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1.内容权威。本书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50余家单位、近百位专家,经过12个月的充分研究论证,达成广泛共识,最终编撰而成。 2.覆盖全面。内容包括:智能底盘关键零部件技术、智能底盘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智能底盘切换控制技术、智能底盘健康状态管理技术、智能底盘开发测试技术、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编制思路、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特征、极限运动产品平台、高端公务产品平台、城市运行产品平台、智能越野产品平台、乘用车智能底盘展望与建议、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技术、公路重型货车产品平台、轻型货车产品平台、载人客车产品平台、特种车产品平台、商用车智能底盘展望与建议。
 3.清晰定义了面向2025年的智能底盘平台。在“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聚焦行业当前关键难题和未来竞争技术需求,本书进一步清晰定义了面向2025年的智能底盘平台,是智能底盘研发的参考书。
 |  
         
          | 內容簡介: |   
          | 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平台定义工作得到了来自汽车、电子、通信等不同产业背景众多行业顶级专家的大力支持, 定义了面向2025 年的智能底盘技术平台和特色产品平台, 指明了技术和产业的具体发展路线, 给出了关键技术指标的提升方向。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主要包括3 部分内容: 第1 部分重点介绍了智能底盘技术平台定义, 包括智能底盘关键零部件技术、智能底盘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智能底盘切换控制技术、智能底盘健康状态管理技术、智能底盘开发测试技术; 第2 部分重点介绍了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包括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编制思路、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特征、极限运动产品平台、高端公务产品平台、城市运行产品平台、智能越野产品平台、展望与建议; 第3 部分重点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包括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技术、公路重型货车产品平台、轻型货车产品平台、载人客车产品平台、特种车产品平台、展望与建议。
 本书适合汽车行业, 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底盘领域相关技术研发、企业战略研究人员, 以及负责制定和实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阅读, 也适合作为对汽车产业发展感兴趣的人员了解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读物。
 |  
         
          | 關於作者: |   
          | 侯福深,现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牵头完成国家汽车产业多项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主持和负责多个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发改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研究”,工信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主持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相关工作,担任执行院长。探索协同创新新模式,推动研究向软硬结合与实体化转变,依托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委员会、商用车碳中和协同创新平台等,围绕重点领域凝聚了国内外重点企业和专家资源,持续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研讨、法规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了跨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行业协同创新深入发展。组织打造世界知名学术活动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品牌学术交流平台。代表科技部,以国家代表身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工作,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对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多年担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副主编工作;担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编制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主持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评估工作,形成年度评估系列报告,成为行业研究、企业规划的重要参考,并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  
         
          | 目錄: |   
          | 序 前 言
 第1 部分 智能底盘技术平台定义
 第1 章 智能底盘关键零部件技术...003
 1 轮边电机与EMB 集成的双电制动系统...003
 2 线控与差动集成的多模式转向系统...005
 3 可变行程和可变特性的自适应主动悬架...008
 第2 章 智能底盘总体架构设计技术...010
 1 智能底盘软硬件架构设计...011
 2 新构型底盘集成设计...013
 第3 章 智能底盘切换控制技术...015
 1 健康- 异常- 容错多模式时序协同的底盘切换控制...016
 2 自动驾驶、座舱、底盘多域融合控制...017
 第4 章 智能底盘健康状态管理技术...020
 1 底盘关键部件寿命预测与性能演化...020
 2 底盘异常状态的感知与管理...022
 第5 章 智能底盘开发测试技术...024
 1 驾驶模拟器...025
 2 驱动/制动硬件在环...026
 3 转向硬件在环...026
 第2 部分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第6 章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编制思路...029
 1 智能底盘产品平台概述...029
 2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框架...033
 第7 章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特征...036
 1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系统架构...036
 2 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功能架构...046
 第8 章 极限运动产品平台...051
 1 产品平台定义...051
 2 架构特征...055
 3 功能特征...058
 第9 章 高端公务产品平台...061
 1 产品平台定义...061
 2 架构特征...066
 3 功能特征...070
 第10 章 城市运行产品平台...075
 1 产品平台定义...075
 2 架构特征...079
 3 功能特征...083
 第11 章 智能越野产品平台...087
 1 产品平台定义...087
 2 架构特征...092
 3 功能特征...097
 第12 章 展望与建议...100
 1 共性技术...100
 2 产品平台...101
 第3 部分 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第13 章 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技术...108
 1 总体框架...109
 2 底盘系统架构及控制技术...110
 3 底盘系统基础技术...118
 第14 章 公路重型货车产品平台...127
 1 重型货车运行场景...127
 2 重型货车底盘关键子系统...130
 第15 章 轻型货车产品平台...150
 1 轻型货车运行场景...150
 2 轻型货车底盘关键子系统...152
 第16 章 载人客车产品平台...167
 1 客车运行场景...167
 2 客车底盘关键子系统...169
 第17 章 特种车产品平台...178
 1 特种车运行场景...178
 2 特种车底盘关键子系统...183
 第18 章 展望与建议...197
 1 共性技术...197
 2 产品平台...198
 附 录...203
 附录A 缩略语表...203
 附录B 主要参与单位...208
 |  
         
          | 內容試閱: |   
          | 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底盘技术的赶超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引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2022 年, 国际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大会开幕式发布了《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 该路线图凝聚了线控制动与底盘智能控制工作组50 多家单位、100 多名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心血, 历时一年半, 经过充分的沟通交流、碰撞融合而形成, 在2023 年正式出版, 如图1 所示。 图1 《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研制工作与出版
 如图2 所示, “十四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包括5 部分内容, 第1 部分介绍了汽车底盘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智能底盘技术范围及基本属性、智能底盘总体路线图; 第2 部分介绍了乘用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构型的组成要素、控制和冗余; 第3 部分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构型的组成要素、控制和冗余; 第4 部分介绍了线控制动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和线控转向系统的技术路线图, 其中, 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线控液压制动系统、线控气压制动系统、线控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 第5部分介绍了智能底盘开发测试平台的技术路线和智能底盘标准规范的技术路线。
 
 图2 《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章节
 经过行业专家的广泛研讨, 对智能底盘给出如下定义: 智能底盘是为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动力系统提供承载平台, 具备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自身运行状态的能力, 并具体实现车辆智能行驶任务的系统。智能底盘的定义如图3 所示。
 图3 智能底盘的定义
 此外, 在《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中重新梳理了智能底盘的基本属性: 安全、体验和低碳, 如图4 所示。
 图4 智能底盘的基本属性
 智能底盘的第一属性是安全。安全属性主要分为主被动一体化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四部分。底盘的智能化拓展了主被动安全控制的边界, 提升了其主被动安全性能; 功能安全包括失效后冗余系统的切换性能和功能安全水平; 预期功能安全包括规避由功能不足或可合理预见的人员误用导致的危害和风险; 信息安全则关注采取措施防御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纵, 保证底盘安全运行。
 智能底盘的第二属性是体验。智能汽车的研发过程对驾乘体验十分重视,而底盘是决定驾乘体验的重要环节。智能底盘可从三方面提升驾乘体验: 第一是车控协同提升驾乘体验, 促进纵横垂动力学协同控制与智能驾驶协同优化,提升驾乘舒适性; 第二是提供自迭代的个性化驾乘体验, 收集与识别个性化驾乘数据, 通过人车交互与自学习迭代, 提供符合乘员心理预期的驾乘体验; 第三是通过数据驱动提供专业驾乘体验, 基于对专业驾驶员的行为数据分析, 提供专业驾驶服务, 提升驾乘乐趣。
 智能底盘的第三属性是低碳。智能底盘应提供能耗更低的行驶表现。此外,由于底盘智能化后, 引入了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悬架中的电动单元等耗能装置, 域控制器计算平台以及传感部件, 因此, 底盘自身的能耗应尽量降低。
 如图5 所示, 基于路线图确定了2030 年智能底盘产品一流、技术引领的总体目标。针对2025 年装载自主品牌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的智能底盘, 要求其在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实现批量应用; 智能底盘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部件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图5 智能底盘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路线图制定过程中, 工作组认识到仍需集聚行业优势力量, 聚焦行业当前关键难题和未来竞争技术需求, 进一步清晰定义面向2025 年的智能底盘平台。为此, 2023 年4 月,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 启动“面向2025 智能底盘平台定义” 研究工作。在技术路线图组织架构的基础上, 建立了咨询组、总体组、技术平台组、乘用车产品平台组、商用车产品平台组、线控制动系统组、线控转向系统组、开发与测试平台组、标准规范组, 如图6 所示。
 图6 面向2025 年的智能底盘平台定义工作组
 其中, 技术平台组的主要任务是定义面向2025 年的智能底盘的技术平台、细化描述牵引性技术、确定牵引性指标。牵头单位是清华大学, 成员单位包括各组长单位、各平台牵头单位、新势力和高技术代表单位、代表性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研究测试机构, 如图7 所示。
 
 图7 智能底盘的技术平台组
 乘用车产品平台组成员包括乘用车平台组的各平台牵头单位、各组长单位、代表性零部件企业、高校、研究测试机构, 主要任务是开展乘用车产品平台的细化描述及对应的牵引性技术研究, 其中, 极限运动小组由比亚迪牵头, 高端公务小组由红旗牵头, 城市运行小组由吉利牵头, 智能越野小组由长城牵头,如图8 所示。
 图8 智能底盘的乘用车产品平台组
 
 商用车产品平台组由商用车产品平台各平台牵头单位、各组长单位、代表性的零部件企业、高校、研究测试机构组成, 主要任务是开展商用车产品平台的细化描述及对应的牵引性技术研究, 重型货车小组由一汽解放牵头, 轻型货车小组由福田牵头, 客车小组由宇通牵头, 矿用等特种车小组由三一牵头, 如图9 所示。
 图9 智能底盘的商用车产品平台组
 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的关系如图10 所示。技术平台的目标是2025 年实现量产水平的智能底盘牵引性技术, 来推动整个底盘的技术和产品的变革。产品平台的目标是2025 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智能底盘代表性产品技术。
 图10 智能底盘平台定义的定位
 本书主要包括3 部分内容: 第1 部分重点介绍了智能底盘技术平台定义,包括智能底盘关键零部件技术、智能底盘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智能底盘切换控制技术、智能底盘健康状态管理技术、智能底盘开发测试技术; 第2 部分重点介绍了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包括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编制思路、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特征、极限运动产品平台、高端公务产品平台、城市运行产品平台、智能越野产品平台、展望与建议; 第3 部分重点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定义, 包括商用车智能底盘产品平台共性技术、公路重型货车产品平台、轻型货车产品平台、载人客车产品平台、特种车产品平台、展望与建议。本书旨在通过对2025 年智能底盘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梳理和预判, 厘清智能底盘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底盘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工作组专家经过12 个月的充分研究论证, 达成了广泛共识, 最终编写了《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平台定义》。在此, 感谢咨询组专家对平台定义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 为平台定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权威、高水平的技术指导; 感谢总体组和编制组参与单位及专家为平台定义贡献积累的研究成果及专业数据,保障了定义工作的可靠性和前瞻性; 感谢张俊智、凌和平、万里恩、何承坤、侯杰、张晓东、赵永坡、秦志东、李高鹏、魏长河、姜龙、费二威、李贵宾、贾具宾、石求军、姜松林、黄琨、彭松林、赵立金、刘国芳、曲婧瑶、刘德舟、李冰等人员深入参与研究、积极协调资源,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付出辛勤努力,他们的努力确保了本书编写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希望《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平台定义》的发布和出版能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由于智能底盘技术正处于快速变革阶段, 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