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 編輯推薦: |   
          | 学界对作者的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研究员:“玉忠胸怀天下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继承儒家精神,更新法家思想,修身养性发奋著述,终成一家之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玉忠出入经史,涵泳百家,兼具西学视野与现代关怀,体现了一位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士的担当与情怀。”
 |  
         
          | 內容簡介: |   
          | 名学是中国文化由形而上学至形而下学的关键所在,是通天人之际的根本。对于修正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中的还原论思维取向,对于中国正确引入西方学术以及中国学术的本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名学与西方逻辑学相比较,二者具有十分不同的学术品质:
 名学更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系统,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治理,这使名学成为儒家名教之学和法家名法之学的基础,而西方逻辑学显然没有这样实用性的社会治理功能。
 
 站在中国名学的角度反观西方逻辑学,我们能清楚看到后者的局限性。西方学术建立在对现实的抽象定义和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旦沿着逻辑链条推演下去,常常发生“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的现象,就是道理上行得通,却与现实不着边际。
 
 中国名学能够为本土学术体系提供牢靠的思维防火墙,同时建立起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学术海关”,避免出现逻辑概念的混乱。这是西方逻辑学难以胜任的。
 |  
         
          | 關於作者: |   
          | 翟玉忠,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纪检监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新法家网中英文版总编辑,“大《六经》工程”总编辑。潜心研究中国文化20多年,出版著作十几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主持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全球学术项目《人类阴阳观念与太极图全球比较研究》,该研究项目有5国学者共同参与,最终成果以《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图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的形式出版。 |  
         
          | 目錄: |   
          | 导言篇?………………………………………………………………?001 名学,亦称名辩之学,是人类一切知识活动和社会治理的基
 础。在话语权为少数西方强国掌握,受西方中心论影响,诸多学人
 几乎无原则接受一切西方概念和理论,名实已经严重混乱的 21 世
 纪,作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的中国名学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中华文化的轴心:道、名、法?/?002
 (一)将中华文化主体等同于儒家文化是常识性错误 / 002
 (二)黄老之学——中华文化的重镇 / 005
 二、名学一、二、三、四?/?010
 (一)名学的基本宗旨——正名 / 014
 (二)名学的“立说轨范”:谓、故 / 015
 (三)立辞三原则:故、理、类 / 017
 (四)出故四法:辟、侔、援、推 / 019
 三、名教——以名为教?/?021
 (一)名教源于社会自然秩序 / 021
 (二)黄老之学极大发展了名教礼义之学 / 025
 四、名法——刑名法术?/?029
 (一)名法,循名以责实 / 029
 (二)大秦帝国的律法 / 033
 ?
 名学十三篇?……………………………………………………?037
 当代名实混乱已成痼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文化安全,以及世
 界人文学术、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学术常常变为廉价的工具和
 自娱自乐的玩物;自然科学领域普遍接受的还原论容易导致理论假
 设与实验证据的混淆,即使在分子生物学这样尖端的自然科学领域
 也是一样。
 序·重建名学?/?038
 (一)鄙名与伪名之灾 / 040
 (二)名学的重建 / 044
 名学十三篇·名实论第一?/?052
 名学十三篇·白马论第二?/?060
 名学十三篇·指物论第三?/?072
 名学十三篇·坚白论第四?/?079
 名学十三篇·通变论第五?/?090
 名学十三篇·大取篇第六?/?100
 名学十三篇·小取篇第七?/?114
 名学十三篇·考伪篇第八?/?123
 名学十三篇·审名篇第九?/?135
 名学十三篇·鄙名篇第十?/?143
 名学十三篇·大道篇第十一?/?150
 名学十三篇·齐物论第十二?/?166
 名学十三篇·正名篇第十三?/?176
 正名顺言篇?……………………………………………………?189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这句名言尽乎到了
 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对其内涵,却很少有人关注。孔门言语科中的
 名学专门研究正名实,已成绝学。“正名顺言篇”目的是告诉世人
 名学过去是正确逻辑和社会成就的基础,今天它仍然是一切学术和
 各项事业的基础。
 一、帛书《五行》所见名学类推法发微?/?191
 (一)《墨子·小取》的四种类推法 / 192
 (二)帛书《五行》的四种类推法 / 195
 (三)《五行》与《墨子·小取》有不同的学术源流 / 199
 二、从“三段论”的失效看名学的内在特点?/?199
 (一)重意象,轻抽象 / 202
 (二)重横向类推,轻纵向推理 / 204
 (三)重实事,轻虚辞 / 205
 三、因变以正名——名学与中医?/?208
 四、对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批判?/?211
 (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论证 / 212
 (二)楚渔有时显得过于无知 / 213
 (三)还是用事实说话 / 215
 五、西方经济学的逻辑陷阱与轻重术?/?217
 (一)科学方法不能平移到人文领域 / 218
 (二)西方经济学株守机械的二分原则 / 219
 (三)西方经济学成了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 / 220
 六、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西学的中国化?/?221
 (一)学术成为美国攫取中国核心利益的超级战略武器 / 222
 (二)中国本土学术被送入历史垃圾堆 / 226
 (三)移植西学过程中鄙名与伪名之灾 / 233
 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背后的“名实”困境?/?237
 辩者论题篇?…………………………………………………?243
 在先秦古籍中,留下了大量当时辩者的论题。两千多年来,
 “白狗黑”“卵有毛”这类论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本书试图按名
 学的内在理路诠释这些命题——所谓内在理路,是指《墨子》中
 《墨经》六篇和其他古籍中尚存在的一些论式,一些阐述。这些命
 ?004 中国名学
 题是如此重要,正因为不懂其意义,人们才习惯于犯某些明显的逻
 辑错误。
 一、类比推论发生的“一是而一非”的谬误?/?245
 二、类比推论发生的“一周而一不周”的谬误?/?247
 三、类推中“行而异,转而诡,远而失,流而离本”的谬误?/?248
 四、《列子》中的相关阐述?/?249
 五、《公孙龙子》中的相关阐述?/?251
 六、《庄子》中惠子历物十事?/?252
 附录一? 詹姆士备忘录与中国学术?/?256
 附录二? 杂论名学与经济学?/?260
 附录三? 回归中国文化的母体经学?/?264
 被尘封 2000 多年的绝学——名学(再版后记) ?/?272
 |  
         
          | 內容試閱: |   
          | 21 世纪蒙昧主义的总根源,仍是 19 世纪西方殖民主义时代形成的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的最大误区在于:将特殊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普世化,认为它是高级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因而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性。其他非西方族群的文化则是低级的、传统的、落后的,等待西方(殖民者)去解放和拯救。早期的西方殖民者还曾认真讨论,那些远离欧亚大陆的众多非基督教人种是否也存在灵魂,是不是人类。 因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了 19 世纪普遍主义盛行的西方,其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锁定了人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导致时至今日,我们仍生活在西方普遍主义的阴影之下。以历史学为例,过去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大谈摆脱西欧中心论,但仍难以摆脱西方以自由主义现代性为核心的历史观。
 对于非西方世界,西方普遍主义的结果是学术研究的过度西方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迥异于西方文化的国家,过度西方化尽乎是一种灾难。一刀砍断绵延发展四五千年的中国人文学术,将西方学术范式生硬地套入,中国本土学术成了西方学术的研究对象,结果丰富了西方学术,肢解了本土学术——太多国人的意义世界尽失,只能用西方概念表述历史和现实,从生活方式到政治经济,迷信野蛮的丛林竞争法则。以大压小,以强欺弱,真到了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堵塞、率兽食人,“亡天下”的地步。
 具体到名学领域,受西方形式逻辑传入的刺激,中国学人开始用名学比附西方逻辑学,结论大体是形式逻辑在中国古代同样存在,甚至还早于西方。至于中国名学迥异于西方逻辑学的方面,如其伦理及政治价值,则被“自然而然”地忽略了。
 是结束以西方逻辑学之履削名学之足的时刻了!为名学正名——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典逻辑学的起点。
 
 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崛起与东方文明是息息相关的
 有太多的历史事实说明,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崛起与东方文明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对包括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在内的东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西方近代文明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西方人喜欢将自己描绘成自古希腊时代起就是独立发展的先进文化,精心构建了一个否定东方的全新知识体系。这种虚构的历史本身荒诞不经,却又为诸多学者深信不疑。比如西方启蒙运动更是吸收借鉴了诸多阿拉伯和中国的思想资源。甚至西方工业革命所依赖的重要科技,也有许多是经由中国起重要作用早期全球化商路传到欧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