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HK$
54.8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HK$
65.8
《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售價:HK$
217.8
《
缠论精解:轻松读懂缠论(图解版)
》
售價:HK$
54.8
《
光绪帝传
》
售價:HK$
54.8
《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售價:HK$
46.2
《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售價:HK$
64.9
《
东坡养生集(全4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售價:HK$
215.6
編輯推薦:
伟大的现代法医学为数不多的奠基人的论文长期尘封在历史文献之中,为了继续挖掘宝藏,在出版第一本《林几论文研究》之后,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导胡炳云教授团结黄瑞亭、陶黎阳、刘宇珊等再次呕心沥血收集孙逵方教授论文,整理成书,奉献于世人。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孙逵方生平、孙逵方论文目录及概述、孙逵方法医学论文注释及述评几个部分,主要收集、整理林几教授所发表的法医学及其相关论文,并进行注释和评述。充分展示其对我国现代法医学创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研究民国时期法医学史、医学史和法律史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素材。
內容簡介:
孙逵方是中国现代法医学先驱,为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通过查阅和收集国内外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孙逵方博士的生平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对其一生所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孙逵方生平、孙逵方论著目录及概述、孙逵方法医学论文注释及评述等内容,力图完整展示孙逵方博士的学术成就和法医学贡献,同时为研究民国时期法医学史、医学史和法律史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素材。
關於作者:
胡丙杰,1966年生,河南省杞县人。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广东省高校“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健康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法医学分会会长,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法医学杂志》《证据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余篇,著有《中国法医学70年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法医学史》等著作和教材20多部,主持及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
黄瑞亭,1958年1月生,福建罗源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先后在西安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学习。现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管理办公室主任、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法医学分会常务理事,福建司法鉴定协会监事长,《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法庭科学文化论坛》编委,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著作有《中国法医学史》《中国近现代法医学发展史》等20多部。发表论文《宋慈与林几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林几年表补充考证》等100余篇。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孙逵方生平
第二章孙逵方论著目录及概述
第三章孙逵方法医学论文注释及述评
一、Les crnes normalement fragiles
二、宣阿香案检验经过
三、早期剖验之重要
四、关于急性砒素中毒腐败现象之考察
五、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概况
六、拟改善检验尸格及训练法医人才办法案
七、骨质上生前受伤痕迹之持久性
八、处女膜之检查及其伤痕所在之指示法
九、警政与法医
十、《法医学季刊》发刊辞
十一、中国法医学史
十二、外伤性头骨破裂
十三、蚊污与血痕之鉴别法
十四、肉食动物在尸骨上所留之痕迹
十五、先天性大动脉狭窄与急死之关系
十六、死之研究
十七、字迹鉴定实例
十八、强奸
十九、为据本部法医研究所所长呈明检验血痕之手续及方法请令勿再沿用旧法等情令仰饬属知照由
二十、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文证审查说明书
二十一、《法医学》序
二十二、近年来我国法医学之应用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史上,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和林几同时代的中国现代法医学先驱,为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法归来后,受命筹办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法医研究所第二任所长,致力于法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案件鉴定。在长达20年的法医生涯中,他将法医学教学、科研、检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法医学发展的思考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用于法医学教学与人才培养,纠正古代法医学检验错误,指导和规范科学检验鉴定,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法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这个人叫孙逵方。
孙逵方博士作为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开拓者,我们不能忘记他对我国法医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数十年来,关于孙逵方的纪念文章、专著,并不多见。主要文章有:陈胜泉、仲许的《孙逵方法医学术思想浅探》[《法医学杂志》,1993,9(2):49-51],黄瑞亭的《孙逵方对法医学的贡献》(《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1996),黄瑞亭的《我国现代法医学人物志》[《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6):513-516],胡丙杰、黄瑞亭等的《中国现代法医学先驱孙逵方生平及其论著述评——纪念孙逵方博士逝世60周年》[《中国法医学杂志》,2022,37(4):383-390],胡丙杰、黄瑞亭的《法医研究所的创建、发展及贡献——纪念法医研究所创立90周年》(《中国司法鉴定》,2022,5:88-96),王洁、郑显文的《中国法医学的近代转型与上海——论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的创设》(《都市文化研究》,2022)。此外,黄瑞亭的《中国近现代法医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贾静涛的《世界法医学与法科学史》(科学出版社,2000),黄瑞亭、陈新山的《中国法医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黄瑞亭、胡丙杰的《中国近现代法医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等专著中也有介绍孙逵方法医学贡献的内容。
但是,上述研究仅仅涉及了孙逵方博士所著论文的一部分,由于年代较久、资料收集困难等原因,孙逵方博士的许多论文虽已发表多年,但却长期尘封在历史文献中无人问津。有鉴于此,笔者在研究我国近现代法医学史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渠道,克服重重困难,查阅和收集国内外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孙逵方博士的生平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对孙逵方博士一生中所发表的论文,按照发表时间先后进行排列,由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并进行注释和述评,编辑出版《孙逵方论文研究》一书,作为“民国时期法医学文献珍藏系列丛书”第二卷,奉献于世人,让沉睡的法医学历史文献“活”起来,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并以此缅怀历史、致敬先贤、传承文化、启迪未来。
这些论文凝聚了孙逵方博士的心血和智慧,反映了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历程,也代表了民国时期我国法医学发展的水平。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展现了孙逵方博士为我国现代法医学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远见卓识,弘扬了孙逵方博士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公正平允、真实不虚的鉴定理念,是我国现代法医学发展史上宝贵的财富。这些宝贵的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研究成果目前看来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我国现代法医学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孙逵方生平、孙逵方论文目录及概述、孙逵方法医学论文注释及述评几部分。限于篇幅,本书主要收集、整理孙逵方博士所发表的法医学及其相关论文,并进行注释和评述。
本书是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23WSYS007)、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冷门绝学专项《民国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GD24LMZFX01)的研究成果,由胡丙杰、黄瑞亭主编,陶黎阳、刘宇珊副主编。书中引用了一些专家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有关单位和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帮助,广州医科大学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陈戏墨、高工黄劲荣、高工王岗,以及林力嘉、林泽坤、马超锋和广州市卫生局原副巡视员梁小青女士等在文字繁简转换和校对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袁林教授、采编部主任邱进友教授等为本书的文献收集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我们的学识和水平,加之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法医学同行和有关人士批评指正。
胡丙杰黄瑞亭
2024年8月28日
第一章 孙逵方生平
孙逵方是和林几同时代的中国现代法医学先驱(图1-1、图1-2),他们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最早接受西方现代法医学教育的学者,为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困难等原因,对于孙逵方博士的生平,尚有许多空白之处。胡丙杰等通过查阅和收集国内外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孙逵方博士的生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完善。
图1-1孙逵方
(引自《时事新画》1930年第10期第1页)
图1-2孙逵方签名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监狱医院院长孙逵方在与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上海营业所往来公函上的毛笔签名)
一、关于孙逵方的生平和家庭 (一)关于孙逵方的名与字
孙逵方,又名孙逵芳,法文名为Suen Koei-Fang。其字有萝庵、乐安和罗庵几种说法。《中华民族的人格》记载:“萝庵,孙逵方(1897—1962),安徽寿州人。”孙逵方青年时期即跻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行列,成为中国当时古典文学派系——安徽桐城派的一员,“萝庵”取自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的《萝庵游赏小志》。又据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毕业同学录”记载:“孙逵方,乐安,安徽寿县”,因此,孙逵方又字“乐安”,因其先祖为乐安郡孙氏之故。此外,《寿州孙氏宗谱·枝兰馥若公世系谱(中册)》记载“逵方,多玢三子,字罗庵”。
(二)关于孙逵方出生时间
现有文献关于孙逵方出生年有1896年、1897年和1898年几种说法。《中华民族的人格》记载,孙逵方生于1897年;据《寿州孙氏宗谱·枝兰馥若公世系谱(中册)》记载,孙逵方生于1898年闰三月二十六;而孙逵方在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记载其出生日期是1897年3月26日(图1-3)。由于博士论文是其本人撰写,更具可信度。
图1-3 孙逵方博士论文封面
(三)关于孙逵方家族
据《寿州孙氏宗谱·枝兰馥若公世系谱(中册)》,孙逵方出身于安徽省寿县孙氏名门望族,父亲孙多玢(1870—1901)为光绪十八年(1892)恩科进士,与蔡元培、张元济同榜题名,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国史馆协修,记名简放道,加二品衔,赏戴花翎,资政大夫。祖父孙传楙(1836—1876),咸丰十一年(1861)科拔贡,候选教谕,例授修职郎,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记名简放道。曾祖父孙家铎(1815—1861),道光五年(1825)科拔贡,道光十九年(1839)科顺天举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恩科进士。历任江西彭泽、安仁、贵溪、广昌、卢陵等县知县,山西河口镇同知,瑞州府知府。诰授朝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二品顶戴,江苏候补道。光禄大夫,户部右侍郎加三级。
值得一提的是,其曾祖父孙家铎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大哥孙家泽(1814—1846)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任内阁中书国史馆分校、礼部祠祭司主事;三弟孙家怿(1821—1890)为咸丰二年(1852)举人,任刑部员外郎,奉天司行走,赏戴花翎;四弟孙家丞(1825—1878)曾任浙江省乐清县知县,补用直隶州知州;五弟孙家鼐(1827—1909)25岁考中举人,咸丰九年(1859)中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管理学务大臣(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因此寿州孙氏家族有“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美誉。
孙逵方外祖父陆宝忠(1850—1908),江苏太仓人,字伯葵,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孙逵方母亲陆念萱为陆宝忠次女。
(四)关于孙逵方婚姻及家庭
据《张元济年谱长编》记载,1933年11月11日,孙逵方与张元济之女张树敏(图1-4)的婚礼在上海大东饭店举行,证婚人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孙逵方的岳父张元济(1867—1959),出身于浙西名门望族,诗书之家。其始祖张九成是南宋绍兴进士,史载其“正色立朝,敦尚气节,为南宋名臣”。张元济同治六年(1867)生于广州,光绪六年(1880)随母返回浙江海盐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杭州参加举人恩科乡试,中第十名举人(蔡元培名列同榜二十三)。光绪十八年(1892)进京参加壬辰科考试,中贡士,经复试、殿试后中进士,与蔡元培、孙多玢(孙逵方父亲)同榜题名,并授翰林院庶常馆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春,张元济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总校兼代办院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南洋公学总理(上海交通大学第二任校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会主席等。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并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1953年后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年在上海逝世。孙逵方岳母许子宜,为清末兵部尚书、军机大臣许庚身之女。
图1-4孙逵方妻子张树敏
(孙逵方摄,引自:《时代》1933年第4卷第2期第12-13页)
张元济有一女一子,均为继室许子宜夫人所生,女儿张树敏(小名勤,1903年出生),即孙逵方的妻子。张元济与孙逵方翁婿关系甚好。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孙逵方担任第三救护医院院长期间,张元济曾组织为伤兵募衣,并到第三救护医院看望;1937年11月,孙逵方与张树敏随法医研究所内迁至武汉,张元济曾作《赠萝庵贤婿》诗饯行:
萝庵贤婿掌法医研究所已逾两载。战争既起,上官令移武昌。启行有日,诗以送之,兼示敏儿。
昔以良医比良相,今知二者交相资。
世情诡变滋疑狱,当以物理穷毫厘。
管韩仓扁未兼擅,精斯学者推巴黎。
子往求之破万里,十年孟晋能得师。
学成报国信有术,归来小试初哉基。
而翁与我共登第,年少直上青云梯。
而母幼居舅氏宅,时偕我妇相戏嬉。
故人有子崭头角,克承堂构称佳儿。
相攸我喜得快婿,乃以弱息奉帚箕。
丈夫有家不内顾,以身许国勤驱驰。
昔年缔造忽中辍,为山一篑功犹亏。
旧巢重返益展拓,生徒济济纷追随。
能生死人肉白骨,手披案牍泯冤疑。
知医明法互表里,翕然舆诵口有碑。
除旧布新启尔宇,动地军声来鼓鼙。
举目山河日日异,绕树三匝无宁枝。
武昌天下咽喉地,敷政优忧今尤宜。
板舆白下且安憩,有兄定省常欢怡。
子今奉职绝裾去,暂勿瞻望伤乌私。
载孥俱往得所助,差免内事萦心脾。
慎重民命靖尔位,毋谓廉吏不可为。
吾儿相依卅余载,黯然魂销长别离。
人生聚散本无定,胡事沾巾悲临歧。
太平重见会相晤,勉修妇职无遗罹。
(五)关于孙逵方国内学历
有关文献记载孙逵方毕业于北京大学,但何年入学、学何专业尚不清楚。经查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和1948年《国立北京大学历届同学录》,孙逵方1917年6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一系法文班,这也可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签署的孙逵方北京大学学习证明得以佐证(图1-5)。据2002年《震旦大学建校百年纪念册》记载,1909—1917年的学生名录里有孙逵方的名字。1937年,BULLETIN DE L’UNIVERSIT L’AURORE和1994年上海市卢湾区政协编的《卢湾史话》中,也提到孙逵方为震旦校友。又查1912年以后震旦大学毕业生名录里没有找到孙逵方的名字。据此推测,孙逵方1917年6月北京大学预科一系法文班毕业后,同年入上海私立震旦大学短暂学习(具体专业不详),但未毕业即离开震旦大学赴法国留学。
图1-5孙逵方北京大学学习证明
(法国国家档案馆提供)
(六)关于孙逵方国外学历
根据法国档案馆提供的资料,孙逵方1920年8月13日被认定获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1922年6月30日获得物理、化学与生物(理科)的大学学位证明;1922年9月13日—1925年5月2日学习硕士课程(学习科目包括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细菌学、寄生虫学、实验病理学、社区医学、产科学等),分别于1925年6月30日、1926年5月24日获得实习证明;1926年6月22日—1928年5月21日学习 博士课程,其间在圣路易医院实习3次(1927年11月30日—12月24日,1928年1月3日—2月25日,1928年2月27日—6月23日)。1929年3—6月完成博士考试,7月9日博士论文通过评审入档。博士论文题目是Les crnes normalement fragiles(《正常颅骨脆弱性研究》),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巴黎医学院博士学位(Doctorat de L’Université de Paris,Faculte de Médecine de Paris)和法医学与精神病学学院毕业证书(Diplmé de L’Institut de Médecine Légale et de Psychiatrie)。导师是维克多·巴尔特哈雷(Victor Balthazard)教授。这与《法医月刊》的介绍基本一致:孙逵方“留学法国十余年,专攻医学及法医学,得法国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巴黎大学法医学学院法医师学位,复于民国二十年(1931)被举为法国法医学会会员”。
(七)关于孙逵方出国留学途径
关于孙逵方赴法的途径,尚有争议。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民国时期的留学政策:民国时期有中央官费留学生、省公费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3种。为了解决国外留学生生活困难等问题,安徽省规定:凡考取自费留学生,出国半年或一年后,其成绩优良,家境清寒者,得检同留学证书(考取自费并附 教 育 部 所发考试及格证书)成绩单,最近二寸半身相片四张暨本府制定保证书(现任文官简任以上二人,或武官少将以上二人,或殷实铺保二家书式附后),及领款签字盖章凭证,呈由管理留学机关转送省府番审核(如用西文并译中文说明),以便核发奖助金。1921年《安徽教育月刊》第44期“欧洲留学生监督第一七一号(函为留法勤工俭学生请给津贴按名照发由)(八月二十五日)”记载:孙逵方和陈延年、陈乔年、陈坦夫等48名“均系自费勤工俭学”,安徽省“照十年度(1921年)预算案规定之款……此次所汇八千元应请贵处查明量予摊发俾资接济”。因此,孙逵方赴法国属于自费勤工俭学,但安徽省曾给予一定的津贴。1928年安徽省制定新的留学政策,将官费生改为省费生,津贴生改为自费生奖学金。据1930年《安徽教育行政周刊》第3卷第2期“安徽省十八年份国外留学省费生及奖学金生一览表”记载:孙逵方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医科的奖学金起费年月为民国十年(1921)七月。
(八)关于孙逵方出国与回国时间
关于孙逵方回国的时间,据《法医月刊》记载:孙逵方“曾于民国十八年(1929),奉部令回国,任法医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据《司法公报》记载:司法行政部1929年8月2日派孙逵方调查欧洲法医状况,10月24日任命孙逵方为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筹备主任,上海《申报》1929年10月3日刊登“留法学生孙逵方返国”的消息。综合以上资料,孙逵方回国时间应是1929年8月之前。
关于孙逵方出国的时间,目前所查文献均无明确记载。根据法国档案馆记录,孙逵方1920年8月13日被认定获得中等教育学士学位,以及据《法医月刊》记载:孙逵方“留学法国十余年”,“曾于民国十八年(1929),奉部令回国”,推测他赴法时间应为1919年。孙逵方获得安徽省自费生奖学金的时间为1921年7月,说明此时他已经在法国半年或一年以上,安徽省是根据1921年已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名单发放津贴的,1921年并不是孙逵方赴法国的时间。
(九)关于孙逵方回国后职业经历
1929年,孙逵方奉司法行政部令回国后,任司法行政部技士,专司法医检务,1929年10月24日,被任命为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筹备主任,将筹备处附设于司法行政部内,在上海真茹购地建屋。1930年4月1日,“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改组成立“江苏上海特区地方法院”[1],收回法权,在其检察机构内设置法医1 名,法医助手1 名,取代工部局办理原公共租界检验事项。孙逵方兼任江苏上海特区地方法院法医,遂将法医研究所筹备处附设于该法院内,1930年7月4日,辞去司法行政部技士兼职。1930年9月法医研究所开始动工建设,1930年11月3日,司法行政部以训字第一八九七号训令令法医研究所筹备主任孙逵方前往英、法、意、德、比、瑞士、西班牙等国考察法医事宜兼采办仪器书籍。1930年12月,孙逵方启程赴欧洲考察(图1-6),1931年5月,结束考察归国。法医研究所原定筹备期一年(1930年7月1日—1931年6月底),但因用地交涉关系,未能如期落成(图1-7)。1932年1月,日军侵略上海,真茹被占,筹备工作遂暂停顿。为救治前线受伤将士, 慈善家、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设立第三十伤兵医院,孙逵方任该院医务主任。1932年4月13日,林几奉命到上海继续筹办法医研究所,同年8月1日法医研究所正式成立(图1-8),林几任第一任所长。1932年,孙逵方受聘为商务印书馆医师,为商务印书馆同仁治病,并在上海市静安寺路、九江路等开设诊所,主治内科、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1935年3月,林几因病回北平,孙逵方接任法医研究所所长,同年5月11日补行宣誓就职典礼。孙逵方接任法医研究所所长后,还兼任法医研究所第一科科长及技正。1936年在上海银行举行了“法医学审议会”成立大会,由孙逵方任大会主席,特邀国内有关专家参加会议。这期间他举办了第二、第三期法医研究员班和法医检验员班,继续办好?法医月刊》 (后更名为?法医学季刊》) (图1-9),并负责办理全国各地送检的法医案件。
图1-6孙逵方博士赴欧采办器械,临行前与送行者的合影
(引自:《上海画报》1930年12月18日第657期第1页)
图1-7 司法行政部近在真茹车站西首建造法医检验所,尚未完工
(引自:《时报》1930年11月27日)
图1-8 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照片
(引自Daniel Asen.Dead Bodies and Forensic Science Cultures of Expertise in China 1800-1949.Columbia University,2012.)
图1-9《法医学季刊》创刊号封面
(引自《法医学季刊》1936年第1卷第1期)
1937年“八一三” 淞沪会战爆发后翌日,法医研究所同仁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在校师生,以及毕业同学在震旦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内共同筹设第三救护医院,孙逵方担任院长。 另据?震旦医刊》 介绍,震旦大学医学院开设法医学课程,孙逵方兼任震旦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授、法国法医学会中国代表。
1937年11月,孙逵方奉命随法医研究所撤离上海,先赴武汉,1938年1月后迁至重庆,办公处和寓所均在重庆南岸汪山上。 在重庆期间,孙逵方一边担任法医研究所所长,一边行医。1945年10月6日,孙逵方随法医研究所迁回上海,在蒲石路(今长乐路)666号租屋办公。1946年12月,孙逵方兼任上海警察局刑事处处长及飞行堡垒总队长,为时任局长俞叔平博士撰写的?法医学》 作序,由远东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47年5月,孙逵方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年会,并和林几、陈邦贤负责召集医师业务组。1948年,孙逵方兼任上海监狱医院院长。1949 年3月7日,毛森接替俞叔平担任上海市警察局长,孙逵方遂辞去上海市警察局刑事处长职务。
(十) 关于孙逵方死亡时间与地点
1949年5月17日,孙逵方偕妻子张树敏和3 个女儿(以恒、以恕、以茂) 离开上海经香港赴法国巴黎定居。 1962 年,孙逵方不幸因车祸在巴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