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第4版) 》 售價:HK$ 153.9 ![]() 《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算法 》 售價:HK$ 96.8 ![]() 《 我一直在想:丹尼尔·丹尼特自传 》 售價:HK$ 153.9 ![]() 《 投资反脆弱修炼手册 》 售價:HK$ 63.8 ![]() 《 三九全景脉法 》 售價:HK$ 64.9 ![]() 《 我们建构的世界--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中的规则与统治(东方编译所译丛) 》 售價:HK$ 96.8 ![]() 《 工资的真相 》 售價:HK$ 85.8 ![]() 《 以色列小史 小历史·大世界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甄选百年百家经典诗歌,荟萃百年百家诗歌点评。
选本权威,编者来自全国高校著名诗歌教授、学者。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百年来最经典的现代诗歌,至今最为热闹的余秀华在内,并有百年来的新老诗歌评论,每首诗包括四个要件:诗人、诗歌、导读、评论选粹,每首诗尤其甄选了两到六家诗歌评论家最精到的评论,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现代诗歌精选的立体书。尤其适合诗歌写作者细嚼慢咽,品味。同时也适合高校中文系学生学习和中文系教师参考。 |
| 關於作者: |
| 陈希,诗人、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出版诗集《海上风》等,发表《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雷雨〉:未完成的演出》等论文百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中国现代诗学范畴》《非常的建构》等专著5部,主编《现代汉语诗歌》《广东文学通史现代卷》《中国现代散文精萃》等,担任多种全国文学大奖赛评委。曾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象派与中国新诗》的研究。 |
| 目錄: |
|
胡适/ 001
蝴蝶/001 梦与诗/003 沈尹默/ 006 月夜/006 刘半农/ 009 相隔一层纸/009 周作人/ 013 小河/013 山居杂诗(其五)/017 康白情/ 020 窗外/020 俞平伯/ 023 我与诗/023 郭沫若/ 026 凤凰涅槃/026 夜步十里松原/037 笔立山头展望/039 梅花树下醉歌/042 冰心/ 045 繁星(一)(一○)/045 春水(七十)(一四七)/046 梁宗岱/ 049 晚祷(二)/049 宗白华/ 052 我们/052 小诗/053 冯雪峰/ 055 花影/055 应修人/ 057 到邮局去/057 汪静之/ 060 竹影/060 冯至/ 063 蛇/063 南方的夜/066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068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070 闻一多/ 074 忆菊/074 也许(葬歌)/078 死水/081 徐志摩/ 084 雪花的快乐/084 沙扬娜拉/086 偶然/088 再别康桥/090 朱湘/ 094 雨景/094 采莲曲/096 陈梦家/ 101 一朵野花/101 林徽因/ 104 别丢掉/104 邵洵美/ 107 五月/107 李金发/ 110 完全/110 弃妇/112 有感/115 钟情你了/118 冯乃超/ 120 红纱灯/120 穆木天/ 123 落花/123 王独清/ 126 我从Café中出来/126 殷夫/ 129 别了,哥哥/129 卞之琳/ 134 远行/134 断章/136 鱼化石/139 无题(四)/140 戴望舒/ 143 雨巷/143 我底记忆/147 印象/150 萧红墓畔口占/152 施蛰存/ 155 桥洞/155 银鱼/157 废名/ 160 十二月十九夜/160 何其芳/ 163 预言/163 花环/166 李广田/ 168 地之子/168 金克木/ 171 生命/171 林庚/ 174 春天的心/174 臧克家/ 177 老马/177 三代/179 艾青/ 181 大堰河—我的保姆/181 我爱这土地/187 鱼化石/188 失去的岁月/191 鸥外鸥/ 194 被开垦的处女地/194 田间/ 198 给战斗者/198 绿原/ 210 小时候/210 鲁藜/ 213 泥土/213 穆旦/ 215 我/215 诗八首/218 春/223 冥想(其二)/225 辛笛/ 227 风景/227 袁可嘉/ 230 沉钟/230 郑敏/ 233 树/233 渴望:一只雄狮/236 陈敬容/ 238 老去的是时间/238 蔡其矫/ 241 雾中汉水/241 郭小川/ 244 祝酒歌(节选)/244 望星空(节选)/249 贺敬之/ 255 回延安/255 闻捷/ 261 苹果树下/261 昌耀/ 265 日出/265 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 孩子之歌(节选)/267 牛汉/ 271 汗血马/271 空旷在远方/274 曾卓/ 282 我遥望/282 悬崖边的树/284 食指/ 286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86 相信未来/289 生涯的午后/293 梁小斌/ 295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295 北岛/ 299 回答/299 结局或开始/303 古寺/307 单人房间/309 芒克/ 312 阳光中的向日葵/312 多多/ 315 致太阳/315 语言的制作来自厨房/318 舒婷/ 321 致橡树/321 神女峰/325 惠安女子/328 顾城/ 332 一代人/332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335 我的心爱着世界/340 回家/343 小巷/346 江河/ 348 星星变奏曲/348 纪念碑/351 杨炼/ 355 诺日朗(节选)/355 韩东/ 359 有关大雁塔/359 你见过大海/362 于坚/ 364 作品第52号/364 0档案(节选)/366 李亚伟/ 371 中文系/371 翟永明/ 377 女人(节选)/377 海子/ 382 亚洲铜/382 麦地/38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89 祖国(或以梦为马)/391 西川/ 396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396 致敬·巨兽/398 欧阳江河/ 401 玻璃工厂/401 一夜肖邦/405 杨克/ 409 天河城广场/409 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王家新/ 416 帕斯捷尔纳克/416 田园诗/420 张枣/ 423 镜中/423 何人斯/426 楚王梦雨/429 黄灿然/ 432 杜甫/432 吕德安/ 435 父亲和我/435 汪国真/ 439 热爱生命/439 周伦佑/ 442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442 王小妮/ 447 十支水莲(组诗选二)/447 柏桦/ 451 水绘仙侣/451 张曙光/ 462 尤利西斯/462 岁月的遗照/465 吉狄马加/ 468 史诗和人/468 我,雪豹—献给乔治·夏勒(节 选)/470 海男/ 476 忧伤的黑麋鹿/476 臧棣/ 479 蝶恋花/479 雪的榜样/484 李少君/ 487 抒怀/487 碧玉/489 伊沙/ 492 饿死诗人/492 灵_x0007_魂出窍—三日长于一生 (节选)/495 雷平阳/ 501 亲人/501 母亲/503 西渡/ 506 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506 蓝蓝/ 511 野葵花/511 真实—写在石漫滩/513 陈先发/ 516 前世/516 丹青见/518 养鹤问题/521 俞心樵/ 524 墓志铭/524 路也/ 527 江心洲/527 朵渔/ 530 妈妈,您别难过/530 余秀华/ 534 我爱你/534 郑小琼/ 537 生活/537 铁/539 女工记·兰爱群/542 【台】林亨泰/ 545 二倍距离/545 【台】余光中/ 548 乡愁/548 白玉苦瓜—故宫博物院所藏/550 【台】洛夫/ 553 因为风的缘故/553 【台】痖弦/ 556 芝加哥/556 【台】郑愁予/ 560 错误/560 【台】席慕蓉/ 563 一棵开花的树/563 【港】黄国彬/ 566 听陈蕾士的琴筝/566 【港】秀实/ 569 白露/569 【澳】苇鸣/ 572 树的奋斗史/572 【澳】龚刚/ 574 你和李白早有一场约会/574 |
| 內容試閱: |
|
一、本书收录1917年以来百余位代表性诗人的现代汉语诗歌,以审美价值、汉语诗性、诗学影响为标准,精选名篇佳作,体现时代水准,引领诗学发展。愿经典的建构,展现诗意世界。
二、本书编选原则是正变对举、雅俗并蓄、情理兼容,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照顾各种风格流派,但宁缺毋滥,所选诗歌品质上乘,诗意和表达皆优。诗作编排,主要以诗歌风格流派和时间先后分类排序。个别诗歌篇幅较长,釆取节选的办法,没有全文收录,敬请谅解。 三、本书设置诗歌导读和相关评论内容。诗作导读,对所选诗篇进行简要解析;评论精选,借鉴古典诗词选本做法,臻选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诗人诗作评论,兼及诗歌现象,体现不同时期的不同看法,方便阅读、比较和研讨。 四、诗无达诂。本书荟萃百家名篇,甄选评论力作,既是新诗创作史、诗艺发展史,也是新诗评论史、诗学研究史。 五、本书注重诗歌史料的原初性,尽可能以诗作发表的原始期刊或最初版本为依据,复活元气淋漓的历史现场。个别诗作进行汇校,采用诗界接受、认可的通行诗句和形式。 六、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象派与中国新诗”阶段性成果之一,为新时代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可供学生、研究者和诗歌爱好者阅读、参考。 胡 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 绩溪人。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初于《新青年》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与8首白话诗,同年夏天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 年》编辑部,因提倡文学改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其出版于1920年的《尝试 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在学术方面胡适主张“大胆的假 设,小心的求证”,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曾任 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6年8月23日 诗作导读 1917年2月,留学美国的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8首用白话写 作的小诗,《蝴蝶》(原名《朋友》)即其中一首,原作于1916年8月23日。 这是新诗史上第一首白话诗。全诗描写一只独自在空中飞舞的黄蝴蝶,抒写 了诗人远离家人、孤身一人在国外求学的孤独苦闷之情,因景起兴、有感而发,既 内蕴丰厚,又含蓄蕴藉。该诗纯用白话写成,清新质朴、明白晓畅,但在形式上未 胡适002 脱五律窠臼,尚未实现完全的解放。“蝴蝶”为古典诗歌常用的原型意象,喻示爱 情与理想,诗人在此用来喻指同道、朋友,可谓别出心裁。该诗整体含意很简单, 写两只蝴蝶本有相同的志趣,相约凌风飞翔,扶摇直上。行程未半,其中一只却不 知何故突然放弃,徒留另一只在半空错愕。这留下的一只虽然还有斗志,却突然感 到了征途的寂寞,想象即使真能上天,天宫也必定孤单,遂只能彷徨于无地。一眼 可见,该诗写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闯将切实感受到的势单力薄、不被理解的 苦闷。 胡适在美留学期间,常与好友梅光迪、任鸿隽等讨论中国语言文字变革的问 题。胡适不满于言文不一致的状况,意图改良陈腐的形式,但梅光迪、任鸿隽等 对激进的变革持犹疑、否定的态度。在诗歌创作问题上,后者认为文言文、古诗 体式自有其恒久的价值,不可完全废弃,不赞同胡适提出的“作诗如作文”“用白 话写诗”等构想和主张。胡适创作这首原题为“朋友”的小诗,一是为了抒发朋友 的不理解、不支持给他带来的孤独愁闷,二是为了向朋友证明,用白话来作诗确无 不可。这首诗的出现有着非凡的文学史价值,虽然以审慎的眼光来看,它过于直白 浅露,与含蓄蕴藉的诗美要求相龃龉,但它无疑证明了白话自由体诗生长和存在的 可能。 胡适在1920年编选《尝试集》时,将这首《朋友》更名为《蝴蝶》,这表明他 已不再对旧友的不解与反对耿耿于怀,他在《新青年》创作群体中找到了很多志同 道合的新的朋友,他也看到了白话自由体的新诗必将展翅高飞的命运,不再深感焦 虑,彷徨无措。“蝴蝶”是胡适对自己作为一名新诗实验者最终的赞赏,亦是对 “新诗”命运的预言与总结。他们是青春的新诗,新诗是青春的他们,执着向前飞 去的蝴蝶,每振一下翅,都是一百年前青春里飞腾的极致自由。 评论精选 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人……现在又看见这本《尝试集》,居然就采 用俗语俗字,并且有通篇用白话做的。“知”了就“行”,以身作则,做社会的先 导。我对于适之这番举动,非常佩服,非常赞成。 —钱玄同:《〈尝试集〉序》a 旧体诗大体上遵格律,拘音韵,讲雕琢,尚典雅。现代诗反之,自由成章,而 没有一定的格律,且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 a 《尝试集》,胡适著,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版。 现代汉语诗歌003 不尚典雅。 —康白情:《新诗底我见》a “内容粗浅,艺术幼稚”;这是我试加在《尝试集》上的八个字。 —朱湘:《新诗评·一、尝试集》b 在胡适和其同时代的白话文先驱们的所谓白话诗文上游戏着无数古典文学、古 典诗词的“踪迹”,这并不因作者的主观愿望就停止干预……胡适的“两只蝴蝶” 在内在结构与韵味上都不难找出古典诗词的踪迹的干预。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c 胡君之《尝试集》,死文学也。以其必死必朽也。物之将死,必精神失其常 度,言动出于常轨。胡君辈之诗之卤莽灭裂趋于极端,正其必死之征耳。……在欧 美有Edar Lee Masters所著Spoon River Anthology与Carl Sandberg之Chicago Poems等劣 诗,在中国则有胡君之“权威”,“你莫忘记”,沈尹默“鸽子”,陈独秀“相隔 一层纸”等劣诗。……《尝试集》之价值与效用为负性的。d —胡先骕:《评〈尝试集〉》e 梦与诗f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a 《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1920年3月25日。 b 《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1月。 c 《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d 此处论及的诗人及诗作为:马斯特斯Edar Lee Masters的《匙河诗选》(Spoon River Anthology),桑德堡Carl Sandberg的《芝加哥诗抄》(Chicago Poems)。另外,《相隔一层纸》 作者应为刘半农,胡先骕误为陈独秀。 e 《学衡》1922年1月第1期。 f 选自《新青年》第8卷第5号,1921年1月。 胡适004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920年10月10日 诗作导读 《梦与诗》作于1920年10月,胡适在该诗的跋中声称:“做梦尚且要经验做底 子,何况做诗?”这首诗可谓对其重要诗学主张—“诗的经验主义”做出了生动 阐释。 胡适因古典诗歌惯用滥调套语,以獭祭辞藻、堆砌典故为能事,对其深恶痛 绝,他认为这样的文学完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现实感受相脱节,应该遭到时代的 抛弃。相应地,胡适在提倡新诗创作时,就特别提出诗应该与社会现实,与一般人 的日常经历、性情见解发生关涉,不能言之无物、凌空蹈虚,这即是“诗的经验主 义”。一方面,这一诗学主张的提出源自胡适对古诗痼弊的发现和反对,对重建现 实主义文学传统的重视;另一方面,这也与他受到西方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 体现着一种现代意识。自此,诗与经验之关系,成为诗人学者们时常讨论的热门 话题。 《梦与诗》共分三段,每段形式结构相同,给人以整饬有序之感。内容上平白 浅俗,不过是叙出了梦与诗的相似之处,以及个人经验、感受对于做梦、作诗的重 要性。前两段说明梦与诗虽然需要想象的加工,但构成它们的基本原料却只是现实 中“平常”的事物,再奇妙玄幻的梦境与诗境,也必须植根于现实经验,不可能空 穴来风、无中生有。该诗真正出彩的是第三段,这一段完全卸除了说教意味,把深 刻厚重的人生体悟直接呈现出来:每个人的爱憎、痛痒都是他独有的宝贵资产,是 他产出独一无二的梦与诗的材料;一个人要想把某种感受、道理品得透彻、说 得透彻,必须经过自己亲身体验,而不能仰仗他人的传授。这一段把“绝知此事要 躬行”的真理阐述得生动优美,尤其“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两句,后来 被化用入《女人花》《未曾深爱已无情》等歌曲中,广为传唱,足见其经典。 现代汉语诗歌005 评论精选 这是我的“诗的经验主义”,简单一句话:做梦尚且要经验做底子,何况作 诗?现在人的大毛病就在爱作没有经验做底子的诗。 —胡适:《梦与诗·自跋》a 这个解放的诗体最不容易羼假,一定要诗的内容充实。如果逢场作戏,随便 写点玩玩,(但不能随便说旧体诗)当然也没有什么,如尝试集里“梦与诗”这一 首,这只可谓之在诗国里过屠门而大嚼了……这些初期白话诗家,他们善于运用文 字,所以他们的白话新诗,有时并无啥意思,他们却会把句子写得好。 —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b 至于那首《梦与诗》中最后一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 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这种对人生中人际关系的不可抹灭的距离 感所暗涵的哲理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丝缕相连的,白话诗并不能从零度开始 它的写作,看来是一件幸运的事。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c a 《新青年》第8卷第5号。 b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c 《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胡适006 沈 尹 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后改尹默,字中,又字秋明,号君墨。祖 籍浙江湖州,陕西安康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 大学教授,曾担任《新青年》杂志编委,是最早倡导白话诗创作并亲身实践的诗人之 一。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月夜a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诗作导读 中国新诗发轫期,各新诗实验者虽有意使用完全的白话、完全的自由体式创 作有诗意诗味的作品,但由于思考不够,经验不足,创作的诗歌往往不尽人意,不 但在结构形式上时常可见旧诗的影子,而且在表意方面过于直白通透,如玻璃球一 般一览无余。废名就曾感叹初创期的新诗大多“只能算是白话韵文”。相较而言, 沈尹默的这首《月夜》却不同凡响,虽然整体意境并非卓异特殊,但使用自由的句 式,凸显了逼人的形象,给人以强烈鲜明的画面感,与那些表意苍白、蕴意空洞的 作品不可同日而语。该诗最可称道之处在于寓意的含混、丰富,只是把一幅颇有味 道的图画呈现给读者,并不框限、点明表达的所指,读者既可认为它是在象征、影 a 选自《新青年》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 现代汉语诗歌007 射当时的社会环境,表白作者的独立人格,又可有更多、更纯粹的理解。“言有尽 而意无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把“月夜”作为书写对象,并非是沈尹默的独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月 光、月夜就常被描写,并常写常新。沈尹默的创作与写月的古诗词一样,都凸显了 一种淡然皎然的境界,但两者又有根本上的不同:表面来看,沈诗是有我之境,而 古诗词多是无我之境;深入来看,沈诗虽然有我,但这个“我”是外视的“我”、 感受的“我”,并不会遮蔽外在客体,反而被置入客体之中,实现了与客观世界 的对话。古诗词虽然无“我”,但其实隐含一个内视、思考的“我”,所叙内容 似乎是在描摹月或月夜,实则多不过是以景物为符号,借景起兴,目的只在言己之 志、抒己之情。由此可见,沈诗以一种现代性的思维和书写方式,超越了写月的古 诗词。 这首诗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表现了独立不倚 的五四时代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四行短诗,完全打破旧诗格律,用自由体白话写 成。诗以动词“照”“靠”押韵,每行诗尾缀以虚词“着”,句式和表达灵活多 变,显示了新诗的特点和美德。 评论精选 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北社编:《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a “‘愚庵’评‘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但是我吟味不出。第三行也 许说自己的渺小,第四行就不明白了。若说的是遗世独立之慨,未免不充分—况 且只有四行诗,要表现两个主要的意思也难。 —朱自清:《选诗杂记》b 这首诗不愧为新诗的第一首诗。我今日翻开来看,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试把 这首诗《月夜》同《新青年》四卷一号别的几首诗相比(共有九首),便可以比得 出来写新诗是怎样的与写旧诗不同,新诗实在是有新诗的本质了。 —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c a 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第52页。 b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1935年版,第15页。 c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沈尹默008 沈尹默的《月夜》,虽有些气氛,但是力不从心,每句话都像压在肩头的千钧 担子,使人感到不是人写诗,而是诗写人。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a 诗人没有直接明白地说出自己所要传达的主旨,在仅有的短短四行诗句里构成 的人与物与情完全融而为一的自然景物画面中,暗示性地传达了中国五四启蒙时期 里一个触动人心的思想:对于人的个性自主、人格独立精神的赞美。最普通的自然 景物,最普通的语言意象,却蕴涵了让人激奋,也引人深思的诗意的深沉和优美。 —孙玉石:《现代白话文与中国新诗之发生—〈新青年〉杂志与白话文学 暨新诗诞生之关系》b a 香港昭明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页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