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迁居为邻:城市居民移居乡村生活实践

書城自編碼: 411575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田雪青 王毓川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76998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HK$ 219.9
趣说中国女性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HK$ 74.8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HK$ 87.9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售價:HK$ 151.8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HK$ 76.9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HK$ 107.8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售價:HK$ 64.9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HK$ 10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2
《论自由》
+

HK$ 46.4
《君主论(精装本)》
+

HK$ 173.8
《廉政建设蓝皮书:廉政建设报告No.11》
+

HK$ 74.8
《《实践论》《矛盾论》研读 毛泽东经典著作研读系列》
+

HK$ 60.5
《国际移民全球治理研究之中国实践》
+

HK$ 184.8
《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
編輯推薦:
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出于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在乡村觅得一处宁静自然栖居之所。处于转型发展过渡期的大墨雨村折射出民族地区城郊村落的独特发展特征,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城乡二元割裂状态并建构出独属于该村的新型生活空间,村落边界也在互动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在村落生活秩序逐渐走向稳定的进程中,地方性与现代性文化交汇融合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特征。
內容簡介:
本书以距离云南昆明周边较近的一个小山村为个案深入分析了由城入乡到该村生活的“新村民”群体的乡村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在乡居实践中与当地村民的社会互动过程,该书不仅是关于城市居民迁居乡村的生动记录,亦是一部对城乡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术著作。书中多元理论框架的搭建以及丰富翔实的案例分析,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城乡生活画卷。它让我们看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态,而城市居民的迁居实践正是这种关系的县象体现。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能够深刻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
關於作者:
田雪青,女,山西人,博士华业于云南大学民族社会学专业,长期从事城乡社会学相关研究,主持并参与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共6项,发表系列论文9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现就职于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王毓川,云南陆良人。博士。现就职于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长期从事文化人类学、文化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目錄
目录
序章 001
第一章 乡村田园 048
第一节 村落社会发展 048
第二节 村落地理位置 055
第三节 村落现代化发展 060
第二章 共居空间 072
第一节 移居行动与村落空间让渡 072
第二节 生活方式差异表征与行动逻辑 093
第三节 村落资源共享与地方身份表达 120
第三章 互嵌网络 130
第一节 群体交往边界延伸与物理空间功能拓展 130
第二节 群体间互动类型与多元关系构建 146
第四章 群际张力 171
第一节 村落生活秩序过渡与并置 171
第二节 群体间边界与矛盾 187
第三节 群体间矛盾协调与安全阀 203
第五章 共睦生活 215
第一节 互动情感能量的来源与唤起 215
第二节 身体共在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229
第三节 互动情感能量的生成与流转 244
结论与讨论 257
附录 270
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96
內容試閱
代序
田雪青的博士论文经过修订就要出版了,很为她高兴。雪青是我的博士生,她请我为她作序。起初,我觉得由她自己作序更好,毕竟她这份研究确实做得不错。但她坚持认为论文从零开始到今天出版我一直是她的学术支持,是最有资格为她作序之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与她一道从点点思想的闪光到数易其稿的思考,一起看着这份文稿的内容一天天深入、一天天厚重、一天天深刻。
2018年,雪青成为我的博士生,我们为她的博士论文的调查研究选点犯难:一个外地女孩,如果深入边远山寨进行调查,除生活不便、工作艰苦之外,其人身安全是我最担心的。好在经过广撒网、细斟酌的了解和探索,我们找到了一个既具有较强社会文化张力又具有明显学术探索价值的调查地——昆明市附近的大墨雨村。
大墨雨村是一个位于昆明市城区的小村庄,古老而超前。说它古老,在于村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滇池岸边的昆明居住,到了近现代,村人还固守着祖业;说它超前,在于千年前它就位于城市旁边,一代代村民的生活随着昆明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一直对外抱有一种开放与接纳的态度。2200多年前的昆明人最早迎接了庄蹻的到来,此后各个朝代,特别是元代昆明成为云南全省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文化中心以后,随着大批汉族移民进入,作为原住民的昆明人成为最多接触外地文化的人。其实,长期作为省会人的昆明人中,以汉族为主的外来人口占比一直很高(2023年汉族达到86%),这意味着相对于云南的其他地方,昆明人是更为开放和更具有接纳性的。这种开放与接纳的态度在大墨雨村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尽管今天大墨雨村已经在昆明作为大都市的发展中渐渐边缘化了,但它仍然是一个城市里的村庄。雪青能够在大墨雨村发现并研究她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既与她的认真观察思考有关,也与大墨雨村的这个特点有关。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通常而言人们认可的观念、制度与器物三个方面即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而将三者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这项研究通过对大墨雨村新老村民生活方式的冲突与调适,呈现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与传统的互嵌,并在其中展现了人与社会的现代性发展需要及其特点。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也是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原因之一。雪青对大墨雨村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基于吉登斯、柯林斯和埃利亚斯相关理论的整合,形成了她独到的分析视角。与很多对城市居民移居乡村生活的相关研究有所不同,雪青这项研究的研究重点放在作为外群体的移居者与作为内群体的原居者之间在生活方式方面的互动及二者在正式仪式与非正式仪式中的表现,这也是该博士论文的创新之处。雪青之所以能够把论文做得这么细致,与她的勤奋、认真是分不开的。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图书馆的三楼,几乎每天都能在那个“她的”座位上看到雪青在学习、写作;在大墨雨村,几年的实地研究使她熟悉了村中大多数人和那里的山山水水,她也几乎成为大墨雨村的名誉村民。我跟她去过一次大墨雨村,刚到村口,村中的大妈大爷远远地就与她打招呼,仿佛见到了自己的邻居。
目前雪青呈现给读者的文本脱去了学术性、文绉绉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更好的阅读体验。相信会有更多读者,尤其那些心中对新型乡村生活有所向往的城里人会喜欢这本著作。它的价值对于这些人来讲不言而喻。当然,在这份研究中,关于原居民的资料呈现略显不足,但雪青已是大墨雨村的“村民”,相信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中,雪青会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并完善自己的论点。
云南大学,是雪青的福地,她在这里成就了学业,也收获了爱情。希望她这个外乡人,能像她在这本著作里呈现的那些大墨雨村新居民一样,更加融入昆明,成为一个新的昆明人。
是为序。
王彦斌
2024年10月17日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乡土中国逐渐演变为“城乡中国”。郊区社会的进一步兴起,使得城乡关系和人口流动方向呈现出新的特征。大城市城郊村落所呈现的独特发展现状折射出郊区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作为一种传统与现代交融,机遇与风险并存,充满不确定性与自反性的社会类型,身处其中的个体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村落社会结构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表征,还嵌入个体日常生活逻辑中。相关研究者对城市人口逆向移居乡村及其对移居地产生具体影响的讨论有限,因此,需从具体社会事实出发,进一步重新审视新时代城乡关系。
本书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大墨雨村作为调研点,将该村新老居民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群体间持续性复杂、动态的社会互动过程的呈现,分析群际互动最终产生的结果。从具体行动实践过程来看,包括对二者的价值观念、社会交往方式、闲暇行动策略等,对具体事件进行深描和阐释。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性文化在群体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及其作为边界象征在新老居民的社会互动中起到的双重作用。以大墨雨村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对村民日常生活中,诸如仪式活动、礼物的流动、阶层变化等进行解剖,深度参与观察群体间的互动,并透过日常事件来分析两种生活方式的运作逻辑。
新居民群体与老村民群体的生活方式互构过程揭示出:
第一,新居民群体的移居行动代表了一种中产阶层可选择的移动方式,他们的行动受到自身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支持与制约,其意识到移居前的生活方式使自身产生异化感受,希望能找到替代性生活方式,通过移居行动,使自身和家庭获得缓慢而轻松的生活体验,并重新思考自身与时间的新关系,部分新居民试图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新居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目标而非抽象的,具体表现在通过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和对所租住房屋的精心设计上,在房屋改造过程中对房屋的精心设计和装饰使其被赋予对地方的情感依恋,此时房屋即成为联结自身与移居地的情感纽带,还体现于对自身乡村生活的具体时间规划和活动安排。
第二,新居民与老村民的互动曾因生活方式差异产生明显张力。当新居民意图进行社区营造的理念遭遇挑战且自身不能完全适应乡村生活时,其意识到需要主动调整自身行动策略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此,他们采取了宴请全村村民、打造“南门二”仓库等方式嵌入老村民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并与老村民建立起混合性关系类型。
第三,在具体互动情境中,两个群体通过仪式获得情感能量并实现彼此间的传递。最初,新老居民各自的生活方式特征作为自我身份的建构,标识出独特符号表征,引发了群体间的区隔、矛盾和冲突。在后期的互动过程中,情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新居民和老村民,在社会交往中面对外部因素影响时,他们共同的情感基调被逐步奠定,在某种意义上形成群体团结感。共同在场的互动仪式过程使两个群体不断交换情感能量,对共同事件产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维系此种能量,出于群际“和谐共生”的共识,双方最终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村落经济社会现状已具有现代性特征,老村民群体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且实现生计的方式向多元化转型,尽管村落外放程度提高,但他们对村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仍保持在一定高度。在国家、政府、新居民群体等外部力量的作用下,老村民群体因发展需要与之产生互动,也因此产生了结构性矛盾。新居民群体作为外部直接性催化力量嵌入老村民群体日常生活空间中,随着双方社会交往范围扩大,村落地方性知识体系也受到影响,老村民群体在“差序场”中呈现出多阶段、差异化的行动表征,二者在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变化特征正是社会结构作用于个体角色的具体表现,从观念到行动的结构性转换具化在个体日常生活事件中。
对于老村民群体而言,一方面,自身无可避免地与外界发生密切经济联系,且新居民群体的介入导致村落内部关系网络发生改变,新型社会关系格局对传统村落内生权力结构和自身生活状态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村落现代化仍未全面实现且处于不均衡格局中,老村民被裹挟于现代性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中,需通过调整自身行动策略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呈现出矛盾复杂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村落生活场域中多主体的行动对村落共同体产生长时段、持续性影响,新居民群体已在村落社会结构中找到适宜位置并实现与老村民的良性互动。处于转型发展过渡期的大墨雨村折射出都市城郊村落的独特发展特征,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城乡二元割裂状态并建构出独属于该村的新型生活空间,村落边界也在互动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在村落生活秩序逐渐走向稳定的进程中,地方性与现代性文化交汇融合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特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