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
》
售價:HK$
107.8

《
人工智能与影视制作(影视制作全流程AI实战指南,深度结合DeepSeek等AI工具实操)
》
售價:HK$
97.9

《
一人公司:用个人品牌实现自由人生
》
售價:HK$
74.8

《
俗得可爱 吃得痛快:蔡澜日记随笔精选
》
售價:HK$
53.9

《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作品)
》
售價:HK$
85.8

《
玫瑰花园
》
售價:HK$
54.8

《
智能体时代
》
售價:HK$
86.9

《
镇馆之宝 精讲66家博物馆文物珍品 从新石器时代到大清王朝
》
售價:HK$
756.8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十四五”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系列教材之一, 在介绍光伏产品发展概况的基础上, 从太阳能电池材料性能着手, 阐述了太阳能发电原理、性能参数与物理特性;紧跟国际前沿动态, 详细讲解了各类太阳能电池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趋势; 从太阳能电池设计角度出发, 细致剖析了不同类型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材料选择、器件构建和制备工艺。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七章,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太阳电池材料的半导体性能、硅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设计、砷化镓电池、 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原理与设计、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原理与设计、 新型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等。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可作为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及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教材, 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王发辉,新余学院,1985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现任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重点1项)、省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企产学研项目4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E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荣获国家发明创新创业奖一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黄建华,新余学院,博士、教授,从事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教学15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教改课题6项,主编出版教材14本,其中《太阳能光伏理化基础》(第二版)与《光伏发电系统规划与设计》获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罗胤祺,新余学院,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后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具有器件物理,材料物理等专业背景,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有机太阳电池、有机发光器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20年起在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主讲课程有《材料物理学》、《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等。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国际期刊共发表论文7篇。黄雪雯,新余学院,实验师,拥有8年光伏行业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对光伏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有一定研究。主要成果有主持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项目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2本(已出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国赛三等奖一次,省赛二等奖一次。
|
目錄:
|
第1 章 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11. 1 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11. 2 太阳能电池技术概况 31. 2. 1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41. 2. 2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 41. 2. 3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先进太阳能电池 51. 3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挑战 71. 4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 8拓展阅读 液态阳光 10思考题 11第2 章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半导体性能 122. 1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132. 1. 1 波函数 152. 1. 2 电子共有化运动 152. 2 能带 162. 2. 1 能带的概念 162. 2. 2 有效质量 182. 2. 3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的能带 192. 3 半导体中的掺杂 212. 3. 1 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 212. 3. 2 半导体中的杂质能级 222. 4 半导体载流子的分布 242. 4. 1 状态密度 252. 4. 2 费米分布函数和费米能级 262. 4. 3 导带中的电子浓度和价带中的空穴浓度 272. 4. 4 本征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 282. 4. 5 杂质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 292. 4. 6 简并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 322. 4. 7 非简并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 332. 5 p-n 结 352. 5. 1 空间电荷区与接触电势差 352. 5. 2 p-n 结的电场强度 372. 5. 3 p-n 结的电势分布 382. 5. 4 空间电荷区宽度 392. 5. 5 p-n 结内电荷流动的定性描述 392. 5. 6 理想的电流-电压关系 402. 5. 7 电流电压关系的非理想因素 422. 5. 8 p-n 结隧道效应 442. 6 p-i-n 结、 金属-半导体结与半导体异质结 452. 6. 1 p-i-n 结 452. 6. 2 金属-半导体接触 462. 6. 3 欧姆接触 472. 6. 4 异质结 492. 7 半导体的性能参数及表面特性 502. 7. 1 载流子浓度 502. 7. 2 载流子迁移率 552. 7. 3 少数载流子寿命 552. 7. 4 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特性 562. 8 太阳能电池的物理特性 582. 8. 1 光与半导体的相互作用 582. 8. 2 光生伏特效应 592. 8. 3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 612. 8. 4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及其损失 63拓展阅读 中国40 年被 “卡脖子” 的历史———从切断 GPS 到芯片封锁 66思考题 67第3 章 硅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设计 683. 1 硅基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683. 1. 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693. 1. 2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713. 2 硅基太阳能电池性能与特点 733. 2. 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性能与特点 733. 2. 2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与特点 783. 3 钝化发射极背接触 (PERC) 太阳能电池 813. 3. 1 PERC 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823. 3. 2 PERC 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833. 4 钝化发射极背面扩散 (PERL 和 PERT) 太阳能电池 863. 4. 1 钝化发射极背面扩散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863. 4. 2 钝化发射极背面扩散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873. 5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 (TOPCon) 太阳能电池 883. 5. 1 TOPCon 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893. 5. 2 TOPCon 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903. 6 硅基异质结 (SHJ) 太阳能电池 943. 6. 1 SHJ 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943. 6. 2 SHJ 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963. 6. 3 SHJ 太阳能电池发展方向 983. 7 交指式背接触 (IBC) 太阳能电池 993. 7. 1 IBC 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993. 7. 2 IBC 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013. 7. 3 高效 IBC 太阳能电池发展方向 1023. 8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 1023. 8. 1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 1033. 8. 2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1073. 8. 3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133. 8. 4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方向 115拓展阅读 目前世界最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115思考题 116第4 章 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174. 1 砷化镓材料的结构与特点 1174. 1. 1 砷化镓材料的结构 1184. 1. 2 砷化镓材料的特点 1184. 2 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204. 2. 1 液相外延制备技术 1204. 2. 2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技术 1214. 2. 3 分子束外延制备技术 1244. 3 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1264. 3. 1 单结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 1264. 3. 2 双结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 1274. 3. 3 三结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 1294. 4 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设计及产业现状 1304. 4. 1 高效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设计思路 1304. 4. 2 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132拓展阅读 天宫 “充电宝” 132思考题 133第5 章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345. 1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性能与特点 1345. 1. 1 碲化镉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1375. 1. 2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1385. 2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1395. 3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425. 4 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及产业发展 1445. 4. 1 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1445. 4. 2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 145拓展阅读 智能光伏———让建筑成为绿色 “发电厂” 150思考题 151第6 章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526. 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史 1526. 1. 1 实验萌芽开发阶段 1536. 1. 2 小面积效率提升阶段 1536. 1. 3 大面积组件试产阶段 1546. 2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1546. 2. 1 铜铟镓硒的物理化学性能 1546. 2. 2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特点 1566. 2. 3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特点 1576. 3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1586. 3. 1 衬底的选择 1586. 3. 2 背电极板的制备 1606. 3. 3 吸收层的制备 1616. 3. 4 缓冲层的作用与制备 1656. 3. 5 窗口层的制备 1676. 3. 6 减反射层及顶电极的制备 1676. 4 高效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1686. 4. 1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碱金属掺杂技术 1686. 4. 2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低温沉积技术 1706. 4. 3 铜铟镓硒建筑一体化光伏技术 171拓展阅读 我国首座建筑一体化光伏示范建筑———惠州潼湖科技创新小镇 173思考题 173第7 章 新型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747. 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757. 1. 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特点 1757. 1. 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 1767. 1. 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797. 1. 4 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设计 1857. 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897. 2. 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特点 1907. 2. 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结构分类与材料的选择 1927. 2. 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957. 2. 4 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设计 1967. 3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设计 1987. 3. 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1987. 3. 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1997. 3. 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997. 3. 4 常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给体材料 2007. 3. 5 常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 2047. 3. 6 常见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材料 209拓展阅读 太阳能电池如何 “以柔为美” 211思考题 212参考文献 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