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HK$
86.9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HK$
173.8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HK$
196.9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HK$
74.8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HK$
85.8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HK$
97.9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HK$
74.8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生活不仅值得过,还值得过得更好。
“交界译丛”继《虚无主义》《犬儒主义》
再度聚焦哲学
★实用主义不是“有用主义”,更是统领哲学思考的世界观
从皮尔士到詹姆斯,从杜威到当代认知科学的生态取向
本书以问题为中心,呈现实用主义发展脉络,揭露实用主义本质
真理如何“发生”?
知识为何不能脱离社会、文化与历史?
个体如何在互动中“生成”自己?
拨开迷雾,理解哲学如何回应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挑战。
★“如何思考”的古老命题,写给当下时代的哲学回应
面对知识碎片化、真理相对化、理性边界模糊的今天,
我们究竟如何思考?
从经验出发,如何建立对现实世界可信、可操作的理解?
在不确定中如何做出判断、承担责任?
实用主义不提供“万能答案”,但它教我们如何在真实世界中行动与前行。
★《虚无主义》《犬儒主义》后,“交界译丛”又一力作
遴选自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基本知识系列丛书
汇集各领域专家,专为大众读者写作,深入解读与日常息息相关的专业议题。
大字反色插页,随文提示核心要点,警句频现。
点亮思路、涤荡精神,在大家的思想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
內容簡介: |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哲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运动,持续影响超过一个世纪。与其他哲学学派不同,实用主义不仅限于哲学领域,还深入到宗教、政治、科学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在这篇简洁且富有吸引力的概述中,约翰·R.舒克描述了实用主义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其持续的全球相关性和吸引力。舒克重点介绍了实用主义的开创者——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和乔治·赫伯特·米德——以及当代实用主义者,并解释了实用主义如何看待现实、知识和心智活动。此外,由于实用主义对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舒克还展示了它如何协调现实、真理、知识与认知、能动性、社会性、人性和人格等方面的观点。
|
關於作者: |
约翰·R·舒克(John R. Shook)现于马里兰州的鲍伊州立大学教授哲学课程。他是《布莱克威尔实用主义指南》(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ragmatism)以及《神经科学、神经哲学与实用主义》(Neuroscience, Neurophilosophy and Pragmatism)的合编者,著有《实用主义》(Pragmatism)等著作。
译者简介:
程都,哲学博士,现就职于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教研室。在复旦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CSC联合培养博士,曾在浙江大学任职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丛书简介:
交界译丛:
交界,谓边际相连,有共同疆界,寓意抵达前沿、跨越分歧、建立共识之可能。该丛书围绕当下公众或思想界聚焦的主题,提供由各领域专家撰写的知识概述,从基础原理出发,逐步切入关键论题,使读者得以理解并探讨更为复杂的观念。
延伸阅读:
交界译丛·思
《虚无主义》
刘擎、周濂推荐: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看透虚无主义本质,找到人生意义。
《犬儒主义》
徐贲、徐英瑾推荐: 重识时代,直面自我!写给对思想抱有热情的你、我、他。
《极端主义》
梳理极端主义历史,澄清极端主义本质。
《心身问题:心灵是物质的吗?》
《道德革命的结构》
交界译丛·象
《避孕简史》
周雯静、游识猷、黄盈盈推荐:避孕,不止是一项技术,它事关所有人的未来。
《乌托邦的观念史》
呈现古往今来乌托邦的多重面貌,开启前往理想世界的旅程。
交界译丛·知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不仅是科学问题,更引起对宇宙、物质与意识的哲思。
《星系:过去、现在与未来》
《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实用主义:一个新确认观念的旧名称
第二章?实用主义准则
第三章?永恒与无常
第四章?语境和实在
第五章?后果中的真
第六章?存有与思维
第七章?实用主义与认识论
第八章?交互的知识
第九章?生态学的心智
第十章?社会、自我和心智
第十一章?文化和人格
致谢
词汇表
注释
延伸阅读
索引
|
內容試閱: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说一个人是实用主义者,那么往往意味着这个人在做决策和行动时,会考虑行动或选择是否能够带来实际的好处或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关注其是否符合某种理想或原则。这种说法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是褒义的,也可能被视作是贬义的。与日常用法中较为直观的共识不同,若在哲学语境中说一个人是实用主义者,就不再那么容易说得清。不乏学者受日常理解的影响,认为实用主义就只是强调效果和有用的一种理论,缺乏对理智更高层次的追求。本人在求学期间曾听说过一则逸事——某哲学系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教授直言不讳地跟一位研究实用主义哲学的教授说:“尝试研究点别的吧,实用主义没有前途。”好在后者比较有风度,只是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便继续自己的实用主义研究了。虽只是一则逸事,却也折射出在哲学领域里,部分学者对实用主义的理解和评价并不总是准确和客观的。
那么,实用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到底怎么理解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实用主义当然不是人们通俗印象里那个一味只看“有用-无用”的学说。但要给实用主义下一个准确定义,却也不容易。20世纪初,在实用主义刚刚在哲学界获得一定关注的时候,美国哲学家阿瑟·奥肖·洛夫乔伊(Arthur Oncken Lovejoy)就试图系统地区分出至少十三种各具特色的实用主义主张,就此说明“实用主义”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域。某些实用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真理的可验证性(譬如将知识与经验检验联系起来),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强调概念与行动、社会功用之间的联系等等。而在实用主义发展几十年后,尼古拉·雷谢尔(Nicholas Rescher)对实用主义做出又一区分:一是更具灵活性的“左翼实用主义”,如詹姆斯、席勒、罗蒂;另一种则是更为保守的“右翼实用主义”,如皮尔士、刘易斯和他自己。他也援引洛夫乔伊的那篇文章表示,实用主义的数量似乎与实用主义者本身的数量一样多。由此可见,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或立场其思想内涵是丰富且充满歧义的。
实用主义者的多样性恰恰让实用主义这种哲学本身变得有趣起来。为什么那么多似乎并不完全相同的思想家都称自己为实用主义者?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都愿意接受实用主义者这样的身份呢?如果我们采用意大利实用主义者帕皮尼(Papini)的比喻,实用主义就像是一个酒店的走廊,连通着通向不同领域的房间——那么,这个走廊的结构和轮廓是否可以被清晰地描绘出来呢?
在本书中,舒克教授所做的工作,便可视为为这条“实用主义走廊”绘制一幅尽可能清晰的结构图,即对实用主义这门哲学的一次系统化梳理。他试图跳出对实用主义的众多不同阐释,转而讨论一种具有“最大公约数”意义的实用主义;并进一步强调,实用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或一种关于真理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世界观——也就是关于诸多重要哲学问题——的体系化主张。与一些人将实用主义简单等同于相对主义的世界观不同,舒克在书中指出,这种世界观仍坚持若干基本原则。按照其观点,实用主义的根本在于超越传统的西方二元论,并在变动和不确定性中以现实的实践来应对并创造一切:
实用主义通过诉诸连续性、语境和潜在性来克服二元性,用演化、发展和实践的话语来理解关于心智和认知的一切,并以相互关联以及生态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和生活活动的现象。
从实用主义的当代发展来看,正是这些基本原则支撑着各种不同领域的“实用主义转向”运动得以发生。例如,20世纪后半叶以来,认识论、语言哲学、心智哲学以及认知科学哲学等领域,都逐渐从关注表征、语义、真理符合或内在心智世界的模式,转向更强调实践、语用、效果、行动以及社会性互动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实用主义转向”可被视为20世纪“语言学转向”之后,对当代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重要潮流。
实用主义不仅仅与当代具体领域思想产生了共振,还与古典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回响,并通过这种回响进一步对当代哲学产生深远影响。这其中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就是前文那位对实用主义不以为然的教授所关心的德国古典哲学。在新实用主义者罗伯特·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工作中,我们看到了黑格尔关于社会、历史、精神和主体间承认(recognition)等观念的洞见,如何与当代实用主义中的“共同体探究”“语言-行动交互”等议题在根基上息息相通,并展现出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的潜力。例如,在布兰顿的视角下,黑格尔的理论可视为对人类如何在实践(行动、语言、规范)的相互塑造中形成客观性与理性的历史性说明。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来说,德国古典哲学为之拓展了规范与历史维度的理论细节;而从德国古典哲学的视角来说,实用主义则为其在当代分析哲学领域的复兴提供了一座关键的桥梁。
由此可见,实用主义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有不少国内学者敏锐地观察到了实用主义的价值,并对之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例如陈亚军的《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布兰顿》和《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部著作,分别从实用主义阵营内部和外部对其哲学思想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阐释;孙宁的《古典实用主义的线索与视域》则从问题史和思想史的角度挖掘了古典实用主义在“实在和感知”这两个核心议题上的复杂立场;周靖的《剑桥实用主义》则将实用主义的谱系拓展到了以拉姆塞和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英国剑桥。这些著作在细节上是非常翔实的,且在研究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却是具有一定门槛的,往往需要较为扎实的哲学史和分析哲学背景知识。
舒克教授的这部著作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以实用主义在诸多重大哲学论题上的立场为中心,直接讨论它们对于实在、真理、知识、心智、社会等问题的态度。通过这种提纲挈领的方式,本书清晰地展现了实用主义的内涵及其相对于其他哲学理论的优势。对于非实用主义研究的学者、哲学系学生以及一般有兴趣的读者而言,这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入门材料。固然,作为一本较为通俗的导引性读物,本书在具体理论的展开上会显得简略。然而,简略却不失准确。就国内现有实用主义研究文献而言,本书的视角与形式可谓有力且可贵的补充。
程?都
2025年2月
这本书解释了实用主义关于实在、真理、知识、科学、心智、社会和文化的核心观念。在此过程中,该书将实用主义与相对立的世界观原则进行了比较,最终引出了实用主义关于社会心理学、生态心智和哲学人类学的理论。我们必须停在这里。然而,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探索诸如美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科技、教育和宗教等规范性领域的实用主义路径。
在实用主义中,得到最多关注的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1839—1914)、威廉·詹姆斯(1842—1910)、约翰·杜威(1859—1952)和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指望仅从其创始人那里得到实用主义的最佳版本是不切实际的。当代实用主义在许多章节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实用主义创始人的关键原则与后来的科学和学术进步是一致的,并得到了后者的确认。
从创始人那一代到现在,经过更新的版本已经让实用主义焕发了新的活力,有些被称为“新实用主义”(neo-pragmatism)或者“新的实用主义”(new pragmatism)。就在皮尔士1914年去世后的几年,米德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查尔斯·莫里斯,便以对詹姆斯、杜威以及皮尔士的敬仰之情,宣布了他的“新实用主义”。从那时起,就一直存在着“新”实用主义,名虽各异,其精神却始终如一。
许多思想家在对实用主义传统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却实际上重新发现了实用主义。另一些人出于对其创始人理念的片面记忆,以及被反对派哲学扭曲后而流传下来的误解,而否认“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作为一种长青的哲学理念得以延续,是以原则为基础,而非以个性为基础的。这种开放性是实用主义的特征。在此,没有深奥的论述、模糊的教义或者虔诚的门徒。只要一种哲学思想欣赏生命的历史偶然性和理智的生产力,那么它实际上就变得像实用主义了。
实用主义并不像其他以“主义”为标签的特定论点或者意识形态,例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或者政治中的“保守主义”。实用主义的“主义”代表的是一种体系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为哲学的主要领域提供了凝聚性的原则和宗旨。实用主义有关实在、真理、知识和认知(这些涉及形而上学、逻辑学、认识论和心智哲学的话题)的观点,与其对道德、正义、美和一般性价值(这些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美学和价值学的话题)的处理方式是相互协调的。
因此,实用主义可以为关于人性、语言、文化、艺术、社会组织、宗教、政府、法律、教育、数学、科学、技术以及生活中任何事业的理论提供建议和批评。与大多数哲学思想流派不同,实用主义可以应用于所有人文和学术的领域,许多学科的进步也反过来为实用主义做出了贡献。篇幅有限,本书无法对美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科学与技术哲学以及宗教哲学中的实用主义理论进行全面的考察,尽管最后的章节勾勒出了这些贡献的原则性基础。
必须再次强调,实用主义有一个体系。本书并不是对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用主义者进行注解性考察的陈词滥调,也不会把实用主义当作一个只有家族相似性的反叛观念的集合来对待。毫无疑问,每一位实用主义者都值得深入研究,他们之间的差异与他们之间的共识一样重要。已有许多作品探讨了他们独特观点之间的分歧。评注者们试图发现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的实用主义——甚至是在同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著作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