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HK$
107.8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HK$
64.9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HK$
109.9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
編輯推薦: |
《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是恩斯特·卡西尔对康德哲学的深刻解读与全面阐释。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卡西尔不仅编纂了《康德著作集》,还通过这部著作展示了康德思想的核心与发展脉络。卡西尔从康德的生平出发,深入探讨其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揭示了康德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影响力。本书不仅是康德研究者的不二之选,也是所有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康德思想的绝佳入门书籍。通过卡西尔的笔触,读者可以领略到康德哲学的深邃与广博,感受到哲学家在思想探索中的坚定与执着。本书不仅是对康德哲学的致敬,更是对人类理性与智慧的礼赞。希望本书能带给您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开启一段与康德思想的对话之旅。《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是恩斯特·卡西尔对康德哲学的深刻解读与全面阐释。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卡西尔不仅编纂了《康德著作集》,还通过这部著作展示了康德思想的核心与发展脉络。卡西尔从康德的生平出发,深入探讨其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揭示了康德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影响力。本书不仅是康德研究者的不二之选,也是所有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康德思想的绝佳入门书籍。通过卡西尔的笔触,读者可以领略到康德哲学的深邃与广博,感受到哲学家在思想探索中的坚定
|
內容簡介: |
《康德的生平与学说》将康德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历程紧密结合,既是康德的人生传记,又是其学术活动记述。本书在描述他的人生历程的同时,也交代了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在阐述他的学说时,又勾画出他的生活状况、朋友交往和个性特征。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和叙述方式,本书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坚定心志的北德意志人康德和一个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思想家康德的形象。
|
關於作者: |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康德著作集》(Kants Schriften)的编者,以其在文化哲学方面的贡献而闻名。主要著作包括《符号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等。卡西尔提出了“符号形式”的概念,认为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艺术、宗教等)都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和理解的。卡西尔的哲学思想对20世纪的哲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译者简介:
李秋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和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和宗教,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学术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等30余部西方学术名著。
|
目錄:
|
卡西尔与康德――卡西尔《康德的生平与学说》刍议 /李秋零
康德何以成为康德――卡西尔《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探微 /薛晓源
摘自第一版前言
导论
第一章 青年岁月和求学岁月
第二章 硕士岁月和康德学说的开端
一、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宇宙论和宇宙物理学
二、形而上学方法的疑难
三、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一位视灵者的梦》
四、可感世界和理知世界的分离
五、批判的基本疑难的发现
第三章 纯粹理性批判的建构和基本疑难
第四章 批判哲学的最初作用
《导论》――赫尔德的《理念》和历史哲学的奠基
第五章 批判的伦理学的建构
第六章 判断力批判
第七章 最后的作品和斗争――《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和与普鲁士政府的冲突
|
內容試閱:
|
卡西尔的名著《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最初并不是一部独立的著作,而是作为他所主编的《康德著作集》的第11卷,也就是最后一卷发表的。卡西尔把它称为《康德著作集》的“阐释卷和补充卷”(Cassirer, S.v)。(此版本为后出的单行本,亦为汉译《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所依据的底本。)把康德的著作结集出版,早在康德的生年就已经由批判哲学的一些崇拜者在进行了,但基本上都是一些短篇文章的选集。在康德去世之后,其“全集”的编纂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罗森克兰茨(Karl Rosenkranz)和舒伯特(Friedrich Wilhelm Schubert)主编的《康德全集》(Immanuel Kants s?mmtliche Werke,1838-1842)共12卷,不仅包括康德生前发表的所有著作,而且收集了当时已知的部分康德书信。哈滕施泰因(G.Hartenstein)更是两度(1838-1839;1867-1868)主编《康德全集》(Immanuel Kants Werke;Immanuel Kants s?mmtliche Werke;前者按主题分卷,后者按时序分卷)。1893年,新康德主义者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和著名哲学史家策勒(Eduard Zeller)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他们一同向当时的普鲁士J育部和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提议编纂一套全新的康德全集,来展现完整而全面的康德。1894年,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批准了狄尔泰的这个计划,并于1895年正式开始康德全集的编纂工作。1902年,新的《康德全集》第1卷出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科学院版《康德全集》(Kants gesammelte Schriften,Akademie-Ausgabe)。在前言中,狄尔泰骄傲地宣布:“这个由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编纂的版本在《康德全集》的标题下涵盖了康德的全部精神遗产:著作、往来书信、手写遗稿和讲演集,能够有助于认识他的生平事业的东西的全部总和。”(Dilthey, S.v) 科学院崇高的声望、雄厚的财力支持和强大的学者团队是此前的所有其他编者都望尘莫及的。康德的每一篇作品都由专家进行全方位的校勘和考证,并编写导言和注释。在著作部分积极展开的同时,其他部分的编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00年,书信部分的第一卷(即《康德全集》第10卷)就已率先出版。截止1912年,计划中的著作部分(即《康德全集》1-9卷)已经出版了前8卷。 但就在这个时间段,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主将卡西尔却编出了他的《康德著作集》,于1912年出齐10卷,其中前8卷是著作,后2卷是书信。在完成了《康德著作集》的编纂工作之后,卡西尔意犹未尽,立即转向撰写《康德的生平与学说》,并于1916年完成,但由于战争原因,直到1918年才作为《康德著作集》的第11卷出版。至此,卡西尔版《康德著作集》真正大功告成。 由于卡西尔已经取得的学术地位,与高调推行的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相比,卡西尔版的《康德著作集》毫不逊色。仅举一例即可证明:同样是康德研究大家,在后来1929年著名的达沃斯辩论中曾与卡西尔唇枪舌剑的马丁·海德格尔,使用的康德著作版本大多就是卡西尔版的《康德著作集》。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卡西尔版的《康德著作集》一直与科学院版的《康德全集》在学界分庭抗礼,难分轩轾。只不过由于卡西尔版的《康德著作集》是“已完成体”,而科学院版的《康德全集》一直还在“进行中”,且其对往来书信、手写遗稿和讲演集的发掘是卡西尔版无法比拟的,后者才逐渐地确立了在学术江湖中的霸主地位,成为了康德思想研究的“标准版”。
卡西尔洋洋洒洒,以并非鸿篇巨制的篇幅(汉译不到30万字)完成了他对康德的生平与学说的阐述。卡西尔的确如自己所预先说明,除康德的童年、少年和老年之外,基本上对康德的外在生活不置一词。而对于康德学说的细枝末节,卡西尔也大多寥寥数语,一跳而过。他牢牢地把握住康德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要解决的疑难(Problem :方法的疑难、纯粹理性批判的疑难、普遍道德法则的疑难、概念的疑难等等),从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如理性的东西和经验性的东西、主体性和先验、自律与自由、合目的性等)出发,复原康德对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展现批判哲学的精神实质。当然,这是一幅康德哲学的鸟瞰图,免不了是粗线条的,甚至会遗漏一些内容。但正是因此,卡西尔不仅为“处在研究康德著作途中”的读者们提供了可靠的路线图,而且也为那些“阅毕”了康德著作的读者畅游康德哲学迷宫提供了阿里阿德涅之线a。而且正是因为言简意赅,也就为康德依然是“说不尽的康德”留下了空间。
当然,卡西尔是一位新康德主义者。新康德主义之“新”,就在于它除了继承康德哲学的基本路线之外,还试图对康德哲学做出某种“改造”和“发挥”。在理论理性领域对经验材料的忽视和对先天因素的强调,在实践理性领域避谈“本体”的意义,在判断力领域突出反思性判断力的重要性,都表现出卡西尔的新康德主义的“新”之所在。卡西尔在这里并不是在简单地塑造一个康德,而是力图塑造一个“卡西尔的康德”。在阐发康德学说的同时,卡西尔也在试图阐发自己的哲学理解。这不仅无损于卡西尔这部康德研究巨著的价值,反而正是它的特殊魅力之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