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根据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对”十三五”期间编写的第二版规划教材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改,补充了一些内容。习题做了部分调整,习题答案附书后,并增加了部分提示。本次编写还增加了融合教材内容和思政元素,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其中。使整套教材通俗易学,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编写突出“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本版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定位准确,面向实际。2.立德树人,课程思政。3.夯实基础,整体优化。4.注重衔接,详略得当。5.注重传承, 突出特色。6.纸数融合,创新发展。 |  
         
          | 關於作者: |   
          | 云南中医学院正常人体解剖组胚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多年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现承担云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向带头人、云南中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负责人。 |  
         
          | 目錄: |   
          | 绪论/1 一、 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及学习目的/1
 二、 人体局部的划分/1
 三、 人体层次结构的构成/1
 四、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1
 五、 解剖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2
 六、 解剖实验器械及其使用方法/2
 七、 解剖实验操作基本技术/4
 八、 解剖操作注意事项/5
 第一章 头部/6
 第一节 概述/6
 一、 境界与分区/6
 二、 体表标志/6
 第二节 面部/8
 一、 面部浅层结构/8
 二、 面侧区/9
 三、 面部间隙/13
 第三节 颅顶和颞区/14
 一、 额顶枕区/14
 二、 颞区/16
 第四节 面部解剖操作/17
 一、 皮肤切口/17
 二、 解剖程序/17
 第五节 颅顶解剖操作/18
 一、 皮肤切口/18
 二、 解剖程序/18
 第二章 颈部/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 境界与分区/20
 二、 体表标志/21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21
 一、 浅层结构/21
 二、 颈筋膜及筋膜间隙/22
 第三节 颈前区/24
 一、 舌骨上区/24
 二、 舌骨下区/25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31
 一、 胸锁乳突肌区/31
 二、 颈根部/32
 第五节 颈外侧区/34
 一、 枕三角/34
 二、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35
 第六节 颈部淋巴/36
 一、 颈上部淋巴结/37
 二、 颈前区的淋巴结/37
 三、 颈外侧区的淋巴结/37
 第七节 颈前区和胸锁乳突肌区解剖操作/38
 一、 皮肤切口/38
 二、 解剖程序/38
 第八节 颈外侧区解剖操作/41
 一、 皮肤切口/41
 二、 解剖程序/41
 第九节 颈根部解剖操作/41
 一、 皮肤切口/41
 二、 解剖程序/41
 第三章 上肢/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 境界与分区/44
 二、 表面结构/44
 第二节 肩部/45
 一、 腋区/45
 二、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49
 三、 肩胛动脉网/50
 第三节 臂部/52
 一、 臂前区/52
 二、 臂后区/54
 第四节 肘部/56
 一、 肘前区/56
 二、 肘后区/57
 三、 肘关节动脉网/57
 第五节 前臂部/58
 一、 前臂前区/58
 二、 前臂后区/60
 第六节 腕和手/61
 一、 腕/61
 二、 手掌/62
 三、 手背/66
 四、 手指/67
 第七节 肩部解剖操作/68
 一、 腋区/68
 二、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69
 第八节 臂部解剖操作/69
 一、 臂前区/69
 二、 臂后区/70
 第九节 肘部解剖操作/70
 一、 肘前区/70
 二、 肘后区/70
 第十节 前臂解剖操作/71
 一、 前臂前区/71
 二、 前臂后区/71
 第十一节 手部解剖操作/72
 一、 腕后区和手背/72
 二、 腕前区和手掌/72
 第四章 下肢/75
 第一节 概述/75
 一、 境界与分区/75
 二、 表面结构/75
 第二节 臀部/76
 一、 境界/76
 二、 浅层结构/77
 三、 深层结构/77
 第三节 股部/80
 一、 股前内侧区/80
 二、 股后区/86
 第四节 膝部/87
 一、 膝前区/87
 二、 膝后区/87
 三、 膝关节动脉网/89
 第五节 小腿部/90
 一、 小腿前外侧区/90
 二、 小腿后区/91
 第六节 踝与足/93
 一、 踝前区与足背/93
 二、 踝后区/94
 三、 足底/96
 第七节 臀区解剖操作/98
 一、 皮肤切口/98
 二、 解剖程序/98
 第八节 股后区与膝后区解剖操作/99
 一、 皮肤切口/99
 二、 解剖程序/99
 第九节 股前内侧区解剖操作/100
 一、 皮肤切口/100
 二、 解剖程序/100
 第十节 小腿解剖操作/102
 一、 小腿前区/102
 二、 小腿后区/102
 第十一节 踝与足解剖操作/103
 一、 踝前区与足背/103
 二、 踝管与外踝后区/104
 三、 足底/104
 第五章 胸部/107
 第一节 概述/107
 一、 境界与分区/107
 二、 体表标志/107
 第二节 胸壁/108
 一、 浅层结构/108
 二、 深层结构/110
 第三节 胸腔及其脏器/113
 一、 胸膜和胸膜腔/113
 二、 肺/114
 第四节 纵隔/115
 一、 概述/115
 二、 上纵隔/116
 三、 下纵隔/119
 第五节 胸壁解剖操作/123
 一、 皮肤切口/123
 二、 解剖程序/123
 第六节 胸腔及其脏器解剖操作/124
 一、 皮肤切口/124
 二、 解剖程序/124
 第七节 纵隔解剖操作/125
 一、 皮肤切口/125
 二、 解剖程序/125
 第六章 腹部/128
 第一节 概述/128
 一、 境界和分区/128
 二、 体表标志/128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128
 一、 层次结构/129
 二、 局部结构/133
 第三节 结肠上区/135
 一、 食管腹部/135
 二、 胃/135
 三、 十二指肠/137
 四、 肝/137
 五、 胆囊和胆囊三角/139
 六、 胰/139
 七、 脾/140
 八、 肝门静脉/141
 第四节 结肠下区/141
 一、 空肠及回肠/142
 二、 盲肠和阑尾/143
 三、 结肠/143
 第五节 腹膜后隙/145
 一、 概述/145
 二、 肾/146
 三、 输尿管/148
 四、 肾上腺/148
 五、 腹主动脉/149
 六、 下腔静脉/149
 七、 腰交感干/150
 八、 乳糜池/150
 第六节 腹前外侧壁解剖操作/150
 一、 皮肤切口/150
 二、 解剖程序/151
 第七节 腹膜及腹膜腔解剖操作/152
 一、 网膜/152
 二、 韧带/152
 三、 系膜/152
 四、 膈下间隙/152
 五、 陷凹/153
 六、 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皱襞和窝/153
 第八节 结肠上区解剖操作/153
 一、 肝/153
 二、 胃/153
 三、 胰/154
 四、 十二指肠/154
 五、 肝外胆道/154
 六、 脾/154
 第九节 结肠下区解剖操作/155
 一、 辨认各段肠管/155
 二、 肠系膜上血管/155
 三、 肠系膜下血管/155
 四、 十二指肠及其周围结构/155
 第十节 腹膜后隙解剖操作/156
 一、 一般观察/156
 二、 腹后壁的血管和淋巴结/156
 三、 肾及其周围结构/156
 四、 腹腔神经丛、腰交感干和腰淋巴干/157
 第七章 脊柱区/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 境界与分区/159
 二、 体表标志/159
 第二节 层次结构/160
 一、 浅层结构/160
 二、 深筋膜/161
 三、 肌层/161
 四、 深部的血管和神经/163
 第三节 椎管和椎管内容/165
 一、 椎管/165
 二、 脊髓被膜和脊膜腔/166
 三、 脊神经根/167
 四、 脊髓的血管和窦椎神经/167
 第四节 脊柱区解剖操作/168
 一、 皮肤切口/168
 二、 解剖程序/169
 第五节 椎管解剖操作/169
 一、 解剖椎管/169
 二、 椎管的内容物/170
 第八章 盆部与会阴/171
 第一节 概述/171
 一、 境界与分区/171
 二、 体表标志/172
 第二节 盆部/172
 一、 骨盆的整体观/172
 二、 盆壁肌/172
 三、 盆底肌与盆膈/173
 四、 盆筋膜/173
 五、 盆筋膜间隙/174
 六、 盆部的血管、淋巴结和神经/174
 七、 盆腔/177
 第三节 会阴/181
 一、 肛区/181
 二、 男性尿生殖三角/183
 三、 女性尿生殖三角/187
 第四节 盆部解剖操作/188
 一、 皮肤切口/188
 二、 解剖程序/189
 第五节 会阴解剖操作/190
 一、 肛门三角/190
 二、 尿生殖三角/190
 主要参考书目/19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195
 |  
         
          | 內容試閱: |   
          | 本教材是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领导下,对第2 版《局部解剖学》进行修订而成。本教材结合医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教学使用。 局部解剖学是具有基础与临床相互衔接功能的桥梁学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前期已学习过系统解剖学,后续的课程是各类临床学科,其中的外科学、妇产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和骨伤学等与临床手术、穴位针刺和影像诊断有关,这些学科与局部解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局部解剖学对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着严谨、科学、融合、渗透的原则,我们尽量裁减与系统解剖学教材相重复的内容,突出“局部解剖学”的特点,以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和毗邻为主要内容,同时在书中设置了“思政元素”“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和“常用腧穴解剖”等模块,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理解本学科与后续学科的关联性和重要性。此外,本教材为了突出融合创新,书中设有PPT 课件、结构动画演示、知识拓展、习题等数字资源的二维码,可供学生扫码学习,帮助其理解局部的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更好地掌握局部解剖知识和内容。
 本教材由来自全国26 所医药院校的老师共同编写,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得到各编委的大力支持,精心校对,订正了第2 版书中存在的错漏。本书共八章,各位编者分工明确,相互校审,具体分工如下:绪论,武煜明、司银楚;第一章,邱国平、国海东、赵学纲、葛钢锋;第二章,赵伟、高伟芳、游言文;第三章,王星、陈涛、王国泰、李新华;第四章,郭峰、蒋葵、赵微、袁立明、李新华;第五章,张义伟、翟晓艳、胡新颖、游言文;第六章,梁栋阳、欧阳厚淦、杜江、罗亚非;第七章,司银楚、颜贵明、武煜明;第八章,王媛媛、李敏、颜贵明。本教材的融合教材数字化资源工作是在主编带领下,由全体编委共同完成的。
 本教材经编委会多次开会讨论,修订完善,几易其稿,仍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编者
 2023 年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