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广州事情

書城自編碼: 411646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王美怡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85224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售價:HK$ 95.7
第3选择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道德偶然研究
《 道德偶然研究 》

售價:HK$ 105.0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售價:HK$ 90.0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6.8
《人类梦想家:从托马斯·莫尔到埃隆·马斯克》
+

HK$ 261.8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HK$ 99.0
《超自然认识》
+

HK$ 151.8
《深圳妇女儿童发展报告(2024):儿童友好》
+

HK$ 74.8
《我和她们不一样》
+

HK$ 69.0
《极端主义 交界译从》
內容簡介:
《广州事情》是一部视角和写作手法独特的广州文化记忆之书。全书收录三十篇历史散文,从素馨花、蜜香纸、荔枝菌、通草画等岭南风物,到以花熏茶、月下赏梅、素笺写生等雅逸情怀,再到苏东坡、杨万里、陈白沙、廖燕、屈大均、阮元、冼玉清等文人纵横山海、穿行于文字丛林间的韵事佚闻,作者深耕历史土壤,承继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小品文创作传统,以生花妙笔书写岭南大地上的文化印痕、四时风物里的城市记忆、旧墨陈笺中的生命清供,可谓“城市之风雅颂,文化之如梦令”。
關於作者:
王美怡,作家,学者,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广州城市史研究、岭南文化研究和历史文学创作。著有被誉为“最美广州读本”的《广州沉香笔记》,主编《近代广州研究》《广州历史研究》《海外文献中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断代史研究》等丛书。
目錄
自序
素馨茶事沧海、明月与梅花桃花灼灼野火花宵待草与子夜歌罗浮睡了陈村口号岭南月令古纸记
10.纸鹤
11.知堂说岭南
12.罗浮山密码
13.覆盆子与韭菜花
14.天地无尽藏
15.山中的廖燕
16.岭南山海经
17.我见芸台
18.旧墨记
19.可园清芬
20.康园惊梦
21.如此江山
22.兰斋梦痕
23.玉清女史
24.平山堂杂忆
25.画布上的秘密
26.行商的盛宴
27.羊城通草画事
28.船娘阿姚
29.关于糖水铺的流年旧事
30.区桃的秘密旅行
內容試閱
我 见 芸 台

我和阮元的神交已经很久很久了。
我在内心里,一直把他当作我前世的一位知己朋友,曾经在冬夜梅花绽放的夜晚,一起品茶、聊天,看月色洒在梅花之上。
我坐在书斋里,慢慢地品读他的《石渠随笔》《小沧浪笔谈·定香亭笔谈》,他的《揅经室集》《石画记》。我感觉他就坐在时空之外,手里捧着一杯六安瓜片,向我细细讲述他在官场之外的种种雅趣,他珍藏的石画、他在茶隐之后写下的文字。这一切都让我澄心静悟,悠然神会。
我喜欢这样的夜谈。我懂这位一生在官场纵横捭阖、全身而退的文官雅士。我知道他作为正统儒家官员的不易和挣扎,我在数百年之后走进他在紧张的官场博弈之外用诗文书画供养的另一方天地,在他的文化后花园里徜徉、寻觅。我打量这一片竹林,竹林之下的茶桌,茶烟还在缭绕,可是阮元已不见了踪影。
我试着去寻觅他的踪迹。
秋天将近、天地间略有秋意的时候,我背起我的旧背囊、拄着我的弯把小雨伞去爬越秀山。想到我有点像夹着蝙蝠伞、脚踏木屐漫游东京的永井荷风,心里就忍不住暗笑。我喜欢这些隐在时空深处的妙人高士,我带着他们的故事漫游,想到他们在世事之外的种种诙谐,嘴角总会浮出会心的微笑。
阳光穿过细叶榕,在地上落下重重叠叠的碎影,野草从古老的城墙夹缝里蹦出,提示着某种隐秘的存在。某个暴雨骤歇的傍晚,我独自一人从山脚走过,树林里满是雨雾,铺天盖地的蝉鸣让我心神荡漾,不知今夕何夕。
恍惚之间,我一步步走回往日的学海堂。虽然在现实中,它早已荡然无存。可是我总想在百丈梯的阶梯上,和那些年轻的学子们迎面相逢,再和他们结伴去启秀山房拜见阮元,一起谈诗弄文,心游万仞。
我抬眼看见阮元正站在镇海楼上极目四望。镇海楼前古木荫翳,绿榕红棉交柯接叶,山鸟欢鸣,松涛阵阵。从城楼上远眺,古城尽收眼底,万户炊烟,鱼鳞层涌,珠江如玉带般绕城而过,远处狮子洋的海浪隐约可闻。这真是一片山海相连、云涛飞泛的福地呀。

尔 雅 可 集
道光四年(1824),身为两广总督的阮元决定在越秀山上建学海堂,为粤人辟一方人文天地。他指派赵均和吴兰修负责修建之事:“堂宜敞不宜高,径宜曲不宜直,不尚华奂,只取朴素而已。”
学海堂自道光四年九月动工,历三个月,至十一月建成。
这是改变粤地人文格局的一次重要行动。广州这座城市,迎来了一位真正有底蕴、有品味、有谋略的文化官员,他携带着扬州学派积淀的江南文化精髓,来到偏安海隅的岭南化外之地,试图改变此地的文化基因。这个在清朝宫廷中养成的一代文官,以不温不火的中庸之道、勇猛精进的儒家内功,开始在越秀山巅谋篇布局。
当年的学海堂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榕红棉之中,共三楹九架。东西南三面环绕深廊,南面开三门,内外洞然。堂后建有启秀山房,东西两楹楹联皆为阮元所撰,东曰:“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西曰:“此地揽狮海珠江之胜;其人游儒林文苑之间。”他还为学海堂撰写了另外一幅长联:“集诸生于山水之间,刚月读经,柔月读史;当秀才以天下自任,处为名士,出为名臣”。这长联蕴含着他以传统文化造士的良苦用心。
这是阮元为岭南学子们精心营造的最高学府。高瞻远瞩的两广总督未雨绸缪,欲集粤地英才于学海堂内,依荫草木,括古搜今,作育国家栋梁之才。
学海堂与越秀山相映生辉。越秀山是一座守护羊城的古山,山上花木丛生,乃“红棉之花十丈,绿榕之阴数亩”之宝地。山林深幽,古树参天,穿行于古树浓荫之下,时时可见汉唐遗迹,越王台上犹闻昔人歌咏。山巅白云初出,清风搅动松涛,学子们登高远望,只见云山层叠,江海环抱,琶洲、虎门近在堂下,心扉自此大开。阮元把学海堂建在越秀山上,正是为了让学子们在山林草木间颐养性灵,仰观天地之大,俯察万物之繁,思古今之旷远,养就浩然之气。
我走在树林深处,四周没有一个人影,只听见风拂过树叶的声音。我想跟随阮元去参加学海堂的雅集,听学子们在山林里,沐浴着月色吟诗,记录下生命中性灵涌动的瞬间。
学海堂的雅集,是和四时节气、山林草木联结在一起的。
春天来了,木棉遍山,垂杨夹路,花木欣然,依依可人,花朝节的十二花神在密林里隐身,学海堂的花朝雅集开始了。路边常见的岭南花卉都成了学子们笔下吟咏的题材,一时间木棉花、素馨花、刺桐花、木芙蓉、木槿花、金钱花、白桃花、玉簪花齐齐绽放于纸上,满堂花醉。
中秋前后,月色如昼,越秀山巅学子云集。秋日雅集的气氛是由月色和菊香搅拌而成的,月色洒在山林之上,静夜清寒,草木微芳,学子们岂能无诗无歌?或挥毫泼墨,或仰天歌咏,或踱步行吟,焚香瀹茗,欢歌达旦。
我坐在古树之下,闭眼怀想当日场景。学海堂的学子们,当他们在日后艰辛繁冗的世务间隙,是否还会想起暮春时节越秀山上举杯擎天的老木棉树,启秀山房里泛着陈旧纸香的书卷册页,学海堂学长们横吞众派的传道授业呢?若瑞草生于嘉运,如林华结于盛时,这是年轻的生命接受人文熏染的原初时光,学海堂的慧光照亮了学子们未来漫长的求索之路。
这一切都与阮元的精心谋划密不可分。这位做过“三朝元老,九省疆臣”的一代名臣,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理想和远见卓识。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阮元先后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历兵部、礼部、户部、工部侍郎,最后拜体仁阁大学士。宦海生涯几十年,他每到一地都兴学教士,奖掖后进,提倡学术,辑刊图书,留下文化种子和传世巨作。梁启超称赞他说:“仪征阮芸台(元),任封疆数十年,到处提倡学问,浙江、广东、云南学风皆受其影响。其于学亦实有心得,为达官中之真学者,朱笥河、纪晓岚、毕秋帆辈皆非其比也。”这位“达官中之真学者”,对于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皆有精深造诣,龚自珍称他是“汇汉宋之全,拓天人之韬,泯华实之辨,总才学之归”的“一代文宗”。以此等才学、功力兴教刻书,阮元自是如履平地、得心应手。督学浙江,修《经籍籑诂》;抚浙,创立诂经精舍;抚江西,刻《十三经注疏》;总督两广,立学海堂,编刻《皇清经解》。《清史稿》赞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位高权重的阮元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精研学术、兴教育才呢?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句话或可揭示答案:“世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阮元晚年曾颇为自豪地说:“回思数十载,浙粤到黔滇。筹海及镇夷,万绪如云烟。役志在书史,刻书卷三千。”可见在阮元的心目中,其学术成就是重于政绩的。世事浮云,名山不朽,古代像阮元这样身居高位又勤于治学、雅好经史的人物并非特例,名山事业在传统士人的心目中往往重于泰山,他们甘愿为之呕心沥血。
我很庆幸历史上有阮元这样涵养深厚、务实深沉的文化建设者,他从容淡定地在中国文化的重峦叠嶂中穿行,尽心尽力地凿渠开路,举着一盏孤灯在前面引路。我听到文化山林深处的汩汩流水,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梦大泽一直流淌而来的一道暗脉,从汉唐流到了明清。
我想跟随阮元穿过学海堂,走回他记忆中的园林。那是他用诗文书画供养的另一方文化天地,他在那里蓄素守中、积蓄能量,进而持火爝而引天光,让文化生生不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