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第八个侦探 》 售價:HK$ 65.8 ![]() 《 情结(精装)俄狄浦斯情结/该隐情结/自卑情结/救世主情结…… 在诉说与倾听中打开心灵的窗户,探索情结 》 售價:HK$ 60.5 ![]() 《 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篇 》 售價:HK$ 184.8 ![]() 《 建安 英雄的绝响(214—219) 》 售價:HK$ 64.9 ![]() 《 经纬度·何以中国·周秦之变:地理·人文·技术 》 售價:HK$ 107.8 ![]() 《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售價:HK$ 60.5 ![]() 《 财富心理学:通向富足人生的50个想法 》 售價:HK$ 82.5 ![]() 《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罗援副部长鼎力推荐。
获得“美国陆军历史基金会杰出写作奖”(2012年) 入选“美国陆军参谋长指定职业阅读书单”(2012—2014年) 入选“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指定海军陆战队少校、中校军官及高级士官书单”(2013年) 入选“澳大利亚陆军司令职业阅读书单”(2012—2016年) 从德国总参谋部、西点军校到德国战争学院,一本书讲透历史上卓越的军官教育体系,读懂了军事教育,就读懂了战争和管理的本质。 如何进攻,如何面对死亡……智力和勇气的进修之路,不论是部队领导、军官,军事历史爱好者,还是大众读者,都能从书中获得启发,走上精进之路。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近些年来西方为数不多的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军事教育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美国人特别是军内人士,虽然不完全认可穆特的学术观点,但对于他的批评均持欢迎态度。2012 年该书获评“美国陆军历史基金会杰出写作奖”,并先后入选“美国陆军参谋长指定职业阅读书目”“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指定海军陆战队少校、中校军官及高级士官书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研究了美国军队和德国军队在1901—1940年二战前的关键时期为选拔、教育和提拔军官所走的不同道路。与德国相比,美国的军官培养理念落后、制度僵化。德国以“任务式指挥”为特征的指挥文化培养了军官的灵活创新意识和主动进攻精神,而美国强调服从的指挥文化则抑制了军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美国和德国的军官教育体系存在一个悖论:德国军官虽然来自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但却接受极其开放的军事教育;而美国军官虽然来自以自由民主著称的国家,但却接受了过时的军事教育。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在接下来的二战中为什么却是美军打败了德军?对此,穆特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现代企业管理与军事指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书既适合职业军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阅读,也会给企业管理者以启发和教益。 |
| 關於作者: |
| [德]约尔格·穆特(J?rg Muth),犹他大学历史学博士。作为一位在“二战”后美军占领区成长起来的德国人和一名军事发烧友,穆特对美国陆军的痴迷溢于言表,本书是他的第二部专著。这部用英文撰写的书稿是他在美国犹他大学的博士论文。该书2012年获得“美国陆军历史基金会杰出写作奖”。 |
| 目錄: |
|
推荐序
译者序 导 言 第一章 序曲:美德军事关系与德国总参谋部的幻想 第一部分 军官的选拔和任命 第二章 绝非“袍泽兄弟”:西点美国陆军军官学院的学员 第三章 “学习如何死亡”:德国军校学员 第二部分 中级进阶教育与晋升 第四章 条令的重要性和如何管理:美国指挥与参谋学校与被忽视的步兵学校 第五章 进攻的重要性和如何领导:德国战争学院 第三部分 结 论 第六章 教育、文化及其影响 后 记 致 谢 德国国防军与美国陆军军衔对照表 |
| 內容試閱: |
|
推荐序 《指挥文化》一书,由德国军事历史学者约尔格·穆特撰写, 是一部深入探讨20世纪上半叶美国陆军与德国武装部队军官教育制度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著作。 该书以严谨的历史研究为基础,详尽分析了1901年至1940年间,美德两国在初中级军官培养方面截然不同的原则和特点。两军军官都要经历“选拔—教育 / 培训—委任—晋升”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在军官初中级教育培训过程中,两国军队将其指挥文化(通过其军事教育机构)逐步灌输给了各自的青年军官。两国军事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教员的能力、态度等因素鲜明地导致(也体现)了两支军队指挥文化的差异。例如: 美军强调服从、规范、等级差异,德军则重视自律、创新、以身 作则 / 身先士卒;美军凸显学术和技术,德军则聚焦领导能力和战术技巧;美军更多使用灌输方法,要求学员遵守“学校解决方案”, 而德军则侧重于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领导力与个人素质全面提升等。这种指挥文化的差异塑造了两军军官不同的思维模式、指挥风格和领导能力,进而对两支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乃至“二战”的进程与结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诚然,任何历史研究著作所提出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存在争议。 按照作者的分析,德军以“任务式指挥”为表现的指挥文化培养了优秀的初中级军官,但恰恰是在作者看来“观念落后”“制度僵化” 的美军,却最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面对这种“悖论”,作者认为,是由于德国在战略(意识形态等)和上层指挥体制上的劣势等原因抵消了德军在指挥、战术和领导能力方面的优势。虽然作者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这也是该书虽有争议,但仍先后被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多国军队列为军种书目的原因之一。 “兼听则明”“择善而从”。《指挥文化》无疑是军事历史研究领域的一块宝石。该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还融入了作者独到的见解与分析,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从军官教育这一独特角度理解 “二战”的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军事、战争的宝贵历史知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军队管理和战争活动的本质,也为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军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军事问题研究与国防建设实践的老兵,我深知军官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乃至整个民族命运的重要性。感谢本书译者张博、范玉芳两位博士。他们凭借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和流畅的文笔,将这样一部著作呈现给了中文世界的广大读者。在此过程中,两位学者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信息,而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风格特点,使得中文版本同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可读性。我相信,随着这本书在国内的传播,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受益匪浅,也必将激发读者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持续关注与深入思考。 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罗援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于北京厢红旗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