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 內容簡介: |   
          | 1.将诊疗过程贯穿到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向前延伸到癌前病变,向后涉及患者的体能、营养、呼吸、吞咽、言语等整体康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2.解读口腔癌、口咽癌的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共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最新的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并未涉及到的众多临床问题,本书也专门介绍我们的观点和临床经验。
 3.在诊疗活动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如手术患者高凝状态、手术后吸入性肺炎、术后谵妄、挽救性手术、姑息性治疗及照护等,本书也有专门讨论。
 |  
         
          | 關於作者: |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负责人,卫健委限制性医疗技术“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负责人,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组”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31年,开展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精准诊疗、颅底肿瘤联合根治、口腔颌面头颈大型软硬组织缺损修复重建。 |  
         
          | 目錄: |   
          |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口腔癌及口咽癌诊疗新进展 / 1
 一、 最新诊疗指南解读 /1
 二、 诊断新进展 /3
 三、 合并系统性疾病的诊疗新模式 /4
 四、 治疗策略新进展 /5
 五、 修复重建新进展 /6
 六、 小结 /7
 第二节 康复医学在口腔癌及口咽癌诊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7
 一、 康复医学在国外口腔颌面- 头颈肿瘤诊疗中的地位及作用 /7
 二、 康复医学在国内口腔颌面- 头颈肿瘤诊疗中的现状 /8
 三、 小结 /9
 第三节 口腔癌及口咽癌诊疗的全生命周期实践 / 9
 一、 病因学预防 / 11
 二、 高危人群监测及早期诊断 / 11
 三、 临床多学科诊疗 /12
 四、 随访与康复 /12
 五、 小结 /12
 第二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 15
 第一节 常见的发病因素 / 15
 一、 局部因素 /15
 二、 全身因素 /19
 第二节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 24
 一、 细胞增殖 /25
 二、 生长抑制 /27
 三、 细胞死亡 /28
 四、 细胞永生化 /29
 五、 血管生成 /30
 六、 侵袭和转移 /31
 七、 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突变 /31
 八、 炎癌转化 /33
 九、 免疫逃逸 /34
 十、 代谢重编程 /36
 十一、 表型可塑性 /37
 十二、 表观遗传重编程 /38
 十三、 多态微生物组 /39
 十四、 细胞衰老 /40
 十五、 小结 /41
 第三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口咽癌 / 41
 一、 流行病学 /41
 二、 致病机制 /44
 三、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45
 第三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精准诊断与评估 / 51
 第一节 病理诊断与评估 / 51
 一、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病理表现 /51
 二、 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 /60
 第二节 影像诊断与评估 / 67
 一、 主要影像学检查 /67
 二、 口腔及口咽部CT、MRI 检查方法 /72
 三、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影像评估 /73
 四、 头颈部区域淋巴结影像评估 /103
 五、 治疗效果评估、监测与复发征象 /105
 第三节 临床浸润深度的评估 /108
 一、 肿瘤浸润深度的概念和意义 /108
 二、 肿瘤浸润深度的临床评估 /109
 第四节 颈部评估 /111
 一、 颈部评估方法 / 111
 二、 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转移癌 / 114
 第五节 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综合评估 /115
 一、 活动能力状况评分 / 115
 二、 心肺功能评分 / 116
 三、 合并症评分 / 118
 四、 认知功能评分 / 118
 五、 心理状况评分 / 118
 第六节 体外诊断的应用 /124
 一、 组织活检 /124
 二、 液体活检 /125
 三、 小结 /127
 第七节 人工智能的应用 /127
 一、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管理与风险预警 /128
 二、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管理 /128
 三、 小结 /130
 第四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 135
 第一节 概论 /135
 一、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演变 /135
 二、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原则 /138
 三、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140
 四、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42
 第二节 放射治疗 /143
 一、 口腔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43
 二、 口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44
 三、 放射治疗前的准备 /145
 四、 放射治疗的设备与流程 /146
 五、 放射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151
 六、 放射与免疫联合治疗 /152
 七、 典型病例 /153
 第三节 化学治疗 /158
 一、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常用化疗药物 /158
 二、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常用化疗方案 /159
 三、 典型病例 /164
 第四节 生物治疗 /168
 一、 分子靶向治疗 /168
 二、 免疫治疗 /171
 三、 基因治疗 /172
 四、 典型病例 /173
 第五节 口咽癌经口机器人手术 /177
 一、 概述 /177
 二、 应用范围 /178
 三、 相关口咽解剖及手术步骤 /178
 四、 常见并发症 /180
 五、 典型病例 /181
 第六节 治疗失败后再处理 /185
 一、 评估要点 /185
 二、 失败后再处理方案的考虑 /188
 三、 典型病例 /190
 第七节 放射性颌骨坏死的诊疗 /200
 一、 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 /200
 二、 分类与分期 /201
 三、 非手术治疗 /203
 四、 手术治疗 /204
 五、 典型病例 /208
 第五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围手术期管理 / 215
 第一节 合并常见系统性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215
 一、 高血压 /215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16
 三、 糖尿病 /216
 四、 呼吸系统疾病 /217
 五、 血液系统疾病 /218
 六、 慢性肾病 /219
 第二节 营养评估及营养治疗 /220
 一、 概述 /220
 二、 围手术期营养评估的常用方法 /221
 三、 营养支持治疗途径 /222
 四、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225
 第三节 吞咽功能评估及气道管理 /227
 一、 吞咽功能评估 /228
 二、 气道管理 /232
 三、 吞咽功能全流程管理 /237
 第四节 血液高凝状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238
 一、 病理生理基础 /238
 二、 口腔癌及口咽癌与血液高凝状态 /239
 三、 临床评估与处理 /239
 第五节 术后谵妄的预防及处理 /242
 一、 病因及危险因素 /242
 二、 病理生理机制 /242
 三、 临床表现 /242
 四、 诊断及筛查 /243
 五、 治疗 /243
 六、 预防 /244
 第六节 围手术期静脉通路的选择与管理 /245
 一、 静脉导管分类 /245
 二、 静脉通路的选择 /245
 第七节 难治性创口的处理 /248
 一、 病因 /248
 二、 临床表现 /249
 三、 处理 /249
 四、 典型病例 /251
 第六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手术的麻醉 /259
 一、 口腔癌及口咽癌手术麻醉的特点及难点 /259
 二、 麻醉前的评估及处理 /259
 三、 麻醉方式的选择 /261
 四、 全身麻醉的实施 /261
 五、 口腔癌及口咽癌常见手术的麻醉要点 /267
 六、 口腔癌及口咽癌麻醉管理与加速康复外科 /268
 七、 典型病例 /268
 第七章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 271
 第一节 口腔白斑病 /271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271
 二、 临床表现 /272
 三、 诊断与评估 /273
 四、 治疗 /278
 五、 典型病例 /280
 第二节 口腔红斑病 /286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286
 二、 临床表现 /287
 三、 诊断与评估 /288
 四、 治疗 /289
 五、 典型病例 /290
 第三节 口腔扁平苔藓 /291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291
 二、 临床表现 /292
 三、 诊断与评估 /295
 四、 治疗 /296
 五、 典型病例 /300
 第四节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303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303
 二、 临床表现 /304
 三、 诊断与评估 /305
 四、 治疗 /306
 五、 典型病例 /308
 第八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 / 315
 第一节 舌癌 /315
 一、 临床表现 /315
 二、 诊断与评估 /317
 三、 治疗 /319
 四、 典型病例 /325
 第二节 颊黏膜癌 /357
 一、 临床表现 /357
 二、 诊断与评估 /359
 三、 治疗 /361
 四、 典型病例 /365
 第三节 上颌牙龈癌 /399
 一、 临床表现 /399
 二、 诊断与评估 /399
 三、 治疗 /401
 四、 典型病例 /404
 第四节 下颌牙龈癌 /412
 一、 临床表现 /412
 二、 牙龈癌侵袭下颌骨的方式及转移途径 /413
 三、 诊断与评估 /413
 四、 治疗 /414
 五、 典型病例 /416
 第五节 口底癌 /430
 一、 临床表现 /430
 二、 诊断与评估 /431
 三、 治疗 /431
 四、 典型病例 /434
 第六节 腭癌 /439
 一、 临床表现 /439
 二、 诊断与评估 /440
 三、 治疗 /440
 四、 典型病例 /442
 第七节 口咽癌 /445
 一、 临床表现 /445
 二、 诊断与评估 /445
 三、 治疗 /446
 四、 典型病例 /447
 第八节 口腔疣状癌 /454
 一、 临床表现 /454
 二、 诊断与评估 /455
 三、 治疗 /456
 四、 典型病例 /456
 第九节 口腔黏膜腺源性上皮癌 /457
 一、 临床表现 /458
 二、 诊断与评估 /460
 三、 治疗 /460
 四、 典型病例 /461
 第十节 多原发癌 /466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466
 二、 临床表现 /467
 三、 诊断与评估 /467
 四、 治疗 /468
 五、 典型病例 /469
 第十一节 侵犯颅底的口腔癌及口咽癌 /472
 一、 概述 /472
 二、 诊断与评估 /473
 三、 治疗 /474
 四、 典型病例 /482
 第九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 / 501
 第一节 穿支皮瓣用于口腔颌面- 头颈部修复重建 /501
 一、 解剖学基础 /502
 二、 优势和局限性 /505
 三、 临床制备与应用 /505
 第二节 舌缺损 /511
 一、 分类 / 511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512
 三、 典型病例 /516
 第三节 颊部缺损 /518
 一、 分类 /518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519
 三、 典型病例 /523
 第四节 口底缺损 /534
 一、 分类 /534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534
 三、 典型病例 /536
 第五节 下颌骨缺损 /547
 一、 分类 /547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554
 三、 典型病例 /558
 第六节 上颌骨缺损 /568
 一、 分类 /569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574
 三、 上颌骨重建的相关问题与展望 /600
 第七节 口咽缺损 /602
 一、 概述 /602
 二、 修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602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复合缺损 /605
 一、 颅颌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605
 二、 面中份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606
 三、 面下份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607
 四、 面颈部多器官复合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608
 五、 典型病例 /609
 第九节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612
 一、 上颌骨缺损 /612
 二、 下颌骨缺损 /627
 三、 颜面缺损 /633
 第十节 颈内动脉缺损的血流重建 /641
 一、 脑血管的调节与脑血流动力学 /642
 二、 外科解剖 /644
 三、 脑血流重建的类型 /644
 四、 手术决策 /645
 五、 手术方法 /649
 六、 围手术期管理 /653
 七、 典型病例 /657
 第十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颈部处理 / 661
 第一节 颈部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661
 一、 颈淋巴分区 /661
 二、 基于肿瘤原发部位的转移拓扑学规律 /662
 三、 重视颈部淋巴结标本解剖 /663
 第二节 颈部外科处理—颈淋巴清扫术 /664
 一、 历史观点及理念演变 /664
 二、 术式分类及特点 /664
 三、 基本原则及指南共识 /665
 四、 手术入路及切口设计 /666
 五、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669
 六、 cT1-2N0 患者的颈部管理策略 /671
 七、 cN 患者的颈部管理策略 /673
 第三节 非外科颈部处理方法 /674
 一、 术后辅助治疗 /674
 二、 术前诱导治疗 /674
 三、 根治性放疗 /674
 第四节 争议与讨论 /675
 一、 功能保存性外科 /675
 二、 非常规淋巴结转移 /676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口腔癌及口咽癌 /679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患者 /679
 一、 临床表现 /679
 二、 治疗 /680
 三、 预后 /680
 四、 典型病例 /680
 第二节 高龄、超高龄患者 /681
 一、 围手术期评估及处理 /682
 二、 非手术治疗 /686
 三、 小结 /687
 第三节 伴有特殊传染病的患者 /687
 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688
 二、 梅毒 /691
 三、 乙型、丙型肝炎 /692
 四、 肺结核 /694
 第四节 范科尼贫血患者 /695
 一、 范科尼贫血的特点及诊疗 /695
 二、 范科尼贫血伴发口腔癌的特点 /696
 三、 诊断与治疗 /696
 四、 典型病例 /697
 五、 小结 /699
 第五节 器官移植患者 /699
 一、 器官移植后伴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700
 二、 诊断与治疗 /700
 三、 预防 /701
 四、 小结 /701
 第六节 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的缓和医疗 /702
 一、 缓和医疗的内容 /702
 二、 躯体问题及处理 /702
 三、 心理支持 /704
 四、 临终关怀 /705
 五、 小结 /705
 第十二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的康复 /707
 第一节 体能康复 /707
 一、 体能问题 /707
 二、 体能评估 /708
 三、 体能训练 /710
 第二节 营养康复 /714
 一、 营养需要 /714
 二、 营养评估与教育 /716
 三、 营养随访 /717
 第三节 吞咽康复 /721
 一、 吞咽功能评估 /721
 二、 吞咽障碍治疗 /730
 第四节 言语康复 /739
 一、 言语的解剖与生理 /739
 二、 言语功能评估 /740
 三、 言语康复治疗 /743
 第五节 呼吸康复 /748
 一、 口腔/ 口咽手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748
 二、 呼吸康复治疗 /748
 第六节 心理康复 /756
 一、 患者面对的心理及社会挑战 /756
 二、 患者的心理管理 /758
 三、 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765
 第十三章 主动健康与口腔癌及口咽癌防治 /767
 第一节 主动健康在口腔癌及口咽癌防治中的实施 /767
 一、 口腔健康人群的主动健康 /767
 二、 患者的主动健康 /769
 三、 第三方资源的有机整合 /771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773
 一、 主动健康医学模式仍待构建和完善 /773
 二、 主动健康医学模式需要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 /773
 三、 主动健康医学模式需要全民参与和共同推进 /773
 第十四章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预后与随访 /775
 第一节 预后及影响因素 /775
 一、 肿瘤相关预后因素 /776
 二、 患者相关预后因素 /779
 三、 其他相关因素 /780
 四、 小结 /781
 第二节 随访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781
 一、 随访的意义 /781
 二、 口腔癌及口咽癌的随访方案 /782
 三、 随访组织形式及发展—专病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783
 附录一 围手术期功能康复管理册 /787
 附录二 意识模糊评估量表 / 819
 附录三 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 / 821
 |  
         
          | 內容試閱: |   
          | 口腔和口咽部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复杂的生理功能和显著的美观特征,同时,由于口腔癌、口咽癌特殊的肿瘤生物学特征,癌肿及其治疗措施将导致咀嚼、吞咽、呼吸、语音等生理功能和颜面美观的变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和心理影响。本书从患者发病、治疗、康复的整个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编排,重点突出肿瘤的精准评估、精确治疗及功能康复。通过大量的口腔癌、口咽癌典型病例,配合临床照片、示意图等展示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为了能客观地反映口腔癌、口咽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邀请了一直从事头颈肿瘤诊疗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全国知名专家参与编写,注重学术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编写过程中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大量文献,在解读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对于指南和共识并未涉及、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介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参与编写的专家较多,个人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可能存在较大分歧。我们应当理性对待这一问题,其关键原因是当前循证依据不足,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些争议将逐步解决。
 本书的编写以口腔颌面- 头颈肿瘤外科专家为主,邀请了口腔黏膜病学、口腔病理学、肿瘤影像学、肿瘤放射学、肿瘤药物治疗学、口腔修复学的专家,还特别邀请了医学营养学、护理学及康复学等专家参与撰写,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口腔癌、口咽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精准评估、肿瘤根治手术、修复重建、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创口护理、营养治疗及康复等相关内容。本书将诊疗过程贯穿于疾病的全生命周期,向前延伸到癌前病变,向后涉及患者的体能、营养、呼吸、吞咽、言语、心理等整体康复。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广大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水平和认识的限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不断进步。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廖贵清
 2024 年10 月于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