全部胜利,即必须把日军全部逐出中国领土而不只是逐出山海关,必须恢复九一八事变即中国局部抗战发生之前而不是七七事变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态势,让日本14年而不是8年的侵华所得归零。
第六,要正确地提出中国抗战的战略理论、战略方针并始终加以贯彻执行。
第七,必须坚持和实行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坚持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允许、支持并团结和带领各方面抗日人士和一切抗日力量参加抗战,成为团结抗日的旗帜。
第八,必须指挥部下常打胜仗,有效消灭、消耗或牵制敌人,是胜利而非失败的化身。
第九,必须指挥部下收拾河山,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而非向日军送土地、送人民。
第十,必须能够在抗日中在消灭敌人的同时也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断发展自己。
第十一,必须始终坚持并实行最广泛的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结成最广泛的反日国际同盟。
第十二,提出的抗战理论具有“它适性”,能为抗战之后的人们和中国之外的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运用和实践,在比中国抗战更加广泛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范围内得到传播并得到应用。
我认为,凡能全部符合这12个条件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算是名实相符的抗战旗帜。那么,毛泽东是否能够全部符合这12个条件呢?
下面,我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梳理和罗列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的主要言论特别是行动,分析和研究他在中国抗战中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我所罗列的主要是已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抗日言行,来自《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等权威性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中,凡与抗日有关的,我都尽可能地按类别梳理并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因为我自己想,同时也想让读者们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讲、所做所当。我发现,这种分类梳理和系统排列,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很多时候竟无须笔者再向读者多说些什么。我想,这就是事实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吧!我体会到:这种客观的梳理和排列,虽然是一种笨办法、死功夫,但实际上,它既是一种历史的再现、事实的再现,又是对毛泽东抗日言行,特别是对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旗帜性作用的一种再发现、再认识。其中不少资料,以前看过,甚至不止一遍地看过,但由于是孤立地看,而没有系统地前后联系起来看,所以没看出其重要性、独到性,这次有序排列起来、系统连贯起来以及同其他史实联系起来一看,便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热血一涌”,有了很多新的、自己从未体会到,且前人也从未说到过的、重大的发现。又有一些资料,过去自己不走心,没有“确认过眼神”去专注过,这次借机关注了一下,方知道:噢,原来毛泽东这么想过、这么说过、这么做过。还有一些资料,过去对之不理解,甚或有误解,这次联系上下文完整地读过,或联系其他史实重新读过,又有了新的理解或消除了过去的误解。所以,我这次写这本书,可以说是重读毛泽东,也可以说是再发现毛泽东、再认识毛泽东。浅薄愚钝如我者,尚可在重读中有不少新发现,相信比我更加博识聪明的读者,肯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特别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战的许多认识,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抗战有过实践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的战争、其他的事务也还继续有着普遍的认识意义、借鉴意义甚至指导意义,是可以称为知识或理论或哲学的东西,它不但可以为抗战史的研究者和毛泽东的研究者所共享,而且可以为全人类所共享。所以我们重读它,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也更为重要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