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 內容簡介: |   
          | 重视中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传播。在第一章全科医学概述中增加一节予以介绍,让本科生尽早了解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为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奠定基础。强调全科医生的人文素养,将全科医生的人文精神从第二章的一节独立出来,单列一章。强化大健康大预防理念和落实医防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拓展第六章“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内涵,在全科医疗实践篇的各章中强调体现预防的内容。侧重全科医生工作实际,在全科医学实践篇中,增加四章社区常见症状的全科医学处理,以便覆盖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的各种情况。在全科医学实践篇中,增加一章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全科医学处理。 |  
         
          | 目錄: |   
          | 第一篇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 1 第一章 全科医学概述 / 2
 第一节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 2
 一、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 2
 二、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 4
 三、 国外全科医学的发展 / 5
 四、 国内全科医学的发展与前景 / 7
 第二节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 / 9
 一、 全科医学 / 9
 二、 全科医疗 / 10
 三、 全科医生 / 11
 第三节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 / 12
 一、 国外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 / 13
 二、 中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及特点 / 14
 第四节 整合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关系 / 16
 一、 整合医学 / 16
 二、 整合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 17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全科医学教育 / 19
 第一节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 19
 一、 以病人为中心照顾的原则 / 19
 二、 以家庭为单位照顾的原则 / 20
 三、 以社区为范围照顾的原则 / 20
 四、 以预防为导向照顾的原则 / 21
 五、 连续性照顾的原则 / 22
 六、 综合性照顾的原则 / 22
 七、 可及性照顾的原则 / 22
 八、 协调性照顾的原则 / 23
 九、 团队合作的原则 / 23
 第二节 全科医学教育/ 24
 一、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 24
 二、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 / 28
 第三章 全科医学与人文精神 / 35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 / 35
 一、 人文精神概述/ 35
 二、 医学人文精神概述 / 36
 三、 现代医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 36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人文精神 / 37
 一、 医学模式简述/ 37
 二、 医学模式的转变 / 37
 三、 生物医学模式与人文精神的弱化 / 37
 四、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 38
 第三节 全科医生的基本素质 / 39
 一、 全科医生的人文素质 / 39
 二、 全科医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41
 三、 全科医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41
 第四章 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 / 44
 第一节 概述 / 44
 一、 临床思维的概念 / 44
 二、 临床思维的要素 / 44
 三、 临床思维方法/ 45
 第二节 全科医学临床思维特征 / 47
 第三节 全科医疗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及特点 / 49
 一、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 49
 二、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临床特点 / 50
 三、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 51
 第五章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沟通与法律问题 / 55
 第一节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 / 55
 一、 医患关系概述/ 55
 二、 全科医学中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 57
 第二节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沟通 / 59
 一、 沟通概述 / 59
 二、 全科医学中医患沟通的技巧 / 61
 第三节 全科医学中的法律问题 / 62
 一、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权利与义务 / 62
 二、 全科医学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 66
 第六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69
 第一节 病人与疾病——两个不同医学模式的关注中心 / 69
 一、 社会的进展与医生关注中心的演变 / 69
 二、 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 70
 三、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 / 70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 73
 一、 全科医生应诊的主要任务 / 73
 二、 以病人为中心的接诊模式 / 74
 三、 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 / 75
 第三节 健康信念模式与健康照顾 / 76
 一、 健康的概念 / 76
 二、 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照顾中的运用 / 76
 第七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 79
 第一节 家庭 / 79
 一、 家庭的定义 / 79
 二、 家庭的结构 / 80
 三、 家庭的功能 / 82
 四、 家庭生活周期/ 83
 第二节 家庭资源与家庭危机 / 84
 一、 家庭资源 / 84
 二、 家庭生活压力事件 / 84
 三、 家庭危机 / 85
 第三节 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 86
 一、 家庭系统理论/ 86
 二、 家庭与健康和疾病 / 87
 第四节 家庭评估 / 88
 一、 家庭基本资料/ 88
 二、 家系图 / 88
 三、 家庭圈 / 89
 四、 ECO - MAP 图 / 89
 五、 家庭功能评估/ 90
 六、 家庭凝聚度和适应度 / 91
 第五节 家庭照顾 / 93
 一、 家庭照顾中的三级预防 / 93
 二、 家庭访视 / 94
 三、 家庭治疗 / 94
 四、 临终关怀 / 95
 第八章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 98
 第一节 社区医学 / 98
 一、 社区 / 98
 二、 社区医学概述/ 99
 三、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 / 100
 第二节 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 / 101
 一、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 101
 二、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101
 三、 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103
 四、 生活方式及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 103
 五、 健康照顾系统对健康的影响 / 105
 第三节 社区诊断 / 105
 一、 社区诊断概述/ 105
 二、 社区调查 / 107
 三、 社区诊断案例/ 108
 第九章 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 111
 第一节 概述 / 111
 一、 全科医生提供预防服务的优势 / 111
 二、 全科医生提供预防服务的策略 / 112
 第二节 全科医学预防服务 / 113
 一、 全科医学预防服务意义 / 113
 二、 全科医学预防服务一般原则 / 113
 三、 全科医学预防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 114
 第三节 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居民自我保健 / 120
 一、 社区居民自我保健的组织与发动 / 120
 二、 社区居民自我保健的内容与方法 / 120
 三、 全科医生在社区居民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 121
 第十章 健康管理及实施策略 / 123
 第一节 健康管理概述/ 123
 一、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123
 二、 健康管理的主要应用场景 / 125
 第二节 健康管理的实施策略 / 125
 一、 收集健康信息/ 125
 二、 评估健康危险因素 / 126
 三、 健康指导及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 128
 四、 健康监测 / 129
 第三节 亚健康状态管理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 129
 一、 亚健康状态管理 / 129
 二、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 130
 第四节 健康管理中的主动健康观念与行为 / 130
 一、 主动健康的内涵 / 131
 二、 开展主动健康管理的意义 / 132
 三、 主动健康管理相关主体的职责及工作策略 / 132
 第五节 全科医生与健康管理 / 135
 第六节 健康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 135
 一、 健康管理面临的挑战 / 135
 二、 健康管理发展前景 / 136
 第十一章 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 138
 第一节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概述 / 138
 一、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 138
 二、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意义 / 139
 第二节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 140
 一、 研究问题的确立(选题) / 141
 二、 研究设计 / 142
 三、 预试验 / 145
 四、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145
 五、 科研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 145
 六、 研究结果的发表、推广与转化 / 146
 第三节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 146
 一、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中遵循伦理原则的重要性 / 146
 二、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 147
 第四节 基于循证医学的全科医学实践 / 148
 一、 循证医学的概述 / 148
 二、 循证全科医学实践 / 148
 第五节 全科医学科学研究案例 / 151
 第二篇 全科医疗实践 153
 第十二章 水肿的全科医学处理/ 154
 第十三章 消瘦的全科医学处理/ 159
 第十四章 胸痛的全科医学处理/ 166
 第十五章 发热的全科医学处理/ 177
 第十六章 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全科医学处理 / 185
 第十七章 高血压的全科医学处理 / 192
 第十八章 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202
 第十九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215
 第二十章 抑郁障碍的全科医学处理 / 224
 第二十一章 焦虑障碍的全科医学处理 / 232
 第二十二章 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 / 239
 第二十三章 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 / 247
 第二十四章 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 / 269
 第一节 概述 / 269
 一、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 / 269
 二、 重点人群全科医疗保健基本原则及策略 / 269
 第二节 妇女基层全科医疗服务 / 270
 一、 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心理特点及常见健康问题 / 271
 二、 妇女不同时期全科医疗保健重点 / 272
 三、 妇女的婚前保健与节育期保健 / 273
 四、 妇女社区保健措施 / 275
 第三节 儿童基层全科医疗服务 / 276
 一、 儿童不同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及其
 常见健康问题/ 276
 二、 儿童期各阶段的保健重点和措施 / 276
 三、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 277
 第四节 老年基层全科医疗服务 / 278
 一、 老年、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 278
 二、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及主要健康问题 / 279
 三、 全科医疗中的老年保健 / 280
 四、 老年人社区保健主要措施 / 282
 推荐阅读 284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85
 |  
         
          | 內容試閱: |   
          | 2022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新时代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重要的举措之一。2023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扩大全科医生队伍,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是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根据新时代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第6 版教材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传承和发扬前5 版教材精华(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创新和发展。第6 版教材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各校推荐的基础上,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组织下,共汇集了24 位国内权威全科医学专家学者编写了本教材。教材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医学院校本科生,旨在传播全科医学理念,使医学生熟悉以人为中心、体现全人照顾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功能以及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并将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激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兴趣,为其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作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进行合作打好基础。本书也可以作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等人员学习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材。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关于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全科医学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机衔接,本教材在编写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设计了第6 版教材的编写思路,核心内容是坚持本科生教材“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要求,适应本科生教育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本学科特色,体现各版教材的延续性,反映新时代学科发展现状和方向,突出“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重点难点。因此,第6 版教材保留和优化了第5 版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着重强化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健康大预防理念的渗透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对于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根据新时代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内容、方式等要求进行了创新,特别是采用了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形式,强调了全科患者管理的理念。
 与其他专科相比,全科医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由于学识和经验的局限性,本版教材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各位师生及各位专家予以批评指正。第6 版教材不仅汇集了众多编者的智慧与经验,也融入了编写秘书等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在此对大家的通力协作和积极配合表示衷心感谢!
 于晓松
 2024 年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