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HK$
107.8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HK$
64.9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HK$
109.9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
內容簡介: |
《物语和交往》建立了新的本体论哲学——交往哲学,其核心是“物语—交往”的本体论结构。《物语和交往》重新解释了“中庸”的含义并将其作为方法论。《物语和交往》通过分析人、语物、交往媒介、交往空间、时间的基本性质阐述了什么是“交往”。《物语和交往》指出了人机工程的实质是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并讨论了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总之《物语和交往》提出了大量的新思想,对于不同领域尝试创新工作的人都会有启发。
|
目錄:
|
序 i前言 iii导论 001第1部分 重新提出交往问题的原因1 “物语”的概念和交往之为基本问题 0141.1 什么是物语和交往? 0161.1.1 物质和语言 0161.1.2 “物语”的概念 0171.1.3 言外无物 0201.1.4 “交往”的概念 0211.2 交往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0231.2.1 交往与存在的比较 0231.2.2 交往(发生关系)与关系的不同 0261.2.3 交往与事实的比较 0271.2.4 为什么要讨论交往问题 0282 “交往”意义的初始把握 0312.1 中庸之道 0312.1.1 “中”和“庸”的文字学解释 0322.1.2 中庸之为“用中” 0362.1.3 中庸之为“常中” 0372.2 一和多 0393 物语的意义和哲学的目的 0433.1 交往产生意义 0433.1.1物语的交往对象 0433.1.2 物语的意义 0453.1.3 意义的理解 0493.2 哲学作为交往媒介 0503.2.1 哲学的常见形式 0503.2.2 哲学的普遍性和隐喻性 0524 “在 中”交往 0554.1 似反性关系 0554.1.1 物语的位置 0564.1.2 在空间之中交往 0574.1.3 在时间之中交往 0584.1.4 在似反性的物语之中 0614.2 根据分类结构所规划的基本交往方式——类比 0634.2.1 命名和隐喻 0644.2.2 向上类比 0664.2.3 平行类比 0684.2.4 向下类比 0694.3 隐喻性类比 0704.3.1 文学中的隐喻 0714.3.2 日常生活中的隐喻 0724.3.3 科学中的隐喻 0745 不同知识类型所体现的交往类型 0755.1 巫术:人和语物的交往 0785.1.1 万物有灵观念 0795.1.2 **:人与乌龟壳的交往 0805.1.3 “自然神 -人”的分类结构 0825.2 宗教:人和人的交往 0835.2.1 宗教的理由 0845.2.2 神的教诲 0865.2.3 诵:人与神的日常交往 0875.2.4 颂:朗朗上口的交往 0895.3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和人的交往 0905.3.1 家谱:人的分类结构 0915.3.2 族规家训:交往规则 0925.4 科学:语物和语物的交往 0945.4.1 科学术语及分类 0955.4.2 科学的创新 0985.4.3巫术、宗教、科学三者关系的启示 0996 人和语物为什么交往 1026.1 人和语物如何产生 1036.1.1 直立行走带来的交往变化 1036.1.2 语言的出现 1056.1.3 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出现 1066.1.4 空间的出现 1076.1.5 外部时间的出现 1096.1.6 内部时间的出现及“我思” 1116.1.7 社会组织的出现 1136.2 人为什么要和语物交往 1156.2.1 人的目的 1166.2.2 人不得不和物语交往 1186.3 人和语物交往的条件是什么 1206.3.1 临近及数量关系 1216.3.2 上手 1226.3.3 上心 124第2部分 交往过程诸环节分析7 人之人性:复杂半理性 1307.1 过去对人性的讨论 1317.1.1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1317.1.2 以理性作为考察人性的维度 1327.2 世界的多 1347.2.1 世界的多样性 1347.2.2 “多”的另一种解释 1347.2.3 中文以“三”泛指多 1367.3 操心和省心 1377.3.1 操心 1397.3.2 省心 1417.4 人的复杂半理性 1427.4.1 逻各斯:从聚集到言说 1437.4.2 理性是交往的有限性 1457.4.3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 1477.4.4 复杂半理性的人 1487.5 与人交往的原则:仁、恕 1508 语物之语物性:简单理性 1538.1 语物的简单理性 1548.1.1 语物的简单性 1548.1.2 语物的理性 1568.2 语物简单理性的几个例子 1578.2.1 例1:飞机的简单理性 1578.2.2 例2:艺术作品的简单理性 1608.2.3 例3:社会组织的简单理性 1659 交往媒介的交往性和方向性 1689.1 什么是交往媒介 1699.1.1 物语即交往媒介 1699.1.2 交往媒介是从交往过程中规划出的中间物语 1709.1.3 作为交往媒介的物语 1739.1.4 交往媒介的交往性 1749.1.5 交往媒介的方向性 1769.2 交往性好的媒介—标准 1789.2.1 交往性好的表现 1789.2.2 作为交往媒介的标准 1809.2.3 标准的简单理性 1839.3 交往性差的媒介—谎言 1869.3.1 谎言现象 1869.3.2 谎言的本质和对其讨论所采用的参照系 1879.3.3 人的谎言 1919.3.4 语物的谎言 1949.3.5 人和语物交往时的谎言 1979.4 单向流动的媒介—奖励 1989.4.1 单向流动及奖励现象 1999.4.2 一些非奖励的情况 2009.4.3 奖励的单向性流动 2019.4.4 奖励由谁颁发 2029.4.5 为什么颁发奖励 2049.4.6 奖品是什么 2089.4.7 为什么接受奖励 2099.5 双向流动的媒介—礼物 2109.5.1 礼物的基本特点 2119.5.2 礼物的流动特点 2149.5.3 单向流动媒介和双向流动媒介的相互影响 21710 交往空间的空间性 22010.1 交往空间作为交往的场所 22110.1.1 空间提供的交往理由 22110.1.2 风马牛不相及 22210.1.3 邂逅 22310.1.4 相逢 22510.2 交往空间的基本语物:墙和门 22610.2.1 为什么要筑墙 22810.2.2 居住与墙 23110.2.3 门的功能 23210.2.4 古代的城墙 23310.2.5 北京的门 23410.2.6 如何开启一扇门 23710.3 交往空间作为语物 23810.3.1 交往空间是对空间的分割 23910.3.2 如何对交往空间进一步物语化 24110.3.3 物语如何汇聚于交往空间 24411 时间的时间性之一:变化性 24611.1 表:物质的语言化 24811.1.1 物语的结构模型 24811.1.2 表:物语之语言外壳或言说 25011.1.3 表的形式 25111.1.4 格物致知 25311.1.5 过度语言化现象 25511.1.6 商品、名称及品牌 25711.1.7 手表 26011.2 简:语言的物质化 26211.2.1 人造物是如何出现的 26211.2.2 作为书写材料的简 26311.2.3 文字的书写方向 26511.2.4 作为简单含义的简 26611.2.5 物是语言的汇聚场所 26811.2.6 造物以简 27111.3 物语的物语化—以端午节为例 27211.3.1 端午节:时间中的物语 27211.3.2 端午和夏至的竞争及端午节的大致发展脉络 27411.3.3 端午节食物的变迁:粽子、鸡蛋 27611.3.4 祛病除恶之物的变迁 27711.3.5 人物故事:屈原、伍子胥、曹娥、勾践 27811.3.6 龙舟竞渡的习俗 28011.4 物语的模型 28111.4.1 太极图 28211.4.2 物语变化论模型 28311.4.3 物语和交往的关系 28512 时间性之二:未知性和交往的时间结构 28812.1 鉴往知来 28912.1.1 可靠的公共知识 29012.1.2 社会组织的知识 29212.1.3 历史事件 29312.1.4 个人知识 29512.2 去交往 29612.2.1 情绪 29812.2.2 去和语物交往 30112.2.3 去和他人交往 30212.2.4 去和自己交往 30312.3 在交往 30412.3.1 在周围的物语中和谁交往 30512.3.2 知行合一 306第3部分 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13 什么是世界 31113.1 世界之为交往空间 31213.1.1 世界理性 31213.1.2 个人的小世界 31713.1.3 作为交往空间的世界 31913.2 世界在世界之中 32113.2.1 世界的变化性 32213.2.2 未来世界的未知性及关于世界的理想 32413.3 在世界之中交往 32613.3.1 进入世界的领域 32613.3.2 天人合一与世界理性 32913.3.3 在世界中交往 33214 人的善 33414.1 善的时间结构 33514.1.1 良知 33614.1.2 善念 33914.1.3 善行 34314.2 与善相关的一些概念 34314.2.1 中庸所体现的善 34314.2.2 恶及非善 34614.2.3 正义 34914.3 人的语物化 35114.3.1 人的语物化现象 35114.3.2 君子不器 35414.3.3 人的异化及其他 35614.3.4 以善观照人的语物化现象 36115 语物的善 36215.1 语物的人性化 36315.1.1 道法自然 36415.1.2 日常性 36715.1.3 人机工程 36915.2 善的语物 37215.2.1 交通信号灯 37215.2.2 互联网 37315.2.3 善的世界 37516 通往善的道路 37816.1 消除交往障碍 37916.1.1 消除语物的不透明性 37916.1.2 毋意 38116.1.3 毋必 38216.1.4 毋固 38316.1.5 毋我 38416.2 交往媒介的创新 38516.3 扩大交往领域 3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