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65.8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57.2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107.8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108.9
 
 
 | 
         
          | 編輯推薦: |   
          |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来新夏晚年近五百通信札的一次珍贵集合,是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的点滴记录,字里行间,也是其“淑世”情怀与“润身”本色的真实流露。 |  
         
          | 內容簡介: |   
          |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来新夏晚年近五百通信札的一次珍贵集合。其中既有关于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的学术探讨,也有关于著述策划、编校与出版的深度交流;既有与报刊编辑的文稿沟通,也有与民间读书人的往来书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是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的点滴记录,字里行间,也是其“淑世”情怀与“润身”本色的真实流露。
 |  
         
          | 關於作者: |   
          | 来新夏(1923—2014),字弢盦,浙江萧山人。1946 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1949 年被保送至华北大学,师从范文澜先生攻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1951 年奉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由助教循阶晋升为教授。面世学术专著 30 余种及古籍整理多种,晚年仍笔耕不辍,出版有文史随笔《冷眼热心》等 30 余种。
 王振良,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著有《稗谈书影录》等10余种,主编有《问津文库》100种、《天津文献集成》50册。
 |  
         
          | 目錄: |   
          | 致顾廷龙 1 通 致傅振伦 1 通
 致荣孟源 1 通
 致孙思白 1 通
 致龚望 1 通
 致左开一 1 通
 致谢辰生 3 通
 致涂宗涛 14 通
 致陈伯良 10 通
 致罗友松、吴格 2 通
 致胡述兆 1 通
 致叶亚廉 12 通
 致何晓云 2 通
 致王汝丰 1 通
 致陈明猷 5 通
 致章志诚 1 通
 致林衍经 2 通
 致吴云 9 通
 致谢国祥 1 通
 致范凤书 2 通
 致朱正 4 通
 致来新阳、杨英彦 7 通
 致来新铭 3 通
 致周金冠 5 通
 致陈智超 2 通
 致刘宪康 2 通
 致赵传仁 4 通
 致李兴盛 10 通
 致童本道 1 通
 致金恩辉 1 通
 致龚绶 2 通
 致张树勇 2 通
 致陆继权 1 通
 致崔文印 41 通
 致施宣圆 6 通
 致李全祥 2 通
 致杨东梁 1 通
 致申建国、宗琳 1 通
 致常海成 1 通
 致梁滨久 2 通
 致居蜜 4 通
 致柴剑虹 8 通
 致张梦阳 1 通
 致虞信棠 12 通
 致冀有贵 17 通
 致李维松 3 通
 致李忠智 6 通
 致陆子康 2 通
 致董国和 1 通
 致俞尚曦 1 通
 ……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来新夏书信集》终于在深秋时节编定,心情格外舒畅。
 其实这件事的初始创意来自王振良先生。2014年4月,他主持的天津问津书院向各界友朋发出《来新夏先生资料征集启事》的时候,我还在沉痛中难以自拔,但心中是笃定的——因为我知道,书信曾是来先生与师友亲朋间重要的交往方式,他不仅常以书信与师友交流探讨,而且对他人也是有信必复,非常及时,资料征集定有收获。几年的积累,正如所愿,在今春浙江古籍出版社为“蠹鱼文丛”邀约书稿的时候,竟也积有四百余通可成一集了。
 首先应该感谢提供这四百余通信札的亲友,在搜集和整理来先生书信的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书信集的面世反映了来先生人生的一个侧面,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他的一个夙愿——2002年,他在八十初度时撰写《烟雨平生——我的八十自述》中曾说:
 我在难以测定的未来岁月里,依然要在笔耕舌耘的漫长道路上走着,我将以余年完成尚在进行的《清人笔记随录》一书。这是对清人所撰三百余种笔记所写的书录,体例一依《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现已完成部分初稿,准备再以三五年时间完成定稿,使之与《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并成为我致力“为人”之学的证明,也为清史研究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还有余力,我将在与世无争的恬静心态下,回顾自己的一生,实话实说,写一部自述性的自传,以明本志。
 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里,他在“难得人生老更忙”的愉悦中,不仅完成了《清人笔记随录》,还先后出版了《书目答问汇补》《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和国家清史项目《清代经世文选编》等著述,最终远超十年前的计划,所惜者时光去如飞,撰写自述性传记的心愿未及实现。虽然留有这一短篇自述,也难免令期待的朋友们心生遗憾,我想《来新夏书信集》对此或可有所弥补。
 此次收录的书信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80年代之前的一段岁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来先生与前辈以及同辈人之间交往的珍贵资料已难觅得,家中亦无所藏,这是本书的最大缺憾。80年代起,随着社会和事业的发展,公私猬集,才有了繁忙的社会交往,尽管涉及的人、事或重大或细微,或繁杂或具体,但都是那个年代的真实记录,是亲历者留下的历史足痕。新世纪以来通讯发达,手机、网络成为最便捷的联系方式,来先生也跟随时代潮流,书信往来渐少,只是偶尔兴之所至,才会操笔一述襟怀。
 见字如晤,能有书信往来,无论识与不识都是一种缘分。来先生是性情中人,这些文字中,有他对前辈学人的尊重和礼敬,有对工作困扰的直抒胸臆,有与同辈的推心置腹,有对年轻知友的诙谐调侃,也有对陌生朋友的答疑解惑……话题无论是轻松的、严肃的,还是认真的、急切的,甚至是愤怒的,都秉持着他一以贯之的真诚,各方友朋提供的信札当能更生动、立体地看到真实的来先生。
 这次整理的494通书信,来自116位师友(或单位),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人和事,从而引发我的无限怀想。先生作为一介读书人,生前多次谈及读书的目的——“淑世”与“润身”,如果说他所身体力行的“为人”之学和反哺民众是“淑世”情怀的体现,那么书信集中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和字里行间表露的内心情愫则应是“润身”的书生本色。我随先生学史多年,晚年能伴随左右,却对其人生领会至浅,愿借助本书信集回馈大家的关注与期待。
 王振良先生在繁忙的教研之余为书信集的搜集整理备著辛劳,在此深致谢意!
 (作者焦静宜,来新夏先生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