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艺术与科技融合探索: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论文集

書城自編碼: 412429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03978746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HK$ 107.8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HK$ 151.8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HK$ 129.8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全三册)
《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全三册) 》

售價:HK$ 154.0
英歌36( 国家级非遗“英歌舞” 潮阳英歌文化)
《 英歌36( 国家级非遗“英歌舞” 潮阳英歌文化) 》

售價:HK$ 74.8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售價:HK$ 85.8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售價:HK$ 76.8

編輯推薦:
启发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思维方式,打造锐意他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支撑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
內容簡介:
《艺术与科技融合探索——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论文集》是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编的一本论文集,共收入36篇论文,来自全国各地文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实践者从各自的工作出发,以前沿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总结了当前艺术与科技融合工作中的成果,梳理了经验和教训。稿件内容前沿,且案例新颖,可读性强,可为目前如何在文旅工作中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供案例与理论支持。
關於作者: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系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中国舞台科技研究所”。1985年改称“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1999年10月,经文化部批准,以原“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为建制基础,将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开发中心、北京声乐研究所合并改组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目錄
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纸质文物展览的路径探索:以安徽博物院“图 ?语 —— 明清 徽派版画精品展”为例 / 管丹平
从博物馆到太空:数字技术赋能艺术的跨越与变革 / 刘亚拿
游戏化视角下的数字化演艺:审美体验的嬗变 / 李康晴
艺术实验空间的多元发展趋势及创新模式 / 陈建华
深圳无人机编队表演赋能城市旅游的动因与价值研究 / 邵翠婷
贵州文化演艺数字化:创新引擎与未来展望 / 郭 嘉
多模态融合:计算机辅助检测在音乐节拍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田 洁
论后期编辑在演艺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中的作用 / 王 昊
大数据时代声像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共享平台建立研究 / 祁志潇
智慧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以安徽省为例 / 叶 威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 曹 李
数字化背景下的海防建筑遗产活态保护研究 / 杨 蕾
文旅融合视域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 宋 扬
艺科融合背景下高校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李艳花
基于虚幻引擎技术下的数字孪生教学场景建设研究 / 孙维朕
公共文化云服务标准化的地方试点与模式创新:以辽宁实践为例 / 何 丹
E-R 系统在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实践 / 云红梅
文化标准化建设助力艺科融合 / 张瑞娟
“新一代数智海洋馆”新技术应用及场景研究 / 季丽君
何以博物馆:场景理论视角下博物馆概念新辨 / 冯福宇
艺术与科技融合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 刘艳霞
数字化背景下延安红色文旅创新发展研究 / 乔盼盼
人工智能辅助舞蹈创新的动因、模式与路径研究 / 曲慧佳
“艺科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民艺创新”课程研究 / 张 慧
演艺新空间促进传统戏曲发展研究 / 白小琼
川剧剧目专题数据库建构设想 / 刘少梅
互为与共生:公共艺术的时代转向 / 项苗苗
艺科融合背景下的藏戏发展路径探析 / 杨 子
数字化服装设计在文艺演出和旅游演艺等场景下的应用和探索 / 蔡秉超
丽江旅游产业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 习树功
云南少数民族节庆的数字化路径探索 / 明 静
杭州大剧院《演出安全》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 钟国淼
“五育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实践路径探究 / 吴益民
音乐演奏演唱教学中数字技术应用的深度解析 / 陈轶群
数智时代下应用型音乐创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沈文潇
艺科交融的机遇与挑战:解码国有文艺院团转型发展路径 / 汪玲莉
编后记
內容試閱
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成果形式。标准化是促进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科技创新和标准化互为支撑,对于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文化标准化发展指出了方向。在此大背景下,文化领域标准化发展成果显著。
艺术与科技融合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时代使命,文化数字化和文化标准化是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最重要的两大举措,但是当前艺术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文化数字化和文化标准化人才稀缺。为促进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在各级领导支持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成功获得批准。该培训班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以文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面向全国培训50名学员,以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模式授课。
2024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班”在杭州完成集中培训。培训班秉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并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项目组精心组织。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高度重视、全力付出,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参加,处长带班,项目组到位。二是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培训班邀请了约40位专家授课,其中10余位是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和标准化领域的顶尖专家,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学者。他们用炉火纯青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讲授了高站位、宽视野、深理论、重实践的课程。三是实践教学和现场观摩课程丰富。培训班带领学员走访了杭州和南京约15家高水平艺术院校、剧场剧院、文博场所、数字文化企业等文化单位;学习了浙江安吉余村生态文明及乡村振兴的经验;调研了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等单位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四是学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培训班组织了多次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成立了班委和临时党支部,学员自发组织完成了阶段性教学成果汇报。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来实现。本培训班开启了文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两化”联动培训新篇章,启发了学员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思维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建设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贡献了力量,也为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带着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理解回到工作岗位,并将文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理念融入实际工作,形成了多项成果,获得了多个奖项。本论文集集中展示了学员们的研究成果,内容聚焦文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内容。
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本论文集以学员的视角谈他们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整体工作起到点滴的启发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