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新形态教材之一,教材修订遵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非零起点与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与模式多样性特征,坚持“三基、五性、三特点”原则,在保持上版教材的主要框架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优化知识体系,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科研实践
           | 
         
       
      
      
      
      
         
          | 內容簡介: | 
         
         
           
            1.第四轮修订概况 自2018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出版以来,为整体提升我国医疗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选中,有12种获得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建设奖(1种荣获特等奖),从众多参评教材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第五轮修订再接再厉,争取再创佳绩。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2.第五轮修订简介 本次修订包含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层次,共44种。本套教材将继续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从中受益。
           | 
         
       
      
      
      
         
          | 關於作者: | 
         
         
          |  
            川北医学院教师,系主任,副教授。发表了多篇本学科论文,做了一些研究。在教学方面很有见解,并主持了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目錄: 
           | 
         
         
           
            基础化学
 第一章分散系/001
 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种类 / 001
 第二节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 002
 一、物质的量 / 002
 二、摩尔质量 / 003
 三、物质的量的计算 / 003
 第三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 004
 一、物质的量浓度 / 004
 二、质量浓度 / 004
 三、质量摩尔浓度 / 005
 四、物质的量分数 / 005
 五、质量分数 / 006
 六、体积分数 / 006
 第四节  溶液的渗透压 / 006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 006
 二、渗透压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 008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 008
 第五节  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 012
 一、溶胶的性质 / 012
 二、高分子溶液 / 016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020
 第一节  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 020
 第二节  酸碱理论 / 021
 一、酸碱质子理论 / 021
 二、酸碱电子理论 / 023
 第三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 025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 025
 二、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 025
 三、共轭酸碱解离平衡常数的关系 / 027
 四、酸碱平衡移动 / 027
 第四节  溶液的pH / 028
 一、H3O 浓度和pH / 028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 029
 第五节  缓冲溶液 / 031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 / 031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 / 032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 034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 035
 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应用 / 037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041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 041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 043
 一、碰撞理论和活化能 / 043
 二、过渡态理论 / 044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045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045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049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050
 第四节  化学平衡 / 052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 052
 二、化学平衡常数 / 053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 055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059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 059
 一、氧化值与氧化还原反应 / 059
 二、氧化还原电对 / 060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061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 062
 一、原电池的概念 / 062
 二、电极电势的产生及电池电动势 / 063
 三、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 064
 第三节  能斯特方程式及影响非标态
 电极电势的因素 / 066
 一、能斯特方程式 / 066
 二、影响非标态电极电势的因素 / 067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 068
 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 068
 二、计算电池电动势 / 068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 069
 第五节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 070
 一、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 070
 二、复合电极 / 072
 三、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 072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075
 第一节  原子结构 / 075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 / 075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081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083
 一、元素周期表 / 083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084
 第三节  分子结构理论 / 085
 一、现代价键理论 / 086
 二、杂化轨道理论 / 088
 第四节  分子间力 / 092
 一、分子的极性与极化 / 092
 二、范德瓦尔斯力 / 093
 三、氢键 / 094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097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 097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097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098
 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 100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简介 / 101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 101
 二、内轨配合物和外轨配合物 / 102
 第三节  配位平衡 / 103
 一、配位平衡常数 / 103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 104
 第四节  螯合物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106
 一、螯合物与螯合效应 / 106
 二、螯合剂EDTA及其应用 / 107
 三、生物配体与配合物药物 / 107
 第七章酸碱滴定分析/111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论 / 111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 111
 二、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 112
 三、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 / 112
 第二节  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 / 113
 一、误差的分类 / 113
 二、减小误差的方法 / 114
 三、误差与偏差 / 114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116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 117
 一、酸碱指示剂 / 117
 二、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 118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121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 121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简介/124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 124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124
 二、光吸收定律 / 126
 第二节  分光光度计及定量分析方法 / 127
 一、分光光度计 / 127
 二、定量分析方法 / 128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和测定条件的
 选择 / 129
 一、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 129
 二、测定条件的选择 / 130
 有机化学
 第九章有机化学概述/135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 135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 135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135
 三、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 / 136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 137
 一、碳原子的杂化 / 137
 二、共价键的属性 / 137
 三、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示 / 139
 四、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 141
 第三节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141
 一、自由基反应 / 141
 二、离子反应 / 142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142
 一、按碳架分类 / 142
 二、按官能团分类 / 143
 第十章烷烃/147
 第一节  烷烃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 147
 一、烷烃的结构 / 147
 二、碳原子类型 / 149
 三、同分异构现象 / 149
 第二节  烷烃的命名 / 151
 一、普通命名法 / 151
 二、系统命名法 / 152
 第三节  烷烃的性质 / 154
 一、烷烃的物理性质 / 154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 / 155
 第四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157
 一、石油醚 / 157
 二、液体石蜡 / 157
 三、石蜡 / 157
 四、凡士林 / 157
 五、甲烷的氯代物 / 158
 第十一章烯烃和炔烃/160
 第一节  烯烃 / 160
 一、乙烯的结构 / 160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 / 161
 三、烯烃的命名 / 161
 四、烯烃的物理性质 / 163
 五、烯烃的化学性质 / 163
 六、二烯烃 / 167
 第二节  炔烃 / 169
 一、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 169
 二、炔烃的理化性质 / 170
 第三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171
 一、乙烯 / 171
 二、聚乙烯 / 172
 三、丁-1,3-二烯 / 172
 四、β胡萝卜素 / 172
 五、乙炔 / 173
 第十二章环烃/176
 第一节  环烷烃 / 176
 一、分类和命名 / 176
 二、结构 / 177
 三、异构现象 / 177
 四、物理性质 / 179
 五、 化学性质 / 179
 第二节  芳香烃 / 180
 一、苯分子的结构 / 180
 二、芳香烃的分类与命名 / 182
 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 184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 185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 187
 第十三章醇、酚、醚/191
 第一节  醇 / 191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 191
 二、甲醇的结构 / 193
 三、醇的物理性质 / 193
 四、醇的化学性质 / 194
 第二节  酚 / 197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 197
 二、苯酚的结构 / 198
 三、酚的物理性质 / 198
 四、酚的化学性质 / 198
 第三节  醚 / 200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 200
 二、醚的结构 / 201
 三、醚的物理性质 / 201
 四、醚的化学性质 / 201
 第四节  硫醇、硫酚和硫醚 / 202
 一、命名 / 202
 二、化学性质 / 203
 第五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204
 一、乙醇 / 204
 二、苯酚 / 204
 三、甲苯酚 / 204
 四、乙醚 / 204
 五、龙脑 / 205
 第十四章醛、酮、醌/208
 第一节  醛和酮 / 208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 208
 二、醛、酮的结构 / 209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 209
 四、醛、酮的化学性质 / 210
 第二节  醌 / 215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 215
 二、醌的化学性质 / 215
 第三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216
 一、甲醛 / 216
 二、丙酮 / 216
 三、樟脑 / 216
 四、维生素 / 216
 五、戊二醛 / 217
 第十五章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220
 第一节  羧酸 / 220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 220
 二、 羧酸的结构 / 221
 三、羧酸的物理性质 / 222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 / 223
 第二节  取代羧酸 / 225
 一、羟基酸 / 225
 二、酮酸 / 227
 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 / 228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 229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 230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 230
 第四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235
 一、羧酸 / 235
 二、羟基酸 / 235
 三、羧酸衍生物 / 236
 第十六章对映异构/242
 第一节  手性 / 242
 一、手性和对映异构体 / 242
 二、手性分子的判断 / 243
 第二节  对映异构体的旋光性 / 244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 / 244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 245
 第三节  构型的标记法 / 246
 一、D/L相对构型标记法 / 247
 二、R/S 绝对构型标记法 / 248
 第四节  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 249
 第五节  对映异构体的生物活性 / 250
 第十七章胺和杂环化合物/254
 第一节  胺 / 254
 一、胺的分类、命名 / 254
 二、胺的结构 / 256
 三、胺的物理性质 / 256
 四、胺的化学性质 / 257
 第二节  杂环化合物 / 260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260
 二、五元杂环化合物 / 262
 三、六元杂环化合物 / 263
 第三节  与医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 / 264
 一、生源胺 / 264
 二、生物碱 / 265
 三、吡咯和吡啶的衍生物 / 266
 第十八章生物分子/270
 第一节  糖类 / 270
 一、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 270
 二、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 271
 三、二糖 / 274
 四、多糖 / 276
 第二节  脂类 / 278
 一、油脂 / 278
 二、磷脂 / 281
 三、甾族化合物 / 282
 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 / 284
 一、氨基酸 / 284
 二、蛋白质 / 287
 推荐阅读文献/294
 附 录/295
 附录一  法定计量单位 / 295
 附录二  平衡常数表 / 297
 附录三  常见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 300
 索 引/303
 复习参考题
 参考答案/311
 元素周期表
           | 
         
       
      
      
      
         
          | 內容試閱: 
           | 
         
         
           
            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第五轮修订主编人会议精神,按照教材的编写思想和要求,在第三版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修订。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本次修订紧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篇幅更为适中,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医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在各章内容中增加了“拓展材料”“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选择题”,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培养科学精神。本次修订更注重知识条目化,层次更分明;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学时要求,内容更加简化,突出重点;注重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化学基础对高科技领域的推动应用;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在教材中增加了更多成熟的医学案例,力求做到“为医所用”,在学生受教育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本教材共18章,理论课参考学时为54~72学时(本科学生54学时,专科学生72学时)。
 本教材采用纸数一体的新形态教材编写模式,在编写中融入数字内容,具体包括PPT、同步练习题和在线课程。PPT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便于学生自学及教师授课;同步练习题用于学生课前预习、随堂检测及课后检测学习效果;在线课程是对章节中重点或难点知识的讲解,方便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知识。
 参加本版教材编写的编者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各编者所在学校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感谢。由于编者水平和编写时间所限,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陈莲惠
 2024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