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不读《三国志》,无以谈三国 人生书单中bì bèi的“甄选”之品
 北大教授和知名学者主编,带领孩子进入真实的三国世界
 ☆学界泰斗亲自主编,郑重推荐,真诚百分百
 北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委员谢冕,
 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文艺评论家解玺璋,
 亲自主编、审定,专业度和严谨度达新高,真正对孩子有裨益。
 ☆让正史引领孩子,远离知识误导,走进真实的三国世界
 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把故事演绎当成了真实的历史,出现了很多知识性错误,有的还与正向价值观不符,这样很容易误导孩子,无法帮助孩子学习有关历史和语文的课程。本套书《少年读史 小三国志》则立足于正史,浓缩其精华,从正面引导孩子,辅助孩子学习,纠正孩子的知识错误,帮助孩子获得真实的知识。
 ☆“前四史”之一,中小学历史课习题和语文课成语典故、诗歌散文的重要来源
 “前四史”作为中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历史课习题和语文课成语典故的重要来源,是中小学生bi xue 内容。《草船借箭》《群英会蒋干中计》《杨修之死》《黄巾起义》《官渡之战》《曹丕称帝》……《七步诗》《短歌行》《龟虽寿》《洛神赋》《出师表》……
 |  
         
          | 內容簡介: |   
          |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尊曹魏为正统,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套书《少年读史 小三国志》(全4册)精挑细选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名篇佳作,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作者参考了众多权威著作进行校勘,以符合青少年认知和阅读水平的写作风格浓缩了原著精华,让小读者能够在精彩的历史故事中了解历史变迁,掌握历史知识,丰富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不知不觉地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
 全书含有多个词条,让小读者能够吸收全面的知识,有额外的收获。
 书中配图皆选自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古色古香,古韵盎然,能够带领小读者更真切地进入历史现场,领略古人的风采。
 |  
         
          | 關於作者: |   
          | 主编 谢冕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解玺璋
 曾任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梁启超传》等作品问世。
 
 作者
 高翡
 自由撰稿人,传统文化爱好者,擅长历史故事的写作。
 汤新钊
 历史学博士,热爱历史、文学,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多有涉猎。
 |  
         
          | 目錄: |   
          | 董卓 祸乱之始 / 001
 领兵进京 / 002
 护帝回宫 / 004
 霸业初成 / 006
 迁都长安 / 011
 命丧宫门 / 014
 吕布
 第一猛将 / 017
 飒爽飞将 / 018
 亡命天涯 / 020
 军阀之路 / 022
 争夺徐州 / 024
 辕门射戟 / 027
 败亡下邳 / 029
 袁绍
 一时之节 / 033
 出身名门 / 034
 引狼入室 / 035
 起兵讨董 / 039
 界桥之战 / 042
 挟天子以令诸侯 / 044
 称帝之心 / 047
 错过战机 / 049
 官渡之战 / 053
 袁术
 有勇无术 / 061
 南阳避祸 / 062
 讨董纷争 / 063
 逐鹿天下 / 065
 自立为帝 / 068
 呕血而亡 / 069
 公孙瓒
 白马将军 / 071
 不离不弃 / 072
 白马义从 / 075
 结怨刘虞 / 077
 界桥大败 / 079
 自焚而死 / 080
 刘表
 坐谈之客 / 083
 初露锋芒 / 084
 决策荆州 / 085
 坐拥数千里 / 086
 韩嵩献计 / 088
 收留刘备 / 091
 病死襄阳 / 092
 曹操
 一代枭雄 / 095
 桀骜少年 / 096
 征讨董卓 / 098
 逐鹿中原 / 100
 义释关羽 / 105
 官渡之战 / 106
 赤壁之战 / 111
 大破马超 / 116
 力保襄樊 / 118
 烈士暮年 / 120
 曹丕
 终结东汉 / 123
 得遇甄氏 / 124
 手足之争 / 126
 建魏称帝 / 128
 三征东吴 / 131
 刘备
 少年大志 / 137
 少年大志 / 138
 杖打督邮 / 139
 白捡一个徐州 / 142
 接密诏 / 145
 投奔刘表 / 149
 败走长坂 / 151
 入主荆州 / 154
 攻取益州 / 155
 争得一半荆州 / 158
 成都称帝 / 159
 东征未还 / 161
 白帝托孤 / 163
 孙坚
 江南忠烈 / 169
 独斗海盗 / 170
 大战黄巾 / 172
 怒斩张咨 / 174
 战死沙场 / 176
 孙策
 勇冠一世 / 181
 少年名士 / 182
 能伸能屈 / 183
 自谋出路 / 185
 吞并江东 / 187
 被门客刺杀 / 189
 孙权
 雄略之主 / 193
 礼贤下士 / 194
 联刘抗曹 / 196
 “借”出荆州 / 204
 谋夺荆州 / 205
 孙刘交恶 / 207
 重修联盟 / 208
 英雄暮年 / 210
 ……
 |  
         
          | 內容試閱: |   
          | 魏书 董卓 祸乱之始
 领兵进京
 一阵嗒嗒的马蹄声迎风传来,很快,一个探马进入了视线。在距离大军还有几米远的地方,这位负责侦察的探马翻身下马。
 “报——,将军,洛阳上空出现了浓烟,听当地的人说,有宦官杀死了何进,挟陛下逃走了!”探马对面前的将军边施礼边说。
 “他们逃哪儿去了?”骑在马上的将军高大肥壮,满脸胡须,一脸凶相地问。
 “尚且不知。”
 “退下,再探!”将军怒斥探马,并命人抽打了探马一鞭。
 “诺!”探马忍痛跳上马背,战马发出一声嘹亮的嘶鸣,向远处疾驰而去。
 这位蛮横骄慢的将军便是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年少时,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在家耕地,很多羌人首领来看他,他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备受感动,回去后凑了上千头牲畜送给董卓。
 
 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
 
 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出任羽林郎。他一身武力,能骑马飞驰左右开弓射箭,被任命为军司马。之后,董卓参与征伐并州之战,立下战功,升为郎中,他把自己获得的赏赐都分给了下属官吏和士兵,后来又被提拔为中郎将。
 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因兵败而获罪,后因皇帝大赦天下而免罪。
 汉灵帝时,董卓担任并州牧,灵帝病逝不久,大将军何进意图诛杀为非作歹的“十常侍”,但遭到何太后反对。于是,何进命令凉州军阀董卓进京,打算威逼何太后除掉宦官,然而,还没等董卓赶到京都,何进因为谋划泄露,反倒被宦官们谋杀了。
 何进的亲信们得知何进已死,召集士兵冲入皇宫,要攻杀宦官。中常侍段珪是宦官集团的重要人物,他慌忙找来素日朋比为奸的几位官宦,挟持着汉少帝刘辩与九岁的陈留王刘协逃出了皇宫。
 
 十常侍,东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十二个宦官,包括张让、郭胜、毕岚、段珪等人,他们的职务都是中常侍。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
 何太后即灵思何皇后,汉灵帝刘宏的皇后,性情强悍,有猜忌心,屠户出身,被选入宫后发迹,她的哥哥何进因此任大将军。董卓进京后,毒杀何氏。
 
 护帝回宫
 “将军,陛下他们朝北芒山方向去了。”探马喘着粗气再来向董卓报告。
 “全军听令,前往北芒山营救陛下!”董卓下令。
 且说中常侍段珪等人挟持少帝与陈留王逃出皇宫,往北芒山跑去后,行至半路,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呼喊声。段珪回头一看,原来是河南中部掾(yuàn)吏闵贡。
 时值破晓时分,闵贡在黄河岸边追了过来,厉声斥责段珪等人祸国乱政,然后带兵杀死了几位宦官。
 众人簇拥着少帝,启程回宫,走了数里,天色渐渐发亮了。
 这时,忽见旌旗蔽日、灰尘滚滚,见此情形,少帝刘辩哭了起来。等到对方行至跟前,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董卓的军队,这才松了一口气。
 “陛下在吗?”董卓大声问。
 “陛下在此受惊,你们还不赶快过来护驾!”陈留王刘协呵斥道。
 董卓听闻,慌忙下马叩拜。
 董卓在询问原委时,十六岁的少帝刘辩泣不成声,反倒是九岁的陈留王刘协镇定自若,将事情经过一一说与董卓。
 董卓心想,若是刘协做了皇帝,倒还会有些作为。
 董卓率兵保护少帝等人一起回到了皇宫。
 
 北芒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部,黄河南岸。
 
 霸业初成
 “将军在上,请受吕布一拜。”
 “奉先快快请起。”董卓从座上走下来,扶起吕布。吕布字奉先。
 吕布高大威猛、一表人才,董卓见了,暗自窃喜:得到这样一员猛将,何愁天下不平。
 “将军,这是丁原的首级。”吕布说着,双手捧上一个包袱。
 “甚好!丁原不识时务,该当他身首异处。”董卓笑得合不拢嘴。
 丁原本为执金吾,统领御林军,自从董卓进驻京都后,丁原常与董卓有冲突。董卓便用计离间丁原和他手下的猛将吕布,诱使吕布杀掉了丁原。这样一来,董卓不费一兵一卒,就收编了丁原的兵马。
 “奉先啊,以后你我戮力同心,定能共举大业啊。”董卓拍了拍吕布的肩膀。
 “布愿跟随将军,为将军鞍前马后驱驰。”
 “好!奉先入座,我们畅饮一杯。”
 两人把酒言欢。董卓为拉拢吕布,认吕布做义子,从此让吕布跟在身边,并提拔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大将军何进死后,部属失去了主帅,也都归附了董卓。董卓迅速掌握了京都的兵权。
 过了几天,董卓邀请袁绍等人商议国事。
 “诸位,少帝懦弱无能,不足以安邦定国,众人皆知。依我之见,不如请他退位,以陈留王为帝。”
 董卓腰佩宝剑,坐在正中间的座位上说。
 此时,袁绍的叔父袁隗为朝中太傅,袁绍便假装同意,说:“另立新君是一件国家大事,我回头找太傅商量一下。”
 董卓不高兴,蛮横地说:“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刘家的种没必要再保存下去了。”
 
 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
 少帝即刘辩,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十四岁继皇帝位,由于年幼,由皇太后何氏临
 朝称制,母舅大将军何进等人辅佐朝政。董卓入京后,废刘辩为弘农王,立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自任相国,控制朝政。一年后,刘辩被董卓胁迫自尽。
 
 袁绍没吭声,抽出佩刀握在手里,径直离开了。
 事后,董卓本想杀掉袁绍,但身边的谋士说袁绍家族累世公卿,势力遍布天下,杀了他很可能会引起暴乱。董卓听后,只得悻悻作罢。
 后来,董卓又去找太傅袁隗,向他提出废立之事。袁隗惧怕董卓,便同意了董卓的要求。
 在又一次朝会上,董卓以伊尹、霍光自比,要求废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百官无不畏惧董卓,一时间,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无人敢提出异议。
 这时,尚书卢植挺身而出,说道:“夏桀残暴无道,才有伊尹协助商汤灭夏的壮举。昌邑王刘贺沉迷酒色,荒废社稷,霍光才废黜了他。如今陛下年少,并没有犯下什么过失,来日方长啊。”
 董卓大怒,拔剑就要刺杀卢植。幸好侍中蔡邕极力劝阻,才使董卓收手。
 卢植经过这件事后,深感朝中已经没有了忠君爱国的贤臣,便辞官回乡了。
 就这样,在董卓的主持下,少帝刘辩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接过玉玺,登基为帝,即汉献帝。至此,董卓正式成为了东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他把汉献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名臣、经学家,曾与蔡邕等人一起校勘儒学经典。黄巾起义爆发,卢植任北中郎将,与起义军交战,后任尚书。权臣董卓作乱时,群臣不敢有异议,唯卢植挺身抗辩,董卓想杀卢植,被蔡邕等人救下,于是隐居山林;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卢植文武双全,勇比荆轲,刚直清廉,去世时,身上仅有一件单衣。
 
 不久后,董卓派人杀害了弘农王刘辩与何太后,并自封为相国。从这时起,他每次上朝,都佩戴宝剑,用来威慑众人。百官对此敢怒不敢言。
 董卓握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但他本性残暴,经常对臣民施以重刑,而且睚眦必报,令朝野惶惶不安。他麾下的将士也常常骚扰百姓,暴虐横行。
 
 西凉刺史董卓率军入都后,欺主弄权,残暴不仁,很多人都想 刺 杀 他。《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曹操献刀的情节,就是刺杀董卓的故事,大意是:曹操从司徒王允那里借来七星刀,进入董卓府邸,准备刺杀董卓,却因镜子反光而被发现。幸亏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
 糊弄过去,之后便逃走了。
 |    |