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深度解读 一生不可错过的艺术学经典
 重新学习
 30个理论思想与研究课题
 学术志团队精心策划打造
 深度讲解30部艺术学经典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个高校的教授、名师、学霸 为我们解读经典
 |  
         
          | 內容簡介: |   
          |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提出: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如何走进艺术?这就需要阅读经典。经典是跨越时代的智慧结晶,是艺术大师以独创性语言构建的思想灯塔。它们或奠定理论基石,或颠覆传统认知,或引领艺术审美,能以更高效率触及艺术本质,启迪我们的艺术审美与实践。
 本书精选30部艺术学经典著作,从八个维度梳理人类探索艺术的脉络:探究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的方法路径、艺术本质的探索之路、人类如何用“符合”表达情感、古典与当代艺术的魅力、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风格和特征、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这些著作不仅呈现艺术史的跌宕历程,更指向未来创造的无限可能。无论是需要提升审美眼光的普通读者,还是寻求理论根基的艺术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智性共鸣——艺术不仅是技巧的锤炼,更是认知世界、表达生命的重要路径。让我们翻开这本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吧!
 |  
         
          | 關於作者: |   
          | 郭泽德,博士,思高乐教育集团董事长、智昇人工智能创始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出版《写好论文》《DeepSeek极速上手:高效做事不内耗》等10余部著作。 宋义平,学术志平台联合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研究者导师。长期从事学术传播与学术教育,擅长将专业的学术逻辑和学术语言以通俗化方式进行解读。策划出版“一本书读懂人文社科经典”系列、《零基础掌握学术提示工程》等图书。
 关佳佳,北京思高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阅读项目组负责人,教育学硕士,从事教育行业10多年,已经策划完成超过500部著作的解读和音频制作。
 |  
         
          | 目錄: |   
          | 探究美学的思维方式 01 《美学》: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 2
 02 《西方美学史》:西方2000多年的美学发展历程 / 11
 03 《美的历程》:美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 / 28
 04 《审美教育书简》:席勒的美学教育理论 / 43
 提高审美的方法途径
 05 《审美经验现象学》:如何提升艺术修养 / 56
 06 《艺术的故事》:手把手教你如何欣赏艺术 / 68
 07 《中国艺术史》:西方汉学家心中的中国艺术全景图 / 77
 艺术本质的探索之路
 08 《艺术及其对象》:艺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 90
 09 《艺术即经验》:让供奉在橱窗中的艺术融入生活之中 / 98
 10 《艺术与错觉》:视觉艺术从业者之书 / 107
 11 《艺术与视知觉》:如何“用眼睛看艺术作品” / 117
 人类如何用“符号”表达情感
 12 《人论》:以人类学哲学视野透视人的本质 / 128
 13 《艺术力》:当代舞台上艺术与政治的角力 / 140
 14 《艺术的语言》:作为艺术语言的音乐与舞蹈 / 149
 15 《情感与形式》:从符号论的角度理解艺术的本质 / 159
 古典与当代艺术的魅力
 16 《古典艺术》:走进16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的世界 / 174
 17 《罗丹艺术论》:罗丹“真善美”的艺术观 / 183
 18 《论艺术里的精神》: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 190
 19 《当代艺术之争》:对传统艺术的消解与颠覆 / 201
 20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是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忠实拥趸吗 / 208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风格和特征
 21 《诗学》:来自爱琴海的文艺指南 / 218
 22 《文学理论》:什么是真正的文学 / 229
 23 《音乐中的伟大性》:能够孕育伟大的,不止平凡 / 243
 24 《古典风格》:古典音乐,原来并不枯燥 / 253
 25 《摄影哲学的思考》:光影与色彩的魔法世界 / 264
 26 《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从绘画出发的新艺术史 / 274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
 27 《电影的本性》: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 288
 28 《电影是什么?》:巴赞对电影本质的探索 / 297
 29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第七艺术”的魅力 / 308
 30 《电影语言的语法》:影视行业入门的第一本书 / 322
 |  
         
          | 內容試閱: |   
          | 与经典对话的艺术之旅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当我们在博物馆观察青铜器上的繁复纹饰,在美术馆驻足于抽象绘画前,内心常会产生某种难以名状的共鸣。这种共鸣根植于人类对美的天然感知。本书旨在以简明的方式,搭建艺术经典与大众之间的认知通道,使艰深概念回归可被理解的语境。本书是学术志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文社科经典系列之一,邀请知名高校教授与博导遴选书单,精选艺术领域的经典之作,希望能够为广大学人及艺术爱好者带来经典学习的全新体验。
 理解艺术的过程,本质上是与历史上伟大头脑对话的过程。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略显抽象的概念其实扎根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就像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既是威权的象征,也是工匠对天地神灵的想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梳理并发展的贝尔“有意味的形式”,恰好为这种理解提供了钥匙:当我们凝视敦煌壁画中飞动的线条,不仅看到美的表象,更能触摸到盛唐时期的文化脉动。这些经典著作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可以握在手中的火把,照亮艺术长河中的思想航标。经典文本的价值,在于它们构建了理解艺术的坐标系。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讨论的“游戏冲动”,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解释力:当年轻人用数字绘画软件自由创作时,那种超越功利的愉悦感,正是审美教育的当代印证。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的预言,则为我们理解社交媒体时代的图像狂欢提供了历史视角。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证明经典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常读常新的智慧之源。
 本书精选的30部经典,如同30位风格各异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多元而驳杂的艺术世界,领略艺术之美。希望这本导读能成为读者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当经典走下学术圣坛,以更温润的方式与当代对话,或许我们会在某个展柜前突然领悟:原来艺术从未远离,它始终在等待与我们的目光相遇。
 鉴于解读人学科背景与学识水平的差异,解读经典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自信,也难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颇与不足,编写团队对此文责自负,也欢迎广大学友一起批评指正,讨论交流。
 宋义平
 2025年3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