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 編輯推薦: |   
          |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中,“文艺与市场”有关论述篇幅不多,但分量很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文艺市场、文娱行业等领域的部分重要变化,都在相关论断指出的方向下展开。本书聚焦“现代生产机制如何配置文艺生产资源”这个问题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围绕“市场配置文艺生产资源”这一问题,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对文艺生产所做的贡献、市场与文艺之间的矛盾、市场给文艺创作带来的不良现象和问题等,以及在新时代下,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市场的发展和治理难题。 |  
         
          | 關於作者: |   
          |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新媒介文化和理论研究、大众软件研究。著有《缠绕的诗学一—德勒兹思维方法研究》《编码日常:大众软件批判》 |  
         
          | 目錄: |   
          | 1? ? 第一章? 市场在文艺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背景和进程 
 3? ? 第一节 新中国文艺生产的计划机制及其对市场的改造
 8? ? 第二节 十八大以前,市场在文艺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进程
 22? ?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继续推进市场在文艺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进程
 
 27? ? 第二章? 市场配置文艺生产资源的突出成绩
 
 29? ? 第一节 在产业格局上,文化产业构成我国国民经济新亮点
 32? ? 第二节 在产品数量和服务范围上,产量更大、服务范围更广
 38? ? 第三节 在市场主体上,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规模持续扩大
 43? ? 第四节 从服务效能上看,文化多样发展,满足人民多样精神需求
 48? ? 第五节 在创作上,出现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力作
 58? ? 第六节 在生产方式上,丰富了我国文艺生产方式,促进不同机制的对话、融合
 64? ? 第七节 在文化出海上,市场化较充分的新兴领域充当了主力军
 
 73? ? 第三章? 市场配置文艺生产资源的内在问题
 
 80? ? 第一节 在导向上,市场是逐利的,过度市场化将造成对市场需求的无底线迎合
 89? ? 第二节 在资源配置机制上,文艺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是市场普遍问题在文艺领域的具体表现
 93? ? 第三节 在资源配置与文艺生产的结合上,文艺生产有其内在特征,过度市场化将造成产业需要对创意规律的挤压
 104? 第四节 在意识形态上,文艺工作者受到市场经济过度影响,迷失了方向
 
 107?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变化
 
 109? 第一节 总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13? 第二节 “双效统一”总要求对新时代文艺生产的重大影响
 
 137? 第五章? 新时代文艺市场的发展和治理难题
 
 139? 第一节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计划经济时代的艺术遗产?
 156? 第二节 如何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169? 第三节 “主旋律”和“多样化”如何更好地共生共荣?
 
 193? 结? 语
 |  
         
          | 內容試閱: |   
          | 文艺有意识形态和商品双重属性。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属性,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属性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各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语境中,就具体转化为如何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艺生产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意味着,党的“文艺工作”在当代中国始终与“意识形态工作”和“经 济工作”存在着双重交叉,文艺生产也始终承担着“教化民众”和“经济民生”的双重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在“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和“自下而上”的热烈响应下,文艺的商品属性逐渐被人接受,国有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民营市场主体越发壮大,大众文化逐渐被认可接受,一言以蔽之,市场在文艺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看到,市场在繁荣文艺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在:文化产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新亮点;文化产品的产量更大、服务范围更广;文化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规模持续扩大;文化多样发展,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了更充分的满足;市场孕育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市场机制丰富了我国的文艺生产方式,促进了不同生产机制的对话、融合;市场化较好的新兴文艺领域充当了我国“文化出海”的主力军等。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现象本就出现在包括文艺生产在内的诸生产领域,“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一直都是现代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文化产业是风险相对较高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生产更不可控,需求也更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追求“高回报、低风险”的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就可能出现损害文化多样性、挤压文艺创作空间等弊端。然而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一种特殊商品,虽不乏娱乐功能,但更担负启蒙使命。因而文艺生产需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量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上述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我们不仅应该让市场在文艺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更应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建设文化强国、勇攀文艺高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应如何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丰富的理论资源,更是鲜活的实践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文艺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如“双效统一”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有关部门一方面重拳出击治理乱象,助力行业步入有序发展轨道;另一方面积极出台针对新现象、新问题的政策和措
 施,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文艺行业协会则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探索中来,在加强文艺界行风建设、团结市场化人才上做出了积极努力。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众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在勇攀文艺“高峰”的进程中,我们仍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计划经济时代的艺术遗产。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仍要直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痼疾。在“主旋律”和“多样化”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下,我们仍在破解二者如何融合发展的难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越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要啃,越是要啃难啃的“硬骨头”,就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相信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的文艺大师和文艺高峰从新时代文艺市场中涌现。新时代文艺市场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巨大的潜力和更积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