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HK$
327.8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HK$
96.8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HK$
46.2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HK$
97.9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
內容簡介: |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是对中医住院医师能否顺利完成从理论到临床过渡的一次系统性检验,旨在评价该医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是否掌握必要的西医学临床知识和技术,是否具备规范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本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结合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
|
關於作者: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承担国家中医类别(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师资格考试命题与考务管理工作,承担全国临床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相关任务,组织实施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出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工作和中医药考试工作的国(境)外交流合作并提供有关技术支持。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的其它考试任务及相关工作。
|
目錄:
|
上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002
第一节 中医全科医学 002
第二节 中医全科医疗 005
第三节 中医全科医生 006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008
第五节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011
第六节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016
第二章 中医健康管理 019
第一节 中医健康管理学基本内容 019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022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 027
第三章 医学人文 035
第一节 卫生法规 035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 042
第三节 医患沟通 044
第四章 临床科研方法 048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 04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053
第三节 循证临床实践 060
中篇 专业知识技能
第五章 内科疾病 064
第一单元 肺系疾病 064
第一节 感冒 064
第二节 咳嗽 065
第三节 哮病 067
第四节 喘证 069
第五节 肺胀 071
第六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73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75
第八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076
第九节 肺炎 078
社区获得性肺炎 078
医院获得性肺炎 080
肺炎支原体肺炎 081
第十节 支气管哮喘 081
第十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 084
第二单元 心系疾病 086
第一节 胸痹 086
第二节 心悸 088
第三节 不寐 090
第四节 心衰 091
第五节 高血压 093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096
稳定型心绞痛 096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09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00
第七节 慢性心力衰竭 102
第八节 心律失常 104
室上性心律失常 105
室性心律失常 107
心脏传导阻滞 108
第三单元 肝胆脾胃病 110
第一节 胃痞 110
第二节 胃痛 112
第三节 呕吐 114
第四节 腹痛 116
第五节 泄泻 118
第六节 便秘 120
第七节 黄疸 122
第八节 胃炎 124
急性胃炎 124
慢性胃炎 125
第九节 消化性溃疡 126
第十节 溃疡性结肠炎 128
第十一节 克罗恩病 129
第十二节 功能性胃肠病 130
功能性消化不良 130
肠易激综合征 131
第十三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32
第四单元 内分泌系统疾病 134
第一节 消渴 134
第二节 瘿病 136
第三节 肥胖 137
第四节 糖尿病 139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41
第六节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143
第七节 血脂异常 144
第八节 骨质疏松症 146
第五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 148
第一节 萎黄 148
第二节 急劳 149
第三节 血证 151
第四节 贫血 155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 157
第六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59
第六单元 肾系疾病 161
第一节 水肿 161
第二节 淋证 163
第三节 癃闭 165
第四节 关格 167
第五节 尿路感染 168
第六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171
第七节 慢性肾脏病 173
第七单元 脑系疾病 175
第一节 头痛 175
第二节 眩晕 178
第三节 痫证 179
第四节 颤证 181
第五节 郁证 183
第六节 中风 185
第七节 脑梗死 187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87
腔隙性脑梗死 189
第八节 脑出血 190
第九节 癫痫 191
第十节 帕金森病 193
第十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194
第十二节 神经症性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196
神经衰弱 196
分离性障碍 197
第八单元 风湿系统疾病 197
第一节 痹证 197
第二节 蝶疮流注 199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201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203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205
第九单元 癌病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第二节 肺癌 212
第三节 肝癌 214
第四节 噎膈 216
第五节 肠蕈 218
第六节 乳腺癌 220
第七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22
第八节 原发性肝癌 224
第九节 大肠癌 225
第六章 外科疾病 229
第一节 疔 疮 229
颜面部疔疮 229
手足部疔疮 230
第二节 痈 232
第三节 有头疽 233
第四节 水火烫伤 235
第五节 丹毒 238
第六节 乳痈 239
第七节 乳癖 241
第八节 精癃 242
第九节 蛇串疮 244
第十节 湿疮 245
第十一节 瘾疹 247
第十二节 内痔 249
第十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252
第十四节 急性阑尾炎 253
第十五节 肠梗阻 255
第十六节 胆囊结石 257
第十七节 前列腺增生症 258
第十八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60
第七章 妇科疾病 263
第一节 妊娠恶阻 263
第二节 崩漏 264
第三节 月经失调 267
月经先期 267
月经后期 268
月经先后无定期 270
月经过多 270
月经过少 272
经间期出血 273
第四节 闭经 274
第五节 痛经 277
第六节 带下病 279
带下过多 279
带下过少 281
第七节 产后病 282
产后发热 282
产后恶露不绝 283
产后缺乳 284
产后腹痛 286
第八节 不孕症 287
第九节 癥瘕 289
第十节 月经病 290
闭经 290
痛经 291
第十一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292
第十二节 女性不孕症 294
第八章 儿科疾病 296
第一节 胎黄 296
第二节 感冒 297
第三节 咳嗽 299
第四节 肺炎喘嗽 301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303
第六节 哮喘 305
第七节 口疮 307
第八节 呕吐 309
第九节 厌食 312
第十节 泄泻 313
第十一节 汗证 315
第十二节 手足口病 317
第十三节 紫癜 319
第十四节 水痘 321
第十五节 痄腮 323
第十六节 新生儿黄疸 324
第十七节 支气管肺炎 326
第十八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328
第十九节 猩红热 329
第九章 骨伤科疾病 332
第一节 颈椎病 332
第二节 骨关节炎 334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335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37
第五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38
第十章 耳鼻喉科、眼科疾病 340
第一节 耳胀 340
第二节 脓耳 341
第三节 耳聋 343
第四节 耳鸣 345
第五节 鼻窒 347
第六节 鼻鼽 348
第七节 鼻渊 350
第八节 鼻衄 352
第九节 喉痹 355
第十节 乳蛾 357
第十一节 喉喑 359
第十二节 圆翳内障 361
第十三节 针眼 362
第十四节 胞生痰核 364
第十五节 睑弦赤烂 365
第十六节 流泪症 366
第十七节 天行赤眼 367
第十八节 风热赤眼 368
第十九节 胬肉攀睛 369
第二十节 青风内障 370
第十一章 常见急症与急救 374
第一节 心搏骤停 374
第二节 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375
第三节 休克 378
第四节 异物卡喉窒息 380
第五节 急性呼吸困难 381
第六节 自发性气胸 382
第七节 大咯血 383
第八节 急性消化道出血 385
第九节 癫痫持续状态 386
第十节 急性中毒总论 388
第十一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90
第十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391
第十三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 393
第十四节 急性酒精中毒 395
第十五节 食物中毒 396
第十六节 电击伤 397
第十七节 中暑 398
第十八节 淹溺 399
第十九节 急性创伤 401
急性颅脑损伤 401
急性胸部损伤 403
急性腹部损伤 404
第二十节 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406
第十二章 针灸推拿 410
第一节 针灸推拿概述 410
第二节 推拿概述 425
第三节 针灸治疗 446
落枕 446
漏肩风 447
腰痛 448
急性腰扭伤 449
头痛 449
中风 451
面瘫 452
不寐 453
呃逆 454
耳鸣、耳聋 455
痛经 456
小儿遗尿 457
第四节 推拿治疗 458
落枕 458
急性腰肌扭伤 459
慢性腰肌劳损 460
肩关节周围炎 461
便秘 462
小儿发热 463
小儿感冒 464
小儿泄泻 465
小儿便秘 467
小儿厌食 467
小儿肌性斜颈 468
肱骨外上髁炎 469
膝骨关节炎 470
踝关节扭伤 470
头痛 471
失眠 471
痛经 472
面瘫 472
胃痛 472
颈椎病 473
腰椎间盘突出症 47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474
第十三章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475
第一节 发热 475
第二节 胸痛 476
第三节 咳嗽 477
第四节 咯血 479
第五节 心悸 480
第六节 水肿 482
第七节 腹痛 484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486
第九节 腹泻 488
第十节 便秘 489
第十一节 头痛 490
第十二节 眩晕 492
第十三节 昏迷 493
第十四节 关节痛 494
第十四章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496
第一节 常用临床检验 496
血、尿、粪常规检查 496
血液生化检查 499
第二节 常用影像诊断 509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509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511
食管与胃肠道常见影像诊断 511
急腹症的影像诊断 512
肝、胆、胰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513
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514
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 51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515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516
内镜检查 518
第三节 常见心电图诊断 520
下篇 基层知识技能
第十五章 基本卫生保健 530
第一节 概述 530
第二节 健康中国战略 531
第三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34
第十六章 社区用药 540
第一节 合理使用药物 540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 546
第十七章 社区康复 56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66
第二节 康复评定 567
第三节 康复治疗 569
第四节 几种常见病的康复 573
第十八章 中医养生 582
第一节 中医体质 582
第二节 四季养生 585
第三节 运动养生 588
第四节 情志养生 592
第五节 饮食养生 595
第十九章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598
第一节 拔罐 598
第二节 敷贴 600
第三节 刮痧 601
第四节 耳穴疗法 604
第五节 食疗 609
第六节 导引 612
中医全科(36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 615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称“中医规培”)是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在加强完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及中医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规培结业考核是对中医住院医师是否顺利完成从理论到临床过渡的一次系统性检验,旨在评价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是否掌握必要的西医临床知识和技术,是否具备规范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相关精神,自2017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委托组织开展中医规培结业理论考核,负责大纲制定、试题命制、题库建设、理论考核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目前,中医规培共分为中医和中医全科2个专业,结业理论考核均采取计算机化、闭卷考核方式。考核题型分为A1、A2、A3、A4和C型题,前4种为单项选择题,即只有1个最佳选项,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C型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有1个及以上最佳选项,选择正确答案得分,选择错误答案扣分,选择无关选项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扣至本问得分为0。题型间不可回看,C型题需按步骤回答,不可回看。通过不同题型,全面考查考生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程度,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做好该项工作,我中心在全国数十家医疗机构及大学的400余位申报专家中,选定200余位编委,多次召开编写会议,组织各学科专家编写了《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共分11册。2022年,我中心组织专家全面修订了该系列指导用书,形成了现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修订后的指导用书共分两类。
一、2025年版指导用书修订重点
在总结几年来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依据《2017年中医(35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2017年中医全科(36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对指导用书进行了修订:一是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立足临床,突出体现疾病的诊断思维过程、鉴别诊断思路及理法方药的辨证过程;三是重视经典;四是依据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增加和修订相关章节内容;五是增加附加服务内容。将部分内容及模拟试题放入附加服务中,考生通过购买正版图书可获得相关权限。
二、2025年版指导用书的特点
本系列指导用书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权威性,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为依据,紧扣2017年版大纲,由我中心组织相关科目权威专家编写。二是全面性,该指导用书为2017年版大纲的细化、扩展,覆盖全部考点,是题库建设的依据。三是实用性,充分体现国家中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适应当前疾病谱变化及中医、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发展,并结合了毕业后教育特点,方便考生全面复习备考,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
三、2025年版指导用书种类
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中医专业)》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中医全科专业)》两类,其中中医专业理论考核分上下两册,中医全科专业理论考核一册。
四、2025年版指导用书购买途径
2025年版指导用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授权,化学工业出版社独家出版。考生可直接到化学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购买正版图书。
五、2025年版指导用书使用建议
考生购得指导用书后,可采取以下备考措施:一是认真复习考核大纲,熟悉考核内容与范围;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制订阶段性复习计划;三是突出重点,系统学习指导用书;四是科学复习,逐步消化吸收知识要点,不放过难点和自身的弱项,适当拓展复习范围;五是重视医师职业素质,不可忽视人文关怀;六是按照考核指导用书内容,突出理解和应用,不以简单记忆为主;七是通过练习做题检验复习效果,找到薄弱环节,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本系列指导用书的编审得到了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分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谨示感谢!同时,衷心感谢所有参与编写的专家、学者!感谢各位专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仓促,本系列指导用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各位考生及其他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2024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