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第2版)

書城自編碼: 41227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數學
作者: [美]梁家睿[Jerry Conrad Leung]、吴晓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8633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8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HK$ 85.8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一战全史
《 一战全史 》

售價:HK$ 74.8
二战全史
《 二战全史 》

售價:HK$ 74.8

編輯推薦:
完备的国际数学课程结构:围绕代数初步1&2、代数1、几何、代数2及微积分初步国际课程体系展开对知识点的介绍,每个数学词条都配有英汉词义、音标、定义、数学符号、性质、证明、相关短语及应用、例题及章节小结,可根据需求各取所需。
內容簡介:
本书以美国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章节顺序系统梳理数学核心概念,提取数学词条,对相关知识点展开介绍。对于每个数学词条,介绍其相应的英汉词义、音标、定义、数学符号、性质、证明、相关短语与应用、例题与答案及章节小结。全书正文分为3部分:第1部分讲述代数初步、代数1、代数2(第1~11章);第2部分讲述几何(第12~21章);第3部分讲述微积分初步(第22~34章)。本书附录部分补充高等数学延伸内容,涵盖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线性代数,以及所涉及的符号、用法及英语表达方式,并附有希腊字母表、英制单位等常用数学内容。为了鼓励读者的探索精神,帮助读者学透基础知识点,作者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演绎方式,通过完整呈现定理证明过程(“Why”而非仅“What”),帮助读者理解数学逻辑。本书注重读者双语能力的培养,规范数学英语表达,破除语言障碍,助力国际学术阅读与交流。
關於作者:
梁家睿(Jerry Leung) 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NEU)库利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和科学学院,获得计算机和数学双学位。现任职于美国的数学教育平台AoPS(Art of Problem Solving)。曾师从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Mr. Daniel Flegler。拥有近10年的数学教学、竞赛命题和课件研发经验。曾为美国数学大联盟(Math League)编写美国4~12年级的数学竞赛题目,曾在Math League一年一度的夏令营决赛中担任命题人及数学讲师。曾担任美国区域数学联赛(American Regions Mathematics League, ARML)博根地区(Bergen County)的初赛命题人。
吴晓云 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主修英语,辅修日语,获文学学士学位。曾翻译出版《工作空间设计》和《报刊设计》等美国原版图书。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栏目英文编辑。现任11次方国际数学联合创始人,担任《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的策划与翻译工作。
目錄
Part 1: PreAlgebra,Algebra 1,Algebra 2第1部分: 代数初步,代数1,代数2

1. Real Numbers实数
1.1Introduction介绍
1.1.1Positive,Negative,Zero正数、负数、零
1.1.2One一
1.1.3Summary总结
1.2Rational Numbers有理数
1.2.1Introduction介绍
1.2.2Integers整数
1.2.2.1Parity奇偶性
1.2.2.2Primes and Composites质数与合数
1.2.2.3Factors and Multiples约数与倍数
1.2.2.4Relatively Prime/Coprime互质
1.2.2.5Factorization分解
1.2.2.6Techniques of Finding GCF and LCM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
公倍数的方法
1.2.2.7Perfect nth Powers完全n次方
1.2.3Fractions分数
1.2.3.1Introduction介绍
1.2.3.2Numerator and Denominator分子与分母
1.2.3.3Mixed Numbers带分数
1.2.4Percents百分数
1.2.4.1Introduction介绍
1.2.4.2Percent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百分数常见问题和应用
1.2.5Summary总结
1.3Irrational Numbers无理数
1.4Decimals小数
1.4.1Introduction介绍
1.4.2Types of Decimals小数的种类
1.4.3Repeating Decimals循环小数
1.4.4Summary总结
1.5Number Line数轴
1.5.1Introduction介绍
1.5.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Numbers两数之间的关系
1.5.3Absolute Values绝对值
1.5.4Summary总结
1.6Operations运算
1.6.1Introduction介绍
1.6.2Types of Operations运算种类
1.6.3Parts of a Power幂的部分
1.6.4Translating Words to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从文字到表达式
1.6.5Application of Powers of 10: Scientific Notation10的次幂应用:
科学记数法
1.6.6Summary总结
1.7Rules of Operations运算法则
1.7.1Introduction介绍
1.7.2Order of Operations运算顺序
1.7.3Properties of Operations运算性质
1.7.4Exercises of Properties of Operations运算性质的练习
1.7.5Summary总结
2. Expressions表达式
2.1Introduction介绍
2.2Integral Expressions整式
2.2.1Parts of an Integral Expression整式的组成部分
2.2.2Types of Integral Expressions整式的种类
2.2.3Forms of a Polynomial多项式的形式
2.2.4Operations of Integral Expressions整式的运算
2.2.5Applications of the Distributive Property分配律的应用
2.2.6Factoring因式分解
2.2.6.1Introduction介绍
2.2.6.2Methods of Factoring Polynomials因式分解多项式的方法
2.2.7More on Operations of Polynomials其他多项式运算
2.2.8Summary总结
2.3Fractions分式
2.3.1Ratios比
2.3.2Two or More Ratios两个或多个比
2.3.3More on Fractions更多与分式有关的知识
2.3.4Summary总结
2.4Radicals根式
2.4.1Introduction介绍
2.4.2Simplifying Radicals简化根式
2.4.3Summary总结
3. Equations等式/方程(式)
3.1Introduction介绍
3.1.1Types of Equations等式的种类
3.1.2Solutions方程的解
3.1.3Summary总结
3.2Linear Equations with One Unknown一元一次方程
3.2.1Introduction介绍
3.2.2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with One Unknown解一元一次方程
3.2.3Summary总结
3.3Absolute Value Equations绝对值方程
3.3.1Introduction介绍
3.3.2Checking the Solutions验根
3.3.3Summary总结
3.4Linear Equations with Two Unknowns二元一次方程
3.4.1Introduction介绍
3.4.2Methods of Solving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with Two Unknowns二元
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4.3Summary总结
3.5Quadratic Equations一元二次方程
3.5.1Introduction介绍
3.5.2Methods of Solving Quadratic Equations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6Applications of Equations方程的应用
4. Inequalities不等式
4.1Introduction介绍
4.2Linear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一元一次不等式
4.3Methods of Expressing the Solutions of Inequalities不等式解集表示法
4.3.1Introduction介绍
4.3.2Methods方法
4.4Compound Inequalities复合不等式
4.4.1Introduction介绍
4.4.2AndInequalities同时成立的不等式组
4.4.3OrInequalities逻辑或不等式
4.4.4Absolute Value Inequalities绝对值不等式
4.4.5Summary总结
5. Sets集合
5.1Introduction介绍
5.2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ts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5.2.1Subsets and Supersets子集与超集
5.2.2Mathematical Conjunctions数学连接符
5.2.3Intersections and Unions交集与并集
5.2.4Summary总结
6. Coordinate Plane/Cartesian Plane坐标平面
6.1Introduction介绍
6.1.1Coordinate Axes坐标轴
6.1.2Coordinates坐标
6.1.3Ordered Pairs有序对
6.1.4Points点
6.1.5Quadrants象限
6.1.6Summary总结
6.2Formulas公式
7. Relations and Functions多值函数与单值函数
7.1Introduction介绍
7.1.1Relations多值函数
7.1.2Functions单值函数
7.1.3Summary总结
7.2Basics about Functions单值函数的基础
7.2.1Input and Output输入与输出
7.2.2Formulas公式
7.2.3Intercepts截距
7.2.4Summary总结
7.3Polynomial Functions多项式函数
7.3.1Introduction介绍
7.3.2Graphs of Functions函数的图像
7.3.3Constant Functions常值函数
7.3.4Special Lines特殊的直线
7.3.5Linear Functions一次函数
7.3.5.1Basics基础知识
7.3.5.2Methods of Expressing Linear Functions一次函数的表示法
7.3.5.3Special Linear Functions特殊的一次函数
7.3.5.4More on Graphing Linear Functions更多一次函数图像的知识点
7.3.5.5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Lines两直线之间的关系
7.3.6Quadratic Functions二次函数
7.3.6.1Introduction介绍
7.3.6.2Vertex顶点
7.3.6.3Methods of Expressing Quadratic Functions二次函数的表示法
7.3.7Summary总结
7.4NonPolynomial Functions非多项式函数
7.4.1Inverse Variations反比例函数
7.4.2Exponential Functions指数函数
7.4.2.1Introduction介绍
7.4.2.2Exponential Growth and Decay指数增长与衰减
7.4.2.3Horizontal Asymptote水平渐近线
7.4.3PiecewiseDefined Functions分段函数
7.4.4Summary总结
7.5Miscellaneous其他
7.5.1Equivalent Statements for f(x)=0f(x)=0的等价命题
7.5.2Descriptions of Functions函数的描述
7.6Functional Inequalities函数不等式
8. Sequences数列
8.1Introduction介绍
8.2Arithmetic Sequences等差数列
8.3Geometric Sequences等比数列
9. Statistics Method—Calculations统计方法——计算
9.1Introduction介绍
9.1.1Basics基础知识
9.1.2Variables变量
9.2OneVariable Statistics单变量统计
9.2.1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统计
9.2.2Frequencies频数
9.2.3Summary总结
9.3Visual Display for OneVariable Statistics单变量统计图表
9.3.1Visual Display for Data of a Categorical Variable分类变量统计图表
9.3.2Visual Display for Data of a Quantitative Variable定量变量统计图表
9.3.3Summary总结
9.4TwoVariable Statistics双变量统计
9.5Visual Display for TwoVariable Statistics双变量统计图表
9.5.1Descriptions of Graphs of TwoVariable Statistics双变量统计图表描述
9.5.2Scatterplots and LeastSquare Regression Lines散点图与最小二乘法回归线
9.5.3Extrapolation and Interpolation外推和内推
9.5.4Summary总结
10. Statistics Method—Designing Studies统计方法——研究设计
10.1Introduction介绍
10.1.1Types of Studies研究类型
10.1.2Vocabulary of Experiments有关实验的术语
10.2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Designs实验设计的特征
10.3Typ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s实验设计的种类
10.4Sampling抽样
10.4.1Introduction介绍
10.4.2Methods of 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运用概率的抽样方法
10.4.3Methods of Sampling without Probability不运用概率的抽样方法
10.4.4Methods of Obtaining Data获取数据的方法
10.4.5Bias and Variability偏差与变异
10.4.6Types of Experimental Bias实验偏差的种类
11. Counting and Probability计数与概率
11.1Counting计数
11.1.1Introduction介绍
11.1.2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排列与组合
11.2Probability概率
11.2.1Introduction介绍
11.2.2Events事件
11.2.3Odds赔率
11.2.4Venn Diagrams文氏图
11.2.5Independent Events and Dependent Events独立事件与相关事件
Part 2: Geometry第2部分: 几何
12. Introduction of Geometry几何学介绍
12.1Basics of Geometry几何学基础
12.1.1Types of Geometry几何学种类
12.1.2Basics基础
12.1.3Dimensions维度
12.1.4Geometry Shapes几何图形
12.1.5Summary总结
12.2Endpoints,Lines,Rays,and Line Segments端点、直线、射线与线段
12.2.1Endpoints端点
12.2.2Lines,Rays,and Line Segments直线、射线与线段
12.2.3Measuring Line Segments线段的测量
12.2.4Measuring Rays射线的测量
12.2.5Summary总结
12.3Angles角
12.3.1Introduction介绍
12.3.2Measurement测量
12.3.3Classifying an Angle角的分类
12.3.4Relationship of Two or More Angles两个或多个角的关系
12.3.5Summary总结
12.4Properties of Shapes图形的性质
12.4.1Optical Illusions视觉幻象
12.4.2Symmetry Introduction对称介绍
12.4.3Types of Symmetry对称种类
12.4.4Summary总结
12.5Geometry Tool Kit几何工具套装
12.5.1Construction Tools画图工具
12.5.2Other Tools其他工具
13.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nd Proofs数学推理与证明
13.1Introduction to Statements命题的介绍
13.1.1Types of Statements命题的种类
13.1.2Quantifiers量词
13.1.3Counterexamples反例
13.1.4Conditional Statements条件命题
13.1.5From One Statement to Another从一个命题到另一个命题
13.1.6Summary总结
13.2Postulates,Lemmas,Theorems,and Corollaries公理、引理、定理与推论
13.2.1Introduction介绍
13.2.2Summary总结
13.3Proofs证明
13.3.1Introduction介绍
13.3.2Proof Techniques证明方法
13.3.2.1Direct Proofs直接证明
13.3.2.2Mathematical Induction数学归纳法
13.3.2.3Proofs by Contradiction反证法
13.3.2.4Proofs by Casework分情况讨论法
13.3.2.5Proofs by Contrapositive逆否命题证明
13.3.3Summary总结
13.4Congruence and Its Properties全等及其性质
14. Intersecting Lines and Parallel Lines相交线与平行线
14.1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Lines in a Plane同一平面内两线的关系
14.2Properties of Intersecting Lines in a Plane同一平面内相交线的性质
14.2.1Introduction介绍
14.2.2Summary总结
14.3Properties of Parallel Lines in a Plane同一平面内平行线的性质
14.3.1Introduction介绍
14.3.2Relationship of Angles Formed by a Transversal Intersecting
Two Lines截线与两线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关系
14.3.3More Properties of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Lines更多平行线与
垂直线的性质
14.3.4Summary总结
14.4Lines Not on the Same Plane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直线
15. Triangles三角形
15.1Introduction介绍
15.2Classification of Triangles三角形的分类
15.2.1Classification by Angles按角分类
15.2.2Classification by Sides按边分类
15.2.3Special Triangles: Isosceles Right Triangles特殊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15.2.4Summary总结
15.3Angles of a Triangle三角形的角
15.3.1Interior Angles内角
15.3.2Exterior Angles外角
15.3.3Summary总结
15.4Sides of a Triangle三角形的边
15.5Congruent Triangles全等三角形
15.5.1Introduction介绍
15.5.2Determine Whether Two Triangles Are Congruent判断两个三角形
是否全等
15.5.3Theorems,Proofs,and Applications of Triangles 三角形的定理、证明
及应用
15.5.4Summary总结
15.6Special Line Segments of a Triangle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15.6.1Introduction介绍
15.6.2Special Line Segments特殊线段
15.6.2.1Midsegments中位线
15.6.2.2Perpendicular Bisectors垂直平分线
15.6.2.3Angle Bisectors角平分线
15.6.2.4Medians中线
15.6.2.5Altitudes高线
15.6.3Summary总结
15.7More Properties of Triangles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15.7.1Stability of Triangles三角形的稳定性
15.7.2Hinge Theorem and Its Converse大角对大边定理与逆定理
15.7.3Corollaries推论
15.7.4Summary总结
15.8More on Isosceles Triangles更多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15.9More on Right Triangles更多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15.9.1Pythagorean Theorem勾股定理
15.9.2Special Right Triangles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15.9.3Converse of the Pythagorean Theorem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5.9.4Pythagorean Trees勾股树
15.9.5Summary总结
15.10Similarity相似
15.10.1Introduction介绍
15.10.2Postulates and Theorems of Similarity相似的公理和定理
15.10.3Common Theorems of Similarity常见的相似定理
15.10.4Means平均数
15.10.5Summary总结
15.11Right Triangle Trigonometry直角三角形三角学
15.11.1Introduction介绍
15.11.2Parts of a Right Triangle直角三角形部分
15.11.3Trigonometric Functions三角函数
15.11.4Inverse Trigonometric Functions反三角函数
15.11.5Summary总结
16. Quadrilaterals四边形
16.1Introduction介绍
16.2Parallelograms平行四边形
16.2.1Introduction介绍
16.2.2Subcategory—Rectangles子类别——矩形
16.2.3Subcategory—Rhombi子类别——菱形
16.2.4Subcategory of Subcategory—Squares子类别的子类别——正方形
16.2.5Summary总结
16.3NonParallelograms非平行四边形
16.3.1Trapezoids梯形
16.3.2Kites筝形
16.3.3Summary总结
17. Polygons多边形
17.1Introduction介绍
17.2Describing Polygons描述多边形
17.2.1Convexity and Concavity凹凸性
17.2.2Regularity规律性
17.2.3Diagonals对角线
17.2.4Angles角
17.2.5Summary总结
18. Transformations变换
18.1Introduction介绍
18.1.1Basics基础
18.1.2Summary总结
18.2Rigid Transformations合同变换
18.2.1Introduction介绍
18.2.2Types of Rigid Transformations合同变换的种类
18.2.3Order of Rigid Transformations合同变换的顺序
18.2.4Summary总结
18.3NonRigid Transformations非合同变换
18.3.1Introduction介绍
18.3.2Dilations位似变换
19. Circles圆
19.1Introduction介绍
19.1.1Definition of Circles圆的定义
19.1.2Two or More Circles on a Plane同一平面上两个或多个圆
19.1.3Chords and Diameters弦和直径
19.1.4Arcs弧
19.1.5Angles角
19.1.6Summary总结
19.2Properties of Circles圆的性质
19.2.1Properties性质
19.2.2Summary总结
19.3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oint and a Circle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9.4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e and a Circle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9.4.1Introduction介绍
19.4.2Summary总结
19.5Theorems of Circles圆的定理
19.6Common Tangents of Two Circles两个圆的公切线
19.7Regular Polygons and Circles正多边形与圆
20. Solids立体
20.1Introduction介绍
20.2Polyhedrons多面体
20.2.1Introduction介绍
20.2.2Parts of Prisms and Pyramids棱柱与棱锥的部分
20.2.3Prisms棱柱
20.2.4Pyramids棱锥
20.2.5Summary总结
20.3NonPolyhedrons非多面体
20.3.1Cylinders圆柱
20.3.2Cones圆锥
20.3.3Spheres球
20.3.4Pyramidal and Conical Frusta棱锥与圆锥的平截头体
20.3.5Summary总结
2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olids两个立体的关系
21. Calculations in Geometry几何计算
21.1Perimeters and Areas of Plane Shapes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21.2Surface Areas and Volumes of Solids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Part 3: PreCalculus第3部分: 微积分初步

22. Systems of Linear Inequalities with Two Variables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3.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三维空间
23.1Introduction介绍
23.2Formulas公式
23.3Planes平面
23.4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with Three Unknowns三元一次方程组
24. Matrices矩阵
24.1Introduction介绍
24.2Matrix Operations矩阵运算
24.3Determinant of a (Square) Matrix(方块)矩阵的行列式
24.3.1Introduction介绍
24.3.2Applications应用
24.3.2.1Solving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Using Cramers Rule
用克拉默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24.3.2.2Solving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Using Inverse Matrices
用逆矩阵解线性方程组
24.3.3Summary总结
25. Complex Numbers复数
25.1Introduction介绍
25.2Complex Plane复平面
25.3Solving Quadratic Equations with Imaginary Roots解有虚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26. Polynomial Functions多项式函数
26.1Function Operations函数运算
26.2Polynomial Divisions多项式除法
26.2.1Introduction介绍
26.2.2Theorems Related to Long Division有关长除法的定理
26.2.3Rational Root Theorem有理根定理
26.2.4Summary总结
26.3Factoring Completely完全分解
26.4Theorems of Algebra代数定理
26.5Characteristics of a Polynomial Function and Dominance of Functions多项式
函数的特征与主导函数
27. Domain Restrictions and Inverse Functions定义域限制与反函数
27.1Domain Restrictions定义域限制
27.2Inverse Functions反函数
27.2.1Introduction介绍
27.2.2OnetoOne Functions一对一函数
27.2.3Summary总结
28. Exponential and Logarithmic Functions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28.1Irrational Number e无理数e
28.2Logarithms对数
28.3Logarithmic Functions对数函数
29. Variations,Rational Functions,and Rational Equations比例函数、有理函数与有理方程
29.1Variations比例函数(变分)
29.2Rational Functions有理函数
29.2.1Introduction介绍
29.2.2Parts of Rational Functions有理函数的部分
29.2.3Indeterminate Form不定式
29.2.4Summary总结
29.3Reciprocal Functions倒数函数
29.4Partial Fraction Decomposition部分分式分解
29.5Rational Equations有理方程
30. Conic Sections圆锥曲线
30.1Introduction介绍
30.2Circles圆
30.3Ellipses椭圆
30.4Parabolas抛物线
30.5Hyperbolas双曲线
30.6General Formulas of Conic Sections圆锥曲线的一般式
31. Sequences and Series数列与级数
32. Combinatorics组合学
32.1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Review排列与组合回顾
32.2Binomial Theorem二项式定理
32.3Challenging Questions思考题
33. Advanced Trigonometry进阶三角学
33.1Introduction介绍
33.2Trigonometric Functions三角函数
33.2.1Definitions定义
33.2.2Properties性质
33.2.3Identities恒等式
33.2.4Graphs of Trigonometric Functions三角函数的图像
33.3Applications of Trigonometry三角学的应用
33.4Radians弧度
33.5Polar Coordinate System极坐标系
34. Limits and Derivatives极限与导数
34.1Limits极限
34.1.1Introduction介绍
34.1.2Methods of Finding Limits求出极限的方法
34.1.3Summary总结
34.2Derivatives导数
34.2.1Introduction介绍
34.2.2Theorems and Graphs of Derivatives导数的定理与图像
34.2.3Important Vocabulary重要词汇
34.2.4Summary总结
Appendix A附录A
A.1Perimeter Formulas of Plane Shapes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
A.2Area Formulas of Plane Shapes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A.3Surface Area Formulas of Solids立体的表面积公式
A.4Volume Formulas of Solids立体的体积公式
A.5Common Geometry Symbols常用几何符号
A.6Common Numbers常用数字
A.7Common Variable Symbols常用变量符号
A.8Common Basic Symbols常用基本符号
A.9Common Advanced Symbols常用进阶符号
A.10Common Functions常用函数
A.11Special Functions特殊函数
A.12Common Function Symbols常用函数符号
A.13Greek Alphabet希腊文字母表
A.14Formulas/Postulates/Lemmas/Theorems/Corollaries公式/公理/引理/定理/
推论
A.15Trigonometry Reference三角学参考
A.16Derivatives and Integrals导数与积分
A.17Unit Conversions单位转换
A.18Recommended Books推荐书籍
Index索引
內容試閱
引子
几年前播下发愿的种子,在时光的催化下,时至今日竟然长成了一棵树。《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后文均为《英汉数学全书》)已经与读者见面五载,今天迎来了第2版修订。
  《英汉数学全书》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冥冥中的必然。偶然源自8年前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为即将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女儿寻遍双语数学工具书而不得的一次发愿,必然源自与生俱来的执拗、果决、责任与担当,源自心中多年来一直想要做成点事儿的熊熊火焰。
智能时代,未来已来
无论如何,谁都无法否认也无法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已经把我们裹挟到了智能时代,以5G、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基因生物技术等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至今)已然到来。
在这场革命中,教育行业作为培养人才后备军的行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突破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参与者,为新新人类铺就一条适合他们成长的“天路”是责任、义务,更是使命。
多年来,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对国际数学教育依赖程度比较大、有留学计划的学生群体和国际学校教师群体。观察发现,如果学生没有过硬的实力,仅靠粗放式刷题和过度包装营造的优秀“人设”,会随着进入真实而陌生的留学后学习环境而崩塌。靠刷题得来的高分并不代表真正具备了留学所需的各项能力,即便凭借优秀“人设”获得了录取资格,也有很大概率无法很好地适应国外课堂而面临种种挑战。如,听不懂教授的讲述,无法融入课堂小组讨论,不能大方自如地表达自我或学期演讲,不能完成论文写作等问题; 部分学生入学后跟不上国外课程,还需要依靠线上补课的方式完成GPA的要求; 每年因学术成绩不及格而被“退学”或无法如期毕业的学生数目也非常触目惊心。而上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能获得的,学生需要在系统教学的支撑下,经过长期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
  站在一个高的维度来看,这一代“新人类”的生活、学习背景是一个越来越融合的世界大舞台,他们需要不断地打破认知藩篱,拓宽认知边界,他们需要具备活力和创新力,这就要求国际数学素质教育基本面不断升级,成为一个更具“穿透力”的学科。一方面助力莘莘学子升入理想梦校并顺利毕业,为他们的职业、事业生涯奠定深远的基础。另一方面,希望他们通过对丰富多元数学理念的系统学习,让他们拥有更聪明、更强劲的大脑、更卓尔不群的思维力,更是为这些新新人类深谋远虑、为计深远。
我们常年与国内外知名数学教育家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切磋交流与探索新知。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Mr.Daniel Flegler、美国著名数学教育企业AoPS创始人Mr.Richard Rusczyk,以及斯坦福终身教授Mr.Brian Conrad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指路人。我们的国际数学素质教育理论——“探究式国际数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数学英语教育的交叉融合”,即将CLIL教学法(注: 即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一种科学地把“学科素养”和“语言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融合应用于国际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教学理论。“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主动学习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索新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推理,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及其背后的逻辑。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知识点,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终身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探究式”国际数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数学英语交叉融合是我们目前阶段探索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最优解。我们已经将这一教学理念深深扎根于研发的每一部作品中,希望给大家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英汉数学全书》结缘,我们结识了许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国际数学精英教师,段凯耀老师便是其中一员。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和杰出贡献者,他精通各种国际课程体系,2022年被芝加哥大学授予“杰出教育者”称号,也是迄今为止受邀参加AP全球年会的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发言人。多年以来,他积极探索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教学方法,大幅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并优化了学习体验。他带领着他的“学生军”左突右击,斩获国际数学竞赛大奖无数。非常巧合的是,我们的开创性双语国际数学素质教学法——“CLI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交叉融合理念与段凯耀老师的某些教学思路不谋而合。段老师说他一直在找一本既可以为学生搭建一座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桥梁的好书,让他们在数学素养和英语能力方面双重提升,又能促进他们初、高中阶段国际教育学习习惯养成,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而长远的基础。他一直求而不得,直到某一天偶遇了《英汉数学全书》。《英汉数学全书》覆盖了初、高中六个年级的所有词条,用英汉双语比较专业地阐释了从基础到高级的数学概念以及它们背后的性质、定理和证明,对学生学习IG等国际课程起到多层次的承接作用。经过几届学生的用书实践之后,段凯耀老师把《英汉数学全书》推荐为“学生人手一册的双语数学案头工具书”。
每一次破茧的努力,只为您攀登的路上多一块垫脚石
这本书既要帮助读者掌握地道的英语数学词汇和标准的惯用表达方式,又要激发他们在数学世界的探索精神、汲取多元的数学理念,大大缩短他们与世界接轨的路径,它更像一本小型双语国际数学基础教育的“辞海”,而非一本仅仅罗列数学词汇的词典。尽管当时从各个环节、从结构到内容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但是后来发现不足的地方依然很多。面世以来,听到很多来自一线数学教师和家长的褒奖与肯定,但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宝贵的改进意见,激发了我们很多内容优化灵感,促成了此次修订版的实现。读者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需要修正的错误之处;
 题量不够多、不够深,希望能有更多经典或拔高试题供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
 本书篇幅较大,作为工具书查阅时没有问题,但如果让学生高效独自学完这个“大部头”,不仅挑战很大,而且边界不够清晰。有的家长希望在专业教师陪伴下帮助孩子“啃完”这本内容丰富的好书,希望有专业教师的答疑。
此次修订包括勘误、增加附录内容、推荐书目,以及为了提升读者学习效率和增大试题量而研发的配套双语伴读视频系列。采用“探究式教学”,除了“扫清”书中要点和难点,还加入了更丰富的内容,逐步引领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及探究数学性质背后的证明,着重强调对学生数学英语综合水平和创新数学思维的培养,陪伴大家高效学习。
在内容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对知识体系精准切割,优化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紧扣对应年级知识点和考点的基础上,适度扩展知识宽度和深度,有梯度性地精选配套练习真题,弥补了第1版习题量不足和试题难度较浅的缺憾,满足学生从课堂到标准化考试的平滑过渡,再到国际数学竞赛、国际知名数学夏校/夏令营申请的梯度性需求。设计的一些非常规经典难题可以满足有余力的学生巩固所学,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
在数学英语学习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识记并掌握专业数学英语,载明词条,并对拓展词汇、数学符号、单位换算、数学固定短语等进行系统串讲,精心设计的英汉双语伴读教学过程,营造出一个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立体“浸泡式”语言环境,让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快速高效提升数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扫清升学考试语言障碍,同时缩短留学后适应期。
致敬每位亲爱的读者——感谢与您的不期而遇
非常感谢您选择我们、信赖并支持我们,感谢您对我们诸多不足给予的包容与海涵。这本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成千上万努力成长的学子,他们背后是一个个努力托举他们成才的家庭,父母不易,孩子们也非常辛苦,他们不仅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压力,还承载着自己或家庭的梦想和未来。这份深深的懂得,是我们深耕国际数学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的原动力,期待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大家交付更多、更优质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努力,期待下一版更精彩。
感恩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幕后英雄
(以下顺序不分主次)承蒙美国数学竞赛先河的开创者、美国数学大联盟的创始人、美国里根总统颁发的“杰出数学教学奖”获得者、11次方国际数学终身首席顾问——Mr.Daniel Flegler先生的信赖,他将凝结毕生心血、覆盖从小学到高中全套共24本国际数学素质教育优秀数学作品独家授权给我们11次方国际数学。他的命题极富特色: 他设计的题干生动有趣,思考题的设计更是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基础知识点运用发挥到极致。他是可以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培养到极致的“数学艺术大师”。本书伴读课程的很多精彩试题均选自他的作品。
在此对赵青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深深的感谢! 赵青老师对国际数学教育事业的敬业和热爱之情令人叹服! 她常年进取, 多次国内外访学, 对国际数学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孜孜以求,培养出无数优秀学生,其中不乏世界名校的佼佼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了让《英汉数学全书》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学情和习惯,《英汉数学全书》研发团队诚挚邀请赵青老师担纲了最为艰巨又乏味的校对工作。她不辞辛苦通读了整本书,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近百处修订意见,相信我们的《英汉数学全书》修订版会因为赵青老师的辛苦付出而拥有更精彩的呈现和用户体验。
段凯耀老师作为一名坚守在国际数学教育一线的成绩斐然的名师,被芝加哥大学授予“杰出教育者”称号,也是迄今为止受邀参加AP全球年会的中国大陆唯一发言人。他超前的国际数学教学理念对我们的研发工作影响至深,感谢他成了我们的“义务编外顾问”,为我们打开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科技前瞻。此次修订版附录的补充内容和推荐书目为段老师倾情推荐,希望读者朋友们好好加以利用。
感谢数学名师金莹莹老师多年以来对我们教研团队的教学指导,她作为《英汉数学全书》内容结构的奠基人,一直非常谦逊和低调,她说“在这里一句话带过我就行了”。那么这一句话应该是: 她是中国千万个默默奉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缩影和代表,他们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灵魂雕刻师”。衷心感谢您,尊敬的金老师!

吴晓云于北京
2025年2月







第1版前言
时光飞逝!4年前为了帮女儿找到一本参加美国数学竞赛需要的英汉双语数学工具书,跑遍了京城书店而不得的沮丧情形依然历历在目。后来我们决定不再等待,自己着手组建团队开始编写《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直至成书。这4年付出了太多,现在终于看到了这新诞生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
《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的诞生顺应了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日益增强的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填补了中国英汉数学工具书的空白。虽然这本工具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影响本书成为双语专业工具书领域的里程碑。愿它的面世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中国更多其他学科领域的英汉双语工具书尽早问世,百花齐放,以飨读者。愿这本双语工具书成为中国学子们的“加油站”,为科技强国贡献一分力量。
数学水平一直以来是我们国人心头的骄傲。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2002年8月,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此次大会成为衡量我国数学水平在国际数学界地位的象征。当时许多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数学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文章。记者曾就此观点采访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中国数学真的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了吗?”丘成桐先生沉吟片刻,吐出5个字:“差得还很远。”2018年8月1日在里约热内卢举办了第2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布了四年一度的菲尔兹奖后,中国数学强与弱的问题再一次被热议,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刺耳,“从1936年颁发第一次菲尔兹奖以来,人口如此庞大的中国,却诞生不了几位获奖得主,谁来救救中国数学,它真的还很年轻”。中国数学强吗?强,曾经我们真的很强。在14世纪以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出现过很多杰出的数学家。在14世纪,世界上重大的数学成就有15项,中国占了9项。而从14世纪到19世纪,世界重大数学成就有100项,中国0项。数据来源: 谁来救救中国数学,它才82岁.http://www.jinciwei.cn/b348586.html。
中国的数学教育以大量刷题、重记忆、重解题技巧而轻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为特点,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计算速度、解题技巧可以“秒杀”外国人。中国学生带着这个优势出国留学后,都会觉得外国的数学比较简单。他们在班上的数学考试和在数学竞赛中都能表现优异。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高中阶段微积分学得非常好的中国学生,学习抽象代数、拓扑学时会比较吃力,外国的学生反而学得比较轻松,到了大学阶段面对更高端的数学课,外国学生在思维方面表现得更加敏捷。中国的基础数学教得很难、很扎实,但是却只有极少数中国学生选择数学专业继续深造。反观那些计算能力略逊一筹的国外学生,往往成长为数学科研奖项得主。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数学学习旨在培养人的计算、逻辑和抽象思维三项能力,三者不可偏废。
现在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在国家层面重视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提出“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为切实加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科技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9年7月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值得我们期待。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曾在《怎样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中说: 我们要创办世界水平的、一流的数学研究院,开办一些基本的数学先进课程,将科学的种子播下并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我们既要避免盲目的夜郎自大,又要鼓足勇气在挑战中砥砺前行。相信我们可以在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的数学教育理念中找到答案。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工具书,还是一个了解国际数学,尤其是美国数学教育的窗口,希望借此机会激发大家展开一场关于数学教育的讨论,找到我们的不足之处,然后弥补不足而进步。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最近读到华为舵手任正非先生的一篇精彩演讲文稿,里面提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就两个字——软件。今天的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靠什么来支撑呢?就是靠软件。手机、计算机都离不开软件,它是最基础的科技。毋庸置疑,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软件至上的时代!软件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软件的背后是算法。算法的背后就是数学。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任正非于2019年5月21日接受《面对面》节目记者董倩独家专访时提到:“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地去改变,我们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起来。”2万字的采访实录,任老先生27处提及“数学”,多次举例说明数学对华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我们深深地被他采访中体现的爱国情怀和高瞻远瞩所激励和感动。中国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吴军博士于2017年11月在北京作了一篇精彩的主题演讲,题目为《教育改变命运》。其中提到了“我们为什么学习数学”这个话题,他对数学学习的真知灼见非常有必要在此分享。他提出: 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培养科学的常识和基本的素养,讲究逻辑和方法。每一种解决数学题的方法都可以用于工作和创业。当你遇到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时,以前那些解数学题的逻辑全都用得上。学好数学需要三个要素: 读题要读对; 基础知识要牢固; 逻辑能力要具备。把题读懂了,从已知到未知,读懂题就是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未来要去哪儿。分析和逻辑就是找到这条路,基础知识是你的工具,你的逻辑自己学会把这条路走通了。学好数学就是这三条,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学数学只知道第二条——基础知识牢固。老师把第二条全教给了你,关键是你题也没读懂,也没找到逻辑。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强国梦需要更先进的数学理念和成果作为支撑,需要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数学人才。当然,世界是多元的,我们也不必期待所有的数学尖子生都成为数学家,但是如果他们能够领悟到数学之美并从中得到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日后进入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很好地生活和工作,也是我们备感欣慰的事情。
上文提及读懂题至关重要,在这里有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熟练运用专业数学语言能力方面还比较有限。学术英文能力的欠缺在方方面面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业、学术进步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探讨、沟通、写论文、读专业文章以及获取优质的各种课程资源都需要坚实的语言基础。本书除引入美国数学教学元素供读者体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中国学生的数学英文水平,帮助他们扫清语言障碍。
本书的大部分读者应该是一群志在四方的年轻人,他们背负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梦想负笈海外,让我的思绪不禁穿越到147年前。回首当年,在第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人——爱国者容闳先生18年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推动下,清政府终于同意向美国派驻中国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孩子。1872年8月11日,一艘即将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的轮船在码头冒着白烟,送别的亲人泪眼婆娑……因为在那个时代,这次分别意味着长久的离别。这些留学生要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25天才能抵达美国旧金山,然后还要乘坐7天的蒸汽火车才能抵达留学目的地——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清政府先后分四批派出120名留美幼童,他们聪敏、勤奋,取得了令美国人都惊叹不已的优异成绩。他们当中除了在美早亡和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捐躯的23名外,剩下的97名都成了建设国家的栋梁,完成了他们在那个时代被赋予的历史使命。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如此幸运,科技高度发达,飞机可以让我们日行万里,不必再历经数月跋山涉水旅途劳顿; 我们拥有各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跟亲人“天涯若比邻”。在此提及这个尘封已久的故事用以勉励即将留学或已经在海外留学的每一个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追求梦想,不要辜负青春好年华。
我自己的女儿也是一名留美高中生,一路陪伴她成长的历程让我深知孩子们留学前准备过程的艰辛和留学期间长期的高负荷学习压力,他们在外面留学非常不容易。带着对这群孩子深深的责任和爱,我和我的中美研发团队一起完成此书。尽管我们已经尽力发挥匠人精神,对本书精雕细琢,但难免还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本书的编写期间得到了北京资深数学名师金莹莹女士和耿喜良先生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他们都是中国数学教育领域顶级的数学导师,他们为本书倾情贡献了积累多年的宝贵数学经验和智慧,在此表示深深谢意; 同时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盛东亮先生的慧眼识珠以及他的整个编辑团队的倾情奉献,使本书得以尽早面世,以飨读者。感谢我的女儿李佳蓉(Li Jiarong),是她参加美国数学竞赛时在国内基本找不到英汉双语数学工具书激发了我们编写本书的灵感,是她积极促成了本书。她留学之前就屡屡在数学大赛中获奖,良好的数学基础使她有能力胜任本书某些章节的创作和编辑工作,这使她的数学实践能力再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这本《英汉数学全书——代数、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终于完稿,终于可以为中国学子提供一本好用的案头双语数学工具书了。 我们对本书的编写也可以暂告一段落,可以静下心来喝杯茶,然后继续酝酿下一本敬献给中国学子们的好书。

“中国是数学大国,大不一定强,想成为数学强国,要靠你们!”
——陈省身先生于92岁时对中国少年的寄语

吴晓云于北京
2019年7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