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而液态:齐格蒙特·鲍曼与年轻人的三场对谈(社会学大家鲍曼的最后一课,给每个现代人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方案)
》
售價:HK$
53.9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657.8

《
法律与理性 : 西塞罗《论法律》解读(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86.9

《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斯坦福大学教授齐斯·德福林等力荐)
》
售價:HK$
47.1

《
DK生物运转百科(全彩)
》
售價:HK$
140.8

《
规则怪谈:无罪的嫌疑人 《规则怪谈》系列小说第三部重磅来袭!
》
售價:HK$
52.8

《
文明与战乱:两宋风云300年
》
售價:HK$
85.8

《
万千心理·成人心理治疗计划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清华历史讲堂》计划每年出版一辑,主要精选清华大学教授的授课讲稿以及海内外学者、专家在清华的特邀演讲,内容重在学术前沿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采用新方法,诠释新材料。三联书店编辑部与清华大学历史系携手打造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让那些无缘亲临其境的莘莘学子也能参加到这些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堂中来。演讲者将其原创性的艰深学术探索以比较通俗的课堂讲录呈现出来,也有利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 初编收有李学勤、李零、汪晖、葛兆光、阎步克、彭林等17位教授的讲堂讲录,他们分别将自己近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全书从考古与历史、制度与思想、古国与世界、理论与反思的角度,再现了清华“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人文传统。
|
關於作者: |
日前,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三联书店联合编纂的《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在北京出版。初编收有李学勤、张国刚、彭林、葛兆光、李零、汪晖、阎步克等17位教授的课堂讲录,从考古与历史、制度与思想、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反思等角度再现了清华“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人文传统。该书计划每年出版一辑,精选清华教授的授课讲稿以及海内外学者专家在清华的特邀演讲,内容重在学术前沿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采用新方法,诠释新材料,旨在让那些无缘亲临其境的莘莘学子也能参加到清华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堂中来。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开设有中国史、西洋史等课程,1926年正式成立历史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陆懋德、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吴晗、邵循正、王信忠、孙毓棠、周一良、丁则良、王永兴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其后三十多年,历史系在清华不复存在,但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并没有中断。同时中国科技史、建筑史等学科在清华得到大力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 1993年,清华历史系恢复建制。200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史学科也成为清华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对原有力量进行了整合。目前,清华历史学科依托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形成了以历史系为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名家汇集,梯队合理,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图书资料积累量大,国际化的学术格局。
|
目錄:
|
前言
考古与历史
考古最新发展与先秦史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
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与初步发展
从简帛古书看古书的经典化
制度与思想
先秦礼学形成的三阶段说
王莽官制改革新论
郭象《庄子注》新义
论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变化
中国与世界
渐行渐远:17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朝鲜和日本
时易境迁:18世纪晚期欧洲思想的中国形象
中国近世前期南北发展的歧异与统合——以南宋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为中心
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理论与反思
封建”概念的再认识
数千年中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
重读《孟子字义疏证》——兼谈现代学术史上的戴震评价问题
本雅明与城市幻境
历史人类学:一个跨学科和去学科的视野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