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85.8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HK$
93.5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HK$
107.8

《
汉字东渡:日本汉字趣味谈
》
售價:HK$
85.8

《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售價:HK$
108.9

《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
售價:HK$
101.2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
售價:HK$
129.8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2025版)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交换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为线索,对现代交换原理与设备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介绍了程控交换原理、多协议标记交换和IP 多媒体子系统,简述了ATM 交换的基本机理,并介绍了典型交换设备及其业务配置流程。全书内容共7 章,包括: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程控交换原理、ATM 交换原理、多协议标记交换、IP 多媒体子系统、典型程控交换设备和典型IMS 交换设备。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现实应用,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知识全面,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
關於作者: |
长期从事通信工程、通用通信技术与指挥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军队科研项目20余项、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一、三等奖5项;军队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2项。在人民邮电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教材10余部,学院内部教材20余部,曾担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副主编。曾作为总参专家组成员赴朝鲜技术援助,先后被评为学院学科专业带头人,总参通信部教学名师,获军队院校育才奖2次。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1.1通信与通信网
1.1.1通信及通信要素
1.1.2电话通信网
1.1.3交换节点
1.2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2.1电路交换
1.2.2分组交换
1.3交换技术的发展
1.3.1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1.3.2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3ATM交换技术的发展
1.3.4IP交换技术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2章程控交换原理
2.1程控交换系统的组成结构
2.1.1系统总体结构
2.1.2用户/中继单元
2.1.3信令单元
2.2数字交换网络
2.2.1数字交换原理
2.2.2数字交换的基本部件
2.2.3多级时分交换网络
2.3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2.3.1呼叫接续过程概述
2.3.2输入处理
2.3.3内部分析
2.3.4输出处理
2.4电话呼叫接续的信令配合
2.4.1电话网信令与信令网
2.4.2用户与交换机间的信令配合
2.4.3交换机与交换机间的信令配合
复习思考题
第3章ATM交换原理
3.1ATM交换系统的组成结构
3.1.1ATM的含义与特点
3.1.2ATM交换系统的组成
3.1.3信息传输方式
3.2ATM信元交换的控制原理
3.2.1ATM信元结构与传送处理
3.2.2用户信息传递
3.2.3信令信息传递
3.3ATM交换网络的构造机理
3.3.1ATM 交换结构的功能与分类
3.3.2常见的ATM交换结构
3.3.3ATM多级交换网络
复习思考题
第4章多协议标记交换
4.1IP与ATM的融合
4.1.1融合的技术模型
4.1.2典型的融合技术
4.2MPLS技术概述
4.2.1MPLS的含义
4.2.2MPLS技术的相关概念
4.2.3MPLS技术的优势
4.3MPLS网络体系结构
4.3.1MPLS的网络结构
4.3.2MPLS的核心部件
4.3.3MPLS的标记封装
4.4MPLS的工作原理
4.4.1MPLS网络的分组传递原理
4.4.2网络边缘的标记分配
4.4.3标记分发与管理
4.4.4LSP建立与路由选择
复习思考题
第5章IP多媒体子系统
5.1传统PSTN到IMS的演进
5.1.1PSTN到软交换的演进
5.1.2软交换到IMS的演进
5.1.3IMS的发展过程
5.2IMS网络的体系架构
5.2.1IMS网络的体系结构
5.2.2IMS网络的功能实体
5.2.3IMS网络的信令协议
5.3IMS网络的呼叫流程
5.3.1IMS用户注册流程
5.3.2IMS用户单域呼叫的会话流程
5.3.3IMS用户多域呼叫的会话流程
5.3.4IMS用户漫游呼叫的会话流程
5.3.5IMS至PSTN/PLMN呼叫的会话流程
5.3.6PSTN/PLMN至IMS呼叫的会话流程
5.3.7PSTN之间经IMS网络呼叫的会话流程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典型程控交换设备
6.1系统设备组成
6.1.1系统总体组成
6.1.2系统硬件配置
6.1.3软件启动与系统配置
6.2用户呼叫硬件工作机理
6.2.1用户摘机到听拨号音
6.2.2用户号码接收与分析
6.2.3主被叫用户通话
6.3业务配置的基本流程
6.3.1用户业务配置流程
6.3.2中继业务配置流程
复习思考题
第7章典型IMS交换设备
7.1系统设备组成
7.1.1硬件组成
7.1.2主要IMS网元设备
7.2设备组网应用
7.2.1接入网接入
7.2.2网间互通
7.3业务配置的基本流程
7.3.1IMS用户业务配置流程
7.3.2IMS中继网关业务配置流程
复习思考题
附录缩略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现代交换原理与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交换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传统的交换设备逐渐向IP化设备转变,实现了语音、数据和视频的统一传输,在各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换技术作为通信和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不仅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力系统中,交换技术被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测和管理;在安防领域,交换技术被用于视频监控网络的构建,提供高效的视频数据传输和存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交换技术则被用于物联网的构建,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交换技术与设备正朝着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多样化的领域发展,在促进信息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现代交换技术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织运用方法,对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是在《现代交换技术》(第3版)和《交换技术与设备应用》(张中荃主编)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的心得体会和当前教学需要,基于交换技术新成果和新型交换设备的发展应用,重构教材内容编写而成。现代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大类。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自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以来,程控交换技术成为公用电信网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它是电路交换的典型代表;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宽带业务的需要,产生了以ATM为代表的宽带交换技术,ATM兼有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优点,能支持宽带业务的发展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ATM面临新的挑战,IP与ATM融合势在必行,相继出现了IP交换、标记交换,并发展到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PLS为各类业务信息实现快速有效承载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信息通信的IP化及宽带化、网元功能软件化,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逐步向基于IP的分组交换数据网演进,软交换是第一阶段,IMS是在软交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演进,IMS固网功能、固定与移动融合功能和相应技术规范得到了不断完善。从设备应用角度看,程控交换设备目前依然是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TM交换设备已经退出骨干网络,目前主要应用于机动通信领域;IP交换与标记交换是IP与ATM融合的初级阶段,MPLS是现代宽带网络高速路由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软交换设备已基本退网,被IMS替代,IMS设备已在我国得到全面部署使用。因此,限于教材篇幅,本书就以程控交换、ATM交换、IP交换、标记交换、MPLS、软交换、IMS交换的技术发展基本脉络为线索,在介绍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基础上,基于深浅有度的原则,重点介绍了程控交换原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IP多媒体子系统(IMS),简述了ATM交换的基本机理;设备部分选取现行典型程控交换设备和IMS交换设备进行介绍。
本书内容共7章,第1章是交换技术与通信网,从人们较为熟悉的电话通信入手,引入通信与通信网、交换的基本概念,对基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各类交换技术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交换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第2章是程控交换原理,重点讨论了数字交换网络(T型时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用户/中继接口电路的功能组成;从呼叫接续过程入手,分析讨论了输入处理、内部分析、输出处理的呼叫处理基本原理;在介绍电话网与信令网的基础上,介绍了用户与交换机间、交换机与交换机间电话呼叫接续的信令配合关系。第3章是ATM交换原理,在简述ATM相关概念、系统组成和信息传输方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ATM交换网络的构造机理和信元交换的控制原理。第4章是多协议标记交换,从IP与ATM融合的技术模型入手,重点介绍了MPLS技术的相关概念、MPLS的网络体系结构和MPLS的工作原理。第5章是IP多媒体子系统,从传统PSTN到软交换、IMS的演进入手,引入了IMS网络的体系架构,给出了IMS网络的用户注册流程、IMS域内/域间的会话流程、IMS与其他网络的会话互通流程。第6章是典型程控交换设备,以ZXJ10B为例,在介绍系统组成、硬件配置和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解释了用户呼叫硬件工作机理,给出了业务配置的基本流程。第7章是典型IMS交换设备,介绍了华为IMS系统设备组成、主要网元设备和组网应用,给出了业务配置的基本流程。各章节内容阐述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现实应用,力求做到内容新颖、概念准确、知识全面,语言流畅、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本书由张中荃担任主编、白文华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王程锦、闫帅、田八林,全书由张中荃教授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难以避免,敬请读者斧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