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HK$
107.8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HK$
64.9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HK$
109.9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HK$
75.9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化学教学论》基于国际视野来看化学教学,吸收国内外化学教育最新动态和已有成果。为回答“职前化学教师须掌握哪些化学教学知识”的问题,全书从化学知识论(化学学科本质、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大概念),到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化学学科理解、化学教学取向、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学科能力、化学问题解决、化学学习进阶、化学教学方法、化学学习评价),再到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应用(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研究),共17 章,内容层层递进。书中每章均设有本章导读、要点总结、问题讨论和拓展阅读等栏目,以便读者从做中学、把握重点与拓宽视野。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学科教学(化学)及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
關於作者: |
邓峰,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5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5-至今“国培”项目、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授课专家;2015.08-至今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负责人;2019-至今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教育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师教育(PCK/TPACK)、科学认识论(NOS/Epistemology)、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学科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以及化学考试评价。已在国内外教育学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SSCI论文14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近60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 主讲课程有包括本科生课程:化学教学论、专业英语、化学学科教育学选论、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化学教学技能、化学课堂教学与管理技能、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微格教学、教育调查、教师口语、教师书画;研究生课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方法论、化学课堂管理技能、化学教育测量、化学教育研究论文写作、化学教学技能。曾获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排名第*一);连续四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荣获化学组优秀指导教师(省级)等。
|
目錄:
|
第1篇 化学知识论
第1章 化学学科本质 2
本章导读 3
1.1 化学本体论 4
1.2 化学认识论 6
1.3 化学方法论 10
1.4 化学价值论 13
要点总结 16
问题讨论 17
拓展阅读 17
第2章 化学基本观念 18
本章导读 19
2.1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20
2.2 化学基本观念的分类 22
2.3 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 25
要点总结 27
问题讨论 28
拓展阅读 28
第3章 化学大概念 29
本章导读 30
3.1 化学大概念的内涵 31
3.2 化学大概念的提炼 33
3.3 化学大概念的教学 38
要点总结 40
问题讨论 41
拓展阅读 41
第2篇 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第4章 化学学科理解 43
本章导读 44
4.1 化学学科理解的对象 45
4.2 化学学科理解的方式 47
4.3 化学学科理解的案例分析 50
要点总结 52
问题讨论 53
拓展阅读 53
第5章 化学教学取向 54
本章导读 55
5.1 化学教学取向研究 56
5.2 化学教学目标 57
要点总结 61
问题讨论 62
拓展阅读 62
第6章 化学课程标准 63
本章导读 64
6.1 课程性质 65
6.2 课程理念 66
6.3 课程目标 67
6.4 课程内容 68
6.5 学业质量标准 70
6.6 课程实施 71
要点总结 74
问题讨论 75
拓展阅读 75
第7章 化学教科书 76
本章导读 77
7.1 教科书内容编排 78
7.2 教科书栏目设计 80
7.3 教科书使用建议 83
要点总结 85
问题讨论 86
拓展阅读 86
第8章 化学教学内容 87
本章导读 88
8.1 化学教学内容的类型 89
8.2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89
要点总结 99
问题讨论 99
拓展阅读 99
第9章 化学概念理解 100
本章导读 101
9.1 化学迷思概念 102
9.2 化学概念架构 104
9.3 化学概念转变 107
要点总结 112
问题讨论 113
拓展阅读 113
第10章 化学学科能力 114
本章导读 115
10.1 化学学科能力的内涵 116
10.2 化学学科能力的分类 119
要点总结 123
问题讨论 124
拓展阅读 124
第11章 化学问题解决 125
本章导读 126
11.1 化学问题解决的内涵 127
11.2 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129
11.3 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34
11.4 化学问题解决的分类 138
要点总结 147
问题讨论 148
拓展阅读 148
第12章 化学学习进阶 149
本章导读 150
12.1 化学学习进阶的测评 151
12.2 化学学习进阶的应用 154
要点总结 157
问题讨论 157
拓展阅读 157
第13章 化学教学方法—侧重手段和过程 158
本章导读 159
13.1 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方法 160
13.2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方法 162
13.3 基于论证的化学教学方法 164
13.4 基于项目的化学教学方法 166
13.5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教学方法 169
要点总结 173
问题讨论 174
拓展阅读 174
第14章 化学教学方法——侧重目的和目标 175
本章导读 176
14.1 基于学科理解的化学教学方法 177
14.2 促进概念转变的化学教学方法 180
14.3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方法 183
14.4 促进学科认识的化学教学方法 185
要点总结 190
问题讨论 191
拓展阅读 191
第15章 化学学习评价 192
本章导读 193
15.1 化学学习评价理念 194
15.2 化学学习评价任务 197
15.3 化学学习评价目标 200
要点总结 203
问题讨论 204
拓展阅读 204
第3篇 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应用
第16章 化学教学设计 206
本章导读 207
16.1 任务分析 208
16.2 策略设计 215
16.3 参数提炼 218
要点总结 220
问题讨论 221
拓展阅读 221
第17章 化学教学研究 222
本章导读 223
17.1 文献综述类研究 224
17.2 文本分析类研究 226
17.3 学习心理类研究 229
17.4 课堂教学类研究 231
17.5 教师发展类研究 233
要点总结 236
问题讨论 237
拓展阅读 237
英文参考文献 238
中文参考文献 243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深化,要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中,“业务精湛”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即要求教师拥有扎实学识—化学知识和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为响应总书记号召,保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质量,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瞄准基础化学教育的需求,面向化学(师范)本科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基础必修课程“化学教学论”,以夯实其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然而,笔者在多年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职前教师对化学及其教学的认识往往不够系统、视野较为局限,主要表现包括:倾向于侧重教学方法而较少关注化学学科本质;对化学教学的理解相对孤立或片面。换言之,化学职前教师对于自身须掌握哪些学科教学知识缺乏结构化的认识。
目前,国内化学教学理论的教材琳琅满目,这得益于众多前辈和同行的耕耘开拓。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吸收现有教材的长处,将回国工作9 年的教学改革探索的心得凝练成文字,并结合国外留学经验,致力于撰写一本学科本质先行、学科教学知识脉络清晰的教材,帮助职前教师基于前沿视角重新认识化学,系统地了解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夯实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为确保教材的质量与特色,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笔者格外注重理论前沿性、教材可读性,力求让读者“站得高”和“读得懂”。为此,本书划分为“化学知识论”“化学学科教学知识”与“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应用”三部分,共17 章,各章之间的联系如图1 所示。首先,“化学知识论”部分主要基于学科立场,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解读化学这门学科。然后基于其中的认识论视角梳理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大概念,回答“如何认识化学”的问题。接着,“化学学科教学知识”部分主要回答“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有哪些”的问题。该部分以笔者提出的“化学教学理解”(chemistry pedagogical understanding)理论为线索,依次梳理化学教学所需的6 类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学科理解(第4 章)、教学取向(第5 章)、课程知识(第6 ~ 8 章)、学情知识(9 ~ 12 章)、策略知识(13 ~ 14 章)和评价知识(第15 章)。每一章均结合国内课程标准和国外研究动态,为读者展现较全面、前沿的化学教学理论。最后,整合上述6 类学科教学知识,回答“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怎么用”的问题。在“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应用”部分介绍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步骤以及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为职前教师日后的教学和教研奠定基础。
本书在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
① 理论的学科专属性强。与大多数同类教材不同,本书单独设立“化学知识论”的部分,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化学知识;同时甄选学科专属性强的教学理论,展示“有化学味道”的教学。力图让化学教学回归学科本原。
② 章节的逻辑线索清晰。本书将化学教学拆解为化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及整体运用三个部分,并绘制了章节间的思维导图和每一章的内容纲要,力求给读者清晰呈现化学教学相关知识的整体脉络。
③ 案例翔实且可读性强。本书对重要的理论、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案例帮助阐释,且在正文或二维码中给出详细论述,“手把手”地帮助读者理解理论与方法。
④ 栏目丰富以便读者自学。每一章均安排本章导读、要点总结、问题讨论和拓展阅读等栏目,以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重点、进行自我检测。
本书从开篇到定稿,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友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石光与曾卓两位副院长对本书撰写与出版工作给予的关心和鼎力支持。感谢笔者的教学研究团队2025 届研究生梁正誉、陈圳、窦炳新、李妃、蓝宛榕、石子欣、杨维震、张丽凡和周紫薇参与各章节的讨论及收集整理资料;感谢2026 届研究生李璟、梁峥、刘嘉聪、苏心钰、吴杵潢和邹嘉懿与2027 届研究生甘霖、黎晓昕和蒲俊成参与栏目制作,并作为第一批读者校读书稿。最后,衷心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陶艳玲老师与相关编辑人员,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他们辛勤的工作和热心的帮助。
诚然,有关职前化学教师培养的探索永无止境,笔者仍需向国内同行虚心学习,并与国内外研究动态接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邓峰
2024年8月于华南师范大学楠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