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该书从我国新时代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地位、内涵与意义、关键问题与挑战、战略路径,我国科技现代化的创新发展、特点和优势、实践和战略,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路径,科技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路径,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科技创新推动全球治理的内涵和路径,以及中科院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成果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该书可为科技战略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提供决策参考。
內容簡介:
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制高点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还在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博弈日益激烈,科技竞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分为八章,从科技创新的内涵、战略地位、面临的挑战和战略路径等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抢占科技制高点来支撑和引领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同时,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科技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与优势,以及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个方面。
關於作者:
梁昊光
----------------------------
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科学观察》杂志主编,担任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薛海丽
----------------------------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绿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等研究方向。近年来,参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参与其他课题10余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Land Use Polic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张钦
----------------------------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大数据与科学决策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参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参与其他课题10余项,在Ecological Indicators、Climate an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錄 :
第一章 以抢占科技制高点支撑和引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1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
二、新时代中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内涵与意义......................................................9
三、中国抢占科技制高点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15
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路径................................. ....... .................................25
五、营造良好创新生态........................................................................................33
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3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现代化 .................................................................39
一、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39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现代化的特点与优势.................................................4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发展战略与现代化实践 ............................................51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现代化战略.....................................................59
第三章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69
一、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69
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制高点...............................................................80
三、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89
第四章 科技创新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01
一、科技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101
二、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技制高点.......................................................... 111
三、科技创新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 119
第五章 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 ............................................................129
一、科技赋能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 .....................................................................129
二、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技制高点...............................................................138
三、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径............................................................148
第六章 科技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57
一、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157
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技制高点............................................................161
三、科技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177
第七章 科技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1
一、科技推动全球治理的内涵、特征与要求 ...................................................191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科技制高点................................................202
三、科技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211
第八章 中国科学院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形成的重要成果 ................................227
一、中国科学院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行的工作部署 .........................................227
二、中国科学院取得的十大基础理论成果..........................................................229
三、中国科学院取得的十大应用技术成果...........................................................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