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潮起潮落: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
售價:HK$
107.8

《
珠江时间:1984—2024
》
售價:HK$
294.8

《
疗愈经济2
》
售價:HK$
53.9

《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售價:HK$
75.9

《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售價:HK$
96.8

《
苍生渡(共2册)
》
售價:HK$
76.8

《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138.6

《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被害人的介入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是近年来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即是该研究动向下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害人危险接受,是指过失行为中的被害人认识到危险并自愿决定冒险,在被害人的支配下危险实现,被害人的法益受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坚持被害人危险接受具有区别于被害人自陷风险、被害人同意等理论的独立理论构造,故应结合我国刑法理论体系构建被害人认识危险、接受危险、实现危险三个阶段的阻却归责体系,在对现有的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解决路径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根据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容特征与理论需要,建构独立的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理论。
在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理论建构中,本书贯通了被害人自我答责与阻却归责的关系,为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的解决消除了理论障碍,实现了责任划分的内部融通;廓清了被害人危险接受的类型区分与阻却归责解决路径之间的关系。
|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书结构与创新点
第一章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概述
第一节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的界定
一、被害人危险接受中“被害人”的语义框定
二、被害人危险接受中“危险”的界定
三、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概念
四、被害人危险接受中“阻却归责”的界定
第二节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类型与价值
一、 危险接受的定位:三阶层与四要件下的分别认定
二、被害人危险接受的类型区分
三、被害人危险接受的价值
第三节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的源起与现状
一、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的源起
二、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的现状
第二章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的现有解决路径及缺陷
第一节过失犯注意义务排除理论的应用及缺陷
一、理论确立与裁判应用
二、危险接受与注意义务的排除
三、对注意义务排除理论的否定
第二节被害人同意理论的主张及缺陷
一、理论确立与裁判应用
二、被害人同意阻却违法的根据
三、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中同意理论的适用
四、对被害人同意理论的放弃
第三节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提倡及缺陷
一、理论确立与裁判应用
二、被害人自我答责的原理与构成要件
三、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中自我答责理论的主张
四、对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否定
第四节其他阻却归责路径的应用及缺陷
一、共犯从属性理论
二、溯责禁止理论
三、构成要件保护范围外的归责排除原理
四、保护信赖原理
五、刑法比较责任原理
第三章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理论的建构及其阻却归责根据
第一节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理论的建构
一、理论建构的必要性
二、理论内核:阻却归责与被害人自我答责的贯通
三、理论体系的外观
第二节根据之一:自我决定权原理
一、自我决定权的法哲学根基
二、自我决定权与生命法益
三、被害人危险接受与生命法益
四、自我决定权与危险接受阻却归责
第三节根据之二:弱刑法家长主义理论
一、弱刑法家长主义的内涵与演变
二、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弱刑法家长主义与自我决定权的矛盾
三、弱刑法家长主义与危险接受阻却归责
第四节根据之三:被害人教义学理论
一、被害人教义学概览:“被害人”的角色重构
二、被害人教义学与危险接受阻却归责理论的耦合
三、“保护可能性”与危险接受阻却归责
四、“刑事需保护性”与危险接受阻却归责
第四章认识危险中的阻却归责
第一节被害人维度:对危险的充分认知
一、认识危险的学说论争
二、危险充分认识说的提倡
第二节行为人维度:不具有优势认知
一、危险接受中的“优势认知”
二、行为人优势认知对阻却归责的影响
第五章接受危险中的阻却归责
第一节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权限:个人法益
一、个人法益的认定
二、复数法益的处置
第二节被害人自愿、有效的危险接受
一、危险接受的意思自治
二、被害人具备危险接受的能力
第三节危险内容的社会相当性
一、危险接受的对象是行为
二、行为的内容具有社会相当性
第四节被害人危险接受需要被表示、被认识
一、被害人危险接受必须被表示出来
二、被害人危险接受需要被认识
三、危险接受需符合时机要求
四、对推定的危险接受的否定
第六章实现危险中的阻却归责
第一节实现危险阶段类型化阻却归责的辨正
一、类型化阻却归责现象
二、类型化阻却归责之争
三、实现危险阶段类型化阻却归责的否定
第二节以危险支配为实现危险阶段的阻却归责准据
一、实现危险阶段的危险支配
二、危险支配作为阻却归责准据的理论优势
三、危险实现阶段危险支配的判定
第三节实现危险阶段危险支配的具体形态
一、被害人危险支配权的行使
二、行为人对危险支配权的移转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