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绝美克孜尔:细品中国石窟奇迹
			》 
			 售價:HK$ 
			184.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认识你自己。”这是千古以来的难题。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与“自我”相处?答案在这本书里:季羡林教会我们用一面镜子照见最真实的自己,接受不完美,接纳自我。
 季羡林亲传弟子、季羡林读书会首席智库专家梁志刚做序推荐。
 ★著名散文家梁衡做序推荐。
 版本优势——
 ★季羡林生前自选文集,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尽览大师智慧、文字美感与人格魅力。
 ★堪称时代历史与个人智慧富矿的宝藏书系:二十世纪时代变迁贯穿其间、精英人物闪耀荟萃其中,学术成果与生命感悟熠熠生辉。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对自己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的回忆记述,他将自己的心比作一面镜子,如实记录与呈现,我们从中看到一个真诚的世纪老人对家国往事的见证,也看到一个学者赤诚纯净的灵魂。
           | 
         
       
      
      
      
         
          | 關於作者: | 
         
         
          |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聊城人,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 
         
       
      
      
      
      
         
          | 目錄: 
           | 
         
         
           
            我写我
 我的童年
 我的小学和中学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师生之间
 进入哥廷根大学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入党一年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我的家
 二月兰
 《还乡十记》小记
 临清县招待所
 聊城师范学院
 五样松抒情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自传
           | 
         
       
      
      
      
         
          | 內容試閱: 
           | 
         
         
           
            代序 做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绝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绝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托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1995年3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