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改变课堂的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第2版)
》
售價:HK$
85.8
《
使行录与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242.0
《
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传
》
售價:HK$
61.6
《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售價:HK$
61.6
《
7068
》
售價:HK$
50.6
《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
售價:HK$
52.8
《
壹卷YeBook——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7.9
《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售價:HK$
75.9
編輯推薦:
什么是倦怠?
倦怠就是“卷不动又躺不平”,没力气行动,却又不甘心。
它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迷、缺乏动力、不断拖延、手机成瘾、越躺越累、缺乏自信、自我谴责……
很多人以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想办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但这本书告诉你:“自律”其实是个伪命题——总想保持高昂的干劲、总批评自己不够自律也不够努力、总被焦虑感侵袭而不允许自己松懈……这些恰恰是我们频繁感到疲惫、倦怠,反复进入低迷状态的原因。
你缺乏行动力,不是因为不自律,而是因为没有学会打造有效的能量感系统。本书围绕“认识真实自我—了解科学方法—避开能量陷阱”这三个方面,用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行动工具,教读者打造一整套适合自己、前后支撑,不太需要意志力就可以维持运转的能量感系统。
这是一本低电量青年的人生充电之书,让你放下自我批判,从“我不行”走向“我可以”,告别无力感,拥抱成就感!
本书特色:
新颖:让读者放下“我不自律”的自我批判,通过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内在需求,找到能量感来源。硬核:融合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脑神经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有用:不只讲观点、喊口号,更关心你如何在实
內容簡介:
这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刀熊写给“低电量青年”的一本“充电之书”,它探讨的问题是:你的能量感从哪里来?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能量不足?那些厉害的人为什么总是活力满满?如何让自己摆脱内耗,从无力感走向不断体验成就感的正向循环?哪些工具能让你“立刻行动”,走出低迷?要维护能量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依托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结果,如组织行为学、脑科学、社会心理学等,以“能量感系统”为焦点,探讨年轻人关注的诸多痛点,如缺乏自律、大脑空转、长期内耗、手机上瘾、动力缺失等,并提出符合科学常识和人性规律,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思路和行动方案,教会读者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长期有效、易于维持的能量感系统。
书后附赠能量感自测表,帮助读者测试自己目前的能量状态,找到专属于自己的能量来源。
關於作者:
刀熊,本名杨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多明格斯山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长期关注用简单有趣的方式讲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组织行为、个人成长方法。微信公众号“刀熊说说”作者,著有《做研究是有趣的》《陪你解锁社会网络分析》。
目錄 :
第一章 你需要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自律
为什么“自律”是一个伪命题?
你的能量感从哪里来?
怎样轻松获得能量感?
为什么你的能量消耗得那么快?
维护你的能量感账户
第二章 立刻行动:如何从“内耗”通往“产出”?
长期大脑空转、缺乏行动会导致什么后果?
我们到底为什么“害怕行动”?
“大脑空转”的时候,你都没在行动
任何状态下都能够产出:职业选手和普通选手最大的区别
怎样判断自己是在“大脑空转”还是在“行动”?
如何将“内耗”转变成“产出”?
别让脑中的“碎碎念”拿捏了你
避开两个“能量大盗”:焦虑和自我苛责
哪些工具能推动你进入“立刻行动”模式?
第三章 走出低迷状态的最佳起点
能量感与“闭合任务回路”
状态不好?只因为你没有闭合任务回路
闭合任务回路与自我效能的提升
怎样才能有效地闭合任务回路?
追求“小胜”——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能量感获取渠道
第四章 告别“能量漏出”:手机上瘾症的正确解法
手机上瘾:现代社会典型的“能量漏出”
手机上瘾症的三大底层原因
如何解决“你累了”
如何解决“你烦了”
如何解决“你孤独了”
第五章 打造属于自己的能量感系统
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能量感努力路径
使用“内生驱动”而非“外生驱动”路径
如何利用“自主感”提升能量感
如何通过“专精感”提升能量感
如何通过“目标感”提升能量感
第六章 告别拖延症:如何让自己“马上行动”?
利用“滚雪球任务法”
利用“启动能量”开关
利用帕金森定律破除“想象中的困难”
使用“五秒钟法则”迅速行动
第七章 如何利用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和行动力?
什么是能量感系统中的“外部反馈”?
为什么获取外部反馈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秀出自己的工作”获得外部反馈
通过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的关键
如何面对“负面反馈”和“无人反馈”?
做有作品的人:如何产出?在哪方面产出?
第八章 与一切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低迷状态与个人“影响圈”的逐渐缩小
你不是真的不想做事,你只是不喜欢在“能量洼地”做事
你的能量感影响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吗?
如何面对持续打击个人能量感的“恶劣环境”?
跟一切能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后记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內容試閱 :
为什么“自律”是一个伪命题?
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很容易,不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的介入就水到渠成。
有些事情,我们为之着迷,能自然地进入心流状态,轻轻松松就完成了,甚至做得风生水起。
还有些事情,我们逼着自己早起、每周花固定时间把自己按在上面,可是付出总跟收获不成正比。
那么,我们不自律吗?
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些厉害的人并不是靠惊人的“自律”和取之不竭的“意志力”来完成一个又一个大任务的。
要想找到内心的驱动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就是一整套适合自己、前后支撑、让人不费力运转、让工作自然展开的做事情的方法。
人有了一套系统,就能引导出自己做事的兴趣、热情、坚持,越做越起劲,越做世界越宽阔,越做越有成就感。这,与自律无关。
举几个缺乏好系统的例子:
想开始建立一个每周更新的博客,可是一开始就野心过大、标准过高,要求自己每篇文章都必须写到 5000 字以上,图文精美,格式整齐,每周定时定点更新不得有半点失误——于是在自我领导的高压之下,迅速出现了自我打压和自我苛责。成就感还没建立,就体验了很多挫败,创作的乐趣荡然无存,两三周后更新就不了了之。想建立坚持阅读的习惯,却逼迫自己每次阅读必须达到 1 个小时以上,每天都要按时按点阅读,每次都读最艰涩复杂的大部头——很快对阅读就产生了厌恶情绪,不到两周就把书抛到脑后,给自己贴上不适合阅读、自制力有限的标签。想改掉总是吃甜食的习惯,却在家里到处摆放零食,每天在网上不间断地买零食送到家,然后怪自己意志力真差,果然成不了大事。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把自己跟曾国藩这种自制力界的天才相比,当然怎么都是自愧不如。但历史上有几个曾国藩呢?更有效的方法不是拿圣人的标准强压自己,而是用好的系统引导自己。
自律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资源。除了超人有无限意志力,任何人的心力、耐力、强制自己的能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用一点少一点。
真正有价值的,是建立一个不太需要意志力就可以维持运转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游走,不仅不会降低能量,还会增加能量。
好的系统如同一座好房子,你一走进去就身心愉悦,能量十足,在里面待得越久,越喜欢自己,也喜欢这个世界。
而坏系统如一个凶悍的教官,掐着腰拿着鞭子,永远用强制和规训约束人的行为。
管理学里把领导者分成 X 型领导者和 Y 型领导者:前者坚信人必须用鞭子赶着走,后者相信人都能自我驱动。没人喜欢 X 型领导,可我们自己却总变成自己的 X 型领导。
重建一个系统,然后让系统带着自己运转,才是王道。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劲系统呢?
关键词是:能量感(sense of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