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 編輯推薦: |   
          | 紧密围绕灵渠秦堤渗水病害治理难题,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系统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并实施,结合治理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积累工程经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在对灵渠秦堤渗水病害治理工程研究与实施的基础上撰写的。全书紧密围绕秦堤渗水病害治理这一难题,采用现场调查与测试、物探勘测、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方法对秦堤渗水病害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对文物保护的威胁开展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治理方案并实施。结合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得出治理工程十分有效的结论,为同类别文物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刘立志,2002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02~2017年就职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至今就职于广西鼎之晟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质灾害、保护文物岩土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保护文物勘察设计项目80多项,主持承担文物保护施工项目40多项,曾获中国中铁优秀勘察设计一、二、三等奖、甘肃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  
         
          | 目錄: |   
          | 第1 章 灵渠概况 1.1 灵渠简介
 1.2 灵渠发展历史
 1.3 灵渠组成
 1.4 灵渠的价值
 第2 章 灵渠周边赋存环境
 2.1 气候环境
 2.2 自然地理条件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地震
 2.8 秦堤岩土体工程力学性质及试验参数
 第3 章 灵渠秦堤渗水病害
 3.1 秦堤现状概述
 3.2 秦堤渗水现状
 3.3 秦堤渗水病害的表现形式
 3.4 渗水渗透变形的形式及影响因素
 第4 章 秦堤渗水数值模拟分析
 4.1 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4.2 岩土体渗透系数现场测试
 4.3 二维渗流数值模拟
 4.4 三维流渗流场模拟
 第5 章 秦堤渗水影响因素量化分析及变形预测
 5.1 渗水渗透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5.2 渗水渗透变形预测
 第6 章 秦堤渗水治理措施及实施
 6.1 设计范围及原则
 6.2 设计主要依据
 6.3 主要工程措施
 6.4 工程实施
 第7 章 渗水治理效果监测分析
 7.1 渗水监测内容及方法
 7.2 渗水监测数据分析
 7.3 渗水治理效果分析
 7.4 三维数值模拟
 7.5 渗水治理工程对渗透变形的影响
 7.6 灵渠渗水治理工程总结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灵渠开凿于秦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并且还在继续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集交通、漕运、灌溉、防洪等功能于一体,从秦汉时期的军事和政治用途,到唐宋时期水运商贸渠道的功能转换,至元明清时期逐渐形成航道、农田、县治、自然村落、商贸集市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景观,发展到近现代的农田利用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历史的见证和社会融合与发展的见证。 灵渠秦堤是指灵渠南渠南陡口到兴安城区上水门街口灵渠和湘江故道之间约2千米长的堤岸。受堤岸两侧上下水位差等地质、自然原因影响,秦堤堤坝渗水严重,坝体内部土体流失严重,坝体顶部地表出现大小不一的下沉陷坑,地表路面也破损不堪,对秦堤坝体文物本体造成较大的危害,对灵渠的正常使用、管理人员和游人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渗水最严重、影响较大的区段为美龄桥—粟家桥段(长约1150m)。2011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和兴安县博物馆决定对秦堤渗水严重的区段进行整体治理。2011年12月—2012年3月,通过多次方案讨论比选,确定完成灵渠渗水治理及环境整治工程方案设计。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实施分两期完成:一期为美龄桥至泄水天平渗水治理,堤坝渗水治理长度约为500m,2013年9月开工,2014年6月完工;二期为泄水天平至粟家桥渗水治理和渠首大小天平环境整治,堤坝渗水治理长度约为650m,2014年6月开工,2016年10月完工(其中渗水部分2015年5月完工)。
 为实时监控堤坝注浆加固效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担第三方现场渗水监测任务,并对堤坝渗水机理进行建模分析对比研究,以对现场渗水治理工程的实施进行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注浆钻孔揭露地层情况、监测孔水位变化、周边泄水孔漏浆情况等对钻孔深度、钻孔数量和注浆压力、旋喷桩注浆方向等进行局部调整,使得堤坝内部渗水通道得到有效填充封堵,和旋喷桩形成有效的防渗墙体。通过对现场渗水的监测分析和施工中的调整控制,项目实施完成后,渗水治理效果明显,所有原渗流点均不再出现渗流现象,堤坝外侧(湘江岸)挡墙表面潮湿现象消失。在渗水注浆加固工程完成后的2016—2018年连续三年雨季洪水期间,现场查看渗水治理区域洪水冲刷和浸泡情况下堤坝渗漏和地表塌陷或局部变化等情况,没有发现堤坝出现渗漏和堤坝地面塌陷变形的问题。经过2015—2023年的长期观测,在渗水治理区域没有出现堤坝渗水痕迹和地表变形塌陷等问题,表明该项目渗水治理措施比较合理,效果明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灵渠简介、构成、历史沿革等概况,秦堤渗水病害现状及表现形式,秦堤渗水数值模拟分析、影响因素量化分析及变形预测,渗水治理措施和施工概况,渗水治理效果监测分析。本书以具体项目为依托,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全面、系统地介绍秦堤渗水治理加固技术。通过建模分析研究渗水机理,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检验、分析渗水治理效果和指导工程实施,保证渗水治理措施和现场施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是该项目渗水机理研究分析和工程措施合理验证的有益经验,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书由多个单位的人员共同撰写,其中第1章由兴安县灵渠保护中心蒋官元、陈兴华和灵渠博物院唐莉静、左志强、李怀平、秦幸福等整理编写;第2、3章和第6章设计部分由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吴冠仲高级工程师、苏文俊高级工程师整理编写;第6章施工部分主要由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整理编写;第4、5、7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贾洪彪教授和研究生王涛等整理编写。
 感谢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和广西鼎之晟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资助本书出版。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地下水渗流情况复杂、地下岩土成分及分布不均一,且渗水建模理论计算方法及材料、施工技术等不断发展,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