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 編輯推薦: |   
          | 25年上下求索 动态展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全貌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深入挖掘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潜能
 |  
         
          | 內容簡介: |   
          | 25年来,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论证,作者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了在不同时期对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为什么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全世界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没有国际实践和成功经验?为什么要推动形成大都市圈或城市群发展模式,全球大都市圈和中国大都市圈有何异同?为什么要充分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理、特征、启迪,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什么要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其主要作用在哪里?长三角与上海、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其他地区如何联动发展?为什么长三角未来要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又如何实现?如此等等,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一定的答案。
 |  
         
          | 關於作者: |   
          | 张兆安,1959年1月出生,二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首席专家。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民建上海市委从事经济理论、决策咨询、新闻出版、参政议政等工作。曾担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上海经济年鉴主编,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区县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迄今为止,出版著作、译作、年鉴、蓝皮书等5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和文章400余篇,主持12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的各类重大课题,荣获各类奖项20余项。 |  
         
          | 目錄: |   
          | 序 言 i 第一篇 2000—2005年:研究缘起
 第 一 章 时代召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
 第一节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正当其时 3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相互融入、联动发展 13
 第三节 辩证认识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的四大问题 26
 第 二 章 上海需要与长三角实现共赢 32
 第一节 上海:世界城市的城市形态和布局创新 32
 第二节 上海:把握世界城市形态创新的十大关系 51
 第三节 上海:世界城市形态创新与大都市圈发展 60
 第四节 上海:世界城市形态创新与长三角一体化 70
 第 三 章 上海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75
 第一节 上海未来发展需要长三角支持 75
 第二节 上海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78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86
 第四节 上海与长三角:实现共赢 93
 第二篇 2006—2010年:研究深化
 第 四 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实践 103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模式 103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启迪 109
 第 五 章 大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 112
 第一节 全球都市圈的兴起与发展 112
 第二节 全球五大都市圈发展特征 127
 第三节 都市圈发展的希望与展望 135
 第 六 章 中国都市圈兴起与发展的基本把握 139
 第一节 中国都市集群的历史渊源 139
 第二节 中国都市圈兴起的过程特征 146
 第三节 中国都市圈的高速发展 152
 第四节 中国都市圈的未来发展 155
 第 七 章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评价 159
 第一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基本概况 159
 第二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特征 164
 第三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期望特征 175
 第四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比较 184
 第五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功能比较 195
 第六节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地位比较 201
 第三篇 2011—2017年:视野拓展
 第 八 章 全国视野中的长三角一体化 209
 第一节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09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 215
 第三节 长三角与港台企业的共同发展 220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内部的联动发展 231
 第 九 章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 260
 第一节 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总体态势与具体举措 260
 第二节 以“黄金水道”为抓手,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271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动 287
 第 十 章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上海未来发展 313
 第一节 从两个35年看上海发展愿景 313
 第二节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未来方向 321
 第三节 苏州河的时代新功能 324
 第四节 长三角未来发展与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328
 第四篇 2018—2024年:终于破题
 第十一章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破茧而出 335
 第一节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35
 第二节 长三角:新时代,新方位,新出发 337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的共同使命 344
 第十二章 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347
 第一节 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347
 第二节 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350
 第三节 长三角打造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新平台 352
 第四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354
 第十三章 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364
 第一节 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364
 第二节 关于加快制定《长江法》的议案 367
 第十四章 长三角: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375
 第一节 从要素合作走向制度共建 377
 第二节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380
 第三节 上海要彰显龙头带动作用 383
 附件一 2000—2024年笔者公开发表涉及长三角的文章 390
 附件二 2000—2024年笔者涉及长三角的著作 394
 附件三 2000—2024年笔者主持并撰写涉及长三角的研究报告 395
 附件四 2008—2023年笔者作为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及撰写的调研报告 3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