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亲临现场、探寻真相的精神,始终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现场的紧张与刺激,更能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在追求真相、传递信息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本书不仅是一部观照新闻幕后的图文记录,更是一部向所有坚守在新闻一线、默默奉献的新闻人致敬的佳作。
 |  
         
          | 內容簡介: |   
          | 《我在现场》是一本记录新闻工作者一线采访幕后故事的图文书,透过一线记者的生动笔触,辅以大量高清图片,鲜活地再现了新闻现场的动人瞬间,细腻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度挖掘并呈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本书选篇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融入个人观察、深刻思考与真挚情感,令全书洋溢着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与引人深思的洞察力。该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 |  
         
          | 關於作者: |   
          | 本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刘思扬,男,汉族,1963年6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  
         
          | 目錄: |   
          | 缅北诈骗集团竟扬言:不删视频就埋人 004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调查记者团队
 这事儿,记者较真儿了! 010
 长江日报朱建华张维纳
 1:6 输了!王霜说了两个字,记者心一惊 016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
 记者:吹牛吧 局长:找到了! 026
 新华社记者童芳
 刚到一线,记者差点儿回不来…… 032
 央广网记者张继航
 90 后记者忍了一下,把馒头让给了00后 040
 新华社记者王晖
 记者凭什么说这是“面子工程”  04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车黎
 阿婆:哈哈哈哈哈!记者:就是她! 054
 新华社记者刘潇
 冒死救援!起飞前,记者看到这些 062
 中国日报社记者彭译萱
 消防员不让前进了!后来记者得知…… 06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傲然王亚平
 没有门把手,这位记者可能就被吹跑了! 076
 新华社记者邰晓安庞梦霞周义
 “挖姜少年”考上大连理工!看他哽咽,记者做了一个决定 084
 中国邮政报记者王勤东
 记者提醒:这件事特别火,特别需要冷静! 092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蒋成杨欣
 7年央视七夕晚会总导演,这样阐释浪漫! 10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总导演顾志刚杨觐梦
 在日本的中国记者: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108
 新华社记者钱铮张伊伊李光正 张笑宇
 居民差点儿打起来!大家却说这是向前一步 116
 北京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徐滔
 穆青手书这四个字,震撼了记者! 122
 河南日报记者贾永标时文静
 第一次采访,张桂梅就给记者“泼了盆冷水” 128
 新华社记者庞明广
 落难必闯马驹桥 记者闯了…134中工网记者朱洁英
 北京日报首席记者:阔别10年,又回来了 142
 北京日报记者路艳霞
 记者亲历:解放军发起冲锋! 150
 解放军报记者任旭刘宝瑞通讯员王麒淞
 你猜,记者支持火炬手还是旗手  158
 新华社记者李嘉 周欣
 “All! Everything! Very good!” 168
 新华社记者胡佳丽
 电竞首金!让记者惊讶的是…… 178
 新华社记者许仕豪
 记者体验“大哥”的日常,凌晨2点,惊心动魄! 188
 半岛都市报记者孙兆慧
 好几次差点儿没命,记者图什么呢  198
 新华社记者邹学冕
 巴以冲突,她就在战火旁! 206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对记者说:坏了坏了……216中国气象报社记者赵晓妮刘钊
 “用尽努力智慧,等待命运垂青” 226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记者被一群难民围住:请帮帮我们! 260
 新华社记者赵家淞
 |  
         
          | 內容試閱: |   
          | 缅北诈骗集团扬言:不删视频就埋人 
 “ 2023年上半年,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调查记者团队利用4个月时间,卧底缅甸电信诈骗招工黑色产业链,节目共有《逃亡》《炼狱》《求助》《“安全屋”》《蛇头》《执念》《拯救》等七部分内容,记者兵分三路,周旋于高薪骗局的招聘者、专门组织偷渡的“蛇头”以及靠引诱他人获利的中介之间,全方面、多角度揭露了境外电信网络诈骗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人口贩卖、非法偷渡等跨境犯罪行为。
 2023年6月下旬起,河南广播电视台持续播发 “缅甸北部电信诈骗”系列融媒体报道,引发全网热议。
 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到了亲历本次报道的河南都市报道调查记者团队“都市大先生”的成员之一帅才(化名),为我们讲述了生死营救背后的故事。”
 
 日夜兼程,为了满怀期待的家属
 
 “我是一个单亲爸爸带着俩儿子,为了减轻我的负担,大儿子轻信了诈骗分子,偷渡去了缅甸佤邦,6月5号联系我后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请救救孩子!”
 “我害怕,我儿子在那边天天挨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希望帮帮我们!”
 “我弟几次被打昏死过去,几天都起不来还要被逼着做诈骗,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6月底,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了《边境“蛇”影》调查报道,各地家属们的求助信息开始涌进我的微信和频道的热线电话。有的家属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向我打听孩子的消息,有的家属凌晨3点依然在问我怎么样才能救出孩子,家属们的关切往往回复不完。
 前来求助的受害者家属越来越多,分布在全国各地。7月3号,我们决定走出河南,去更多的家属身边,听他们的故事,帮他们解决问题,也了解更多“人间炼狱”。
 分类整理了求助人的信息后,我们出发了。
 7月4号开始,我们沿着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安徽、云南等十个省、自治区,一路直播采访。
 有受害者家属讲述孩子的悲惨遭遇,有从缅甸逃回来的人讲述回国经验,也有不少反诈志愿者给家属提供参考信息,每天不间断地直播,大声疾呼,成了所有人的默契……
 为了让家属们的期盼不落空,我们只能白天采访,夜晚赶路,起床接着采访,忙完继续赶路。
 22天,一万两千多公里,我们采访了100多位家属。
 在那些睡不着觉的闷热夏夜里,同事们每天都会聊“什么时候能回家”。聊着聊着,变成了“怎么报道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家属和受害者”。
 即使,有同事刚刚结婚3个月,有同事一次又一次地违反了和孩子的约定……
 我们想家,但不想就这样回家。
 我们想要让更多去缅甸“发财”的人认清现实,让迷茫中的家属找到方向,也让这种“高薪骗局”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