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108.9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96.8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294.8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85.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97.9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 編輯推薦: |   
          | “如果不能认识自己,就不能理解他人,更不用说活出自我”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回答,要以怎样的身份,如何活着
 
 在荣格看来,重视个性便是认识自己的开始
 所谓“个性”,它无限接近于创伤
 而活出自我的过程,就是正视自己的伤口
 将其接受为自己的一部分并找到意义的过程
 |  
         
          | 內容簡介: |   
          | 现在也许可以说是一个自由但充满焦虑的时代。从生活方式的选择变多来看,人们是自由的。但选择这条路,另一条路就会被堵住;即使做出选择,也无法保证这一条路一定是正确的——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反而面临“选择困境”。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将这样的情况称为“宏大叙事的终结”,即大众共有的价值观(宏大叙事)失去了力量,人们互相认可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摸索共存的道路。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例如,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感被普遍接受的时代,人们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内心的稳定感,但是在当下,诸如此类的很多价值观已经被动摇,人们失去了明确的标准。
 在自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面前,人们踌躇不定,变得焦虑不安。要在这样自由但焦虑的时代里摸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荣格心理学或许会有帮助。荣格心理学的魅力也是它的特征,即重视“个性”,它并不会教我们“正确答案”,而是像一位引路人——引导并告诉在无路之地探索道路的我们,每个人背负的包袱里装的是什么,我们该怎样使用它们,并从中得到什么。这正是对我们的个性加深理解,为生活赋予意义,让人生变得更丰富的一步。
 本书将模仿荣格的方法,在书中穿插作者自身的经历,开启一趟围绕荣格心理学展开的旅程。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座桥梁,在这个焦虑的时代里去了解自己的个性,为生活的选择与可能性带来一些启发。
 |  
         
          | 關於作者: |   
          | 山根久美子 荣格派新锐分析师、资深临床心理学家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临床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博士。曾先后在日本、英国、
 瑞士开展心理临床工作,咨询经验丰富,拥有跨文化视角。现为日本荣格派分析师协会的正式会员、日本荣格心理学研究所的培训分析师、荣格学派心理治疗室Libra的主理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荣格心理学中的冲突概念、社会原型研究等。
 |  
         
          | 目錄: |   
          | 序言:让人活出自我的荣格心理学 / 001 
 第一章 失败和挫折是产生变化的契机
 ~自性化~ / 001
 一副叫“荣格心理学”的眼镜 / 003
 让人焦虑的“人生后半” / 005
 无论胜败,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事物 / 008
 从失败中寻找独特意义的自性化 / 015
 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 / 019
 意识的增加会带来精神上的安定 / 024
 引导我的梦:梦境与人生转机的呼应 / 027
 
 第二章 倾听内心居民的声音
 ~荣格派的梦境解析~ / 033
 失去的不会回来 / 035
 荣格派梦境解析是共同的工作 / 039
 梦的答案就在做梦者心中 / 042
 梦中出现的人 / 045
 阴影——自己不想认识的自己 / 049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心中异性的一面 / 052
 面具人格——演绎社会要求的角色 / 056
 智者——将我们引向自性的“内在引导者” / 059
 自性和曼荼罗 / 061
 再生的象征与无限循环 / 068
 
 第三章 接受人生的不公
 ~内在父母~ / 071
 母亲情结与父亲情结 / 073
 积极与消极的母亲情结 / 075
 积极与消极的父亲情结 / 077
 母亲原型、父亲原型与现实父母的偏差 / 079
 与孩子性别相同的家长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 081
 性别不同的家长与阿尼玛/阿尼姆斯 / 084
 父母的好坏就像开盲盒? / 086
 父母、家族背负的问题和世代继承 / 090
 接受被赋予的命运,将它当作自己的所有物 / 092
 不再责怪父母时,真正的人生才开始 / 096
 父亲与我——没有答案,但有意义 / 098
 
 第四章 心灵会寻求平衡
 ~心理能量与补偿~ / 103
 当点连作线,便串起了“我的故事” / 105
 心灵是支撑生命活动的能量源 / 108
 心理能量三大定律 / 110
 心灵的原理——用补偿来保持平衡 / 118
 信赖心灵——谦逊地跟从它的引导 / 121
 荣格心理学与宗教 / 124
 荣格派心理疗法和心灵平衡 / 127
 
 第五章 了解意识的存在方式
 ~心理类型理论~ / 131
 心理类型理论之我见
 ——把四种意识机能全部用上 / 133
 最为大众熟知的心理类型理论究竟是什么 / 136
 两种基本的意识态度:内倾和外倾 / 139
 四种意识机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 141
 优势机能和劣势机能 / 143
 心理类型理论和自性化——平衡发展 / 151
 心理类型理论和补偿——了解自己的极限 / 154
 心理类型理论和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和多样性 / 156
 
 第六章 看见的世界并不是全部
 ~共时性~ / 159
 被划成异类的痛苦 / 161
 “探究普遍性的心理学”对异文化的尊敬 / 170
 打开理性之外的视角——共时性 / 173
 荣格与东方文化 / 177
 有观测者才有意义的共时性 / 183
 
 第七章 人生中还有比答案更重要的东西
 ~对立概念与第三者~ / 187
 事物的本质包含对立 / 189
 理解自己内部的“对立” / 192
 允许对立存在并耐心等待 / 194
 从“询问”开始 / 197
 选择“否”的意义 / 202
 风的时代,水瓶座的时代 / 205
 走过黄昏的方法 / 209
 
 第八章 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荣格心理学 / 213
 咨询室是个人与现实的交叉点 / 215
 在现实中运用的重要性 / 219
 “推”文化与激活
 ——偶像、游戏、漫画、动画 / 222
 日本社会与儿童原型
 ——“可爱”文化与未完成的美 / 230
 政治地理学和历史原因 / 236
 防弹少年团与自性化 / 246
 防弹少年团和荣格心理学 / 255
 性别认同与荣格心理学 / 262
 社会少数派与荣格心理学 / 266
 没有人有权阻碍“想改变的人”的自性化 / 271
 数字社会和临床心理——AI、配对软件、元宇宙 / 273
 
 第九章 荣格心理学背景知识 / 283
 荣格生平 / 285
 荣格的著作 / 288
 荣格研究所 / 290
 瑞士的荣格研究所 / 294
 寻访荣格的痕迹 / 296
 
 结语:从井里打水的意义 / 306
 |  
         
          | 內容試閱: |   
          | 序言:让人活出自我的荣格心理学 30年来,日本人不断地失去内心安全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来找我进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以及我教的学生,都开始这样对我说:
 “我不想看见/听见那些让我心情沉重或者心累的故事。”
 日本的电视剧、漫画和动画片也配合着人们的这种想法,编造出登场人物全都是温柔的好人的故事、简单易懂的惩恶扬善故事或是大团圆结局。这类让人扫几眼就能轻松看完的“轻松故事”似乎越来越多了。
 这也许是因为,生活中,我们身边充斥着沉重的故事。
 沉重的故事让人心里充满焦虑,所以人们尽可能地与它们保持距离,力求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保持心情的“轻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成长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及其崩溃,接下来便是所谓的“失去的30年”。“就职冰河期”、“3·11”日本地震、福岛核事故,以及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在这30年里,日本重复着各种“沉重的故事”。
 现如今,大概已经没什么人会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这样天真的成功故事了吧?
 如果说高速成长期和泡沫经济带来的是“让人获得心安的故事”,那么这30年来,日本人大概活在一个“让人失去内心安宁的故事”里。
 不仅是日本,“9·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势力抬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与阶级对立等,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混乱与迷茫。随着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的扩散,世界经济陷入整体低迷的状态,人们的出行和聚会受到限制,远程工作成为新的工作方式之一,全世界的社会和经济情况都在发生巨变。
 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造成世界性的能源恐慌和物价高企。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各国的对立变得更加严重。
 2022年,在日本政界颇有权势的前首相安倍晋三在演讲时被枪击导致不治身亡,这次事件也暴露了有扭曲历史观的邪教与日本权力中枢的勾结之深。
 2022年秋,日元贬值不断加剧,1美元可兑换150日元。日本人似乎已经看不到世界经济的前路,今后,衰退大概也将持续。在没有进行严肃讨论并向国民做出解释的情况下,日本单方面转变了“专守防卫”政策。
 不仅是在日本,世界各地都发生了紧急事态。但是发生“紧急事态”的不仅是世界,还有日本人身边的生活。
 工资不涨物价涨,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易;人均寿命提高,“百年人生”时代开始,少子高龄化却让退休金增长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2019年,日本金融厅发表的报告甚至暗示“退休金不足的额度已达平均每人2000万日元,这部分
 需要每个人自己补足”。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住房、教育要花钱,为了应对退休生活、意外伤害和疾病,也要准备好资金。日本政府一句“投资以形成资产”说得倒是轻轻松松,但背负投资风险,真的就可以弥补退休金不足部分吗?
 2022年,日本广播协会(NHK)播放的电视剧《一桥桐子的犯罪日记》(原田飞香原作)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剧中,松坂庆子饰演的76岁的一桥桐子既没钱也没有亲人可以投靠。为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她不得不努力实施犯罪,
 以求被关进监狱。很多人看完电视剧后反馈说,桐子的想法和所作所为让人感同身受。
 在今天这个时代,“食宿无忧,寿终正寝”这种原本理所当然的愿望,居然变成了一种奢望。人们要想内心安宁地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不容易了。
 
 “自由”的牢狱
 我认为,这种内心的焦虑不仅源于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混乱,也是我们追求自由、改变价值观的代价。写下儿童文学中的名作《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写过一篇名叫《自由的牢狱》的短小故事,这个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故事里,一名男子被关在了一栋有无数门扉的建筑物里。一个声音命令他“选择自己的命运”“你只能选择一扇门”“快决定你要打开哪扇门”,于是他打算从无数的门扉中选择一扇,逃离这个地方。
 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门是否通向外界,也不知道门后是有什么,因此,他害怕得无法做出选择。
 “这扇门的后面也许有狮子。”“那扇门的后面也许有深渊正等着我。”“但是,说不定它后面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藏呢?”就在他的纠结中,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最后,他放弃了选择。
 不久之后,他越来越不在意那些门扉,在这个建筑物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故事的最后,男子因为放弃选择,反而逃离了这里。
 简单来说,这个故事想要讨论的是:“能够自由选择事物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生存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就是由连续不断的选择构成的。选项的数量因人而异,但是只要做出某个选择,就必然有未被选择的选项。
 无论是谁,不管愿意不愿意,在整个人生历程中,人总有站在人生岔路口上的时候。选择这条路,另一条路就会被堵住——越是重大的抉择,就越难决定,这种选择让人烦恼。
 《自由的牢狱》中,主人公因为不知道门后等待的是什么而踌躇不前。和他一样,现实中,人们就算做出选择,也无法保证这条路一定是正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像《自由的牢狱》的主人公那样放弃选择,也许也是一种选择。总之,《自由的牢狱》描述的状态是: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反而面临的选择困难。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以及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状况,似乎与《自由的牢狱》描述的主人公及其面临的状况十分相近。
 例如,现代的日本女性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结婚并全身心投入家庭,而是选择了继续工作、不结婚的活法。
 对工作方式,有人选择一直在同一家企业里干到老,也有人选择跳槽或是自己创业开公司、开工作室。由于可以在家办公,人们不再被束缚在企业的某个固定的地方,而是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也有人为了干副业或是追求自己的兴趣,成了“斜杠青年”。即使上了好大学,人们也不一定能像以前的人一样进好企业工作;就算进了大企业,也不一定就捧上了“铁饭碗”。
 对性别,人们的认知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男性和女性,跨性别者(transgender)、非二元性别等性别认知,彩虹一族(LGBTQ )这样的性别意识,以及性别不定(questioning)等,与性别相关的多样性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