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78.2

《
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器(一部汇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型图集)
》
售價:HK$
1680.0

《
科技革命与日本现代化
》
售價:HK$
174.6

《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书信集 1876—1904
》
售價:HK$
92.2

《
天才基本法
》
售價:HK$
62.3

《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
售價:HK$
113.3

《
穿衣自由?——时尚背后的文化与抗争
》
售價:HK$
69.6

《
二战战术手册:美军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和装甲步兵战术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一部深入探讨人类精神文明传统及其核心动力的学术著作
|
內容簡介: |
《精神人文学导论》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精神文明传统及其核心动力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跨文化的视角,尤其是基于中国古典人文学问的思考,对人文学的本质、方法及其在精神教化中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精神人文学导论》的核心问题在于:人类普遍的道德意识与精神实践的动力源自何处?人文学经典如何承载并传递这种精神性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寻根性”追问,作者试图构建一种以“精神间性”为核心的精神人文学理论框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精神人文学导论》的独特贡献在于立足哲学形而上学高度,融合中西人文传统,尤其注重中国哲学与美学的资源,提出人文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精神践履的学问。附录三篇进一步深化了对“境界交融”“人文性道德”等命题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精神人文学导论》适合哲学、文学、史学研究者及所有关注精神人文价值的读者,为当代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
關於作者: |
胡伟希(1948—2024),籍贯湖南长沙,生于湖北武汉,长于广东韶关,毕业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伦理思想史。著作有《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中观哲学导论》《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金岳霖哲学思想》《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思潮的兴起》《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流年物语: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哲思》《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转识成智:清华学派与20世纪中国哲学》和《胡伟希文集》(8卷,韩文)等。
|
目錄:
|
导论 精神·人文理性·精神间性——精神人文学如何可能
一、 引论:《实用人类学》与现当代的“精神科学”研究
二、 世界是“精神的存在”
三、 人文理性思维的本质规定
四、 论“感应”与“精神间性”
五、 人文学文本的阅读与精神呈现
六、 余论:人文教化与精神学的审美与宗教
第一章人文学与中国哲学传统
一、 何为“人文学”?
二、 人文学的本性
三、 人文学的方法:经典与诠释
四、 人文学的中国哲学视界——以道为中心
第二章人文学与“精神科学”——兼论中国人文学术传统
一、 何为精神科学
二、 作为“精神科学”的人文学
三、 人文学与精神教化
四、 中国人文学术传统——以中国哲学为例
第三章人文学研究之域:文本与经典
一、 人文学文本中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呈现方式
二、 “经典”在人文学研修中的地位
三、 人文学文本研习与人类精神传统
四、 人文学研修的本质规定与方法论特征
第四章文体·风格·话语与“喻”——论人文学文本的构成
一、 人文学文本与“喻”
二、 论三种“文体”
三、 论“风格”
四、 论“人文话语”
第五章转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史学文本
一、 论历史之“真”
二、 历史叙事如何可能
三、 论“接受史学”
四、 史学作为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六章提喻:论作为人文学的诗学文本
一、 论“意象本体”
二、 “诗可以兴”
三、 “诗格”与“意境”
四、 论“感遇”
五、 诗与游戏
第七章讽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哲学文本
——兼论中国哲学的思维特性
一、 哲学与观念思维
二、 哲学文本与悖论思维
三、 从中国哲学文本看悖论思维
四、 悖论思维的宇宙图景及其精神学意义
五、 哲学作为审美性的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八章感应·感通·理念:人文学的本体世界
一、 “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二、 人文学的三个世界
三、 感应的心理机制分析
四、 从感通到理念
第九章人文学作为“精神实践之学”
一、 何为精神实践之学
二、 论“精神间性”
三、 人文学精神教化的实践原理:熏习与功夫
四、 兴、情与文:人文学的精神教化如何可能
五、 余论:人文学精神实践与宗教精神
附录
附录一论“境界交融”——人文学作为求道的
学问如何可能
附录二中国经验:哲学与人文学的沟通何以
可能——兼论人文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
附录三人文性道德如何可能:修礼与践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